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叶圣陶说:“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训练之。”加强语言文字训练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把语文课上成训练课也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然而,训练并非指那些习题式的机械练习.本人以为,加强语言文字训练应把握以下几点:
一、要突出重点
一篇课文包含诸多训练要素,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写几乎无所不包,假如面面俱到,则显得杂乱无章,学生难以掌握。教师在教学中,每节课的训练都要有所侧重,应集中精力抓住重点训练。
1.根据文本蕴含的内容确定重点。我在教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22课时,其中有一处是:科利亚一个人静静地躺在床上,呆呆地望着窗户。(不能和爸爸妈妈去逛公园,也不能和同学们一起游戏)我问学生:此时此刻,科利亚呆呆地望着窗外,在想什么?同时出示课件:正当科利亚思绪万千,百般渴望的时候,他看到了__________,看到了_____,好像看到了_____,好像听见了_____。(让学生读第4、5自然段,尝试填空)这样走进文本,走进科利亚的心灵,以语言文字再现人物的内心情感,还原一个具体的画面,凸现了文本价值。
2.根据课文的语言特点确定训练重点。如《再见了,亲人》、《月光曲》等文,情文并茂,抒情性较强,这样的文章就适合美读训练。如何引导学生品读对话,读出感情,释放自己的感动,是关键所在。
二、要扎实有层次
语言文字学习是日积月累、熏陶渐染的过程,需要采取不断反复、螺旋上升的扎实训练。正如叶圣陶说的:“语文方面的许多项目都要经过不断练习,锲而不舍,养成习惯,才能变成自己的东西。”
(一)训练不可急于求成,起点要低,坡度要缓,要找准合适的训练点扎扎实实进行。
例如,有位教师指导学生形容“说”这个动词。她问学生:
“用一个字怎么形容?”学生讲了“胡说”、“瞎说”……
“用两个字怎么形容?”“笑着说”、“小声说”、“跳着说”……
“用三个字呢?”“高兴地说”、“难过地说”、“轻声地说”……
“用四个字呢?”“笑嘻嘻地说”、“乐呵呵地说”……
“用五个字呢?”“斩钉截铁地说”、“兴高采烈地说”……
整个课堂都沸腾起来了。这项训练设计的整个过程既使学生“费力”,又不使他们感到“吃力”,越练兴趣越浓,能力也就逐渐加强了。
再如,用“一边……一边……”造句,我以一组梯度合理的填空题精心组织训练,使学生在教师的指点下,一步一步地沿着阶梯越过顶峰:
例句:点播机一边开沟施肥,一边播种盖土。
1.音乐老师一边_____,一边_____。
2._____一边切菜,一边留心着锅里烧的鱼。
3.一边_____,一边_____,民警叔叔维持交通真够忙的。
(二)有经验的教师要求学生读书时,每次读、练的目的都很明确,教学进程层层深入,体现出训练的层次性。
例如,有位教师在讲《搭石》一课时,指导学生初读课文,明确要求学生读后概括全文要点:本文围绕家乡小溪中的搭石,描写了_____、_____、_____的情景,让我感受到_____。当学生初步理解了课文内容后,让他们在此基础上进行细读、深读和熟读。然后再以第三段为例,按三个层次指导学生读:
第一次,全班默读,要求边读、边画、边想。在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这一句中,从“协调有序”这个词中,你能想象出一行人是怎样走搭石的吗?想象再细致些,你能观察他们走搭石的步伐吗?引导学生品词、品句。
第二次,个别朗读,要求从写作方法上理解这一段的层次及构段方式:按“总──分”的逻辑顺序构段,使学生理解作者的表达思路和写作方法。
第三次,巩固性读。从这段来看,阅读体现出“初读──细读──深读──熟读”的层次性,也体现出由语言到内容要点,再由内容要点到语言表达的过程,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三、要重视书面训练
语言课堂教学的书面作业训练是学生练习“写”的主要手段,通过练笔积词成句,积句成段,积段成篇,逐步培养学生写的能力。在小学阶段,书面作业训练随着年级升高,应适当加强与“读”“说”的有机结合,使学生能把课文上的“语言文字”转化、迁移成自己口中的“语言”、笔下的“文字”。下面是《草船借箭》一文的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已给课文分了段,还概括了段意。第一段的段意是“诸葛亮立下军令状,三天交十万支箭”。谁能说说,什么叫“军令状”?
生:“军令状”是军队中的保证书,是保证要完成作战任务的。
师:如果完不成任务呢?课文中用了一个词语是什么?
生:是“惩罚”。
师:诸葛亮如果完不成任务,可能会受到哪种惩罚?
