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学生的英语阅读技巧及其培养

来源 :教育前沿·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stFell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高考阅读对学生的要求
  
  高考英语各种试题类型中,阅读理解方面是分值最高的,英语阅读理解水平的高低对于英语总分而言,至关重要。
  高考阅读通过不同体裁,如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等,通过不同题材,如科普知识﹑人物传记﹑历史文化﹑新闻报道等, 从领会文章主旨大意,到查找具体细节;从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把握文章的基本结构,到理解作者的意图和态度,即从文章字面和深层内涵的不同角度来考察学生判断推理﹑分析归纳﹑逻辑思维﹑概括总结等能力。高考阅读要求学生的词汇量大,语法知识精通,知识面广,以及良好的英语语感。
  从近几年高考试题分析来看,阅读理解部分的题量和难度都呈现日益上升的趋势。以2000年为例,全国统计样本平均得分为17.60分,难度系数为0.44。2001年有了一些改观,平均得分为25.27,难度系数为0.505。2002年的高考阅读理解与01年基本持平。这对广大考生提出了以下两点要求:
  1.知识面广,注意各学科知识及跨学科知识在阅读理解中的运用。
  2.扩大词汇量,提高阅读速度。
  
  二、做高考阅读理解题的技巧
  
  英语阅读理解的技巧包括多方面的内容,按照对文章结构的理解来划分,大致可分为词义理解技巧,难句理解技巧和语篇理解技巧。
  1.词义理解技巧,即根据语境猜测词义,此法主要包括运用构词法猜测词义;运用对比关系猜测词义;利用上下文暗示悟出词义等等。
  2.难句理解技巧,这类句子的理解重点在于学生对其结构的分析,即把握其基本结构和各语段的关系,在分层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对全句语义的整合。
  3.语篇理解技巧,这是指学生运用自身的思维能力进行分析,“把握文脉,获取信息”。把握文脉,就是根据文体的特点,如记叙文,议论文或者说明文等,理顺作者的行文线索,抓住线索串联的主要事实,归纳全文的中心思想和作者的态度情感。
  
  三、影响阅读技巧形成的因素
  
  1.态度不端正是阅读技巧得不到提高的首要因素。由于学生认识不到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是提高英语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往往忽略阅读训练,总以为阅读训练耗时长,见效慢,不如语法题省事﹑省时﹑见效快,结果得不偿失。
  2.“蜻蜓点水式”的不良习惯影响了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漫无目的,泛泛而读,只求速度,不求理解,这样的阅读自然得不到良好的效果。
  3.主观色彩太浓往往对文章的正确理解造成干扰。比如,What can you conclude from this passage?表面上是在问答题人的结论,让答题人来选择,但其立足点应在尊重原文的基础上。
  4.忽视文题对照,凭似是而非的印象答题是众多学生的通病。这类学生往往注意不到关键字眼,不知道把选项放在文中有关部分去验证,在未看懂读透题目的情况下就盲目答题,而出题人则常常就个别字眼做文章,把原文语句略加演变作为选项。
  5.对图表题的畏怯心理也影响了学生对这类题型的解答。
  
