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语文阅读教学的“牛鼻子”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po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读”“品”“悟”是语文阅读教学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笔者认为抓住关键词句进行品读,是指导学生“读”“品”“悟”的一个非常实用的教学方法。品读关键词句可以以点带面,以句带篇,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文本中精彩的亮点,通过揣摩文字、品味语言,从而领会语言文字背后的深刻含义和思想内涵,构筑起学生理解文本内容、感悟情感的有效平台,让学生在品读语言中茁壮成长。
  【关键词】阅读教学;关键词句;品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语文教育专家陈钟梁先生说:“语文课是美的,这种美潜伏在语言的深处。语文课首先是上出语文味儿,要上得朴素自然,要向学生传递语言深处的美。”那么,语文课如何上得“朴素自然”,如何向学生“传递语言深处的美”呢?笔者认为,教师和学生要真正走入文本,与文本有效多维互动,全身心地沉浸在文本的语言环境里,进行品味、感悟、鉴赏,品味语言背后的内涵和风格。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和人文精神在濡染中得以培养、积淀与提升,让阅读教学回归本色,让语文课堂充满“语文味”。对文本语言的品析和体会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本位,因此,关键词句的品读是阅读教学中一个极有训练价值的内容。教师要充分利用文本,通过引导、点拨,使学生能够自主发现文本的亮点,真正把握文本的核心价值,进而优化语言教学,培养语言运用能力。品读关键词句,既是阅读教学的一种策略,也是一种语文教学艺术。
  一、以品读关键词句为切入点,整合教学内容
  有许多文本篇幅较长,有时长文也是难文。那么,如何实施长文短教,有效解读文本?我们可以把品读关键词句作为切入点,引领学生潜入文本,走进字里行间,触摸语言文字的温度和魅力,进而进行文本细读,有效地优化课堂教学的状态,凸显课文内容的精要之处。从关键词语切入教学,切口虽小,但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例如宁波市刘飞耀老师教学《皇帝新装》就是从关键词句的品读切入文本,对文本进行深度解读:
  师:周作人先生曾经这样评价《皇帝的新装》:“读来弥觉轻妙可喜亦可叹。”你能否也用几个词来写出你的阅读感悟?
  生:昏庸、荒唐、可笑……(学生解说自己的阅读感悟)
  ①评析:“昏庸”
  师:为什么写这个词?国王有什么“癖好”?(引导学生读第一节。)
  师:“既不……也不……”写出了什么?一个国家有这样的皇帝会强盛吗?
  ②评析“荒唐”
  师:这个谎言既然能一眼看穿,为什么大家都要撒谎?
  (引导学生读核心句“任何不称职的人或者愚蠢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
  师:如果看得见布,会怎样?如果看不见,又会怎样?
  ③评析“可笑”
  师有感情读“大臣去视察”的内容,体会“可笑”
  师:这两个大臣在视察中有什么共同之处?
  生:都没有看出布,却说有。想法一致。
  师:老大臣、官员、皇帝可笑。还有什么人也可笑?
  师:大家明明都什么没看见,使劲地都在说,使劲地都在赞美,为什么?大臣、官员这么说可以理解,为什么百姓也这样说?
  师:最后谎言被谁戳穿了?(读小孩的话。)
  师:为什么安排一个小孩来揭穿骗局?
  生:人之初,性本善,小孩没有邪念。
  生:童话是给孩子看,童话是很有灵性的艺术。
  生:要告诉大人,小孩子的也会是真的。
  师:小孩子都能看穿骗局,大人能看穿吗?
  师:安徒生语:“这是一个不堪一击的悲剧,谁都能看得出,可是谁都不愿意说,可怕,可悲……童话故事也是写给大人看的。”(深入探究)
  师:你认为这样一个故事真的会发生吗?
  师补充两则材料:①指鹿为马:“赵高欲为乱……或言马以阿顺赵高”——《史记·秦始皇本纪》;②1958年,大跃进,水稻亩产十几万斤——傅书华《面对精神麻醉的反省》
  师:(齐读最后一段)皇帝还将游行举行完毕,这说明什么?