生:杀头。
师:好,现在请同学们以诸葛亮的身份,写一张“军令状”,写前要仔细读书,认真想想要怎样写才会让周瑜满意。
学生默读第一段并写“军令状”后,教师抽样组织交流、评讲。
教师巧妙地安排了以笔练代讲。“军令状”是该段内容的“聚焦点”,故取其为导读的“突破口”,让学生写“军令状”,使训练成为深化阅读、浸染情感的有效手段,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收到了“牵一词而动全段”的教学效果。
总之,语言文字是表情达意的载体。科学的语言文字训练,不仅会增强学生掌握语言的能力,而且对一个人的文化素养、思维品质都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在教学中,教师要从语言训练入手,披文入情,缘情悟理,从精妙语句着眼,反复地读,细心揣摩,方能悟出文之真意和作品的生命价值。
(责编侯艳星)
一、要突出重点
一篇课文包含诸多训练要素,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写几乎无所不包,假如面面俱到,则显得杂乱无章,学生难以掌握。教师在教学中,每节课的训练都要有所侧重,应集中精力抓住重点训练。
1.根据文本蕴含的内容确定重点。我在教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22课时,其中有一处是:科利亚一个人静静地躺在床上,呆呆地望着窗户。(不能和爸爸妈妈去逛公园,也不能和同学们一起游戏)我问学生:此时此刻,科利亚呆呆地望着窗外,在想什么?同时出示课件:正当科利亚思绪万千,百般渴望的时候,他看到了__________,看到了_____,好像看到了_____,好像听见了_____。(让学生读第4、5自然段,尝试填空)这样走进文本,走进科利亚的心灵,以语言文字再现人物的内心情感,还原一个具体的画面,凸现了文本价值。
2.根据课文的语言特点确定训练重点。如《再见了,亲人》、《月光曲》等文,情文并茂,抒情性较强,这样的文章就适合美读训练。如何引导学生品读对话,读出感情,释放自己的感动,是关键所在。
二、要扎实有层次
语言文字学习是日积月累、熏陶渐染的过程,需要采取不断反复、螺旋上升的扎实训练。正如叶圣陶说的:“语文方面的许多项目都要经过不断练习,锲而不舍,养成习惯,才能变成自己的东西。”
(一)训练不可急于求成,起点要低,坡度要缓,要找准合适的训练点扎扎实实进行。
例如,有位教师指导学生形容“说”这个动词。她问学生:
“用一个字怎么形容?”学生讲了“胡说”、“瞎说”……
“用两个字怎么形容?”“笑着说”、“小声说”、“跳着说”……
“用三个字呢?”“高兴地说”、“难过地说”、“轻声地说”……
“用四个字呢?”“笑嘻嘻地说”、“乐呵呵地说”……
“用五个字呢?”“斩钉截铁地说”、“兴高采烈地说”……
整个课堂都沸腾起来了。这项训练设计的整个过程既使学生“费力”,又不使他们感到“吃力”,越练兴趣越浓,能力也就逐渐加强了。
再如,用“一边……一边……”造句,我以一组梯度合理的填空题精心组织训练,使学生在教师的指点下,一步一步地沿着阶梯越过顶峰:
例句:点播机一边开沟施肥,一边播种盖土。
1.音乐老师一边_____,一边_____。
2._____一边切菜,一边留心着锅里烧的鱼。
3.一边_____,一边_____,民警叔叔维持交通真够忙的。
(二)有经验的教师要求学生读书时,每次读、练的目的都很明确,教学进程层层深入,体现出训练的层次性。
例如,有位教师在讲《搭石》一课时,指导学生初读课文,明确要求学生读后概括全文要点:本文围绕家乡小溪中的搭石,描写了_____、_____、_____的情景,让我感受到_____。当学生初步理解了课文内容后,让他们在此基础上进行细读、深读和熟读。然后再以第三段为例,按三个层次指导学生读:
第一次,全班默读,要求边读、边画、边想。在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这一句中,从“协调有序”这个词中,你能想象出一行人是怎样走搭石的吗?想象再细致些,你能观察他们走搭石的步伐吗?引导学生品词、品句。
第二次,个别朗读,要求从写作方法上理解这一段的层次及构段方式:按“总──分”的逻辑顺序构段,使学生理解作者的表达思路和写作方法。
第三次,巩固性读。从这段来看,阅读体现出“初读──细读──深读──熟读”的层次性,也体现出由语言到内容要点,再由内容要点到语言表达的过程,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三、要重视书面训练
语言课堂教学的书面作业训练是学生练习“写”的主要手段,通过练笔积词成句,积句成段,积段成篇,逐步培养学生写的能力。在小学阶段,书面作业训练随着年级升高,应适当加强与“读”“说”的有机结合,使学生能把课文上的“语言文字”转化、迁移成自己口中的“语言”、笔下的“文字”。下面是《草船借箭》一文的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已给课文分了段,还概括了段意。第一段的段意是“诸葛亮立下军令状,三天交十万支箭”。谁能说说,什么叫“军令状”?
生:“军令状”是军队中的保证书,是保证要完成作战任务的。
师:如果完不成任务呢?课文中用了一个词语是什么?
生:是“惩罚”。
师:诸葛亮如果完不成任务,可能会受到哪种惩罚?
生:杀头。
师:好,现在请同学们以诸葛亮的身份,写一张“军令状”,写前要仔细读书,认真想想要怎样写才会让周瑜满意。
学生默读第一段并写“军令状”后,教师抽样组织交流、评讲。
教师巧妙地安排了以笔练代讲。“军令状”是该段内容的“聚焦点”,故取其为导读的“突破口”,让学生写“军令状”,使训练成为深化阅读、浸染情感的有效手段,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收到了“牵一词而动全段”的教学效果。
总之,语言文字是表情达意的载体。科学的语言文字训练,不仅会增强学生掌握语言的能力,而且对一个人的文化素养、思维品质都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在教学中,教师要从语言训练入手,披文入情,缘情悟理,从精妙语句着眼,反复地读,细心揣摩,方能悟出文之真意和作品的生命价值。
(责编侯艳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