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新疆好地方啊/天山南北好牧场/戈壁沙滩变良田/积雪融化灌农庄/我们美丽的田园/我们可爱的家乡
麦穗金黄稻花香啊/风吹草低见牛羊/葡萄瓜果甜又甜/煤铁金银遍地藏/我们美丽的田园/我们可爱的家乡
弹起你的冬不拉啊/跳起舞来唱起歌/各族人民大团结/歌颂领袖毛泽东/各族人民大团结/歌颂领袖毛泽东……
每当《新疆好》这首抒发新疆人民热爱和赞美自己家乡的真挚情感的歌曲响起的时候,人们都会或载歌载舞,或激情跟唱。五十多年来,这首歌在一代又一代演唱者的倾情传唱中,将新中国各族人民对新生活的赞美之情,代代传承下去。近日,记者采访了首唱这支歌曲的我区老歌唱家陶思梦。
叩开陶老师家的门,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迎了出来,她就是陶思梦。1950年,年仅17岁的陶思梦响应党中央“八千湘女进天山”的号召,作为文艺兵应招入伍,自湖南长沙来到新疆,这一待就是半个多世纪。用陶老师的话说就是,昔日的“细妹子”,如今已是“琼阿帕”(维吾尔语中老太太的意思)了。细数当年,72岁的陶思梦老师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给我们讲述了这首歌背后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新疆好》系出名家之手
新中国成立不久,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就在王震司令员的率领下,到新疆屯垦戍边。为了记录下那段意义深远的历史时期,应王震司令员之邀,当年被誉为“旋律大师”的著名作曲家刘炽来新疆进行采风创作。他是歌剧《白毛女》(曲作者之一)、《阿诗玛》及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英雄赞歌》(影片《英雄儿女》插曲)等脍炙人口的歌曲作者。刘炽与时任新疆军区政治部宣传部长的马寒冰合作创作出了组歌《边疆战士大合唱》。那动听的歌声和悠扬的乐章反映了新疆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飞速发展。《新疆好》是其中的第三首,是刘炽根据乌孜别克民歌改编而成的。
忆当年激情满怀
1951年,大合唱需要女声独唱演员,18岁的新疆军区文工团团员陶思梦因为嗓音嘹亮、音质纯正,在六七名文艺兵中脱颖而出,被刘炽点名为《新疆好》的领唱。
回忆起第一次演出时的情形,陶思梦说:“当时的条件非常艰苦,因为是大合唱,光演员就有二百多人,而且基本上都是非专业的人员,有的是演话剧的,有的是跳舞的,有的根本连乐谱都不识,都是刘炽老师手把手地教出来的,演出时他还亲自担任指挥。记得我们第一次演唱这首大合唱是在霍尔果斯,在那儿的旷野上简单搭的一个土台子上表演的。当时没有麦克风,歌唱演员只能全凭自身的嗓音条件来演唱,但歌曲的优美旋律还是深深地印刻在人们的脑海当中。都说《新疆好》首唱是我,其实应该是我们参与这次演出的所有人员才对。”
之后,全军文艺大汇演,演员们进学校、进厂矿,在田间、到地头为人们演出。由于《新疆好》歌词琅琅上口,旋律优美,很快被人们广为传唱,所到之处,无不激起很大反响。让陶思梦记忆犹新的是一次去兵团的演出。她激动地说:“因为前面的歌曲《万里进军》和《穿过塔里木》气势都比较恢弘,基调比较沉稳,部队战士们秩序井然。而当《新疆好》那欢快、悠扬的歌声响起时,我听到台下有了些许声音,起初我还以为是有什么问题,而当唱到第二段时,我听到台下的战士在随声附和,当我唱到结尾的时候,已不仅仅是我们在唱歌了,而是台上台下一起‘喊’歌了。那种激动人心的场面,至今回想起来还令我热血沸腾。”
电台录播广为传唱
1951年,时任新疆人民广播电台文艺组组长的王祖荫先生负责《边疆战士大合唱》的录制工作。陶思梦回忆说:当时,我们新疆军区文工团住在伊宁市的一所中学里,我们找了一间大教室,用王祖荫先生带去的美式钢丝录音机录音。我们演员们白天要参加土改,晚上才能排练录音。大伙是轮着录音,轮着睡觉。当地的录制条件不好,电源非常不稳定,有时一首曲子要录上好几遍,有时甚至要录到凌晨,而第二天,演员们又要照常工作。还好,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用了半个月左右的时间,完成了大合唱的录音。《边疆战士大合唱》在电台播出后反响很大。很多人都是跟着收音机学会唱这首歌的。
