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教师应当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认知特征,采取适合他们的教学方式,使他们产生一种愿意甚至喜爱的积极情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苦学”为“乐学”。我们要让学生愿意亲近数学、了解数学、喜欢数学,从而主动地学习数学。让学生在与老师的对话中,在与同学的交流中,获得知识,点燃智慧,体验学习的乐趣,产生情感的共鸣。所以,重视情感教育不仅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是非常有益的。
关键词: 数学教学 情感 共鸣 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健康积极的情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心理因素,是学习的动力,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在学习数学概念、定理、思想、方法时,常常会有各种复杂的情绪体验。如果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则会感到满意、愉快和兴奋;反之,则会感到失落、恐惧和痛苦。可见,不要让课堂教学过程使学生感到厌烦,不要把学生引入一种疲劳和对一切都漠不关心的状态,而要使学生的整个身心都充满快乐,这一点是何等重要。虽然这些情感体验不直接参与数学的认知活动,但对数学学习起着强有力的推动作用。因此,重视情感教育不仅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非常有益。
一、数学教学要充分发挥师生和谐情感的基石作用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一个真正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人范”的充满人格魅力的老师才是值得学生学习和尊敬的老师。 如果学生感到你的思想在不断丰富,如果学生深信你今天所讲的不是机械重复昨天所说的话,那么他们才会信服你的谆谆教导, 欣然接受你所传授的知识,师生的感情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才会产生共鸣。此时,教师的赞扬会引起学生的内心愉悦和深深的满足,教师的忠告和批评会激起学生改正错误的决心和信心,并使他们真正感觉到老师不是有意刁难,而是一种善意的批评和忠告。
二、 数学教学要充分发挥师生积极情感的促进作用
正如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应在每节课前,整理好心情,给学生一个微笑、一份鼓励、一份尊敬,让学生的每一堂课都从希望中开始,带着自信愉快地进入课堂。例如:有一个学生因家中发生了变故,带着满脸愁容走进了课堂,注意力无法集中。课堂上老师对她的一个微笑便可以化去她心灵的伤痛,教师的爱心给了她强有力的精神上的支持,师生之间有了心灵的沟通。可见,情感对教学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三、数学教学要充分发挥家庭情感的刺激作用
数学教学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一种复杂的认识活动,强烈的掌握知识的愿望是这一活动的重要动因。列宁写道:“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教师要不断地发展学生从学习中得到满足的良好情感,以便从这种情感中产生和形成一种情绪状态,即强烈的学习愿望。我坚定地相信,诱使学生自觉地、刻苦地从事脑力劳动的一种最强有力的刺激物,就是赋予他的脑力劳动以人情味儿,使他感到:给自己的亲人(如父母亲)带来喜悦是一种高尚的情操。所以我在执教《黄金分割》一课时,给学生布置了一个爱心任务:利用黄金比的知识,帮妈妈计算穿多高的高跟鞋会最具美感。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应用知识的能力,更让学生经历了运用数学知识为妈妈服务的过程,实现了学习数学的价值,体验了成功的喜悦。
四、数学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兴趣的动力作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应尽量做到让有趣的东西,同时成为学生的智慧、情感和全面发展所需要的必不可少的东西。换句话说,应该使课堂教学充满使他们着迷的事,而这些又能发展他们的思维,丰富他们的知识和技能,同时又不致破坏青少年的情趣。我在执教《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一课时,给学生安排了一个趣味游戏:首先让每个学生用准备好的四个全等的正方形纸片拼出的L型图案,然后再添上一个全等的正方形使它与L型图案构成一个轴对称图形。接着把题目变式为:请把L型图案中的一个正方形平移到其他位置,使它成为一个轴对称图形。老师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操作、尝试、思考、验证,并鼓励学生尝试用尽量多的方法解决,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探索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乐在其中。
五、数学教学要充分发挥教师教学艺术的推动作用
课堂上难免有一些难以理解的概念、复杂的公式、抽象的符号和难懂的逻辑推理。教师应根据学生在认知过程中的困难,审时度势,充分发挥自己拥有的教学艺术,帮助学生化解教学过程中的难点,那么他们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去。例如:在学习《变量与函数》一课时,同学们对函数的定义感到很难理解。于是,我给学生播放了三段视频:“神舟七号”升空的画面;本班学生运动会上百米赛跑的拼搏场面;残疾人艺术团表演集体舞的感人镜头。通过三段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三者的共性:反映了一个变化的过程,既抓住了函数的本质特征,又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还渗透了爱国主义教育,拼搏精神的教育和爱心教育。教师和学生的情感更加融洽。从学生作业反馈的信息表明:学生对《变量与函数》一课的掌握程度是令人满意的。
我们不能假设让每个学生都非常清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并自觉地投入足够的时间与精力去学习数学,也不能够单纯依赖教师的“权威”去迫使学生们这样做。事实上,我们更需要做的是让学生们愿意亲近数学、了解数学、喜欢数学,从而主动地从事数学学习。为此,教师应当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认知特征,采取适合于他们的教学方式,产生一种愿意甚至喜爱的积极情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苦学”为“乐学”。因此,教师要千方百计地诱导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与正确的学习动机,以及浓厚的学习兴趣和高昂的学习热情,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和体验,保持旺盛的学习情绪和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在与老师的对话中,在与同学的交流中,获得知识,点燃智慧,体验学习的乐趣,产生情感的共鸣。
