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巴尔扎克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毫无疑问地是问号。”可见,问题是探索的起点,思维的开端。传统的化学教学模式是“教师讲授、学生接受”的单向信息传播,这样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实验的兴趣、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从而使学生被动学习,养成依赖的思想。爱因斯坦也曾说过:“发现问题和系统阐述问题可能比得到解答更为重要”。因此,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够以实验为载体展开过程,把知识点设计成问题展示给学生,使学生始终处于不断探究的情境中,就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学生思考,拓宽学生知识面,改善化学实验教学效果。问题式教学符合这样的要求。
一、“问题式教学”的涵义
英国著名科学家卡尔·波普尔曾强调指出:“科学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终于问题——愈来愈深化的问题,愈来愈能启发新问题的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问题是连接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纽带,对推进课堂教学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而,问题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控制手段,是教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了解学生学习状态的一种工具。
根据认知理论,化学课堂教学过程应该是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因此,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如能采用问题式教学,根据所教内容适时、适量地出示问题,使学生处于“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的心理状态,学生的积极性就会被激发,思维就会被激活,就会主动参与到教学中。
所谓的问题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科学而有效地设计问题,将知识点呈现给学生,让学生通过思考→讨论→综合→得出问题的答案,并由此而获得知识的一种教学模式。
二、问题式教学应用于化学实验教学的必要性
问题式教学模式是20世纪50年代美国著名教育家杰罗姆·布鲁纳提出来的,与传统的化学实验教学模式相比,具有多方面的优势,可使学生对化学实验知识“学得轻松、记得牢固、用得灵活”。
1、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实验的兴趣
教育家夸美纽斯说:“兴趣是创造一条欢乐和光明的教育环境的重要途径”。人们对自己未知的事物总是充满好奇,这也是为什么当一个人满腹疑问的时候,他总会想方设法去寻找答案的原因。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实施问题式教学,就是让学生在一种充满疑问的情境中学习。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可以揭露学生认知过程中的矛盾,引起学生的求知欲,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并且可以激发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去积极思维,主动探求知识,使学生的情绪处于最佳状态。这样,学生就会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获取新的实验知识,使其对化学实验的兴趣愈发浓厚。
2、有利于学生加深对实验知识的理解
众所周知,理解性记忆比强制性记忆保持的时间更长。教师讲授、学生接受的单向“灌溉式”教学,显然不利于学生理解、掌握化学实验知识。因为在这样的过程里,学生所扮演的是一种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录音机的角色,其学习的主动性没有得到尊重故不能充分地发挥出来,他们只是遵照教师的指导去完成相应的学习流程,对所获得的化学实验知识只是进行强制性记忆而缺乏深刻的思考和理解,容易被遗忘。而教师如果在实验教学中实施问题式教学,则学生必然会经历仔细分析题目条件,理解题目隐含信息、寻找已知和未知之间的联系,找到解题突破口,或经历实验情景等一系列思维过程。这种通过仔细思考、深刻理解所获取的知识,即使经过较长的时间也不会遗忘。
3、有利于培养学生在化学实验中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正是在不断的发现问题并设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社会才得以不断进步。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应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实施问题式教学,在学生参与问题式教学的过程中,他们除了设法寻求问题的答案之外,肯定也会去思考教师是从哪些方面提出这些问题的,为什么要提出这些问题,问题应如何提出比较恰当,因此他们逐渐具备“问什么,为什么问”的能力。于是,当面对一个陌生的实验时,即使教师不提出问题,学生自己也能提出许多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并找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这样,教师的教学就从简单的知识传授转变成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由“授之以鱼”变为了“授之以渔”。
三、问题式教学在化学实验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问题式教学运用到化学实验课堂教学中,其实施步骤可设计为:第一步,钻研教材,创设问题;第二步,灵活地组织课堂教学;第三步,点燃学生提出学习中新问题的星火。
在这里,第一步是关键,是决定课堂教学效果的直接因素。
1、钻研教材,创设问题
在实验问题式教学中,教师应科学地创设问题,把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展示。创设问题的思路很多,可故意设置错误论点,让学生“唱反调”;可独辟蹊径,出示问题让学生去实验、辩论,使真相越辩越明;也可用多媒体创设学生较困惑的情境,如“变魔术”、“揭露骗子谎言”等激发学生“心求通而不得”的意境,创设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氛围,使枯燥理论变得有血有肉。但“万变不离其宗”,设计的问题要体现以下几点:
(1) 创设关健问题,突出重点知识
任何一个化学实验,都有一些重点知识是学生必须撑握的,如反应原理、仪器药品、实验装置、主要现象或实验设计,实验评价等。对于这些知识,教师可通过设计一些关键问题让学生来加深理解、熟练撑握。这些问题的设计,应根据实验教学的目的和要求,设在节骨眼上,真正起到提纲挈领、牵一发而动全局的作用。
学生在学习化学实验的过程中,常常会忽略一些细节问题,如仪器的安装位置、实验操作的先后顺序、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而这些问题恰好又是中考化学试题所经常涉及的。如钦州市2007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试题第26题中有这样一问:采用排水法收集一瓶氧气,集气结束后先从水槽中取出导管再熄灭酒精灯的原因是 ;收集得到的氧气盖好后应 放(“正” 或 “倒” )。对于这样的问题,教师在平常的实验教学中会给以提醒,但学生不易引起重视。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时可通过设计一些细节问题,让学生在思考、解题的过程中加深对这些易忽视内容的印象,从而保持比较长久的记忆。
