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形势下我国高职教育走向国际化,对高技能、国际型人才的需求使得高职教育的改革势在必行。作为文化的载体,语言教学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本文以《商务英语》课程为例,探索如何通过高职英语教学,从教学定位、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效果评测等方面培养学生的母语文化输出能力,在有鉴别地引入西方文化的同时,帮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客观看待中外文化差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树立文化自信,让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走入职场,走向世界。
【关键词】高职英语;母语文化输出;商务英语
【作者简介】邓文韬(1978-),女,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副教授,硕士。
高职教育是除本科教育之外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了为社会输送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任务。目前,我国高职院校逾千所,其数量、招生人数和毕业生人数均占普通高校的50%以上,成为高等教育战线的重要阵地。2020年是高职院校响应号召连续大扩招的第二年,预计未来两年将再次扩招约两百万。生源中除了高考生、单招生和中高职衔接生外还包含新三类生源——农民工、下岗工人、退伍军人。生源的复杂化给高职院校的教学发展模式带来新的挑战。同时,随着国际化进程的发展,我国高职教育也开始逐渐重视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职场交流能力的高技能型人才。如何在生源普遍亟须素质提升的高职院校中开展有效的专业知识教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帮助他们成为具有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国际高技能應用型人才,是我国高职院校当下最应当思考的问题。作为文化的载体,语言教学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长期以来,我国普通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都将英语教学视为工具,忽视了其文化助力作用。为明确新形势下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目标,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英语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了《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以下简称《高职英语教学基本要求》),强调通过英语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际意识。高职英语教学不应仅是把国际职场相关知识和西方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引进来的重要渠道,也应发挥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推广和输出作用,帮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客观看待中英文化的差异,培养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增强爱国情怀,形成自主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从而在职场中自发、自觉地传播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一、 高校英语教学与母语文化输出相关研究综述
近年来,由于意识到高校英语教学的作用被极大地低估(被认为仅仅是语言工具和传播西方文化的渠道),国内不少学者开始关注高校英语教学中母语文化的传播。例如,王宁教授数次在英语类权威刊物上强调:“中国文化走出去,外语学科大有作为”;在针对英语专业的调研中,可以发现我国英语专业大学生对欧美文化具有较强的认同感,而对本国的传统文化自豪感不足;在针对高职院校的研究中,朱红英对某高职院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后发现高职院校学生非常认同母语文化的重要性,有较强的母语文化学习需求。但母语文化英语表达能力薄弱,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母语文化缺失现象严重。牛素娟分析了高职英语教师中华文化传播能力的现状,发现许多教师用英语准确表达中华文化的能力不足,向学生传递中华文化知识的意识不强。学者们都意识到了高校英语教学对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作用,但现阶段关于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中华文化传播的研究大多止步于对母语文化在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的求证,而缺乏对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母语文化输出能力培养的相关实质性探索。
二、高职英语教学在母语文化输出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
