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学中美育的渗透探寻

来源 :锦绣·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hongliang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美术这门课程的开展,对于小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能力培养有着重要意义,在当前素质教育改革背景下,教师就应该充分认识美育渗透的重要性,不能只是对学生的美术知识和绘画能力进行培养,应该引导他们感受美术艺术中的美,发现美和创造美,这样的美术教学才会显得更有价值。为此,学美术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该注重创设生活情景,引导学生用心感受美,通过优化开展美术欣赏课,欣赏感悟美,还可以组织多彩活动,动手创造美,这样可以真正将美育与小学美术教学融合起来,从而改变以往落后的教学面貌,全面提高美术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美术;美育;渗透;重要性;策略
  引言
  美育也叫美感教育,顾名思义就是审美教育,培养学生对美的认识、爱好和创造能力。这种教育要通过艺术和自然界以及生活中的各种美好的事物来进行研究,积极带领学生去发现美,感受美和创造美,提高学生的情商,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们的动手能力,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素质教育的发展更上一层楼。而渗透美育,是指将审美教育融入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合理地进行美育的渗透,这样才能真正确保美术教学的良好效果。
  1 小学美术教学中美育渗透的重要性
  首先,美育教育尅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促进想象力发展。小学生的身心发育不成熟,对于外界很多事物都充满着好奇心,求知欲旺盛,通过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进行美育教育,就会引导学生充满兴趣的仔细观察周围事物,并且还会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丰富的联想,所以美育教育就能够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其观察能力,促进想象力的发展。其此,有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塑造优良品格。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进行美育教育,教师会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美,观察万事万物的美的一面,强化学生对美的认识,在不断观察和接受美的时候,就会对美产生新的思考,这在潜移默化之中丰富了学生的精神世界,有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塑造良好的品格。最后,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明辨美丑善恶。小学生在进行美术学习的时候,教师会运用各种优秀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去欣赏,这时学生们就会发现哪些是美的,什么是不好看的,在不同的艺术形式中认识美与丑、善与恶,能够明辨是非,从而更加准确地认识到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现象,有助于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1]。
  2 小学美术教学中美育的渗透策略
  2.1创设生活情景,用心感受美
  生活中的很多事物都是艺术创作的源泉,生活中的事物、人和环境的那种特别的美的感受都呈现在艺术作品之中,那些用心创作的艺术作品中都有着丰富的审美情感[2]。生活中的事物会让小学生产生熟悉感,更能促进他们深入思考和研究,所以应该在美术课堂上更多地引入生活化元素,创设生活情景,促使学生真正的理解和认识美,用心感受生活中的美。以往的小学美术教学,学生常常不能认真的思考和分析,教师一贯采用传统化的教学方法,本该活跃生动的一堂美术欣赏课,反而变得非常无趣。对此,教师可以运用情景交融的方式,让每一位同学都能积极参与,触动他们的内心世界。例如,在学习“万绿丛中一点红”内容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看教材,让学生自己体会颜色对比的视觉效果,使其认识到色彩搭配的重要性。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学生谁的衣服搭配的颜色最漂亮,通过对比,学生可以通过亲身体会,学习到什么样的色彩搭配更加和谐,进而改善自己的穿衣打扮,使美术学习运用到生活中。
  2.2优化开展美术欣赏课,欣赏感悟美
  美术欣赏课是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一种重要教学形式,小学美术教师要重点关注这方面的教学,为学生们展示优秀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进欣赏,并且从中感悟美,这样的教学就能够达到美育渗透的目标。例如在教学“寻找美的踪迹”内容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展示出一些美麗的图片,要求学生仔细观察,从中感悟充盈着的各种美的元素,欣赏美术作品的艺术魅力,产生学习绘画手工的兴趣。很多时候美不一定直接表现在表面上,还需要用心体会隐藏中的美,不断提升欣赏美的能力,当然要想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一个过程,教师要把握好欣赏课中的各环节,逐步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体会,才能真正实现美育教育[3]。
  2.3组织多彩活动,动手创造美
  生活中处处都散发着美,我们应倡导学生积极的去寻找和发现美,并感受美的魅力。只有我们留心观察,不错过生活中的任何一个微小的细节或者不起眼的事物,那我们就会很容易的找到美。相对于枯燥无味的课堂,去实践往往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能够在生活中去创造美,以此达到美育最高层次的目标[4]。在课堂上,老师可以通过生活中的一些小物品带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我们的鞋盒,一个看似很普通的鞋盒,通过加工和改造可以变成我们的物品收纳盒,再通过一些简单的装饰,那这就是一件很不错的艺术品。生活中还有很多类似的物品,稍微动动手就能变成一个不一样的东西,这就是一件美的艺术品。在“变废为宝”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组,进行撕纸游戏,在小组中比一比,看谁撕下的紙型中更具联想空间。然后大家一起将这些图形拼接或剪裁成自己想要的图案,不仅充分发挥了想象力和创新力,也提高了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意识到原来“美”可以这样在活动中“变”出来。也可以布置一些手工作业,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找材料。这不仅能让学生对美的艺术的印象更加深刻,而且也会能逐渐增强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更能从中感受到生活中的一些美好事物。
  结语
  总之,小学是学生的人生启蒙时期,而美术教育又是素质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应高度重视起来,不断地激发学生认真思考分析和实践创作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也不断地提高审美水平,陶冶美的情操,升华追求美的情感,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曾慧.浅析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美育[J].美术教育研究,2019(10):16.