(3)、设计拓展问题,培养学生万向思维能力
问题是探索的起点,思维的开端。学生仅仅具备知识是不够的,还应具备将知识加以灵活运用、举一反三、由此及彼的能力。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是学生学习知识的真正目标。
因此,在实验教学中,应有意识地设计一些拓展问题来深化学生对化学实验知识的理解,使他们不是单纯地记住某道题或某类型题的解法,而是真正掌握知识的本质和规律,从而抓住解决各种问题的方法。
一、“问题式教学”的涵义
英国著名科学家卡尔·波普尔曾强调指出:“科学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终于问题——愈来愈深化的问题,愈来愈能启发新问题的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问题是连接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纽带,对推进课堂教学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而,问题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控制手段,是教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了解学生学习状态的一种工具。
根据认知理论,化学课堂教学过程应该是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因此,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如能采用问题式教学,根据所教内容适时、适量地出示问题,使学生处于“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的心理状态,学生的积极性就会被激发,思维就会被激活,就会主动参与到教学中。
所谓的问题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科学而有效地设计问题,将知识点呈现给学生,让学生通过思考→讨论→综合→得出问题的答案,并由此而获得知识的一种教学模式。
二、问题式教学应用于化学实验教学的必要性
问题式教学模式是20世纪50年代美国著名教育家杰罗姆·布鲁纳提出来的,与传统的化学实验教学模式相比,具有多方面的优势,可使学生对化学实验知识“学得轻松、记得牢固、用得灵活”。
1、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实验的兴趣
教育家夸美纽斯说:“兴趣是创造一条欢乐和光明的教育环境的重要途径”。人们对自己未知的事物总是充满好奇,这也是为什么当一个人满腹疑问的时候,他总会想方设法去寻找答案的原因。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实施问题式教学,就是让学生在一种充满疑问的情境中学习。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可以揭露学生认知过程中的矛盾,引起学生的求知欲,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并且可以激发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去积极思维,主动探求知识,使学生的情绪处于最佳状态。这样,学生就会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获取新的实验知识,使其对化学实验的兴趣愈发浓厚。
2、有利于学生加深对实验知识的理解
众所周知,理解性记忆比强制性记忆保持的时间更长。教师讲授、学生接受的单向“灌溉式”教学,显然不利于学生理解、掌握化学实验知识。因为在这样的过程里,学生所扮演的是一种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录音机的角色,其学习的主动性没有得到尊重故不能充分地发挥出来,他们只是遵照教师的指导去完成相应的学习流程,对所获得的化学实验知识只是进行强制性记忆而缺乏深刻的思考和理解,容易被遗忘。而教师如果在实验教学中实施问题式教学,则学生必然会经历仔细分析题目条件,理解题目隐含信息、寻找已知和未知之间的联系,找到解题突破口,或经历实验情景等一系列思维过程。这种通过仔细思考、深刻理解所获取的知识,即使经过较长的时间也不会遗忘。
3、有利于培养学生在化学实验中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正是在不断的发现问题并设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社会才得以不断进步。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应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实施问题式教学,在学生参与问题式教学的过程中,他们除了设法寻求问题的答案之外,肯定也会去思考教师是从哪些方面提出这些问题的,为什么要提出这些问题,问题应如何提出比较恰当,因此他们逐渐具备“问什么,为什么问”的能力。于是,当面对一个陌生的实验时,即使教师不提出问题,学生自己也能提出许多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并找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这样,教师的教学就从简单的知识传授转变成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由“授之以鱼”变为了“授之以渔”。
三、问题式教学在化学实验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问题式教学运用到化学实验课堂教学中,其实施步骤可设计为:第一步,钻研教材,创设问题;第二步,灵活地组织课堂教学;第三步,点燃学生提出学习中新问题的星火。
在这里,第一步是关键,是决定课堂教学效果的直接因素。
1、钻研教材,创设问题
在实验问题式教学中,教师应科学地创设问题,把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展示。创设问题的思路很多,可故意设置错误论点,让学生“唱反调”;可独辟蹊径,出示问题让学生去实验、辩论,使真相越辩越明;也可用多媒体创设学生较困惑的情境,如“变魔术”、“揭露骗子谎言”等激发学生“心求通而不得”的意境,创设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氛围,使枯燥理论变得有血有肉。但“万变不离其宗”,设计的问题要体现以下几点:
(1) 创设关健问题,突出重点知识
任何一个化学实验,都有一些重点知识是学生必须撑握的,如反应原理、仪器药品、实验装置、主要现象或实验设计,实验评价等。对于这些知识,教师可通过设计一些关键问题让学生来加深理解、熟练撑握。这些问题的设计,应根据实验教学的目的和要求,设在节骨眼上,真正起到提纲挈领、牵一发而动全局的作用。
学生在学习化学实验的过程中,常常会忽略一些细节问题,如仪器的安装位置、实验操作的先后顺序、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而这些问题恰好又是中考化学试题所经常涉及的。如钦州市2007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试题第26题中有这样一问:采用排水法收集一瓶氧气,集气结束后先从水槽中取出导管再熄灭酒精灯的原因是 ;收集得到的氧气盖好后应 放(“正” 或 “倒” )。对于这样的问题,教师在平常的实验教学中会给以提醒,但学生不易引起重视。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时可通过设计一些细节问题,让学生在思考、解题的过程中加深对这些易忽视内容的印象,从而保持比较长久的记忆。
(3)、设计拓展问题,培养学生万向思维能力
问题是探索的起点,思维的开端。学生仅仅具备知识是不够的,还应具备将知识加以灵活运用、举一反三、由此及彼的能力。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是学生学习知识的真正目标。
因此,在实验教学中,应有意识地设计一些拓展问题来深化学生对化学实验知识的理解,使他们不是单纯地记住某道题或某类型题的解法,而是真正掌握知识的本质和规律,从而抓住解决各种问题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