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界上许多发明创造都源于“疑问”。“质疑”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疑”当然就“不进”了,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必须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达到让他们自主创新学习的目的。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呢?我认为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创设情境,激发质疑
学生在课堂上能大胆质疑,是他们积极思维的结果,也是主动参与学习的表现。因此教师设计课堂教学时,必须依据学生学习数学的认知规律,努力创设情境,创造质疑的机会。教学中,我常采用讲故事、猜谜语、念儿歌、比赛及游戏等形式,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动的实际内容联系起来,激起学生心理上的疑团,形成悬念。如教学“分数大小的比较”时,我用讲故事激发学生提出疑问。故事大意:在西天取经的路上,有一天师傅给悟空和八戒分西瓜。师傅说:悟空你分得一个西瓜的 ,八戒你取一个西瓜的 。”话音一落,八戒立即说道:“师傅,你太不公平了,猴哥分得的西瓜怎么比我多?”我请同学们评评看,到底师傅分的公平吗?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一问题引发学生迫切想知道结果的好奇心,并产生“到底 与 哪个大?”这一系列疑问,引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也使学生的探索欲望不断增强。
二、示范质疑,引导质疑
课堂教学的传统习惯是“师讲生听”、“师问生答”,在这种教师唱独角戏的课堂上,学生依赖性很强,不善于甚至不会自己提问。因此要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教师应当做好示范,教给学生质疑的基本方法,为今后学生知识的迁移,学会独立质疑做好铺垫。当教师出示课题或例题之后,就提出开放性的问题:“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随之,教师捕捉有价值的问题,整理成学习目标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学会质疑。如在教学“分数乘以整数”时,我是这样为学生示范质疑的:①例题有什么特征?②算式表示什么意义?③它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吗?④怎样计算出结果?⑤计算时为什么要用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就自己不明白,不理解、不认识、较含糊或有不同看法的地方进行质疑,通过不断质疑,让学生感到学习中处处有问题可提。
三、指导质疑,提高水平
学生明确了质疑的方向,通过正确迁移,已具备了一定的质疑能力。但有时学生的质疑涉及面广,甚至有的问题根本不着边际,听起来显得“多而杂”。教师要抓住契机,引导学生思考哪些问题提得好,好在哪里,哪些问题无关紧要。关键要让学生明确质疑要抓住知识的重点和难点,才能使问题变得“少而精”。
四、优化师生关系,营造自主学习气氛
课堂气氛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情绪。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转变教育观念,牢固树立学生主体观,把学生视为自主的人,发展的人,有潜能的人;热爱每一位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都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把微笑带进课堂,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如教学“时分的认识”,当老师在拨时钟分针时,为了省事,倒拨分针,学生指出老师拨错了。这时,可用表扬的语言鼓励学生:“你讲得真好,老师偶尔的失误都看得出来。”肯定学生上课留心听,仔细观察,大胆质疑的做法。这种尊重的语言,不仅是对学生情感的激发,更重要的是营造平等、民主、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从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乐观情绪和努力探索获得成功的强烈愿望,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进而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使学生愉快地获取知识。
五、优化教学方法,培养自主创新意识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和教学内容,灵活恰当选择教学方法,始终让学生自身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发现、探索、研究问题,从中激发学生发现和创造的兴趣,使之逐步形成创新意识。
如教“梯形面积的计算”,在公式推导之后,教师引导学生质疑。有学生提出:“课本上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推导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而我只用一个梯形通过割补方法,也能把梯形转化为已学过的图形推导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我对这位学生的新想法、新思路予以赞赏,鼓励他敢于猜想,并让他试一试。这位学生沿着梯形两腰的中点连线剪成两个大小不同的梯形向右平移再翻转,恰好与另一个小梯形合并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我让他说出梯形由这种方法推导面积公式的过程。他说:“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是原来梯形的上底和下底的和。平行四边形的高是原来梯形高的一半。所以,梯形的面积=(上底 下底)×高÷2。”我肯定了这种推导方法的新奇、独特,表扬了这位学生的探索精神。
六、掌握学习数学的几种基本方法
1.读书训练法:读书即阅读,阅读是自学的第一步。阅读数学课本的关键是读通、读懂、读会。读通,即阅读后了解某节课内容的全貌;读懂,即阅读后理解某个例题或习题编排的意图;读会,即阅读后掌握某类题目的解题方法,学会应用这类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读数学书同样要提倡逐字逐句读。
2.示范训练法: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模仿性非常强,因此我常以他们周围学习成绩好,喜欢自主学习的同学为榜样,对学生进行模拟训练,同时结合学生的实际进行讲解,使学生既掌握基本方法又感到训练的愉快。
3.讲解法:讲解的过程是一种思维的活动过程。通过讲解,可以使阅读时获得的知识、明确了的问题进一步强化和深化。讲解,可以自己讲给自己听,自言自语,把算理讲一遍,以求得巩固;可以学生讲给老师听,以取得教师的评价;可以学生讲给学生听,在讨论中辨清正误,以满足“交往”的心理;还可以一组学生进行讨论,相互启发,在争论中辨别是非,以得到更快的提高。
4.操作训练法:操作就是动手做,借助学具和材料进行各种练习,是多种能力的合成培养,是让学生自己发现,自己认识,自己掌握知识,从而获得学习主动权的好方法。训练时,我们要重视以观察、分析、综合、概括等思维活动为主线,达到加强概念教学,使学生发现知识规律,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经过有意识地培养和训练,学生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大大增强,学习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总之,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培养,需要师生长期共同努力。学生敢问爱问是培养的前提,会问、善问是培养的关键。在培养过程中,要注意因材施教,因人而异,让学生掌握质疑的方法,最终踏上创新学习的征途。
