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创设与任务驱动下的初三化学趣味复习

来源 :中小学班主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xgp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以碱的性质复习为例,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一个个任务的驱动下和问题的产生与解决中复习“碱”这一类物质的性质,感受复习课的乐趣,同时学会归纳物质性质的思路和一般方法,以期对于系统学习初中阶段如酸、盐、金属等物质的性质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情境创设;任务驱动;碱的性质;复习
  任务驱动是指学生在体验实践和感悟问题的情境中,围绕任务主动建构探究、思考、运用、解决问题,在教学中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结合特定的情境或沉浸在当下情境中思考、讨论、学习,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趣味性,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提升学科核心素养。[1]碱的性质是初三化学重要的内容,经过学习学生基本上已经掌握了碱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碱的用途,并初步认识到碱的化学性质有相似性,但综合理解和应用碱的性质解决问题还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有必要对该部分内容进行系统归纳总结和巩固。笔者以“碱的性质复习”为例,有针对性地创设趣味情境,运用任务驱动发散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在复习课上的学习兴趣。
  一、回顾旧知,引入课题
  传统复习课的教学模式往往让学生感到枯燥和乏味,谈起复习课,很多学生提不起学习的兴趣。为了让学生认识到复习课不是知识的简单罗列,也不是习题的一味训练,教师需要在教学设计中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这样鲜活、新颖的情境引入对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发挥着重要作用。本课从学生最近学习的物质入手,通过激活认知经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复习“碱”这一类物质的相关性质。
  二、创设情境,趣味学习
  线索是贯穿一堂课的思想、理念或教学发展的关系,体现教师授课纵向推进的思路。[2]教学中情境的设置可以是针对问题的独立情境,也可以是贯穿整节课的连贯线索。本课设置贯穿全文的情境,即以拟人化的方式将“碱去参加面试”作为一条趣味明线引领本课,首先在阅读“碱历”活动中归纳总结原有知识,回顾碱的性质,然后在任务驱动下对碱的性质进行提升,巩固碱的性质,最后在问题解决中回归,应用碱的性质。具体活动设计及相关问题如表1所示。
  活动1.阅读“碱历”,提炼性质
  师:为了方便大家对碱有更深入的了解,老师给碱做了一份“碱历”,请大家仔细阅读,从这份“碱历”中你能回忆起有关碱的哪些信息?
  生1:根据碱的籍贯、家族成员和昵称知道碱属于化合物,常见的碱主要有氢氧化钙、氢氧化钠、氢氧化钡和氢氧化钾,氢氧化钙的俗称是熟石灰、消石灰,氢氧化钠的俗称是火碱、烧碱和苛性钠。
  (教师出示学生所描述的碱的种类以及俗称)
  生2:根据碱的外表和对水的亲和力知道大部分碱常温下呈固态,只有一水合氨是液态的;氢氧化钾、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钡都是可溶的,氢氧化钙是微溶的。
  (教师出示学生所描述的常温下碱的状态及其溶解性)
  生3:根据碱的个人经历,我回忆起碱的一些用途。比如,“我曾在瓜果蔬菜间战胜病虫害”指的是氢氧化钙可以配制农药波尔多液,“我曾在制皂厂里闪烁光芒”指的是氢氧化钠用来制造肥皂等。
  (教师称赞并补充学生的回答,总结碱的用途:氢氧化钙配制农药波尔多液、氢氧化钙做建筑材料、氢氧化钠造纸、氢氧化钠制肥皂)
  生4:根据“碱历”中碱的自我评价,我想到了碱的化学性质。“如果你选择了我,酚酞将会笑红了脸”是指碱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如果你选择了我,土壤将不再吃‘醋’”是指碱能和酸反應;“如果你选择了我,雨水不再担心建筑物”是指碱能与酸性氧化物反应;“如果你选择了我,铜能开蓝花,铁能结红果”是指碱能与盐溶液反应。
  (教师展示根据碱的性质给碱制作的“碱历”,根据学生归纳的信息,逐条总结碱的四点化学性质,并以化学方程式的形式呈现)
  改变复习课枯燥的知识点罗列,在有趣的情境中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点进行归纳,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归纳能力、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如此一来,通过对宏观现象中隐藏的化学反应本质的分析,培养了学生证据推理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活动2.两碱突围,区别性质
  师:氢氧化钙想要走出下面的迷宫(与碱反应的物质才能给碱让路,允许其通行),你们能否帮助它选择一条安全的路径到达终点?[3]假如将氢氧化钙换成氢氧化钠,有何区别?
