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阅读”到“悦”读

来源 :中华少年·教学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zy43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年级是中年级的开始,也是联接高年级的关键时候。新教材的突出特点就是在低年级加大的识字量,这正是为中年级的大量课外阅读做好了充分准备。这一年的课外阅读指导得巧妙,会使得学生学习语文更加自信,学得也会更加轻松。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对青少年阅读的研究不少,他清晰地阐述过:“30年的经验使我深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他还分析:缺乏阅读能力,将会阻碍和抑制脑的极其细微的连接性纤维的可塑性,使它们不能顺利地保证神经元之间的联系。谁不善于阅读,他就不善于思考(1)。
  当二年级的学生进入三年级后,他们的语文学习情况就发生了一些变化。随着课内阅读、课外阅读、习作在检测试卷上的出现,我们很容易看到孩子变化的表象:一些学生的成绩和一二年级的时候没有太大的变化,学习语文的兴趣和信心有增无减;一些学生的成绩和一二年级的时候就相差很远了,学习语文起来自然提不起劲,没有自信了。这些表象背后有着一个众所周知的因素——课外阅读。只要稍做调查就会发现:一二年级依靠聪明就可以取得好成绩的学生,平时课外阅读不多或者是没有课外阅读,升入三年级后学习语文就会显得力不从心。而平时爱看书的学生,课堂上的字词句在课外阅读中得到了消化,课外阅读又丰富了语言和智力背景,自然就获得成就感。
  一厢情愿是笨方法
  我从一年级开始就带着同一个班,升人三年级后,自然而然我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更加的重视。学期开始,我就拿出自己的藏书《爱的教育》展示给学生看。课堂上,我简单的介绍了这本书的作者,告诉学生这本书被翻译过多国文字出版,是一本很有名的书,书中的故事很吸引人。之后,还真看到有学生买了这本书来看。可是,那些不喜欢课外阅读的学生似乎觉得这事与他无关。和他们交谈才知道,他们根本就不想去买这样一本只有几幅插图的厚厚的书来看,看起来太累了。我仍然不死心,对他们说:你仔细地读读第一篇就会想看第二篇了……他们还是一个劲地摇头不愿意接受。
  诱惑是必要的
  接下来,我自动放弃了这样的指导方法。当然我还是肯定了那几个买了《爱的教育》并认真阅读的学生。课外阅读队伍中是需要“领头羊”的。我在参与了学校开展的亲子阅读课题研究的过程中了解了更多适合三年级学生阅读的书籍。从中我首选了我国儿童文学作品《装在口袋里的爸爸》。这次,我没有直截了当将书摆在学生面前做一个推销员。我是这样做的:一节语文上,我有意利用剩余的几分钟时间,我郑重地和学生说,我要读《装在口袋里的爸爸》这本书给你们听。然后,我开始读了,当然几分钟的时间读的内容多不了,读到他们刚入神的时候,无奈下课铃响了。这下,在叹息中,我和学生不得不停止了阅读。不过,心急的学生在放学后就去了书店买到了这本书,一睹为快。而对课外阅读慢热的学生呢,我还是安排了连续几次的全班共同听我读书的活动。这时,有的学生因为阅读速度快,已经看完了整本书。我就建议还有没买这本书的学生向同学借来读读,告诉他们古人云“书非借不能读也”。因为这段时间大部分学生都在读同一本书,课间的时候,同学之间讨论的也都离不开书中那越来越小的爸爸和儿子之间发生的事情。看到这个诱惑的势头来得不错,我又如此翻版,诱惑学生看起了《亲爱的汉修先生》、《爷爷铁床下的秘室》、《宝葫芦的秘密》、《大林和小林》等等。
  推波助澜是智慧
  自从我时而不时地给学生以读的形式向他们介绍新书后,班级确实形成了一股阅读课外书的热潮。当然是潮的话,就会面临潮涨潮落。喜欢课外阅读的中坚分子总是不会动摇的,而刚刚培养起来的课外阅读新粉丝呢,他们会在家庭作业多、家庭活动频繁,又没有有效的监督的多种复杂情况下,热情慢慢地冷却。这个时候,推波助澜就尤为显得重要了。做法一:借助他们手头上有的《三年级上册语文同步阅读课本》,让学生在课外的一长段时间内共阅读。然后,让学生充当小考官试着出一份小测试,来考考其他同学是否完成阅读了。这个任务一下啊,大部分学生纷纷进入了角色,甚至连不大爱课外阅读的学生也有了动力。嘿嘿……平日都是被检测者,现在来了个“农奴”翻身的机会,谁不想好好享受一下啊。做法二:这个做法不是本人原创,但是其中的智慧是不得不钦佩。和这位同事聊天时,我们谈到了如何让学生的课外阅读热情更持久一些。这位同事坦然地说:对于课外阅读兴趣不浓的学生,让他们一直保持很好的阅读热情是件头痛的事情。不过,有个小招术她经常使用,效果还是不错的。她向学生介绍一本新书时,非常注意自己的语言,用非常非常富有感染力的话来介绍。告诉学生这本书是多么多么地好看。并强调老师在阅读的过程中都被深深地吸引了。三年级的学生啊,尊敬老师、崇拜老师、乐意接受老师教导的自然倾向即“向师性”是不可低估的。这位同事说,经她这么一“鼓吹”,班上的课外阅读队伍就越来越壮大了。看来,指导课外阅读时,语文老师自身的人格魅力的影响力大着呢。做法三:组织学生与好朋友同读一本书。推行这个做法的初期,我所想到的只是两个人一起看或轮流看同一本书,多少起到互相监督的作用。没想到,几番阅读下来,学生不仅收获到了阅读的快乐,同时,他们之间的友谊树也成长得更好了。“阅读”成了“悦”读了。