由以上文献综述可见,目前我国高职英语教学在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方面存在重西方文化输入而轻中华文化输出的现象,尤其是在培养母语文化表达和传播能力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在国家日益重视高职教育,高职大扩招的新形势下,学生学习能力不均衡(生源情况复杂)、英语教学定位不明确、教学方式不丰富、教学效果不突出等问题成了英语教学母语文化输出培养的拦路虎。
1. 生源情况复杂。目前,我国高职生源包括高考生源、单招生源、中高职衔接生源以及新三类生源(农民工、下岗工人、退伍军人)。学生总体文化课基础较差,英语水平较低,对英语不感兴趣,对自身缺乏自信。
2. 教学定位不明确。新形势下高职教育走向国际化,对高技能、国际型人才的需求使得高职教育的改革势在必行,全国高职院校技能大赛英语口语赛项等比赛正是国家重视高职英语教学的体现,但目前仍有一些高职院校对英语教学重视程度不够,英语教学边缘化,英语课时大幅缩减,不及时进行英语课程改革,没有根据《高职英语教学基本要求》重新撰写英语课程教学大纲,对课程的跨文化交际目标定义不清晰,不能深入地挖掘课程中可挖掘的中华文化元素,没有对广大教师开展母语文化相关培训,直接或间接导致了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未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文化育人作用。
3. 教学手段不丰富。要使英语课堂发挥母语文化输出功能,课堂的引导者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不少英语教师仍然持有中华文化的学习是大学语文、思政课的职责这一传统思想,没有形成英语课与语文课、思政课的协同育人意识,更没有意识到英语课在中华文化向世界传播方面的独到优势。教师自身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不强,在教学准备中没能挖掘教学内容中的中华文化切入点,或者有的教师自身具备一定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但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学方法传统,教学手段单一,将文化教育与英语教学割裂开来,而无法将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目标潜移默化地渗透到英语教学中,从而让学生感到教学方式很突兀。在教材建设方面,很多高职院校使用的职业英语教材没有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进行修改和完善,教材结构老化、内容老旧,缺乏新意,却仍然侧重把英美文化引进来,着重介绍西方文化,极少涉及中国传统文化,让教师在选择授课内容时捉襟见肘。
4. 教学效果不突出。由于教学目标和定位不清晰,教材中的中国元素缺失,教师对母语输出能力培养认识不足,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传统、单一,导致英语教学的母语文化输出效果不理想。通过企业实习和学生反馈,学生在职场交际中缺乏主动传播母语文化的意识,或在想要表达母语文化时不能正确表述。此外,教学效果测评的环节也缺乏新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评价体系单一,传统的考试形式和评教手段难以有效地激励师生教学热情。 三、 以《商务英语》课程为例的母语文化输出能力培养方案
针对高职英语教学母语文化传播能力培养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为了更好地将高职英语教学与母语文化输出融合,高职院校应加强教师母语文化输出能力的培训,重视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重新审视课程大纲,严格甄选教材,鼓励教师深挖课程中的母语文化元素,运用多模态教学手段,建构多维度教学评估体系,有效促进教学效果。以经管类专业开设的《商务英语》课程为例,在课程准备阶段,教师首先要明确该课程的定位: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完整的商务流程,培养学生商务流程中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并引导学生树立跨文化交际意识。课程本身的定位与文化输出能力的培养存在一定的协同度,教师应在课程大纲和课程设计等环节中挖掘中国文化元素,强化各环节的母语文化输出目标。以下就基于高职生源的学情,从教学大纲、教学设计和教学效果评测等环节探索母语文化输出能力培养的可行办法。
1. 基于学情分析的教学定位。一门课程的教学大纲涵盖了课程性质、教学目标、内容、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商务英语》教学大纲应更加侧重课程的母语文化输出目标,使之在商务流程的具体环节中層层体现,侧重通过英语语言工具在国际职场中展现优秀中华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针对高职扩招后学生生源总体文化课基础较差,对英语不感兴趣,英语水平薄弱,对自身缺乏自信等情况,将教学目标细分,如制订高级目标、中级目标和基础目标等,有助于提高新三类生源的学习兴趣,树立学习信心。
