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让语文课堂生动起来

来源 :阅读与鉴赏(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annengj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对文本的审美意识、审美情趣、审美感受和审美创造的把握,它把创设审美意境、让课堂充满生命力放在了一个突出的位置。
  在一次观摩课上,我多次听到音乐在语文课堂上响起,这令我感触很深:精选的课文其实是充满了美的情趣的,然而,审美还需要一种媒介,一种能让文字与情感相连接的纽带。音乐,刚好就可以充当这个角色。那么,怎样实现音乐与语文课堂教学的和谐呢?本人作了以下一些尝试:
  
  一、音乐导入,培养兴趣
  
  音乐的语言是微妙的,也是强烈的。它能深入每一个学生内心,能让学生更快进入艺术境界,从而进入角色,可谓“未成曲调先有情”。它给本来枯燥的课堂谱上了跳动的音符,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在教授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课时,我以杨洪基的《滚滚长江东逝水》导入,雄浑的音乐把古战场勾勒得更显壮阔,于是学生很快进入词作的氛围,更加容易理解英雄人物悲壮的情怀。又如在《琵琶行》的导入时,我先播放一段《春江花月夜》的曲子,古朴的语言,配上古色古香的音乐,使学生几乎忘记了古文的艰涩,忘记了学古文时的痛苦,悠悠一篇古文,在音乐的奏响中,他们大声地诵读着、品味着,不觉地吟哦起来,心神为琵琶女的悲惨身世所动,竟然也学得轻松而美丽!用音乐导入,能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进入或体会到课文所描写的境界,收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二、配乐朗诵,体会情感
  
  屠格涅夫说过:“有些情感是我们只能意会,却不可言传。”意会作用于审美者的心理接受机制,对一些问题的理解远比言传来得深刻,因为意会可以给予审美者以丰富的想象空间,鲁迅的《祝福》描写了深受封建制度摧残的贫苦农村妇女的不幸遭遇,要讲清本文的主题、思想性也不容易。怎样让学生认清这一点呢?对此,不妨一边朗诵,一边找来阿炳的《二泉映月》,这如诉如泣的音乐让学生久久不能平静,在深深的叹息、哀怜中,教师进而指出造成祥林嫂悲惨命运的根本原因,使学生把握本文的主题思想。如教学散文《故都的秋》,可反复播放钢琴曲《秋日私语》,既让学生进行配乐朗诵,又让学生欣赏这一展现秋日风光的乐曲,体会“槐树落蕊”与“秋蝉残鸣”的情景,并展开联想和想象的双翼,去感知秋实、秋色、秋味、、秋叶、秋景。
  
  三、欣赏音乐,提升作文想象能力
  
  引导学生欣赏音乐作品,在音乐的认识和审美作用的激发下,进行想象作文,使学生在美的教育中陶冶情操,丰富情感,培养想象能力,提高写作水平。在教授学生写以“季节”为话题的作文时,我选择《北国之春》的录音,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春天里大自然美好的景致,仿佛看到春天穿着美丽的衣裳,同学们欢聚在一起,曲调优美酣畅,起伏跳跃,旋律轻盈优雅。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写些优美的描写景物的句子,这样音乐中的“美”就变成了学生心中的美——一种意境的美。自然学生写作文时得心应手。
  
  四、引用流行歌曲的歌词做作文
  
  好的流行歌曲除了美的旋律外,还有美的歌词,歌词均是精粹的语言。针对学生写作文语言贫乏的现象,可把歌词搬上课堂,告诉学生有的歌词适合做标题;有的能作为中心论点;有的可放在开头结尾,给文章添彩增光。如《挥着翅膀的女孩》可做“自信”话题作文标题;“生活是一团麻,那也是麻绳扭成的花”可做话题作文“生活的滋味”的开头。利用美的歌词可以丰富词汇,陶冶情操,潜移默化地学习写作。
  
