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这个内容我教了两次,但两次的教学方式有根本性的区别。第一次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我的教学设计层次很清晰,先是导入新课,接着讲授例题,最后巩固训练,整个流程都是教师一步一步指引着学生在学习,师生问答式是课堂的主旋律。而第二次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我一改往常的做法,先让学生自学后再点拨质疑,最后进行拓展延伸,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实践一:
师:我们学校每天下午的“阳光大课间”活动经常看到有同学在树荫下下棋,同学们喜欢下棋吗?下面老师就带同学们去商店买棋。(出示例题情境图)
师: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生:象棋12元一副,围棋15元一副,买了3副象棋和4副围棋。
师:要求什么问题?
生:一共要付多少元?
师:求一共要付多少元先要求什么呢?
生:先要求出3副象棋多少元和4副围棋多少元。
师:同学们会列出综合算式吗?
生:12×3 15×4。
师:你认为这道算式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生: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教师指名学生板演,得出以下算法:
12×3 15×4
=36 15×4
=36 60
=96
师:还有其他算法吗?
一名学生举手并上来写出了新的算法:
12×3 15×4
=36 60
=96
师:比较一下,这两种算法哪一种简便呢?
生:第二种算法简便。
(出示两道题让学生计算:80÷2 76÷4、240÷6-2×17)
师:通过这几题的计算,你有什么发现?
生:先算两边再算中间。
师:看来,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我们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两边能同时计算的同时计算比较简便。
实践二:
(先给每位学生发放了一张自学提示单,内容如下)
自学提示:
1.观看书第35页的例题,说说从图上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2.要求一共要付多少元,你会列出综合算式吗?
3.想:这道综合算式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你能想出比较简便的算法吗?
4.根据自己的想法尝试着算出结果。
(学生交流)
算法(一):算法(二):
12×3 15×4 12×3 15×4
=36 15×4=36 60
=36 60 =96
=96
师:比较一下,这两种算法哪一种简便呢?
生:第二种简便。
师:两边的乘法可以同时计算,这样比较简便。
师:想一想,如果把这道算式稍加改动,变成以下的几道题,该怎么做呢?
12÷3 15×415×4-12×3
生:先算两边的乘除法,再算中间的加减法。
师:看来,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我们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两边能同时计算的同时计算比较简便。
反思:
一、 自学应成为课堂的主旋律
新课程提倡“先学后教”,而自学就是实现“先学后教”的重要途径。通过自学,可以把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这样学生内在向上发展的欲求才会真正被激发出来。而有些创设了所谓的情境去引导学生一步步探索新知的做法,表面上看热热闹闹,但实际上仍是教师在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学生的思维空间被所束缚,自我发展的自由被限制。如实践一中,虽然流程比较清晰,也注意启发引导,但整个学习的主动权仍被掌握在教师手中,学习的方式主要表现为师生问答式。这不仅使得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有所束缚,而且比较耗费时间,课堂效率不高。其实,本节课是教学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在这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两步混合运算,掌握新知的难度不大,学生完全有能力自学,无需教师一步一步地指引。实践二中,把学习主动权完全交给了学生,学生借助自学提示单较好地进行了自学探究,教师只是进行了必要的点拨提升。教师少讲了,效率却变高了。
二、 教师的点拨提升必不可少
我们强调学生自学,目的是把更多的探究空间交给学生,但教师适时的点拨提升也是必不可少的。学生自学时,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知识生成状况,发现问题及时点拨,这样可以避免学生少走弯路,提高自学的效果。我们强调教师少讲但不等于不讲,只是要求教师的话语要少而精,恰到好处。教师的点拨要做到两点:一是点拨要抓住关键,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如实践二中,学生在学习两步混合运算时已经知道了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因此在这方面只要点到为止。二是点拨要抓住时机。如实践二中,在学生掌握了简便算法后,教师趁热打铁,将例题中的算式改编成另外两道算式并让学生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通过拓展延伸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了“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我们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两边能同时计算的同时计算比较简便”。
(责编黄桂坚)
实践一:
师:我们学校每天下午的“阳光大课间”活动经常看到有同学在树荫下下棋,同学们喜欢下棋吗?下面老师就带同学们去商店买棋。(出示例题情境图)
师: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生:象棋12元一副,围棋15元一副,买了3副象棋和4副围棋。
师:要求什么问题?
生:一共要付多少元?
师:求一共要付多少元先要求什么呢?
生:先要求出3副象棋多少元和4副围棋多少元。
师:同学们会列出综合算式吗?
生:12×3 15×4。
师:你认为这道算式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生: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教师指名学生板演,得出以下算法:
12×3 15×4
=36 15×4
=36 60
=96
师:还有其他算法吗?
一名学生举手并上来写出了新的算法:
12×3 15×4
=36 60
=96
师:比较一下,这两种算法哪一种简便呢?
生:第二种算法简便。
(出示两道题让学生计算:80÷2 76÷4、240÷6-2×17)
师:通过这几题的计算,你有什么发现?
生:先算两边再算中间。
师:看来,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我们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两边能同时计算的同时计算比较简便。
实践二:
(先给每位学生发放了一张自学提示单,内容如下)
自学提示:
1.观看书第35页的例题,说说从图上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2.要求一共要付多少元,你会列出综合算式吗?
3.想:这道综合算式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你能想出比较简便的算法吗?
4.根据自己的想法尝试着算出结果。
(学生交流)
算法(一):算法(二):
12×3 15×4 12×3 15×4
=36 15×4=36 60
=36 60 =96
=96
师:比较一下,这两种算法哪一种简便呢?
生:第二种简便。
师:两边的乘法可以同时计算,这样比较简便。
师:想一想,如果把这道算式稍加改动,变成以下的几道题,该怎么做呢?
12÷3 15×415×4-12×3
生:先算两边的乘除法,再算中间的加减法。
师:看来,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我们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两边能同时计算的同时计算比较简便。
反思:
一、 自学应成为课堂的主旋律
新课程提倡“先学后教”,而自学就是实现“先学后教”的重要途径。通过自学,可以把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这样学生内在向上发展的欲求才会真正被激发出来。而有些创设了所谓的情境去引导学生一步步探索新知的做法,表面上看热热闹闹,但实际上仍是教师在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学生的思维空间被所束缚,自我发展的自由被限制。如实践一中,虽然流程比较清晰,也注意启发引导,但整个学习的主动权仍被掌握在教师手中,学习的方式主要表现为师生问答式。这不仅使得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有所束缚,而且比较耗费时间,课堂效率不高。其实,本节课是教学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在这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两步混合运算,掌握新知的难度不大,学生完全有能力自学,无需教师一步一步地指引。实践二中,把学习主动权完全交给了学生,学生借助自学提示单较好地进行了自学探究,教师只是进行了必要的点拨提升。教师少讲了,效率却变高了。
二、 教师的点拨提升必不可少
我们强调学生自学,目的是把更多的探究空间交给学生,但教师适时的点拨提升也是必不可少的。学生自学时,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知识生成状况,发现问题及时点拨,这样可以避免学生少走弯路,提高自学的效果。我们强调教师少讲但不等于不讲,只是要求教师的话语要少而精,恰到好处。教师的点拨要做到两点:一是点拨要抓住关键,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如实践二中,学生在学习两步混合运算时已经知道了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因此在这方面只要点到为止。二是点拨要抓住时机。如实践二中,在学生掌握了简便算法后,教师趁热打铁,将例题中的算式改编成另外两道算式并让学生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通过拓展延伸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了“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我们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两边能同时计算的同时计算比较简便”。
(责编黄桂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