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问”是实现高质量教学的基础与前提,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提升初中生物教学水平和质量的有效举措。从初中生物教学现状看,学生的问题意识十分匮乏,“被动式”学习占据主导地位,严重地影响到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对生物教学效果的增强造成了严重打击。基于此,本文简要分析如何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并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
关键词:初中教学;生物课程;问题意识;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TU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3-335
兴趣在教学中处于第一位,而要想增强兴趣,首先需要让学生了解某一学科,然后产生对其进行深入探讨和了解的欲望,问题意识便是这种欲望的直接表现。问题是思维源起的地方,是创造和创新的起点,生物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学习生物亟需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实际上就是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这是挖掘学生潜力,激发其学习兴趣的关键手段,对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强化课前问题引导,以问题促进学习
目前,就初中生物教学而言,学生缺乏问题意识的现象十分突出,这在某种程度上打击了生物教学的有效性。对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一定要注重课前引导,通过课前提出问题的方式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并反思课堂学习内容。课前的问题引导有助于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相互提问,对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巨大裨益。课前问题应具有较强的启发性、探究性以及趣味性。只有这样,问题才能够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才可以促使学生更加好问、会问、善问。譬如,在学习“人体的血液循环”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在课前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如果人的腰部受伤需要打针,但打针部位为臀部,这种情况下药物是如何作用到受伤部位的呢?这样的问题势必会引发强烈反响,学生能够深入讨论并清晰地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而在学习“三种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特点”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这样设计问题。如三种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特点有哪些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在提出问题后让学生先进行思考,随后在列表逐一比较。在课前提出问题能够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学习,这有助于养成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问题意识作为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必要性,强化问题教学,做到有的放矢,并持续地以课前问题为引导激发学生的提问欲望。
二、注重构建轻松愉快的情境,营造平等氛围
世界著名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成功的教学高度依赖于师生之间的信赖关系,并依靠构建轻松愉快的课堂环境,来营造良好平等的师生氛围。但目前,由于传统教育思想的根深蒂固,许多教师在开展生物教学工作时依然以高高在上的教师自居,要求学生服从自己的绝对权威,无理要求学生做事,肆意批评学生,学生畏惧老师进而使得其畏惧学习生物,紧张、焦虑、恐惧的思想占据了学生的头脑,严重地抑制了学生学习生物的热情和积极性,致使学生的创新能力无法得到重点培养,学生缺乏主动提问的勇气,从不愿提问演变为不敢提问,最终变成默默无感,懒于思考。如上所述,生物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学科,需要“教”与“学”的紧密配合,缺少任何一个,生物教学也就显得十分苍白,教学水平提升势必成为空谈。循此,教师理应适应时代发展变化,以新的身份和态度重新审视自己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注重构建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主动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沟通交流,对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加以开导和疏通,努力构建平等、和谐的新时代的师生关系。当然,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形成的,需要教师与学生持续不断的努力。对于教师而言,其应当主動靠近学生,了解学生的心理负担和困难,竭尽所能帮助学生摆脱心理压力,放下心理包袱,力求让学生心情更加愉快,为学生进行生物学习奠定愉悦的情绪基础。新的生物课程标准鼓励教师以相关学习目标为依据,深入钻研教材,借助情境教学、合作教学方式构建生机勃勃的生物课堂。例如,在学习“光合作用”一课时,教师就可以构建相应的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天竺葵为什么要放一晚上?”“它的叶子为什么要用黑纸作遮光处理?”等问题。
三、改进问题教学方式,优化提问艺术
课堂教学是生物教学的主要形式之一,是学生学习生物基础理论知识、构建知识体系的核心路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改进问题教学方式,不断优化提问艺术,以真正的问题来引导和启发学生,让学生能够发现切实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问题,再借助相应的探究活动寻求问题的答案。比如,在学习“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一些小动物的图片。如鼠妇,并让学生思考这些动物的名称,当学生指出其中的动物是鼠妇时,教师还可以顺便给出它的别称“潮虫”和“西瓜虫”。随后再向学生提问该动物一般生活在哪里?如果学生正确回答了其一般生活在石头缝、下水道或者花盆下,则可以继续提问学生,如果鼠妇生活在石头下,搬开石头后会看到什么现象?一般而言,学生都会回答鼠妇会迅速逃走,此时可以更进一步地发问,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能设计相关实验并得出合理结论呢?这一连串的问题其实是依次推进的,对于引导和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都非常大的帮助。总体而言,在生物教学中,将情境作为基础,以问题为核心导向,并将其贯穿到教学的全过程对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四、结语
总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初中生物教学的主要目标,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个人学习进度,制定有针对性的问题意识培养策略,注重营造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和师生关系,善于改进提问艺术,优化问题教学方式,为学生问题意识培养不断助力。
参考文献
[1]窦志美.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策略[J].天津教育,2021(03):187-188.
[2]王维国.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J].文理导航(中旬),2020(12):65-66.
[3]张世昌.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甘肃教育,2020(20):144.
[4]姚宇洁.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策略[J].学周刊,2020(18):35-36.