  五、用音乐来丰富语文课外活动
  
  语文课外活动具有自愿性、主体性、开放性、创造性等特点,因而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的学习,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这是终身受益不尽的。如学生平时可自己配乐朗读,提高语文阅读的兴趣,培养语文阅读能力;或可举行配乐朗诵比赛;或可把课文改编成课本剧、话剧、戏剧。例如《长亭送别》可进行戏剧表演,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雷雨》可改编成话剧……
  音乐语言以其独有的魅力填补了文字语言的空白,语文与音乐的融合,使语言的美更加清晰地凸现出来,使学生在更大程度上加深了对作品内涵的理解,使学生从真正意义上感受着汉语的优雅,体味华夏语言的魅力。弥漫了音乐的语文课堂,也必然焕发出勃勃生机,而在这样的课堂里学习的学生,必定是轻松的、快乐的。
其他文献
希罗多德的《历史》中有一则非常精彩且发人深省的故事,故事发生在雅典大诗人、政治家棱伦和吕底亚国王克洛伊索斯之间.多少年来当人们谈到世事无常和因果报应时都会引用它.
霉,似乎是个不能登大雅之堂的字,何况在食中.然而,在江南古城绍兴,许多名吃不但带有"霉"字,而且有许多还是特色美食.
期刊
作为智能制造的核心装备的一个分支,工业机器人具有工作效率高、稳定可靠、重复精度好、能在高危环境下作业等优势,在钢铁企业的转型升级中将发挥重要作用。通过介绍工业机器
综观中国诗歌史。写花开的少,写花落的多。飘零的落花中.弥漫着春光不再、青春已逝、美人迟暮的感慨与惆怅。缤纷的落花,成为中国古典诗词中伤春主题的核心。而这片片落英中。杨
古诗鉴赏中,辞格是其中一个层面。这里介绍一些,并略为举例分析。  先说比喻,最为常见。比如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将二月的春风比作剪刀,极为新巧。再如雍陶的《题君山》:“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诗中将水面比作镜子,将君山比作青螺,很是形象。  通感,即不同感觉间的沟通。比如郎士元的《听邻家吹笙》
目前,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许多地方开始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为活跃语文课堂气氛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大多数地方的语文教学表现出的一种倾向仍然是教师讲得多,学生读得少。走进语文课堂,多数时候是师生沉浸在琐细的理性分析之中,很难听到令人心旷神怡的琅琅读书声。这种理性的分析课很难使学生走进作品的境界,享受到课文的美感。久而久之,学生也就失去了学习语文的兴趣。  究其原因,是我们老师还没有真正意识到语文
张爱玲的小说和散文都擅长剪辑细节,不过小说中还有故事情节,即多用故事情节来串起细节。相比起小说来,散文中的细节表现更为突出。且看《公寓生活记趣》中这个细节:“我们的公寓邻近电车厂,可是我始终没弄清楚电车是几点钟回家。‘电车回家’这句子仿佛不很合适——大家公认电车为没有灵魂的机械,而‘回家’两个字有着无数的情感洋溢的联系。但是你没看见过电车进厂的特殊情形罢?一辆衔接一辆,像排了队的小孩,嘈杂,叫嚣,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江苏卷)说明》明确要求诗歌鉴赏“把握作品的内容,注意传统文化底蕴和表现方法,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全面理解,深刻领悟”。能力层级为“D”。这“全面理解,深刻领悟”是对我们学生提出的比较高的要求。对我们学生来说,诗歌鉴赏难在对诗歌字面意思的理解上,更难在对诗歌内容的把握上。因为,诗歌鉴赏既要学生掌握一定的文言知识,又要学生把握作者通过作品所表达的一切内涵,还要学生调
在诗歌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在欣赏诗歌思想内容时仅注重诗歌本身的内容,也就是诗歌句意,而对于与诗歌相关的一些内容考虑较少,比方说,诗歌所处时代的风貌,诗歌作者的生平及创作风格,诗歌前面的“序”以及诗歌作品的思想性等等。其实要想准确地评价诗歌作品的思想内容,必须要注意以上的这些问题。下面我将以古典诗歌为例,谈谈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应注意的问题。    一、要适当了解诗歌所处时代的风貌,包括政治、经济和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