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因素对长沙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mxhjjc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每种方言都有它特定的形成过程,都能找到它的源流。长沙——岳阳方言作为湘方言中代表性的一支,成为中国诸多方言中的“活化石”。时代不断变迁,语言不断融合,长岳方言却保持相当强的稳定性,依旧“古色古香”,较好地保存了中古时期传入的大量入声字。这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长岳地区独特的地理特征。联系中古移民的特点,从地形、气候、人文三个方面可以对其这一特色的形成做出新的阐释。
  【关键词】长沙——岳阳方言;地理因素;中古移民;地形;气候;人文
  【中图分类号】H174 【文献标识码】A
  如今,以北方语音为基础的现代汉语中,入声字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但在长沙——岳阳方言中仍含有较多的中古入声字,这一带至今仍然较好地保存着中原地带的古音,说明长岳地区方言的根源是中古时期的中原地带。在很大程度上,现代方言的地理分布类型取决于古代移民方式。自唐肃宗至德以后,“中原多故,襄邓百姓、两京衣冠,尽投江湘,故荆南井邑,十倍其初,乃置荆南节度使。”[1]说明中唐时期的荆湘一带,由于唐中叶的安史之乱,造成大量北方移民的南迁。移民的前锋已经到达今之湘资流域。在荆州,移民的数量甚至十倍于当地的居民,可见幅度之大。如此规模巨大,时间相对集中的移民,势必会对当地的方言产生巨大冲击[2]。今天的湘方言便受此影响,特别是其中保持的大量中古入声字,即形成于中唐到北宋这一时期。这一时期,湖南地区特别是湘北地区,大量的北方移民迁入,自唐至宋七百年来,子孙杂居,入籍其间,与当地居民的通婚交往,长此以往,外来户便逐渐当地化,变成湖南土著居民,其祖先所操持的北方口音便逐渐变成湖南当地居民的日常用语——也即今天的湘北土话,而其原来所操的北方口音受湘方言的冲击,逐渐淡化、当地化[3]。时至今日,我们仍然看到,岳 阳——长沙地区仍然是中古入声字最为集中连片的地区,关键原因即在于此。而其形成的原因除了上文所述的中原动乱,因战争而导致的移民以外,还有今长沙岳阳地区所处的独特地理位置,这两个地区位于湖南的北部和中部,特别是今岳阳地区,地处湖南省马蹄形地理形状的入口,北边是辽阔的江汉平原,自进入云梦、洞庭,周围即都是山地湖泊,唯有中间一条湘江自南向北纵贯全省,交通地理、生活条件较好,居民多沿着湘江流域的河谷散居,从而形成所谓的湘中盆地居民带。古代移民入湘,这个地方首当其冲,北方方言首先是从今湘北的岳阳临湘一带进入,故今岳阳地区的几个属县居民,讲的仍是古韵犹存的入声字化湘北土话,这种土话,乃是唐宋湘北湘中土话与中古方言杂交的结果。
  长沙——岳阳这一马蹄形的半封闭的地形既给北方方言的入湘创造了便利,其半封闭状的地理形状也为这种方言的封闭式发展和自我保存提供了天然的屏障,使流入湖南的移民带来的北方方言减少了和外界语言的融合,避免了外界语言对已经形成的方言的冲击。
  从地理方位上分析,岳阳的北部,长江横亘大半个中国,也使得长江以南的大部分地区成为未被开发的“南蛮之地”,成为文人骚客流放的贬谪之地。中唐时期,贬谪湖南或者途经湖南的就有刘禹锡被贬朗州,柳宗元贬永州,令狐楚贬衡州,元结、吕温被贬道州,戎昱被贬辰州等等[4]。贬官之外,还有每三年或四年一度的刺史、郡佐的任命,湖南观察使幕府中幕僚的派遣,两数累加,为数亦复不少。这些因迁贬、刺郡、入幕等原因而入省的外来文人,其子孙也有相当多留在湖南,未能北归。这些人的存在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北方方言对南方方言的影响,巩固了北方方言在南方方言中的地位,提升了北方方言的影响力。
  从气候上看,长沙岳阳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气候,东南西三面环山,北面临水,降水丰富,气候湿热。虽然这种气候并不舒适,但却利于农作物的生长,丰富的热量使它缩短了作物的生长时间,增加了粮食产量,加上长岳地形的平坦和相对辽阔,使得此地成为鱼米之乡,保障了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使得迁移此处的移民得以安定下来。减少了人口流动,促进了人口的稳定,减少了人口流动对方言的融合和混杂,保证了方言的纯正性。
  从经济结构这一人文要素来看,长沙岳阳地区由于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得水热条件配合得当。因此,第一产业得到长足发展,渔业、小家庭范围的养殖业等农业得到很好的发展。这一系列人文要素也促进了人口的稳定,保证了方言的纯正性。
  结论:语音作为语言的三要素之一,具有较大的可变性。在语音的演变过程中,长沙岳阳方言依旧较好地保存了中古时期的入声字,不同于其他地区方言。这种语言的古老性,正是地形,气候,人文等一系列地理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参考文献
  [1]《旧唐书地理志一》.
