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是小学阶段的基础学科,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数学思维能力、实践探究能力、科学精神与数学素养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有效发展学生动手能力、开发学生潜能、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手段,劳动是实践的基本形式,劳动基地成为开展数学课的重要阵地。基于此,本文从创设问题情境、组织劳动常识和课堂总结提升三方面出发,分析与探究基于劳动基地展开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途径与策略,以期为一线数学教师提供有益的经验借鉴。
关键词:小学数学;劳动基地;数学课
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当前的小学数学走、纯理论、纯数学法则及解题方法等知识性传统的老路,这不仅不利于学生数学兴趣的激发、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的提升,更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数学思维能力、知识运用能力的发展和提升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而在劳动基地上开展的数学课能够有效实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转变,强化知识与生产劳动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在劳动中感受到数学知识的运用与重要性。那么,究竟怎样在劳动基地上上一堂别样的数学课呢?下面,笔者根据教学实践经验展开一番研究与论述。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问题是数学的灵魂和核心,问题的提出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思考动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欲,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因此,小学数据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来引入基于劳动基地的数学新课教学。具体来说,数学教师可以根据新课的基本内容与劳动生产来精心设计问题,使问题更加具有启发性、科学性和趣味性,与劳动生产更加贴切,从而使得问题的提出后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思考动机,激发起学生内心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究欲,使学生对数学课程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这时教师就要抓住机会,进入到正式的数学教学过程中。
例如,在带领学生们来到劳动基地时,笔者以“公顷和平方千米”为主题为学生们创设了问题情境。在劳动基地的展示大厅内,挂有整个劳动基地的平面图,上面标有劳动基地的位置、周边环境以及占地面积,笔者便从占地面积为学生们设计了几个问题,问题如下:根据平面图形上标有的数据,找出劳动基地共占地多少?单位是多少?单位的含义是什么?什么是公顷,1公顷与1平方千米之间具有怎样的关系?问题提出后,学生们立即结合数据进行思考,在学生们有了一定的认识后,笔者引出新课知识,对学生们进行详细讲述。
二、组织劳动尝试,解决问题
问题的解决是数学知识运用的重要途径和方式,因此在劳动基地上开展的数学课应该通过劳动尝试来解决生产实际中的数学问题。具体来说,小学数学教师首先要基于劳动基地上的生产实际情况来向学生提出相关的问题,并先引导学生进行问题的分析、思考和交流,随后组织学生进行劳动尝试,让学生在劳动实践基地上展开亲自的实践操作,这样一来既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和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得到有效发展和提升。
例如,在劳动基地上,笔者让学生们对农作物的种植进行尝试,以体验种植的艰辛,在学生们种植的过程中,笔者为学生们下发了一个任务,即在种植时,将农作物摆成几种不同的图形,如平行四边形、梯形、矩形等,并计量出每棵植物间的间距,统计图案的边长,最后在根据这些数据,来求出每个图形的面积。这样一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笔者通过组织学生劳动尝试,以实践的方式解决问题,巩固强化了学生的知识掌握,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注重课堂总结,有效提升
课堂总结是整个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只有这样才能是实现学生知识的总结归纳,切实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化和提升。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注重对劳动实践基地上的数学课知识进行回顾、总结和归纳,让学生进行总体的回顾和温习。同时教师可以向学生出具相应的总结性练习题,以加深学生的认识、巩固学生知识的掌握,从而实现学生知识理解、掌握与运用的有效提升,也能使整个劳动基地上的数学课更加高质高效。
例如,每当学生们在劳动基地上体验完成一件事情后,笔者都会对本次的活动进行总结,让学生们回顾自己在这次劳动中的收获与成长,体验数学与劳动的关系,如,数学能够缩减劳动时间,数学能够提升工作效率等。这样一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笔者通过对课堂知识的总结,有效提升了教学效率,巩固强化了学生的知识掌握。
总之,劳动基地是有效增强学生劳动技能与身体素质的有效因素,也是教学的重要载体,在劳动基地上开展数学课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的理解与掌握。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充分认识劳动基地的重要性,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组织劳动常识和课堂總结提升等途径来构建基于劳动基地的数学高效课堂,促使学生在掌握基本劳动技能的同时能够实现解决问题能力与创造能力的提升,实现数学教学的优化。
参考文献:
[1]李冬梅.小学数学和劳动技术教育整合——“按比例分配”教学实录[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5(29):77-80.