  (要真正改变现实生活中的荒谬、虚假、丑陋乃至欺骗等不合理的事情,我们还有很长很长的路……)
  纵观整节课,刘老师就是根据学生写的三个词语“昏庸、荒唐、可笑”来搭建课堂教学的支架,整合教学内容。通过反复品读、比较、回味来解读文本。“昏庸”的解读,解答了皇帝是一个怎样的人?“荒唐”的解读,解决了一个核心问题,大臣们不敢说的原因:“任何不称职的人或者愚蠢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可笑”的解读,解决了这个故事的主题,故事只是来讽刺皇帝吗?为什么安排小孩子说出真相。在教学中,刘老师十分注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没有把自己的见解或教参的解读强加到学生身上,而让学生在阅读中有自己独特的认识、感受、方法和体验,在品析中感悟,在品赏中提高。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别开生面的“悦”读过程。
  二、以品读关键词句为落脚点,触摸作者情感
  阅读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体会字里行间表达的情感,要读得入情入境,要咬文嚼字,细读品味,在反复涵咏的过程中触摸作者的内心世界,碰撞情感的火花。文章的关键句子往往渗透着作者的情感,承载着文章的丰富内涵。例如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仅84个字,“简约而不简单”,简约的内容里有着不简单的内涵,含义深刻隽永,有情节,有悬念,有美景,有情思……个中滋味,颇有深意,需要用心品味。就这样一个浅显而韵味深长的文本,怎样教学才能做到“深厚一点”呢?要做到短文长教,浅文深教,力避浅显解读的教学层面,就应紧紧抓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这一关键句子,深入文本,解读文本,尽可能地发掘文本的“教学价值”。本文的核心价值就在一个“闲”字上,“闲情”笼罩全文:身“闲”故早睡——心“闲”而赏月——悠“闲”急寻友——友“闲”步于庭——人“闲”由贬来,真是“空灵澄澈月明夜,欲吐还休是闲愁。”试想,一个被抛出喧嚣的功名利禄之场的“闲人”却能有“闲情”来欣赏大自然的美妙景色,是有幸,还是不幸?他虽微官在身,却有名无实,“闲人”二字,也许不无牢骚吧?因此,以“闲”字为落脚点,把学生的思维导向深入,感悟作者蕴藏在短小文字背后的情感力量:作者是以“闲人”自居,也以“闲人”自傲。在常人看来不过是一轮最普通的山月,但在作者苏轼的眼里却写满了情趣。其中既有仕途失意而身闲心不闲的落寞;也有如此美景除了我等“闲人”谁人得看的自豪;更有仕途失意却能潇洒地“闲”看月色月影的旷达与乐观……承天寺上的那轮明月,寄托了苏轼不尽的情思!轻轻一声感慨,谁解其中味?凡此种种,作者的情感尽在读者的阅读世界里。所以,抓住语文关键词句,对文本进行深层解读,不仅与文本对话,更进一步穿越时空,与作者对话,从语言层面上升到历史文化层面,去触摸作者的情感世界,读出文本的厚度、深度和力度,充分领略到小文章里面的大世界。   三、以品读关键词句为着力点,突破解读难题
  教材是教学的载体,抓住重点、难点和文本的精华讲解,这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关键,也是学生必备的一种阅读能力。于漪老师说;“教怎样的语文,达到怎样的目标,要成头绪,要削枝强干,要有所为,有所不为。”那么,如何引领学生准确地解读文本,发现亮点,收获亮点,高效地实现教学目标?我想,以品读关键词句为着力点来突破重点、难点,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也就是说,教师要引导学生凭借文本的内容,去发现和探索关键词句蕴含的魅力,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处,进而理解课文深意,领悟课文难点。例如教学《老王》,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篇末入手,紧紧扣住“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这一核心句子,以句带篇,进行逆向思维,变归纳为演绎,变综合为分析。