2. 教学设计和实施。教师应具备母语文化输出意识,在教学准备阶段选择教材时要充分挖掘可利用的文化素材,将其自然地融入教学设计中。可以根据目前高职院校生源水平(如新三类生源——农民工、下岗工人、退伍军人)的具体学情适当地将教学素材转换成通俗易懂的表现形式(如运用图片、短视频、微课等形式),贴近学生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经历,引起学生的共鸣。在目前的商务英语教材缺乏母语文化素材的情况下,教师应主动搜集相关素材作为现行教材的补充。条件允许的学校应组织教师开展集体备课,交流课堂经验,完善自编教材,以更契合新形势下的商务英语教学大纲。课堂上,教师在介绍西方文化时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辨别能力,去糟粕,取精华,在教学中利用微课、慕课、私播课(SPOC)、学习通等信息化教学手段引导不同水平的高职学生养成阅读中华文化经典的习惯,并从权威途径了解中国文化相关的正确英语表达。例如,在《商务英语》教材中的“Business Meeting”(商务会议)这一章节中,教师可以侧重守时(punctuality)的重要性,探讨守时对商务交流的重要性,以增强学生的时间观念和职业素养。在“Business Entertainment”(商务宴请)章节中,可以介绍中国餐饮文化的相关知识,如中餐的组成部分、餐桌礼仪等,还可以介绍中国传统节日与饮食的关系等内容。在“Business Travel”(商务旅行/出差)章节中,介绍祖国的名胜古迹和悠久历史等,并在听、说、译环节增加专项练习和测验,让学生逐渐形成民族自豪感,掌握中华文化的职场传播能力。基于高职教学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可以适当开展课外实践,如校企合作企业中不乏外资和外包企业,可在学期教学中穿插一至两周的实践教学,让学生走进企业岗位,在真实的工作流程中尝试运用英语传播中华文化。课堂外,教师还可以利用英语社团活动举办母语文化传播竞赛(单词竞赛、演讲比赛、职场情景剧比赛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教学效果评测。为了更准确地了解教学效果,应形成有效的评价标准,运用多维途径,避免单一的期末考试和学生评价等传统教学评估手段。以“商务实务”课程为例,其教学效果可以通过学生和教师、学校和企业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例如,在课程实践教学周期间,增加企业导师评价或客户反馈等评测手段。为提高教学效果,激励教师的教学热情,学校可考虑将教师开展母语文化输出能力培养的相关科研和教研情况纳入教学考核指标和教师绩效考评中。
四、 结语
要使高职英语课堂发挥母语文化输出的育人功能,需要改变思想,重视教学各环节中中华文化元素的融入,运用先进的信息化教学手段,最大限度地发挥英语这一语言工具的文化传播功能,从而让优秀的中华文化走入职场,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王宁.再谈中国文化走出去:外语学科的作用[J].中国外语,2019,16(02):1 10-12.
[2]亢莉.英语专业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与传承[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6(1):135-137.
[3]朱红英.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母语文化融入研究[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5(6):180-184.
[4]牛素娟.高职英语教师中华文化传播能力调查研究[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5):142-145.
【关键词】高职英语;母语文化输出;商务英语
【作者简介】邓文韬(1978-),女,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副教授,硕士。
高职教育是除本科教育之外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了为社会输送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任务。目前,我国高职院校逾千所,其数量、招生人数和毕业生人数均占普通高校的50%以上,成为高等教育战线的重要阵地。2020年是高职院校响应号召连续大扩招的第二年,预计未来两年将再次扩招约两百万。生源中除了高考生、单招生和中高职衔接生外还包含新三类生源——农民工、下岗工人、退伍军人。生源的复杂化给高职院校的教学发展模式带来新的挑战。同时,随着国际化进程的发展,我国高职教育也开始逐渐重视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职场交流能力的高技能型人才。如何在生源普遍亟须素质提升的高职院校中开展有效的专业知识教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帮助他们成为具有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国际高技能應用型人才,是我国高职院校当下最应当思考的问题。作为文化的载体,语言教学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长期以来,我国普通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都将英语教学视为工具,忽视了其文化助力作用。为明确新形势下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目标,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英语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了《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以下简称《高职英语教学基本要求》),强调通过英语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际意识。高职英语教学不应仅是把国际职场相关知识和西方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引进来的重要渠道,也应发挥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推广和输出作用,帮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客观看待中英文化的差异,培养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增强爱国情怀,形成自主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从而在职场中自发、自觉地传播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一、 高校英语教学与母语文化输出相关研究综述