[2]谭卫国,李少荣.建设数学自然课堂服务伟大中国梦想[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6):109.
作者简介:
郭杰,湖南省常德市,西洞庭管理区金凤完全小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劳动基地;数学课
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当前的小学数学走、纯理论、纯数学法则及解题方法等知识性传统的老路,这不仅不利于学生数学兴趣的激发、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的提升,更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数学思维能力、知识运用能力的发展和提升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而在劳动基地上开展的数学课能够有效实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转变,强化知识与生产劳动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在劳动中感受到数学知识的运用与重要性。那么,究竟怎样在劳动基地上上一堂别样的数学课呢?下面,笔者根据教学实践经验展开一番研究与论述。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问题是数学的灵魂和核心,问题的提出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思考动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欲,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因此,小学数据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来引入基于劳动基地的数学新课教学。具体来说,数学教师可以根据新课的基本内容与劳动生产来精心设计问题,使问题更加具有启发性、科学性和趣味性,与劳动生产更加贴切,从而使得问题的提出后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思考动机,激发起学生内心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究欲,使学生对数学课程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这时教师就要抓住机会,进入到正式的数学教学过程中。
例如,在带领学生们来到劳动基地时,笔者以“公顷和平方千米”为主题为学生们创设了问题情境。在劳动基地的展示大厅内,挂有整个劳动基地的平面图,上面标有劳动基地的位置、周边环境以及占地面积,笔者便从占地面积为学生们设计了几个问题,问题如下:根据平面图形上标有的数据,找出劳动基地共占地多少?单位是多少?单位的含义是什么?什么是公顷,1公顷与1平方千米之间具有怎样的关系?问题提出后,学生们立即结合数据进行思考,在学生们有了一定的认识后,笔者引出新课知识,对学生们进行详细讲述。
二、组织劳动尝试,解决问题
问题的解决是数学知识运用的重要途径和方式,因此在劳动基地上开展的数学课应该通过劳动尝试来解决生产实际中的数学问题。具体来说,小学数学教师首先要基于劳动基地上的生产实际情况来向学生提出相关的问题,并先引导学生进行问题的分析、思考和交流,随后组织学生进行劳动尝试,让学生在劳动实践基地上展开亲自的实践操作,这样一来既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和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得到有效发展和提升。
例如,在劳动基地上,笔者让学生们对农作物的种植进行尝试,以体验种植的艰辛,在学生们种植的过程中,笔者为学生们下发了一个任务,即在种植时,将农作物摆成几种不同的图形,如平行四边形、梯形、矩形等,并计量出每棵植物间的间距,统计图案的边长,最后在根据这些数据,来求出每个图形的面积。这样一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笔者通过组织学生劳动尝试,以实践的方式解决问题,巩固强化了学生的知识掌握,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注重课堂总结,有效提升
课堂总结是整个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只有这样才能是实现学生知识的总结归纳,切实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化和提升。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注重对劳动实践基地上的数学课知识进行回顾、总结和归纳,让学生进行总体的回顾和温习。同时教师可以向学生出具相应的总结性练习题,以加深学生的认识、巩固学生知识的掌握,从而实现学生知识理解、掌握与运用的有效提升,也能使整个劳动基地上的数学课更加高质高效。
例如,每当学生们在劳动基地上体验完成一件事情后,笔者都会对本次的活动进行总结,让学生们回顾自己在这次劳动中的收获与成长,体验数学与劳动的关系,如,数学能够缩减劳动时间,数学能够提升工作效率等。这样一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笔者通过对课堂知识的总结,有效提升了教学效率,巩固强化了学生的知识掌握。
总之,劳动基地是有效增强学生劳动技能与身体素质的有效因素,也是教学的重要载体,在劳动基地上开展数学课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的理解与掌握。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充分认识劳动基地的重要性,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组织劳动常识和课堂總结提升等途径来构建基于劳动基地的数学高效课堂,促使学生在掌握基本劳动技能的同时能够实现解决问题能力与创造能力的提升,实现数学教学的优化。
参考文献:
[1]李冬梅.小学数学和劳动技术教育整合——“按比例分配”教学实录[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5(29):77-80.
[2]谭卫国,李少荣.建设数学自然课堂服务伟大中国梦想[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6):109.
作者简介:
郭杰,湖南省常德市,西洞庭管理区金凤完全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