关键词: 数学教学 情感 共鸣 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健康积极的情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心理因素,是学习的动力,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在学习数学概念、定理、思想、方法时,常常会有各种复杂的情绪体验。如果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则会感到满意、愉快和兴奋;反之,则会感到失落、恐惧和痛苦。可见,不要让课堂教学过程使学生感到厌烦,不要把学生引入一种疲劳和对一切都漠不关心的状态,而要使学生的整个身心都充满快乐,这一点是何等重要。虽然这些情感体验不直接参与数学的认知活动,但对数学学习起着强有力的推动作用。因此,重视情感教育不仅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非常有益。
一、数学教学要充分发挥师生和谐情感的基石作用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一个真正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人范”的充满人格魅力的老师才是值得学生学习和尊敬的老师。 如果学生感到你的思想在不断丰富,如果学生深信你今天所讲的不是机械重复昨天所说的话,那么他们才会信服你的谆谆教导, 欣然接受你所传授的知识,师生的感情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才会产生共鸣。此时,教师的赞扬会引起学生的内心愉悦和深深的满足,教师的忠告和批评会激起学生改正错误的决心和信心,并使他们真正感觉到老师不是有意刁难,而是一种善意的批评和忠告。
二、 数学教学要充分发挥师生积极情感的促进作用
正如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应在每节课前,整理好心情,给学生一个微笑、一份鼓励、一份尊敬,让学生的每一堂课都从希望中开始,带着自信愉快地进入课堂。例如:有一个学生因家中发生了变故,带着满脸愁容走进了课堂,注意力无法集中。课堂上老师对她的一个微笑便可以化去她心灵的伤痛,教师的爱心给了她强有力的精神上的支持,师生之间有了心灵的沟通。可见,情感对教学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三、数学教学要充分发挥家庭情感的刺激作用
数学教学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一种复杂的认识活动,强烈的掌握知识的愿望是这一活动的重要动因。列宁写道:“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教师要不断地发展学生从学习中得到满足的良好情感,以便从这种情感中产生和形成一种情绪状态,即强烈的学习愿望。我坚定地相信,诱使学生自觉地、刻苦地从事脑力劳动的一种最强有力的刺激物,就是赋予他的脑力劳动以人情味儿,使他感到:给自己的亲人(如父母亲)带来喜悦是一种高尚的情操。所以我在执教《黄金分割》一课时,给学生布置了一个爱心任务:利用黄金比的知识,帮妈妈计算穿多高的高跟鞋会最具美感。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应用知识的能力,更让学生经历了运用数学知识为妈妈服务的过程,实现了学习数学的价值,体验了成功的喜悦。
四、数学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兴趣的动力作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应尽量做到让有趣的东西,同时成为学生的智慧、情感和全面发展所需要的必不可少的东西。换句话说,应该使课堂教学充满使他们着迷的事,而这些又能发展他们的思维,丰富他们的知识和技能,同时又不致破坏青少年的情趣。我在执教《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一课时,给学生安排了一个趣味游戏:首先让每个学生用准备好的四个全等的正方形纸片拼出的L型图案,然后再添上一个全等的正方形使它与L型图案构成一个轴对称图形。接着把题目变式为:请把L型图案中的一个正方形平移到其他位置,使它成为一个轴对称图形。老师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操作、尝试、思考、验证,并鼓励学生尝试用尽量多的方法解决,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探索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乐在其中。
五、数学教学要充分发挥教师教学艺术的推动作用
课堂上难免有一些难以理解的概念、复杂的公式、抽象的符号和难懂的逻辑推理。教师应根据学生在认知过程中的困难,审时度势,充分发挥自己拥有的教学艺术,帮助学生化解教学过程中的难点,那么他们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去。例如:在学习《变量与函数》一课时,同学们对函数的定义感到很难理解。于是,我给学生播放了三段视频:“神舟七号”升空的画面;本班学生运动会上百米赛跑的拼搏场面;残疾人艺术团表演集体舞的感人镜头。通过三段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三者的共性:反映了一个变化的过程,既抓住了函数的本质特征,又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还渗透了爱国主义教育,拼搏精神的教育和爱心教育。教师和学生的情感更加融洽。从学生作业反馈的信息表明:学生对《变量与函数》一课的掌握程度是令人满意的。
我们不能假设让每个学生都非常清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并自觉地投入足够的时间与精力去学习数学,也不能够单纯依赖教师的“权威”去迫使学生们这样做。事实上,我们更需要做的是让学生们愿意亲近数学、了解数学、喜欢数学,从而主动地从事数学学习。为此,教师应当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认知特征,采取适合于他们的教学方式,产生一种愿意甚至喜爱的积极情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苦学”为“乐学”。因此,教师要千方百计地诱导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与正确的学习动机,以及浓厚的学习兴趣和高昂的学习热情,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和体验,保持旺盛的学习情绪和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在与老师的对话中,在与同学的交流中,获得知识,点燃智慧,体验学习的乐趣,产生情感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