  四、考前学生阅读方式的指导
  
  阅读方式多种多样,以阅读时有无声音发出可分为朗读和默读,若根据阅读时的目的性的强弱又分为精读和泛读。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应依据复习进程的需要灵活指导,灵活运用。
  1.朗读。朗读有称为声读或诵读。朗读的形式较多,有分角色朗读﹑跟读﹑范读﹑齐读等,各种形式可根据效果﹑作用和环境不同,而采用不同的形式,甚至交替使用。朗读这种形式使得听﹑说﹑看都得到了锻炼,为良好的语音语调提供了必要的准备,为“说”提供了充分的条件。
  2.默读。也称心读。学习者大部分在学习过程中并非大声的朗读,而是默读,因而对这种阅读形式的指导也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并且默读法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高度概括能力。
  3.精读。精读求精,其任务重大,不仅要进行文字信息的摄入,还要进行语言知识学习,同时还要进行听说写等技能的培养。林语堂先生曾说:“学习英语的唯一正轨不出仿效和热诵。仿效即整句的仿效,热诵则仿效之后必回环练习,必须能顺口说出而后已。凡能依此方法读英文的无不成功。这是读英语的康庄大道。”林先生提出的仿效与热诵正是精读过程中进行的听说写的实践。如何指导学生在精读中进行听说写的实践呢?
  (1)以读促听。在读的过程中常常用读前听﹑读中听﹑读后听三种形式来实现听读的结合。读前听把握大意,读中听注重语音语调,读后听统筹全文。
  (2)以读促说。通过阅读,增加了学生的词汇量及信息输入量,教师要充分利用读前活动的预测,读后活动的推测,及对课文进行品论,在理解的基础上,由易到难,从少到多,逐步坚强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以读促写。一定数量的精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和组织语言材料,还可以帮助学生谋篇布局。材料阅读之后,进行编写改写仿写及读后感等等,能让学生有章可循,有话可说。
  4.泛读。张正东教授提出的“以读导读”的阅读方式,正是主张通过精读获得一定的语言知识积累之后去实现另一个层次的语言知识积累,培养起较强的语感和运用英语思维的能力,而这恰恰是我们的学生所缺乏的。英语专家黄源深说:“大量阅读对英语学习至关重要。没有大量阅读很难学好英语。现今的学生有一个通病是阅读量太小,拘泥与短文章上的‘精耕细作’,产生不了语感,因而口笔都缺少外国味。多读文学作品和外国报刊不失为一剂良药。”泛读过程也应指导学生养成摘读﹑划读﹑注读﹑查读﹑议读等良好习惯。
  