  有些学生需要扶着走
  “有些学生”指的是有阅读困难的学生。这些学生中:有的只爱看图多少字的课外书,就是爱看漫画之类的书;有的根本不爱看课外书。阅读困难,语文学习也就困难了。这些学生阅读的速度成了他们的绊脚石。阅读速度慢,阅读起来就容易疲劳。容易疲劳,阅读的兴趣就越提不起来。面对这些问题,我想到了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中,最受重视的是他倡议的可能发展区(或叫最近发展区)的理念。所谓可能发展区,维果茨基的说法,是介于儿童自己实力所能达到的水平(如学业成就),与经别人给予协助后所可能达到的水平,两种水平之间有一段差距,即为该儿童的可能发展区 (2)。那么这些学生的可能发展区应该怎么把握呢?在网上搜索答案的时候,“阅读桥梁书”这个词走进了我的视野。“阅读桥梁书”是为鼓励中年级学生独立阅读,出版了文字较绘本多,图画较绘本少的一类书,这被称为“桥梁书”(介于图画书和纯文字阅读之间,文图比例大约1∶1)。桥梁书以培养阅读兴趣、锻炼阅读能力为目标。它是针对阅读过渡期(小学中低年级为主)的儿童专门设计的读物。例如《恶狼,妖怪,快滚开》、《去北京演出的妈妈》、《三颗“小露珠”》、《小姑娘、狮子和老熊》、《两个好朋友》、《两个好朋友的争吵》、《换个妈妈会怎样》等等。我把这些书推荐给阅读困难的学生,从他们的目光中,我看到了成功的希望。一天一本这样的课外书读下来,这些学生的成就感就来了,阅读的兴趣也浓厚了。
  最后,我很想说:学生不需要为课外阅读而苦恼,凡是因为课外阅读而感到痛苦的学生,都是因为他没有遇到正确的引导。只要方法变一变,学生课外阅读就可能变得轻松愉快。“悦”读人生就这样开始了。
  (1)(苏)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杜殿坤编译,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4年6月第2版,第202页。
  (2)张春兴,《教育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5月第一版,2000年10月第二次印刷,116页。
其他文献
目前,中学语文作文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二: 一是学生不爱写,二是学生不会写,这两大问题还往往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造成学生普遍厌恶作文的现象。笔者在近年的教学实践中尝试采用新的作文批改方法,以达到提升学生作文兴趣、提高作文水平的目的,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特撰此文,求教于方家。  面对升学压力,绝大多数学生的自由发展空间比较小,没有太多的时间精力去体味生活、观察社会、思考人生、更新观念,如果要求他们
期刊
物理这门课程比较难学,不是靠死记硬背,记忆和理解一样都少不了,很多学生说,听得懂,做不出题,习题能做,换个题目又不会作。物理课初中定性的东西多,高中定量的东西多,数学知识高中的初中的都要用,各学科之间联系紧密。因此,要想学好物理,不仅是把物理学好,其它课程如数学、化学、语文、历史等都要学好,学什么,就能学好什么。在学校,我们见到学习好的学生,哪科都学得好,学习差的学生哪科都学得差,除了概率很小的先
期刊
中国的汉语语法有自己的优秀传统,根据汉语的特点和客观规律,逐渐形成以语义为研究的出发点和研究重点的意合特点。  汉语的意合特点,就是汉语的理解和表达不依据某些客观的标记(形态变化)来确认语言组织,缺乏“客观性”。汉语主体性强,人的因素突出的特点,我们称之为汉语的人文性。汉语句子的句读本体,逻辑铺排,意尽为界,都体现出这种浓郁的人文性。因为这些特点都是既简单又灵活,没有刻板的规定和硬性的标志作“非此
期刊
在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活动中,必须要真正理解并体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把课堂的主体地位让给学生,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情感和策略调整,以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从而有效地提高其听、说、读、写的整体能力,实现教学目标,完成学习任务,促进学生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有效提高。可以说