  [2]周振鹤,游汝杰.方言与中国文化[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
  [3]李德辉.唐代交通与文学[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
  [4]龚思.论中唐时期湖南贬谪文学中之湘楚色彩[J].大观周刊,2005(17).
  (编辑:龙贤东)
其他文献
【摘要】语病修改题型是学生常见的考试题型,但大部分学生在初中时并没有完全接触到语法的相关知识,所以在做语病修改题型时往往不知所措。本文在研究多年教学的基础上,多方位参考学生之前的语文学习经验,总结出了解决语病题型的三步法,让学生逐步了解并熟练掌握语病修改的精髓。  【关键词】语法知识系统;语病修改;知识;方法;学生;笔记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学生进入高一就接触到了语病修改
【摘要】记叙文写作是初中作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好的开篇是写好记叙文的重要因素。以叙为本,巧妙开篇,笔者在前人的基础上探究初中记叙文开头的具体策略,让读者透视到文章的亮点,触摸到情感的搏动。  【关键词】巧用修辞;巧妙写景;巧用疑问;巧引名言;巧设题记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记叙文是初中作文教学的重要内容。笔者在教授《我的老师》时,读到一句“最使我难忘的,是我小学时候的女教师蔡
【摘要】为了融化作文教学这块“坚冰”, 另辟蹊径,从作文讲评入手,寻找作文教学的出路。文章介绍了三种作文讲评课的流程、实施方法。  【关键词】作文教学;作文讲评课;佳作展示课;求医问诊课;文批改课  【中图分类号】G653 【文献标识码】A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老师关注的焦点,更是困扰语文老师的一大难题。自然,这也是我在语文教学中碰到最大、最难以解决的问题。我想主要原因在于:1.作文教学无“法”可
【摘要】中华文化中涉及二十四节气的诗文有很多,其中主要反映的内容便是和农业劳动、生活生产有关。这些诗文主要阐释了农家生活的艰辛,也展现出我国农民吃苦耐劳的精神。本文对二十四节气主题诗文进行赏析,凸显了二十四节气在我国历史文化中占据的不可估量地位。  【关键词】二十四节气;主题诗文;赏析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二十四节气体现的是我国劳动人民对天文气象等进行观测和总结的结果。二
【摘要】中职学校学生由于基础弱、对学习缺少兴趣等原因,在课堂上普遍缺少学习自信心,我通过对一节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课例分析谈谈中职教师将如何转变学生的语文学习现状,重树孩子的学习自信心,使其成为适合社会需要的自信、阳光的职业技术人才。  【关键词】自信心;中职学生;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实践模拟;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一、背景介绍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普遍学习基础薄弱
【摘要】在日新月异的E时代,儿童文学阅读还是被挤在一个非常逼仄的角落。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帮助学生真正爱上阅读?笔者用自己的阅读、实践与思考点亮一盏盏灯。教师先做读书人,打造师生共读环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1)“我读故事给你 听”——阅读是件快乐的事;(2)“今天,你读书了吗”——阅读像呼吸那么自然;(3)“我们一起来聊聊”——步入阅读吧学园。师生共读,亲近文学,守护童年。  【关键词】师
【摘要】随着就业压力的上升,民族预科急需从转型中寻求发展,力求为各大高校输送高质量的少数民族大学生,缓解就业压力。语文课程作为民族预科的基础课程之一,在整个预科教育中又占据着重要作用。因此,在南昌工学院民族预科的转型过程中,语文教育必须首先寻找到转型的办法。  【关键词】预科;语文;转型;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不容小视,对此,作为民族预科培
【摘要】何兆熊(2000)提到拒绝言语行为是交际者在面对请求、邀请等语言行为时,直接或间接性地否定对方意愿的言语行为。而不同文化背景下社会距离、权势关系等因素也会影响各国拒绝言语行为的表达。  【关键词】跨文化;汉日  【中图分类号】G125 【文献标识码】A  中日两国有着悠久的文化交流历史,尽管两国在文化习俗上有很多相同或相似的地方,但跨文化交际中言语运用的理念以及言语行为的表现形式都存在很大
【摘要】让每一节语文课富有活力、充满朝气,让学生在课堂上有如沐春风之感,在藝术享受中潜移默化地接受知识,受到教育,就要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自觉去欣赏祖国的语言美,陶醉于语言艺术的意境之中。  【关键词】语文课艺术;导语;质疑;讨论;学生;知识迁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学龄时的我,不太喜欢老龄的语文教师,因为我害怕上课不是背课文、背词语解释,就是背课
【摘要】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是语文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工作。要正确认识语文课堂教学中活动激趣、思维引领、拓展延伸的重要作用,从而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效率,推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活动;思维;拓展;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理想的语文课堂应该是充满活力、情趣与智慧的,但很多初中语文老师都有这样的感受:现在的语文课越来越难上了,死气沉沉的课堂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