  [2]刘建全.浅析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美育的渗透[J].教学考试,2017(23):148.
  [3]刘洋涛.对小学美术教学中美育渗透的探讨[J].语文课内外,2018(12):23-24.
  [4]穆兆服.基于小学美术教学中美育的渗透研究[J].新课程,2017(6):98.
其他文献
摘要:为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积极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应重视提升当其的人才培养水平,促进学前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为此,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经验,立足于西藏地区学前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亟待解决问题,展开对有效化解措施的分析,以助力少数民族地区学前教育教学工作迈向现代化发展路径。  关键词:西藏地区;学前教育;发展问题;对策分析  一、西藏地区学前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学前教育法律法规亟待
期刊
摘要:在当前的语文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特征,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不但要让学生学习掌握语文基础知识,还要借助传统文化对他们的良好道德品质进行培养,从而真正改变落后单一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立足于语文课本教材,深入挖掘传统文化,可以引导学生诵读经典古诗文,通过诗文了解古代文化思想,还可以基于写作
期刊
摘要:随着新课改深入实施,使教师更关注对新型教学模式的应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积极运用翻转课堂,有助于密切师生互动,培养学生的自学意识,促进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汇贯通,并实现教学相长。为此,笔者立足于翻转课堂内涵及其应用必要性,浅议小学数翻转课堂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翻转课堂;教学策略  引言:新课标指出“教师应为学生构建生动而富有活力的课堂,尊重并发挥他们的学习主体地位[1]”。为了
期刊
摘要:幼儿园教育是对孩子们的启蒙教育,是为小学教育打基础的阶段。现如今,摆在幼儿教师面前一个急需思考的问题就是如何巧妙进行幼小衔接,但同时又避免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严重的问题。这显然需要教师充分了解幼小教育的差别,认清现阶段幼儿的学习需求,采取科学的教育策略。本文在分析幼小差异的基础上提出了几点幼小衔接的学前教育策略。  关键词:幼儿园;小学教育;衔接策略  引言:  学龄前儿童所处的年龄阶段正是学
期刊
摘要:幼儿园晨间活动的游戏化过程,可以激发幼儿主动参与户外实践的积极性,对于他们身心的健康成长、个体化发展而言大有助益。进一步提高幼儿园晨间活动的教学质量,全方位、多角度融合游戏化的教学理念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分析幼儿园晨间活动的必要性、游戏化发展的意义,进行有效教学策略的总结研究,考虑幼儿的实际需求,为他们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在和谐互动关系的支持下,各项育人计划的具体执行也将变得异常顺利。 
期刊
摘要:为了解决幼小衔接问题,教师付出更多的努力,进行幼儿内在潜能的深入挖掘,综合能力的有效培养,从而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关系显得格外重要。针对常见的幼小衔接问题,总结研究有效的解决策略,教师做好了幼小衔接工作,全心全意服务于所有幼儿,后续育人计划的具体执行才會变得异常顺利。本文从几个方面出发,关于幼小衔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研究,希望能为即将进入一年级的大班幼儿健康成长、后续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期刊
摘要:由于西藏农牧区地处偏远,经济发展比较落后,导致对于学生的教育问题不太重视,忽略了低年级学生的基础知识培养。对于西藏农牧区来说,本地常驻人口较多,平时在交流中也多使用藏语,导致学生汉语文能力较弱。在小学低年级教育中,汉语文教学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而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语文能力中最重要的能力之一,那么如何培养西藏农牧区小学低年级学生阅读能力就成为了广大教育工作者教学研讨的重点内容。本文從阅读能力
期刊
摘要:如何推进幼小衔接工作,帮助幼儿们快速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生活,更顺利的实现身心健康成长目标,并且做好个性化发展的准备,是幼儿教师、家长们值得深思的首要问题。应从不同角度出发,基于幼儿当下幸福的幼小衔接问题找到合适的解决策略,通过实施有效方法,充分激发幼儿们的主动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自主探究积极性,使其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至关重要。教师家长共同努力,幼小衔接工作即可走向更大的成功。
期刊
摘要:德育教育现在已经成为各个学校需要抓好的一项重点工作,德育教育除了通过班主任工作实施以外,还要将其渗透融入到课程教学中,其中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就是德育教育的良好途径,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进行这方面的教学设计,除了进行知识讲解之外,还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关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要紧密联系实际生活,引导学生落实良好道德品质,还可以开
期刊
摘要:为了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不断优化教学效果,补充教材缺失内容,组织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启发学生们有效学习、积极思考、学以致用,是物理教师必须完成的重要任务。基于初中学生的阶段性认知水平和未来发展需要,具体分析核心素养对于物理教学的影响,进行有效策略的总结研究、推广应用非常必要且关键。鉴于此,笔者特意从几个方面出发,针对初中物理核心素养、物理课堂的教学实践简单阐述自己的看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