大家都知道,解读最后一句话是解读《老王》全文的关键,而解读“愧怍”的原因,又是解读这句话的关键。那么作者为什么“愧怍”呢?这需要我们用心品读文本,去理解文本内涵,体会作者的写作意旨。解读文本时,我们应紧紧抓住这个句子里三个关键词“幸运”“不幸”“愧怍”来生发教学。首先我们解读老王不能仅仅着眼于他的善良和不幸,而要在解读老王善良不幸的基础上,更为深入地解读他的内心需要——对亲情的强烈渴求。其次,理解杨绛到底为什么“愧怍”,她的“愧怍”从何而来?对这个问题,我们不能不关注她内心对老王这个人的定位,即她把他当作一个什么样的人。要回答这个问题,教师就要引导学生细细品读文中那个描写僵尸一样的老王的段落。通过咀嚼、品味、揣摩,我们读出了作者和老王之间的距离,也能发现作者对老王只是同情,只是把他当作一个熟人而已,也就是说,在“我”心中老王远不是她的亲人。文字无声却有情,“愧怍”二字,闪耀着作者善良的人性光芒,她敢于揭示出自我的虚伪和矫情,面对那个被人遗忘的善良的不幸者“老王”,作者始终无法释怀,把他写出来,让我们去品读去思考。解读这篇文本,我们就是借助“一句话”来读懂全文,由“读老王”到“读杨绛”,进而更为深入地理解“我”,理解作者。因此,以品读关键词句为着力点,能够带起对全篇文章的理解,从而顺利地突破文本解读的难题。
  四、以品读关键词句为突破点,探究文本意蕴
  课文是阅读教学的起点、原点,要深得文章三昧,就需要花一番咀嚼的功夫。不求甚解是无法对文本进行深度的解读,更谈不上领悟文章的意蕴了。因此触摸文本,咀嚼语言,悉心体味,发掘内蕴是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具备的能力。教师要慧眼识珠,精心选择课文中值得揣摩品味的语言,让学生品读、品析、品悟,领悟句子丰富含义,咀嚼作品的独具匠心,从而感悟课文的意蕴。如果我们不反复咀嚼细读朱自清的《背影》,就很难把握好文本的内涵。《背影》一文中最精彩、最动人的是父亲不顾年老体衰爬月台买橘子过程中留下的背影。在教学中,教师都会不遗余力地去解读、品味。但仅仅解读背影和流泪还很不够。在第5段中有一句“我心里暗笑他的迂。”这似乎是无关要紧的一个句子,一个“迂”字似乎也简单,但若能捕捉住,它可以成为打开文章的一扇门。“迂”是朱自清对父亲的评价。父亲的形象也确实脱不了一个“迂”字。父亲送儿子上车站一段,文章从父子两方面着笔。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可历经了“再三”和“踌躇”之后,父亲“终于”还是决定送我。而儿子呢,却不以为然,他认为自己“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没有什么要紧”可以看出儿子对父亲的送行并不在意,也不理解父亲的心思。因此,父亲和脚夫讲价钱,“我”“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父亲嘱托茶房照应“我”,“我”暗笑他的“迂”。父亲饱经世故,不会不明白“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真是白托”的道理,明知却还非做不可,在儿子眼中自然就是“迂”。可是细细回味,没有深切之爱,哪来如此的“迂”?在这里,父亲的“迂”不厌其烦,但蕴含的却是亲子之心,怜爱之情。一个“迂”字凸显了深沉的父“爱”。“涵咏功夫兴味长”,品读关键词句,深层次地领悟词句所表达的意思,能够促进学生在读悟中感受文字背后所蕴含的情感。
  当然,对文本中的关键词句进行品读,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品读关键词句的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境加以因势利导,引导学生自主发觉文章的亮点,理解文章的深刻含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触摸语言背后的深厚意蕴,发掘文本的核心价值。由此可见,抓住关键词句进行品读,是阅读教学的一个有力的支撑点,也是一种卓有成效的教学策略,同时也是值得语文教师不断探究的一个课题。
  参考文献
  [1]周芳.建构一份尊重给文本,让语文课呈现本色本心[J].新语文学习(中学教学),2012(2).
  [2]余映潮.长文短教,妙在选点[J].语文教学通讯,2012(9).
  [3]姜勇军.品读语言,还语文课堂本色[J].语文教学通讯,2013(5).