作者简介:黄秋旋(1981,08),女,从事中学生物教学。
陆丰市玉燕中学 广东汕尾 516545
关键词:初中教学;生物课程;问题意识;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TU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3-335
兴趣在教学中处于第一位,而要想增强兴趣,首先需要让学生了解某一学科,然后产生对其进行深入探讨和了解的欲望,问题意识便是这种欲望的直接表现。问题是思维源起的地方,是创造和创新的起点,生物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学习生物亟需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实际上就是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这是挖掘学生潜力,激发其学习兴趣的关键手段,对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强化课前问题引导,以问题促进学习
目前,就初中生物教学而言,学生缺乏问题意识的现象十分突出,这在某种程度上打击了生物教学的有效性。对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一定要注重课前引导,通过课前提出问题的方式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并反思课堂学习内容。课前的问题引导有助于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相互提问,对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巨大裨益。课前问题应具有较强的启发性、探究性以及趣味性。只有这样,问题才能够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才可以促使学生更加好问、会问、善问。譬如,在学习“人体的血液循环”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在课前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如果人的腰部受伤需要打针,但打针部位为臀部,这种情况下药物是如何作用到受伤部位的呢?这样的问题势必会引发强烈反响,学生能够深入讨论并清晰地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而在学习“三种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特点”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这样设计问题。如三种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特点有哪些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在提出问题后让学生先进行思考,随后在列表逐一比较。在课前提出问题能够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学习,这有助于养成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问题意识作为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必要性,强化问题教学,做到有的放矢,并持续地以课前问题为引导激发学生的提问欲望。
二、注重构建轻松愉快的情境,营造平等氛围
世界著名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成功的教学高度依赖于师生之间的信赖关系,并依靠构建轻松愉快的课堂环境,来营造良好平等的师生氛围。但目前,由于传统教育思想的根深蒂固,许多教师在开展生物教学工作时依然以高高在上的教师自居,要求学生服从自己的绝对权威,无理要求学生做事,肆意批评学生,学生畏惧老师进而使得其畏惧学习生物,紧张、焦虑、恐惧的思想占据了学生的头脑,严重地抑制了学生学习生物的热情和积极性,致使学生的创新能力无法得到重点培养,学生缺乏主动提问的勇气,从不愿提问演变为不敢提问,最终变成默默无感,懒于思考。如上所述,生物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学科,需要“教”与“学”的紧密配合,缺少任何一个,生物教学也就显得十分苍白,教学水平提升势必成为空谈。循此,教师理应适应时代发展变化,以新的身份和态度重新审视自己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注重构建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主动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沟通交流,对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加以开导和疏通,努力构建平等、和谐的新时代的师生关系。当然,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形成的,需要教师与学生持续不断的努力。对于教师而言,其应当主動靠近学生,了解学生的心理负担和困难,竭尽所能帮助学生摆脱心理压力,放下心理包袱,力求让学生心情更加愉快,为学生进行生物学习奠定愉悦的情绪基础。新的生物课程标准鼓励教师以相关学习目标为依据,深入钻研教材,借助情境教学、合作教学方式构建生机勃勃的生物课堂。例如,在学习“光合作用”一课时,教师就可以构建相应的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天竺葵为什么要放一晚上?”“它的叶子为什么要用黑纸作遮光处理?”等问题。
三、改进问题教学方式,优化提问艺术
课堂教学是生物教学的主要形式之一,是学生学习生物基础理论知识、构建知识体系的核心路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改进问题教学方式,不断优化提问艺术,以真正的问题来引导和启发学生,让学生能够发现切实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问题,再借助相应的探究活动寻求问题的答案。比如,在学习“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一些小动物的图片。如鼠妇,并让学生思考这些动物的名称,当学生指出其中的动物是鼠妇时,教师还可以顺便给出它的别称“潮虫”和“西瓜虫”。随后再向学生提问该动物一般生活在哪里?如果学生正确回答了其一般生活在石头缝、下水道或者花盆下,则可以继续提问学生,如果鼠妇生活在石头下,搬开石头后会看到什么现象?一般而言,学生都会回答鼠妇会迅速逃走,此时可以更进一步地发问,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能设计相关实验并得出合理结论呢?这一连串的问题其实是依次推进的,对于引导和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都非常大的帮助。总体而言,在生物教学中,将情境作为基础,以问题为核心导向,并将其贯穿到教学的全过程对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四、结语
总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初中生物教学的主要目标,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个人学习进度,制定有针对性的问题意识培养策略,注重营造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和师生关系,善于改进提问艺术,优化问题教学方式,为学生问题意识培养不断助力。
参考文献
[1]窦志美.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策略[J].天津教育,2021(03):187-188.
[2]王维国.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J].文理导航(中旬),2020(12):65-66.
[3]张世昌.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甘肃教育,2020(20):144.
[4]姚宇洁.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策略[J].学周刊,2020(18):35-36.
作者简介:黄秋旋(1981,08),女,从事中学生物教学。
陆丰市玉燕中学 广东汕尾 516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