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目标提出要变革学习方式,在课改实验中,我大胆变革学习方式。在实验过程中,我对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认识逐渐加深,并在教学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关键词: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
语文到底应该怎么教?接到课改教材,我眼前一亮,全新的教材,需要全新的理念去指导,更需要全新的学习方式去实践。变革学习方式,正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和关键。在这股改革的大潮中,我小心翼翼地掌着舵,勇敢前行。
一、自主学习是课改的起点,也是学习的目标
自主学习是一种高品质的学习。我认为“自主”有两重含义:一是兴趣引发的自主,即感性的自主;二是钻研创造的自主,即理性的自主。就阅读教学来说,一般包括预习性阅读、探究性阅读、创造性阅读。而贯穿这一过程所表现出的学习方式一般为:自主(兴趣)——探究——合作——探究——自主(创新)。
如教《走一步,再走一步》时,在预习性阅读阶段,我提出了三个问题:你喜欢文中的小故事吗?读完文章后你有什么问题吗?你能搜集一些与本文相关的资料吗?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文章,带着兴趣去搜集资料。让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去探究,这就是感性的自主。
在弄懂了瘦弱胆小的“我”,在父亲的帮助鼓励下,终于脱险之后,学生并没有就此停止探究,从而进入创造性阅读阶段。学生有了新的探究。有学生提出:他周围的朋友除了杰利,都不是他真正的朋友。由此引出了何谓“真正的朋友”的讨论。还有的学生提出:他父亲的教育方法非常正确。由此又引出了“如何正确看待父母的教育方法”。趁此机会,我和大家讨论决定:根据自己的兴趣,课下分组去搜集有关事例,然后整理成一篇材料。这一学习过程,完全是学生的自主行为,应该说教学达到了学生的真正自主,这就是理性的自主。
二、探究学习是自主的动力,也是创新的前提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善于提问的能力,给学生提供探究的空间和时间,给学生探究的自主权,并组织他们参与探究的全过程。由此可见,探究是推动学生自主创新的动力。
如《行道树》这篇文章,作者借行道树的自白,抒写了奉献者的襟怀,赞美了奉献者的崇高精神。学生读通课文后,提出了自己的问题,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问题切入。
1.从末尾切入,提出探究问题。末尾一句话独立成段,“立在城市的飞尘里,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快乐的树”。这里有两个极富探究价值,又足以穿透全文要义的关键词语“忧愁”、“快乐”。看似一对矛盾的词语,到底矛盾吗?行道树为什么会忧愁?又为什么快乐?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统览全文,对全文进行透彻解析。学生在研读全文后,进而深入地理解到,行道树的形象就是无私奉献者的形象。
2.从文眼切入,提出探究问题。“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唯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这精辟的议论,正是文章的点睛之笔。为什么行道树认定自己的事业是神圣的?行道树忍受了哪些痛苦?既然痛苦,为什么还要“自己选择”这种命运?“神圣”、“痛苦”、“深沉”是全文的三个关键词,抓住这些,就能把握住全文的精神实质。
3.从“堕落”切入,提出探究问题。课文中行道树这样述说“而我们居然站在这,站在这双线道的马路边,这无疑是一种堕落”。这里为什么用“堕落”呢?行道树真的堕落了吗?那“他”为什么这样说?“堕落”在这里怎样理解?学生围绕这些问题,边读边思,从而开掘自主探究的深度。
一篇文章,依据并尊重学生提出的问题,就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探究。
三、合作学习是自主的形式,也是创新的途径
“一个不会与人合作的人比弱智的人更可怕。”阅读教学过程中,有了合作,自主就得到了真正的诠释;有了合作,探究就达到了更高的境界;有了合作,创新就展现出惊人的魅力。
如学习《生命 生命》一文时,在整体上把握文章的主旨后,我围绕文中所举的三个事例,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其中有一个小组完成得相当精彩,他们通过画图表的方式,将三个事例进行了比较。发言人这样总结:举飞蛾是强调“一切生物都有很强的生之欲望”,引发了作者对生命意义的思考,使我们想到了鲁迅先生,他为革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的生命有很大的意义;举瓜苗是强调“生命的力量可以擎天撼地”,引发了作者对生命价值的思考,使我们想到了雷锋,他虽然只活了二十几年,但他短暂的生命却发挥了无限的价值,太值得人敬佩了;用听自己心脏的跳动来强调“让有限的生命发挥出无限的价值”,引发了作者要珍视生命的思考,张海迪虽然双腿残了,但她的志气却坚如钢。而三个事例都是要告诉人们:要珍视生命,让有限的生命发挥出无限的价值,让人生更有意义!所以我们组用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一句话来结束发言:生命属于人们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已把自己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全人类的解放而斗争。”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合作的力量是无限的!“如果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将地球撬起来。”只要给学生创造出一定的条件,什么奇迹都有可能出现。
课改这条路曲折而漫长,就像鲁迅说的“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前进在这条路上,让陶行知先生的“六大解放”(解放大脑自由思维,解放双手自由操作,解放眼睛自由观察,解放嘴巴自由畅谈,解放空间自由活动,解放时间自由参与),带给我们更多的启示吧。