1952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录制《新疆好》。由于当时人力物力等条件不允许,到北京的只有20多个演员,无法完整地演唱大合唱。而《新疆好》因为是《边疆战士大合唱》中的一首可以独唱的曲目,所以这首歌曲有幸被录制完成了,并且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放后,全国人民都非常喜爱。
歌声续姻缘 爱情更长久
陶老师的老伴——新疆著名的话剧演员郑策先生,也是当年大合唱中的一员,并且是第七首《帕米尔之夜》的独唱者。二老从那时起就互有好感。当年高大伟岸的郑策老师用军大衣裹着她们几个女兵御寒的情形还是那么记忆犹新。然而,阴差阳错,后来她和郑策各自有了家庭,但婚姻生活都不太幸福,直到各自婚姻解体后,他们才又重续前缘,至今三十多年,相濡以沫,从未分开过。
现在的陶思梦老师过着幸福美满的晚年生活,儿女争气,子孙满堂,甜蜜的爱情更令人羡慕。老两口仍是文艺积极分子,他们还积极参与组建了老艺术家金秋艺术团,把带给他们感动的歌曲演唱给大家听。中央电视台《魅力12》栏目还为他们录制了节目。
思系故里 梦回潇湘
对于阔别五十多年的老家湖南长沙,陶老师思绪万千:“我时常回忆起自己穿着木屐,走在青石板路上的情景。那‘咔咔’的木屐声总会在我的梦中响起。故乡对于我来说就是那美好的梦吧。而新疆对于我而言比故乡给予我的要多得多,我离不开养育我五十多年的新疆。现在的新疆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新疆真正是个好地方。”
陶思梦在谈到《新疆好》这首歌时感慨地说:“《新疆好》这首歌所带给我的人生感动,使我受益终生。现在总会有人跑过来拉着我的手说,是听着我唱的《新疆好》来新疆的。这首歌曲所描绘的新疆美景,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有志青年来到边疆,保卫边疆建设边疆。这首歌能起到这样的积极作用,作为演唱者的我感到很欣慰。能有幸成为这首歌的演唱者,是我一生的骄傲和自豪,我愿用一辈子的时间来演唱这首歌。”
麦穗金黄稻花香啊/风吹草低见牛羊/葡萄瓜果甜又甜/煤铁金银遍地藏/我们美丽的田园/我们可爱的家乡
弹起你的冬不拉啊/跳起舞来唱起歌/各族人民大团结/歌颂领袖毛泽东/各族人民大团结/歌颂领袖毛泽东……
每当《新疆好》这首抒发新疆人民热爱和赞美自己家乡的真挚情感的歌曲响起的时候,人们都会或载歌载舞,或激情跟唱。五十多年来,这首歌在一代又一代演唱者的倾情传唱中,将新中国各族人民对新生活的赞美之情,代代传承下去。近日,记者采访了首唱这支歌曲的我区老歌唱家陶思梦。
叩开陶老师家的门,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迎了出来,她就是陶思梦。1950年,年仅17岁的陶思梦响应党中央“八千湘女进天山”的号召,作为文艺兵应招入伍,自湖南长沙来到新疆,这一待就是半个多世纪。用陶老师的话说就是,昔日的“细妹子”,如今已是“琼阿帕”(维吾尔语中老太太的意思)了。细数当年,72岁的陶思梦老师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给我们讲述了这首歌背后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新疆好》系出名家之手
新中国成立不久,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就在王震司令员的率领下,到新疆屯垦戍边。为了记录下那段意义深远的历史时期,应王震司令员之邀,当年被誉为“旋律大师”的著名作曲家刘炽来新疆进行采风创作。他是歌剧《白毛女》(曲作者之一)、《阿诗玛》及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英雄赞歌》(影片《英雄儿女》插曲)等脍炙人口的歌曲作者。刘炽与时任新疆军区政治部宣传部长的马寒冰合作创作出了组歌《边疆战士大合唱》。那动听的歌声和悠扬的乐章反映了新疆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飞速发展。《新疆好》是其中的第三首,是刘炽根据乌孜别克民歌改编而成的。