  
  教师以拟人化的方式呈现问题,让学生利用碱能与酸、酸性氧化物、酸碱指示剂和盐等物质反应的性质,找出合适路径,帮助氢氧化钙走出迷宫,从而巩固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在发现氢氧化钠无法通过时,学生综合对比碱中金属元素对碱性质的影响,总结出碱具有通性和个性的原因,进而体会物质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的辩证关系。
  活动3.设计实验,鉴别性质
  师:既然已经知道碱具有共性和个性,现在有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两种不同的碱,你们能快速地鉴别它们吗?利用了碱的什么性质鉴别它们?
  学生取样后分别滴加碳酸钠溶液或者分别通入二氧化碳气体,理由是碱与盐溶液反应、碱与酸性氧化物反应,并且所选试剂与这两种碱反应时能产生不同的实验现象。
  这样,在解决旧问题的同时引入新的问题,层层深入,引导学生利用碱的性质解决当下问题,根据碱中金属元素的不同所引起的不同现象进行鉴别。同时,教学中利用表格呈现鉴别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具体操作步骤、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强调化学学习的规范书写。
  活动4.变质除杂,实验验证
  师:某同学在鉴别两种碱之后,为两种碱都贴上了正确的标签,但是由于粗心,忘记在氢氧化钠溶液上盖盖子。如何确定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呢?
  生1:用氯化钙溶液或者氯化钡溶液。如果是变质了就会生成碳酸钠,所以滴加氯化钙溶液或氯化钡溶液,如果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含有碳酸钠。
  生2:氢氧化钙溶液或者氢氧化钡溶液,稀盐酸或者稀硫酸。   随着问题难度不断加大,学生的思维逐步进阶,对教师所提的问题回答逐步完善,对物质性质的理解更加深入,能从盐、碱、酸等物质角度全面思考问题。
  师:你们的方案都很好,现在请同学们一起通过实验进行验证。
  (三组同学取样,分别滴加氯化钙、氢氧化钙和稀盐酸,并描述现象和结论)
  现场出现滴加稀盐酸的实验没有气泡,引起学生认知冲突,大家讨论分析原因。部分学生提出滴加的盐酸的量不足,盐酸先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看不到气泡。因而滴加盐酸的同学进一步进行补充实验,继续滴加盐酸,观察到了气泡。
  顺着学生的思路,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差异的原因,进一步通过实验现场确认,将教学中学生经常犯的错误通过实验暴露在大家面前,以加深印象,让学生感受实验严谨的重要性。
  师:大家的方案很全面,判断了氢氧化钠确实发生变质,请问现在我们应该用什么物质除去杂质碳酸钠呢?
  学生分析选择氢氧化钙溶液或者氢氧化钡溶液。教师对滴加药品的量进行追问,学生认为要适量,量太少,碳酸钠有剩余;量太多,会引入新的杂质。教师继续追问选择稀盐酸或者氯化钙是否可以,经过讨论学生得出稀盐酸会和所需物质氢氧化钠反应。选氯化钙则会引入新的杂质氯化钠。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除杂的一般原则:不能与所需物质反应;不能引入新的杂质;现象明显。
  进一步改变传统的复习课模式,在有趣的情境引领下,将学生感兴趣的化学实验带入化学复习课课堂,将任务驱动和实验探究相结合。于此,提高学生学习热情,让学生在真实有趣的问题情境中,主动参与课堂学习,学生在亲身参与实验操作中发现并解决情景中的问题,更高效地完成复习任务。[4]在学生的回答中,教师进一步总结归纳除去氢氧化钠中碳酸钠的方法以及除杂的原则:现象明显,不能引入新杂质,不能与所需要的物质发生反应。如此一来,就深化了利用物质的性质进行杂质去除的方法。
  三、自由讨论,知识运用
  活动5.参加考试,应用性质
  师:我们通过“碱历”认识了碱的性质,在本节课的最后,请大家带着这份“碱历”跟老师一起去参加考试吧!(利用碱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环节1:笔试。学生做练习,设计实验方案。巩固碱的性质的应用,进一步强调对实验现象的描述。
  环节2:面试。实验室发现了两瓶无色液体,经查阅实验室的药品记录清单发现它们分别是氢氧化钙溶液和稀硫酸溶液,请你们提供尽可能多的方案鉴别它们。困难时可以打开老师给你们的“锦囊”,从中选择需要的物质。你们一共有多少种方案?