近年来,由于意识到高校英语教学的作用被极大地低估(被认为仅仅是语言工具和传播西方文化的渠道),国内不少学者开始关注高校英语教学中母语文化的传播。例如,王宁教授数次在英语类权威刊物上强调:“中国文化走出去,外语学科大有作为”;在针对英语专业的调研中,可以发现我国英语专业大学生对欧美文化具有较强的认同感,而对本国的传统文化自豪感不足;在针对高职院校的研究中,朱红英对某高职院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后发现高职院校学生非常认同母语文化的重要性,有较强的母语文化学习需求。但母语文化英语表达能力薄弱,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母语文化缺失现象严重。牛素娟分析了高职英语教师中华文化传播能力的现状,发现许多教师用英语准确表达中华文化的能力不足,向学生传递中华文化知识的意识不强。学者们都意识到了高校英语教学对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作用,但现阶段关于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中华文化传播的研究大多止步于对母语文化在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的求证,而缺乏对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母语文化输出能力培养的相关实质性探索。
二、高职英语教学在母语文化输出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
由以上文献综述可见,目前我国高职英语教学在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方面存在重西方文化输入而轻中华文化输出的现象,尤其是在培养母语文化表达和传播能力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在国家日益重视高职教育,高职大扩招的新形势下,学生学习能力不均衡(生源情况复杂)、英语教学定位不明确、教学方式不丰富、教学效果不突出等问题成了英语教学母语文化输出培养的拦路虎。
1. 生源情况复杂。目前,我国高职生源包括高考生源、单招生源、中高职衔接生源以及新三类生源(农民工、下岗工人、退伍军人)。学生总体文化课基础较差,英语水平较低,对英语不感兴趣,对自身缺乏自信。
2. 教学定位不明确。新形势下高职教育走向国际化,对高技能、国际型人才的需求使得高职教育的改革势在必行,全国高职院校技能大赛英语口语赛项等比赛正是国家重视高职英语教学的体现,但目前仍有一些高职院校对英语教学重视程度不够,英语教学边缘化,英语课时大幅缩减,不及时进行英语课程改革,没有根据《高职英语教学基本要求》重新撰写英语课程教学大纲,对课程的跨文化交际目标定义不清晰,不能深入地挖掘课程中可挖掘的中华文化元素,没有对广大教师开展母语文化相关培训,直接或间接导致了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未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文化育人作用。
3. 教学手段不丰富。要使英语课堂发挥母语文化输出功能,课堂的引导者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不少英语教师仍然持有中华文化的学习是大学语文、思政课的职责这一传统思想,没有形成英语课与语文课、思政课的协同育人意识,更没有意识到英语课在中华文化向世界传播方面的独到优势。教师自身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不强,在教学准备中没能挖掘教学内容中的中华文化切入点,或者有的教师自身具备一定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但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学方法传统,教学手段单一,将文化教育与英语教学割裂开来,而无法将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目标潜移默化地渗透到英语教学中,从而让学生感到教学方式很突兀。在教材建设方面,很多高职院校使用的职业英语教材没有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进行修改和完善,教材结构老化、内容老旧,缺乏新意,却仍然侧重把英美文化引进来,着重介绍西方文化,极少涉及中国传统文化,让教师在选择授课内容时捉襟见肘。
4. 教学效果不突出。由于教学目标和定位不清晰,教材中的中国元素缺失,教师对母语输出能力培养认识不足,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传统、单一,导致英语教学的母语文化输出效果不理想。通过企业实习和学生反馈,学生在职场交际中缺乏主动传播母语文化的意识,或在想要表达母语文化时不能正确表述。此外,教学效果测评的环节也缺乏新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评价体系单一,传统的考试形式和评教手段难以有效地激励师生教学热情。 三、 以《商务英语》课程为例的母语文化输出能力培养方案
