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心力大小实验的改进与创新

来源 :中学物理教学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xf54226867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圆周运动中常把产生向心加速度的力叫作向心力,作为一个以效果命名的力,小到微观世界,大到天体运动都有它的影子。向心力大小的实验验证和探究对学生科学能力与科学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旧教材实验侧重验证,新教材实验侧重探究,但都存在一定的不足,笔者根据自己多年教学经验进行大胆改进,从效果上来看,较好实现了向心力大小的实验验证和探究。下面从新旧教材两个角度展开说明。
其他文献
基于项目的行动研究,理清“非常规”实验和物理模型的概念、类型及其特点,提炼出“三序”(学生活动序、教师教学序、“非常规”实验序)建构物理模型的教学操作流程,促使学生自主建构物理模型,提升科学思维素养。
围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迷思概念,探究其形成原因,以期对发展学生正确的物理观念提供借鉴。
以“大气的压强”教学为例,引入STEAM教育理念探索初中科学实验教学的具体操作及实施方法,促使学生加深对相关物理概念的理解,提升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科学素养形成的教学目标。
高中物理各种考试中,经常以纸带为载体考查学生对运动学规律的掌握情况。以纸带模型为基础的“滴水类”问题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易错点、思维盲点,结合具体的试题分析,提出建构物理模型是化解问题难点的破题之举,细化物理过程是纠正错误认知的教学路向,创设物理变式是突破思维障碍的途径。
通过对比新、旧课程标准对“电场强度”的要求发现:关于电场的物质性要求由“初步了解”变为“知道”,对电场强度的要求由“理解”降为“了解”,但新课标增加了“体会用物理量之比定义新物理量的方法”,促进物理观念的形成,强调科学思维素养的培养。本文以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电场强度”的教学设计为例,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秉承物理核心素养的育人理念,探讨如何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落实核心素养。
在使用浙教版七年级科学教材插图进行教学的实践中,发现教材插图存在“容易产生歧义”“表达信息矛盾”“教育功能缺失”“存在科学性错误”“标注数据不足”等瑕疵,结合具体案例对相关插图进行分析和阐述,提出了修改建议。
围绕微课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展开了研究,从四个方面进行了具体阐述,并对微课的应用做了反思,以期对初中物理教学带来积极影响。
探索成语典故文化在有关地域性和叙事性的空间呈现方式上的可能性。通过对成语典故中的历史传统素材与故事情节进行深入挖掘与研究,总结黄粱梦文化典故在主题酒店空间的设计原则与设计策略,将传统文化转化为视觉符号融入到现代主题酒店空间中。得出邯郸成语典故主题酒店在空间设计策略上相较于传统酒店的推陈出新。该策略可为主题酒店空间的个性化发展提供参考。
从课堂引入和结尾的角度出发进行情境创设,通过具体的课堂教学案例,阐述创设情境在提升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时所体现的重要作用。通过结尾呼应引入时创设的情境,让学生学会运用本堂课所学知识解决引入时的问题,从而落实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中“科学探究”要求学生基于观察和实验提出问题,形成猜想和假设,再通过实验得出结论,电容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学生现有的知识和经验难以提出有价值的猜想。利用日常用品自制教具,为学生对电容的初步感知创造了条件,进而打开学生实验探究的大门,顺利展开教学,增强了学生的实验能力,收集必要的证据得出结论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