  (编辑:龙贤东)
其他文献
【摘要】楚国特殊的地理文化,造就了诗人特立独行的性格,诗人不同寻常的经历,铸就了他顽强、执着的毅力,在痛苦中不断地求索,探索祖国、人民的前途和命运,探索人生价值的实现。在艰苦的环境中,诗人坚持修身立名,时刻保持着强烈的独清独醒意识,他的精神,为世人所赞赏。  【关键词】屈原;楚辞;痛苦;忠君爱国;爱民;自尊自爱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屈原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楚国伟大的爱国主义
【摘要】本文以《我爸爸》为例,对如何运用推测策略推进绘本阅读进行了简单的论述。  【关键词】绘本阅读;小学语文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绘本以图文结合的方式来讲述故事、表情达意。近年来,作为一种新兴的阅读形式更多地受到师生关注,并以其融趣味性、艺术性、文学性于一体的特征赢得了广大少年儿童的喜爱。  作为课外阅读的新形式,不少教师积极尝试,将绘本引入课堂。在操作中,也遇到了一些
【摘要】成语是汉民族语言中的一大特色,不仅在结构上有典型的语音特征,而且也浓缩了汉语修辞的特色。中文的成语包含灵活多样的修辞格,英语中也包含有修辞格,他们有相同也有差异,本文主要以成语为例,进行英汉修辞格的对比研究。  【关键词】成语;修辞;英汉对比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修辞格,又叫“辞格”“语格”“修辞方式”“修辞手段”等。通常把修辞格定义为:“为了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而
【摘要】非指导性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一对一教学情境中要求学生自主学习不谋而合。本文结合非指导性教学思想与朗诵教学理论,对一次一对一情境下的朗诵教学设计问题进行分析,以期求得非指导性教学思想下的有效教学策略,用以提高今后朗诵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非指导性教学设计;朗诵培训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非指导性教学模式由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它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
【摘要】散文是语文阅读中重要的一种体裁形式,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说道:“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按照他的思路,披文入情这个主张对我们研究和指导学生进行散文阅读都有很大的启发。  【关键词】阅读散文;披文入情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毛诗大序》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散文,它在内容上虽然或状物,或
【摘要】课文中以“我”被一阵荷花的清香吸引,作为铺垫,引入课文重点描述部分——一池美丽的荷花。作者把自己的感情融入文字描述中,感染了读者,让人们不仅看到了浮现在眼前的一池美丽的荷花,也得到了美的感受和体验,本文从“发现美——欣赏美——想象美——升华美”的视角展开了论述。  【关键词】《荷花》;发现美;欣赏美;想象美;升华美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荷花》这篇课文是一篇很朴实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感受与升华”阅读教学新模式的出现,则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开展提供了更好的途径。因此,本文对“感受与升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及其实践问题展开了研究,以便为关注这一话题的人们提供参考。  【关键词】感受与升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在小学阶段,学生正处在感、知觉迅速发展的阶
【摘要】在写作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发现,学生有了充分的情感体验,还是写不出优秀的文章。所以在写作教学中还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指导学生落实文章主旨。写作的性质决定了写作是一种通过内部言语来操纵思维情感活动的技能。写作必须经过内部言语活动或者说是思维活动,对大脑中知识、经验、思想进行合理安排,才能转化为外部言语,即通过写作进行表达。  【关键词】作文;教学;主旨  【中图分类号】G623.24
【摘要】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语文课程资源也在与时俱进地不断丰富和更新。在与学生长期的沟通交流中,我发现娱乐资源受学生喜欢和认可的程度是最高的,学生在愉快的学习中不断深入理解语文的魅力,提高运用语文知识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语文课程;娱乐资源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一、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资源的阐释及理解  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
【摘要】初中語文如何有效地教学?教师应相信学生,落实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把握合作探究、踊跃展示的核心环节,让学生在活动实践中体验过程、感受成长。这需要做好三个方面:合作要有问题引领,探究要有层次推进,展示要有积极评价。  【关键词】初中语文;合作探究;踊跃展示;注意点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为了提高初中语文的教学效果,不少语文教师都在进行积极的摸索。虽然总结的经验五花八门,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