  生:6种、7种、8种……物理方法也是可以的。
  师:你们的想法都很好,不仅复习了碱的性质,还利用了上周我们学习的酸的性质。在大家的努力下,我们顺利通过了今天的面试,大家思考认真,回答问题积极,让老师也有意外的收获。
  学生在体会问题解决的愉悦时,对于新的问题更加全身心地投入讨论,通过讨论方案和探讨是否需要“锦囊”的协助,在小组合作中提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自由发挥环节,可以看到学生的兴奋和激情,课堂气氛达到高潮。此时,教师关注的不再仅仅是学生的答案,而是他们思考问题的方法,及时肯定他们的方法,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而学生能想出这么多的方法也是在知识运用中思维提升的结果。
  本节课通过设置合理的情境将“碱的性质复习”串成一个有趣的故事,首尾呼应。认识“碱历”,利用“碱历”解决一系列问题,在问题解决和情境推进过程中,学生复习了碱的性质,巩固了实验方案的设计。如此,教学内容层层递进、逐步深入。复习课的设计不仅在于对旧知识的温习和再认识[5],更需要在深化知识的同时,在有限的时间内让方法、结论具有普遍性。本节课将活动设计趣味化、开放化,学生在课堂上感悟学习酸、碱、盐等相关知识的方法,提高自身证据推理、科学态度与责任等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王灵柱.创设合理教学情境让化学复习更高效——以“酸碱盐化学性质”复习为例[J].实验教学研究,2018(7/8):28-30.
  [2]毛东海.例谈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的4点共识[J].化学教育,2011(8):18-19.
  [3]孙振凤.浅议初中化学中考二轮复习教学方案的设计——一节“酸碱盐化学性质专题复习课”的设计与反思[J].化学教学,2016(4):73-74.
  [4]张兰翠.巧设实验情境提升单元复习的有效性——“碱的性质复习”教學设计和反思[J].化学教学,2016 (4):76-78.
  [5]韦艳蓉.讲求策略提升效益——“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和用途复习”例谈[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1(11):50-51.
其他文献
[摘要] 微故事分享,旨在探究个性化班级育人模式,它以班级生活中的微小故事为内容,根据教育目的分为“妙趣生活”“出人意料”“信仰仪式”“融入自然”四大主题;从“畅聊”“书写”到“分享”,有策略、有步骤地层层递进实施,并以“行为评说”“结果评说”“指引评说”等评价方式深化教育效果,润泽生命,促进成长。  [关键词] 微故事分享;班本课程;畅聊;书写;评价  世界在飞速发展,新的观念、新的育人理念正变
采用小组合作模式,是高效管理班级的方法之一.优化学习小组的合作,具有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与沟通的优势.实践分组合作过程中,通过明确分工角色、确定合作
[摘要] 学习任务群引导着语文教与学的转变。结合小学语文统编教材的编排特点,借鉴这一理念,在大单元教学中设计目标明确的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自主学习活动,改进原有的阅读教学,培养学生深阅读的品质。  [关键词] 学习任务群;统编教材;阅读教学改进;批注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了“学习任务群”的概念,这一设计将“从理念上初步完成语文课的转型”
[摘要] 中国传统师道有着丰富的道德内涵,而新时代的教育对其提出了新要求。班主任作为班级道德共同体建设的关键人,要肩负起“师道显德”的时代担当,以深厚的师德修养和高超的育德能力,挑起示范显德、协同弘德和引领育德的责任,担负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新使命。  [关键词] 班主任;道德共同体;师道显德;育德修为  一、中国传统师道内涵辨析  “师道”一词出自《汉书·匡衡传》,萧望之向皇帝举荐匡衡时,奏称
教育的核心是育人,教育的本真是走进孩子的世界,让孩子成为身心健康、有社会担当的人.“真人教育”的实施路径在于课程本身,结合学校办学特色、本土文化,构建育人的两大课程
[摘要] 教师应利用历史教材中的注释内容,优化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立足相关概念,对注释类型进行简要归纳,从教师、学生层面入手,梳理提升初中生史料实证素养的重要意义,并呈现有效路径:善用注释多元化,指引史料实证落实;善用渠道多样化,优化史料实证效果;善用反馈实时化,夯实史料实证基础。  [关键词] 初中历史;教材注释;学科核心素养;史料实证  教材注释,为历史教学效果的展现提供了更多的
新课标倡导素养指向,引领学生阅读不同类型的文本,掌握不同的阅读方式,通过阅读教学提升语文核心素养.在此背景下,群文阅读成为热门的阅读教学方法.本文从高中群文阅读概念及
模块化教学理念,把一个复杂的问题系统自上而下分割成若干个模块进行教学,通过每个模块教学目标的达成来实现整个系统内容教学目标.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中,在学生的知识结构已
寄语是构建班级特色文化、推行创意班级实践的有效方法.优化寄语可以从三方面进行:变教师推送寄语为学生推送寄语;变教师展示为学生展示;变偶有作用为长期有效.同时,对寄语进
基于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与反比例”单元教学,在学生原生态认识的基础上整合单元内容,通过拓展认知领域、建构表格表征、建构图像表征、培养数学能力、建构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