  五、高考阅读理解技巧的培养
  
  1、提高阅读速度
  历届考生在英语高考中常有时间不够用的感觉,尤其是阅读理解,一方面要求准确率,一方面要求速度,而且文章中句式复杂,定语从句﹑省略句式﹑否定转移等各种复杂结构较多,同时还要求考生领会文章的主题和言外之意,如果基本功不扎实,很难取得理想成绩。在文章结构上寻找突破口,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有快有准的提高解题技巧的方法。
  2、确定选题时的技巧
  考生在阅读理解应试方面的难点之一在于对自己初选的答案无把握性和确定性。如何来判定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呢?建议作到以下几点:
  (1)在遇到考察结论性观点,总结归纳思想的题目时,先要概括出文章主题,比较选项内容的全面。一般说来,概括性高,引申思路符合逻辑的选项是正确的。
  (2)看选项中与原文线索句中重点词的同义互释。两个表达意思相同的句子是可以通过语法和同义词转换实现统一的。能达到这一要求的应该是正确选项。
  (3)在考察结论推断题时,一般说来,重复例证事实,就是论事的选项肯定是要排除的。
  (4)最重要的一点是在完成每篇文章的试题时,对其进行贯通串联,如果逻辑上出现了错误或与原文中心意思相悖,就肯定在某个环节上出了问题。
  3、运用综合解题法
  (1)排除法:在理解所读材料及题意的基础上,排除备选选项中意思与所读材料所提供的信息或题意显然不符,甚至相矛盾的选项,即正确答案。
  (2)涵义对应法:在备选的四个选项中,寻找涵义与所读材料相关部分相通﹑同时又符合题意要求的选项,即正确答案。
  (3)正反推论法:根据正与反的辨证关系,从正面推论反面,从反面推论正面;或从肯定推论否定,从否定推论肯定,从而推论出正确答案。
  (4)逻辑推理法:按事物发展的规律和实践发展的逻辑推论出正确答案,就是说根据上下文﹑语气﹑语境﹑语义及相关信息的逻辑推理出正确答案。
  (5)归纳法:正确答案不是单凭某个词﹑句的意思就能判断出来的。必须归纳出相关的若干词﹑句,甚至整段或全文的意思才能判断出正确的选项。
  4、进行限时阅读训练
  平时应进行一定量的限时阅读训练,以增强学生心理适应能力,养成语篇阅读而非单句阅读的习惯。
  5、鼓励课外阅读习惯
  英语水平的提高,需要一定的积累。建议考生在考前每天有意识的阅读二﹑三篇文章,熟悉不同体裁﹑题材的文章的思路,提高阅读速度,掌握一定的作题技巧。
  可以相信,只要用积极认真的态度做出最好的复习,考试时保持良好的心境,就能在高考中正常发挥,甚至超水平发挥。
其他文献
一、教学目标rn1.体验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的数学模型.2.使学生了解应用题的一个重要步骤是根据题意找出相等关系,列出方程,这关键在于分析已知未知量之间关系及寻找相
摘 要:在语文教学中,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创新教育需要教师善于运用多种方法,给学生营造创新型的语文课堂环境,同时进行课外延伸,扩大创新思维空间。  关键词:语文教学 创新 教育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永恒的主题,在当今的中国尤为重要。江泽民总书记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一精辟的论述,昭示了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神圣
摘 要: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素质教育的顺利推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如何在实际教学中认真贯彻实施《教学课程标准》实施实际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和一个基本原则,其本质就是如何在实际教学中从实际出发全方位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自主学习 合作求知 创新思维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应具有初步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陪养学生科学的创新
摘 要: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应从三方面着手:首先应用启发式教学,营造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情境;其次提高“三个维度”,培养学生的分散思维;最后培养学生直觉思维,注重右脑开发  关键词:历史教学 培养 创造性 思维    历史教学的目的,不仅要传授历史知识,进行思想教育,还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能力,尤其是创造力。能否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答案是肯定的。    一、应用启发式教学
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英语教育还存在未清除的遗留问题:一是还未彻底改变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念,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不高;二是“翻译式”“灌输式”教学方式仍然存在,三是外语实践的量少、内容死、面窄,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得不到应有的提高。当今的科技日新月异,经济发展迅速,这就给我们提出了挑战。创造性学生的培养离不开创造性劳动。因此,教师在教学时,面对新的对象,新的学科教材,新的质量要求,教师
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倡导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提高自信心,“激励性评价”就体现了这一要求。激励性评价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语言、情感和恰当的教学方式,不失时机地从不同角度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充分的肯定、鼓励和赞扬,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新、自信和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诱发其学习兴趣,进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一种策略。那么在语文教学
前不久,我执教的高三(8)班学生在语文模拟考试中碰到了这样一道仿写题:  请仿照下面的一首小诗,另选一个对象自作一首小诗。要求与原诗的修辞、句式和内容大致相同。  原诗:炊烟  九月初九的缕缕炊烟,  诉说挥不去的浓浓乡愁,  ——儿时的土炕,  母亲干枯的双手……  改完这道题,我对学生的答案非常失望。我所面对的学生,都是经过中考选拔出来的佼佼者,素质是比较高的,他们应该是充满智慧和灵气的,按理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环节中的重要一环,是课堂教学的前奏,如同一出戏的“序幕”。好的导入能引起学生的注意,犹如一把开启学生兴趣大门的金钥匙,因此,应追求导入艺术化,为课堂教学整体艺术化创造一个良好开端。下面简要探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方法。     一、“丢包袱”导入法     有针对性地设置相宜、精当的问题导入,这是教学中常用的一种导入方法,即“丢包袱”法。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贵知
摘 要:“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正逐渐成为课堂教学的亮点,它让学习活动更具挑战性和现实意义,让学生在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方面得到充分的发展。  关键词:教育改革 小组合作 全面发展    实践证明:如果一个学生不善于和他人合作,不能将不同的知识加以交流、综合、提高和应用,将不利于他们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发展。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特别是《全日制义务教育数
初中是整个中学学习的初级阶段,学生活泼、想学但基础薄弱,还很幼稚;对生活、社会、客观世界充满新鲜和好奇,但认识不足。表现在作文中,往往是不会选题、不会集材、不会谋篇、不会措词,学生习惯于老师给他们命题、提示,甚至提供题材,墨守陈规。长此以往,我们培养出来的将是怎样的社会人才。面临这种局面,我们  的作文教学方法必须改革。在这里我仅就多年来在初中作文教学方面遇到的一些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