期刊
在学习新课改的精神时,我竭力使我的教学形式更加丰富多彩,师生的交流更平等、民主,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得到更好地体现……然而在我感到我好像实现了新课改的同时,我又感到我的课堂在热闹的同时也伴随着浮躁,造成课堂教学的效率并不理想,如课前备课不够深入,课堂教学中学生讨论多流于形式,对学生的评价太“间接”没有直截了当地指正学生的错误……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我要求自己静下心来思考一下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期刊
课堂教学是教师思维与学生思维相互沟通的主阵地,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填鸭式”的教学过程,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听得累,课堂教学效果不显著,有效性不强。新课程改革以来,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活动经历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是新的教学理念,因此课堂教学过程中为活动而活动的例子屡见不鲜,整节课都在热热闹闹中度过,学生也都积极地参与活动,但课后学生对新知识却收获较少,这样的课堂教
期刊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以大幅度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益是素质教育的一项基本任务。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经过近几年的探索,我结合自身的实践形成此文与小学教育工作者探讨。    一、讲好导言、复习铺垫、借旧引新    小学数学知识的特点是系统性强,前后联系密切,教学实践告诉我们,由于学生思维发展水平和接受能力的限制,加之,有些知识教学往往分几节课或几个学期来完成的。因此,课堂教学教者一定要讲好导言,有意识地
期刊
摘要 随着网络的普及,我们正逐步迈进信息社会并享受由此带来的巨大便利,与此同时,信息社会对于传统的教育观、人才观以及教育方式也提出了极大的挑战,如何利用好网络资源,培养适应信息社会要求的合格人才,是当前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英语教学作为这一课题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该及时更新教学观念,实现教师传统角色的转换,以适应信息社会对于英语教学的新要求。网络资源与学科课程的有机整合可以优化教育、教学过程,能实
期刊
《校园的树木》是科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植物”的第二课。“植物”是学生学习科学课的第一单元,也是引领学生走进小学科学学习大门的单元,将对学生们以后的学习产生深刻的影响。这一课主要是让学生知道树的整体形态,一般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树的器官一般包括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部分。用多种方法观察,描述大树,能客观地记录观察到的现象。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我用两课时来完成本课内容。在第一
期刊
当前,我国教育领域中一个崭新的课题便是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全面转轨。学校素质教育离不开课堂教学,素质教育的思想要在课堂上贯彻,素质教育的体系要在课堂上实施,素质教育的内容要在课堂上传授。课堂教学由教师来完成,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传授、掌握、模仿、应用知识的阵地。作为一名英语教师,要在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发挥其主导作用,使学生的能力得以发展与提高,本身必须具备较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