针对高职英语教学母语文化传播能力培养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为了更好地将高职英语教学与母语文化输出融合,高职院校应加强教师母语文化输出能力的培训,重视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重新审视课程大纲,严格甄选教材,鼓励教师深挖课程中的母语文化元素,运用多模态教学手段,建构多维度教学评估体系,有效促进教学效果。以经管类专业开设的《商务英语》课程为例,在课程准备阶段,教师首先要明确该课程的定位: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完整的商务流程,培养学生商务流程中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并引导学生树立跨文化交际意识。课程本身的定位与文化输出能力的培养存在一定的协同度,教师应在课程大纲和课程设计等环节中挖掘中国文化元素,强化各环节的母语文化输出目标。以下就基于高职生源的学情,从教学大纲、教学设计和教学效果评测等环节探索母语文化输出能力培养的可行办法。
1. 基于学情分析的教学定位。一门课程的教学大纲涵盖了课程性质、教学目标、内容、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商务英语》教学大纲应更加侧重课程的母语文化输出目标,使之在商务流程的具体环节中層层体现,侧重通过英语语言工具在国际职场中展现优秀中华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针对高职扩招后学生生源总体文化课基础较差,对英语不感兴趣,英语水平薄弱,对自身缺乏自信等情况,将教学目标细分,如制订高级目标、中级目标和基础目标等,有助于提高新三类生源的学习兴趣,树立学习信心。
2. 教学设计和实施。教师应具备母语文化输出意识,在教学准备阶段选择教材时要充分挖掘可利用的文化素材,将其自然地融入教学设计中。可以根据目前高职院校生源水平(如新三类生源——农民工、下岗工人、退伍军人)的具体学情适当地将教学素材转换成通俗易懂的表现形式(如运用图片、短视频、微课等形式),贴近学生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经历,引起学生的共鸣。在目前的商务英语教材缺乏母语文化素材的情况下,教师应主动搜集相关素材作为现行教材的补充。条件允许的学校应组织教师开展集体备课,交流课堂经验,完善自编教材,以更契合新形势下的商务英语教学大纲。课堂上,教师在介绍西方文化时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辨别能力,去糟粕,取精华,在教学中利用微课、慕课、私播课(SPOC)、学习通等信息化教学手段引导不同水平的高职学生养成阅读中华文化经典的习惯,并从权威途径了解中国文化相关的正确英语表达。例如,在《商务英语》教材中的“Business Meeting”(商务会议)这一章节中,教师可以侧重守时(punctuality)的重要性,探讨守时对商务交流的重要性,以增强学生的时间观念和职业素养。在“Business Entertainment”(商务宴请)章节中,可以介绍中国餐饮文化的相关知识,如中餐的组成部分、餐桌礼仪等,还可以介绍中国传统节日与饮食的关系等内容。在“Business Travel”(商务旅行/出差)章节中,介绍祖国的名胜古迹和悠久历史等,并在听、说、译环节增加专项练习和测验,让学生逐渐形成民族自豪感,掌握中华文化的职场传播能力。基于高职教学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可以适当开展课外实践,如校企合作企业中不乏外资和外包企业,可在学期教学中穿插一至两周的实践教学,让学生走进企业岗位,在真实的工作流程中尝试运用英语传播中华文化。课堂外,教师还可以利用英语社团活动举办母语文化传播竞赛(单词竞赛、演讲比赛、职场情景剧比赛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教学效果评测。为了更准确地了解教学效果,应形成有效的评价标准,运用多维途径,避免单一的期末考试和学生评价等传统教学评估手段。以“商务实务”课程为例,其教学效果可以通过学生和教师、学校和企业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例如,在课程实践教学周期间,增加企业导师评价或客户反馈等评测手段。为提高教学效果,激励教师的教学热情,学校可考虑将教师开展母语文化输出能力培养的相关科研和教研情况纳入教学考核指标和教师绩效考评中。
四、 结语
要使高职英语课堂发挥母语文化输出的育人功能,需要改变思想,重视教学各环节中中华文化元素的融入,运用先进的信息化教学手段,最大限度地发挥英语这一语言工具的文化传播功能,从而让优秀的中华文化走入职场,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王宁.再谈中国文化走出去:外语学科的作用[J].中国外语,2019,16(02):1 10-12.
[2]亢莉.英语专业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与传承[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6(1):135-137.
[3]朱红英.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母语文化融入研究[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5(6):180-184.
[4]牛素娟.高职英语教师中华文化传播能力调查研究[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5):142-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