忆当年激情满怀
1951年,大合唱需要女声独唱演员,18岁的新疆军区文工团团员陶思梦因为嗓音嘹亮、音质纯正,在六七名文艺兵中脱颖而出,被刘炽点名为《新疆好》的领唱。
回忆起第一次演出时的情形,陶思梦说:“当时的条件非常艰苦,因为是大合唱,光演员就有二百多人,而且基本上都是非专业的人员,有的是演话剧的,有的是跳舞的,有的根本连乐谱都不识,都是刘炽老师手把手地教出来的,演出时他还亲自担任指挥。记得我们第一次演唱这首大合唱是在霍尔果斯,在那儿的旷野上简单搭的一个土台子上表演的。当时没有麦克风,歌唱演员只能全凭自身的嗓音条件来演唱,但歌曲的优美旋律还是深深地印刻在人们的脑海当中。都说《新疆好》首唱是我,其实应该是我们参与这次演出的所有人员才对。”
之后,全军文艺大汇演,演员们进学校、进厂矿,在田间、到地头为人们演出。由于《新疆好》歌词琅琅上口,旋律优美,很快被人们广为传唱,所到之处,无不激起很大反响。让陶思梦记忆犹新的是一次去兵团的演出。她激动地说:“因为前面的歌曲《万里进军》和《穿过塔里木》气势都比较恢弘,基调比较沉稳,部队战士们秩序井然。而当《新疆好》那欢快、悠扬的歌声响起时,我听到台下有了些许声音,起初我还以为是有什么问题,而当唱到第二段时,我听到台下的战士在随声附和,当我唱到结尾的时候,已不仅仅是我们在唱歌了,而是台上台下一起‘喊’歌了。那种激动人心的场面,至今回想起来还令我热血沸腾。”
电台录播广为传唱
1951年,时任新疆人民广播电台文艺组组长的王祖荫先生负责《边疆战士大合唱》的录制工作。陶思梦回忆说:当时,我们新疆军区文工团住在伊宁市的一所中学里,我们找了一间大教室,用王祖荫先生带去的美式钢丝录音机录音。我们演员们白天要参加土改,晚上才能排练录音。大伙是轮着录音,轮着睡觉。当地的录制条件不好,电源非常不稳定,有时一首曲子要录上好几遍,有时甚至要录到凌晨,而第二天,演员们又要照常工作。还好,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用了半个月左右的时间,完成了大合唱的录音。《边疆战士大合唱》在电台播出后反响很大。很多人都是跟着收音机学会唱这首歌的。
1952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录制《新疆好》。由于当时人力物力等条件不允许,到北京的只有20多个演员,无法完整地演唱大合唱。而《新疆好》因为是《边疆战士大合唱》中的一首可以独唱的曲目,所以这首歌曲有幸被录制完成了,并且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放后,全国人民都非常喜爱。
歌声续姻缘 爱情更长久
陶老师的老伴——新疆著名的话剧演员郑策先生,也是当年大合唱中的一员,并且是第七首《帕米尔之夜》的独唱者。二老从那时起就互有好感。当年高大伟岸的郑策老师用军大衣裹着她们几个女兵御寒的情形还是那么记忆犹新。然而,阴差阳错,后来她和郑策各自有了家庭,但婚姻生活都不太幸福,直到各自婚姻解体后,他们才又重续前缘,至今三十多年,相濡以沫,从未分开过。
现在的陶思梦老师过着幸福美满的晚年生活,儿女争气,子孙满堂,甜蜜的爱情更令人羡慕。老两口仍是文艺积极分子,他们还积极参与组建了老艺术家金秋艺术团,把带给他们感动的歌曲演唱给大家听。中央电视台《魅力12》栏目还为他们录制了节目。
思系故里 梦回潇湘
对于阔别五十多年的老家湖南长沙,陶老师思绪万千:“我时常回忆起自己穿着木屐,走在青石板路上的情景。那‘咔咔’的木屐声总会在我的梦中响起。故乡对于我来说就是那美好的梦吧。而新疆对于我而言比故乡给予我的要多得多,我离不开养育我五十多年的新疆。现在的新疆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新疆真正是个好地方。”
陶思梦在谈到《新疆好》这首歌时感慨地说:“《新疆好》这首歌所带给我的人生感动,使我受益终生。现在总会有人跑过来拉着我的手说,是听着我唱的《新疆好》来新疆的。这首歌曲所描绘的新疆美景,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有志青年来到边疆,保卫边疆建设边疆。这首歌能起到这样的积极作用,作为演唱者的我感到很欣慰。能有幸成为这首歌的演唱者,是我一生的骄傲和自豪,我愿用一辈子的时间来演唱这首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