一、创设情境,激发质疑
学生在课堂上能大胆质疑,是他们积极思维的结果,也是主动参与学习的表现。因此教师设计课堂教学时,必须依据学生学习数学的认知规律,努力创设情境,创造质疑的机会。教学中,我常采用讲故事、猜谜语、念儿歌、比赛及游戏等形式,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动的实际内容联系起来,激起学生心理上的疑团,形成悬念。如教学“分数大小的比较”时,我用讲故事激发学生提出疑问。故事大意:在西天取经的路上,有一天师傅给悟空和八戒分西瓜。师傅说:悟空你分得一个西瓜的 ,八戒你取一个西瓜的 。”话音一落,八戒立即说道:“师傅,你太不公平了,猴哥分得的西瓜怎么比我多?”我请同学们评评看,到底师傅分的公平吗?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一问题引发学生迫切想知道结果的好奇心,并产生“到底 与 哪个大?”这一系列疑问,引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也使学生的探索欲望不断增强。
二、示范质疑,引导质疑
课堂教学的传统习惯是“师讲生听”、“师问生答”,在这种教师唱独角戏的课堂上,学生依赖性很强,不善于甚至不会自己提问。因此要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教师应当做好示范,教给学生质疑的基本方法,为今后学生知识的迁移,学会独立质疑做好铺垫。当教师出示课题或例题之后,就提出开放性的问题:“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随之,教师捕捉有价值的问题,整理成学习目标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学会质疑。如在教学“分数乘以整数”时,我是这样为学生示范质疑的:①例题有什么特征?②算式表示什么意义?③它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吗?④怎样计算出结果?⑤计算时为什么要用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就自己不明白,不理解、不认识、较含糊或有不同看法的地方进行质疑,通过不断质疑,让学生感到学习中处处有问题可提。
三、指导质疑,提高水平
学生明确了质疑的方向,通过正确迁移,已具备了一定的质疑能力。但有时学生的质疑涉及面广,甚至有的问题根本不着边际,听起来显得“多而杂”。教师要抓住契机,引导学生思考哪些问题提得好,好在哪里,哪些问题无关紧要。关键要让学生明确质疑要抓住知识的重点和难点,才能使问题变得“少而精”。
四、优化师生关系,营造自主学习气氛
课堂气氛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情绪。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转变教育观念,牢固树立学生主体观,把学生视为自主的人,发展的人,有潜能的人;热爱每一位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都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把微笑带进课堂,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如教学“时分的认识”,当老师在拨时钟分针时,为了省事,倒拨分针,学生指出老师拨错了。这时,可用表扬的语言鼓励学生:“你讲得真好,老师偶尔的失误都看得出来。”肯定学生上课留心听,仔细观察,大胆质疑的做法。这种尊重的语言,不仅是对学生情感的激发,更重要的是营造平等、民主、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从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乐观情绪和努力探索获得成功的强烈愿望,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进而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使学生愉快地获取知识。
五、优化教学方法,培养自主创新意识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和教学内容,灵活恰当选择教学方法,始终让学生自身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发现、探索、研究问题,从中激发学生发现和创造的兴趣,使之逐步形成创新意识。
如教“梯形面积的计算”,在公式推导之后,教师引导学生质疑。有学生提出:“课本上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推导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而我只用一个梯形通过割补方法,也能把梯形转化为已学过的图形推导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我对这位学生的新想法、新思路予以赞赏,鼓励他敢于猜想,并让他试一试。这位学生沿着梯形两腰的中点连线剪成两个大小不同的梯形向右平移再翻转,恰好与另一个小梯形合并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我让他说出梯形由这种方法推导面积公式的过程。他说:“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是原来梯形的上底和下底的和。平行四边形的高是原来梯形高的一半。所以,梯形的面积=(上底 下底)×高÷2。”我肯定了这种推导方法的新奇、独特,表扬了这位学生的探索精神。
六、掌握学习数学的几种基本方法
1.读书训练法:读书即阅读,阅读是自学的第一步。阅读数学课本的关键是读通、读懂、读会。读通,即阅读后了解某节课内容的全貌;读懂,即阅读后理解某个例题或习题编排的意图;读会,即阅读后掌握某类题目的解题方法,学会应用这类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读数学书同样要提倡逐字逐句读。
2.示范训练法: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模仿性非常强,因此我常以他们周围学习成绩好,喜欢自主学习的同学为榜样,对学生进行模拟训练,同时结合学生的实际进行讲解,使学生既掌握基本方法又感到训练的愉快。
3.讲解法:讲解的过程是一种思维的活动过程。通过讲解,可以使阅读时获得的知识、明确了的问题进一步强化和深化。讲解,可以自己讲给自己听,自言自语,把算理讲一遍,以求得巩固;可以学生讲给老师听,以取得教师的评价;可以学生讲给学生听,在讨论中辨清正误,以满足“交往”的心理;还可以一组学生进行讨论,相互启发,在争论中辨别是非,以得到更快的提高。
4.操作训练法:操作就是动手做,借助学具和材料进行各种练习,是多种能力的合成培养,是让学生自己发现,自己认识,自己掌握知识,从而获得学习主动权的好方法。训练时,我们要重视以观察、分析、综合、概括等思维活动为主线,达到加强概念教学,使学生发现知识规律,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经过有意识地培养和训练,学生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大大增强,学习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总之,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培养,需要师生长期共同努力。学生敢问爱问是培养的前提,会问、善问是培养的关键。在培养过程中,要注意因材施教,因人而异,让学生掌握质疑的方法,最终踏上创新学习的征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