关键词: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
语文到底应该怎么教?接到课改教材,我眼前一亮,全新的教材,需要全新的理念去指导,更需要全新的学习方式去实践。变革学习方式,正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和关键。在这股改革的大潮中,我小心翼翼地掌着舵,勇敢前行。
一、自主学习是课改的起点,也是学习的目标
自主学习是一种高品质的学习。我认为“自主”有两重含义:一是兴趣引发的自主,即感性的自主;二是钻研创造的自主,即理性的自主。就阅读教学来说,一般包括预习性阅读、探究性阅读、创造性阅读。而贯穿这一过程所表现出的学习方式一般为:自主(兴趣)——探究——合作——探究——自主(创新)。
如教《走一步,再走一步》时,在预习性阅读阶段,我提出了三个问题:你喜欢文中的小故事吗?读完文章后你有什么问题吗?你能搜集一些与本文相关的资料吗?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文章,带着兴趣去搜集资料。让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去探究,这就是感性的自主。
在弄懂了瘦弱胆小的“我”,在父亲的帮助鼓励下,终于脱险之后,学生并没有就此停止探究,从而进入创造性阅读阶段。学生有了新的探究。有学生提出:他周围的朋友除了杰利,都不是他真正的朋友。由此引出了何谓“真正的朋友”的讨论。还有的学生提出:他父亲的教育方法非常正确。由此又引出了“如何正确看待父母的教育方法”。趁此机会,我和大家讨论决定:根据自己的兴趣,课下分组去搜集有关事例,然后整理成一篇材料。这一学习过程,完全是学生的自主行为,应该说教学达到了学生的真正自主,这就是理性的自主。
二、探究学习是自主的动力,也是创新的前提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善于提问的能力,给学生提供探究的空间和时间,给学生探究的自主权,并组织他们参与探究的全过程。由此可见,探究是推动学生自主创新的动力。
如《行道树》这篇文章,作者借行道树的自白,抒写了奉献者的襟怀,赞美了奉献者的崇高精神。学生读通课文后,提出了自己的问题,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问题切入。
1.从末尾切入,提出探究问题。末尾一句话独立成段,“立在城市的飞尘里,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快乐的树”。这里有两个极富探究价值,又足以穿透全文要义的关键词语“忧愁”、“快乐”。看似一对矛盾的词语,到底矛盾吗?行道树为什么会忧愁?又为什么快乐?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统览全文,对全文进行透彻解析。学生在研读全文后,进而深入地理解到,行道树的形象就是无私奉献者的形象。
2.从文眼切入,提出探究问题。“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唯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这精辟的议论,正是文章的点睛之笔。为什么行道树认定自己的事业是神圣的?行道树忍受了哪些痛苦?既然痛苦,为什么还要“自己选择”这种命运?“神圣”、“痛苦”、“深沉”是全文的三个关键词,抓住这些,就能把握住全文的精神实质。
3.从“堕落”切入,提出探究问题。课文中行道树这样述说“而我们居然站在这,站在这双线道的马路边,这无疑是一种堕落”。这里为什么用“堕落”呢?行道树真的堕落了吗?那“他”为什么这样说?“堕落”在这里怎样理解?学生围绕这些问题,边读边思,从而开掘自主探究的深度。
一篇文章,依据并尊重学生提出的问题,就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探究。
三、合作学习是自主的形式,也是创新的途径
“一个不会与人合作的人比弱智的人更可怕。”阅读教学过程中,有了合作,自主就得到了真正的诠释;有了合作,探究就达到了更高的境界;有了合作,创新就展现出惊人的魅力。
如学习《生命 生命》一文时,在整体上把握文章的主旨后,我围绕文中所举的三个事例,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其中有一个小组完成得相当精彩,他们通过画图表的方式,将三个事例进行了比较。发言人这样总结:举飞蛾是强调“一切生物都有很强的生之欲望”,引发了作者对生命意义的思考,使我们想到了鲁迅先生,他为革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的生命有很大的意义;举瓜苗是强调“生命的力量可以擎天撼地”,引发了作者对生命价值的思考,使我们想到了雷锋,他虽然只活了二十几年,但他短暂的生命却发挥了无限的价值,太值得人敬佩了;用听自己心脏的跳动来强调“让有限的生命发挥出无限的价值”,引发了作者要珍视生命的思考,张海迪虽然双腿残了,但她的志气却坚如钢。而三个事例都是要告诉人们:要珍视生命,让有限的生命发挥出无限的价值,让人生更有意义!所以我们组用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一句话来结束发言:生命属于人们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已把自己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全人类的解放而斗争。”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合作的力量是无限的!“如果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将地球撬起来。”只要给学生创造出一定的条件,什么奇迹都有可能出现。
课改这条路曲折而漫长,就像鲁迅说的“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前进在这条路上,让陶行知先生的“六大解放”(解放大脑自由思维,解放双手自由操作,解放眼睛自由观察,解放嘴巴自由畅谈,解放空间自由活动,解放时间自由参与),带给我们更多的启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