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观察植物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改进方法

来源 :中学生物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nnie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确保初次接触有丝分裂实验的学生在短时间内,观察到大量的分裂相.笔者对该实验的每个环节进行了精细的优化.并发现只要操作得当,染色充分,在8-18点任意时段的取材均能观察到大量的分裂相.
其他文献
巧设问题情境,依托物理模型引导学生对ATP结构的深度思考,建构概念模型促进学生对ATP功能的迁移应用,在实践与探索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实现深度学习.
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模式依托“互联网+”,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新手段,在课前进行教学资源优化设计,课中进行精准教学,课后进行分层辅导.该模式将教学主体真正地由教师转移到学生身上,打造出一种融合的、创新的、开放的初中生物教学模式,构建出一种全新的、充满科技味的课堂教学新生态.
以叶绿体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的材料创新为例,在传统的生物学实验课堂中融入生物学议题,旨通过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核心素养水平.
以教材中有关“光合作用原理”的史料实证为基础,结合学情,适当地补充史料,引导学生进行理性质疑、探究推理、实证分析,逐步形成次位概念“光反应”和“暗反应”,进而构建重要概念“光合作用”,最终完善大概念“细胞的生存需要能量和营养物质,并通过分裂实现增殖”,形成生命系统的物质与能量观,从而促进生物学学科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在“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复习课中,通过以真实情境为切入点的3个“探究活动”,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问题串”,激发学习兴趣,促进科学思维,培养能力,内化知识.
以细胞膜成分与结构的科学探究史为主线,以问题为引领,引导学生提出假说,构建模型、修正模型,旨在促进学生主动、合作、探究及可持续性学习,发展学生的生物学核心素养,实现生态育人目标.
创设直观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验生物分类的过程,建构生物分类等级,培养科学思维和社会责任感.
以2021年生物学高考试题为例,分析归纳试题中科学实践情境的呈现方式与测评维度.科学实践情境主要围绕三方面展开,真实科研探索过程、生活生产需求以及社会性科学议题,以此考查学生的实验探究素养、工程技术素养以及社会责任转化.
构建生物学“大概念”的课程目标离不开更加具体的“微概念”课时目标的达成.以“细胞分化”微概念为例,从基于概念逻辑的深度分析、基于情境的深度构建、基于社会责任的深度应用三方面探讨微概念的深度学习策略.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更加明确了核心素养在教学中的目标及重要任务.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指出“坚持科学有效,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可见过程评价、增值评价、综合评价也已经成为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教学评价是落实核心素养的重要环节.笔者在广泛的课堂调研中发现多数教师还是以分数评价为主,没有很好地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笔者在初中生物“活动·感悟”教学法研究中开发、实施了“四驱动”评价体系,从关注学生生命成长、体现增值、情感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