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是课改形势下的一种高效的教学模式,作者所在班级实施这教学方式多年,深信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采用这一教学方式是可行的。
关键词: 初中数学 小组合作学习 课前准备 上课过程 实施体会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我校自2010年秋在初中数学科开始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就是以导学案为抓手,落实“先学后教,导练结合”的教学理念,把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学习小组,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努力使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成为自主、合作建构的过程,建立起平等、合作、互利和依存的新型师生关系。下面笔者就所在班级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做法及体会介绍如下。
一、课前准备
1.学习小组的划分组建。以4—6人为一个小组,把全班分成6—7个小组。具体做法:事先对班级同学做较全面的了解,从中挑选出6位数学学习成绩最好的同学,以这6位同学为小组长,再挑选出另6位成绩较好的同学,以这6位同学为副组长,与各小组长组成二人组合,其他同学自由选择组合,但每组人数不超过6人,这样做的目的是保证每个小组学习尽量均衡及每个小组都有带头人;另外,采取由学生自由组合,可保证同一小组成员的和谐相处。各小组的组长、副组长确定后,要对这小组“领导”进行培训,要求他们:(1)自己在小组中要起到龙头榜样作用;(2)大胆开展工作(维持纪律、检查预习作业的完成情况等);(3)对小组成员提出的学习疑难问题要及时帮助解答;(4)使他们认识到在帮助其他同学的过程中自己能力也会得到锻炼和提高。小组成员座位的安排也有讲究,组长、副组长坐对面,成绩差、学习不用功的同学坐在组长、副组长的两旁,这样,便于解答问题和及时督促。
2.自主预习。课后在导学案的引导下阅读教材,完成导学案所要求的学习任务,划出重点及一时不理解的部分,同时试着完成课后练习题,要求直接把答案写在课本上,便于第二天检查。
二、上课过程
1.上课开始10分钟:交流预习结果。这段时间主要是让学生将自己预习的结果在小组里交流,小组长要检查本组同学的预习完成情况,收集学生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并反馈给老师,其他同学可以对练习题答案,可以展示自己在预习中学到了什么,看懂了什么,更主要的是在预习中遇到了什么难题,允许讨论,成绩差的可以向成绩好的同学请教,从而达到发挥小老师的作用,并生成下一步合作探究的问题。而教师可以通过巡回检查发现问题,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利用这段时间,教师把收集到的问题及教师根据教材精选的问题板书在黑板上。
2.合作探究:小组成员群策群力(大约20分钟)。在这段时间,小组同学根据黑板上问题展开讨论、合作探究,对问题有了比较统一的认识后,派一位代表上台板书解答过程,并允许其他同学更正,答对者每题得10分,其他组同学更正正确的也得分。同时为了鼓励成绩差的同学上台展示,回答错的得5分,由科代表记录入小组得分表,一周总结一次,以小组每人平均分为序排出名次,得分高的前三名表扬,得分最后一名的小组,教师要召开本学习小组成员座谈会,帮助分析寻找原因,并给予适当处罚。这样,就把小组合作竞争的机制引进课堂,同一小组同学为了避免最后一名,必须群策群力努力得分,既比速度又要比解题的正确度,达到既集中学生学习注意力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同时,教师要根据学生对问题的回答情况,在学生困惑的时候,适时出手,通过提示、点拨进行指导。这里,教师是组织者,更是引导者。这样的合作探究是学生按照“个体—群体—整体”模式进行的动态学习活动。
3.巩固拓展:与生活实际相联系(10分钟)。这是学生能力进一步提高的过程,教师在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概括,引导学生站在更高的地方把握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对学习内容整体把握的能力。更关键的一点是让学生走进生活实际,从中发现素材,提出并试探着解决相应问题,以此锻炼、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实践方面的能力。
4.当堂小测(5分钟)。根据本节课内容,选择1—2道题目进行小测。通过小测,一方面可以了解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另一方面可以反思本节课中教学方面成功或失误,还可以督促同学上课认真听讲。
三、教学体会
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在有限的时间内,让每个学生都主动参与学习,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得到发展,树立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小组学习最大的优点在于,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使他们学会了与他人合作,具备了合作完成问题的能力。合作是人类相互作用的基本形式,在人的发展中没有一种发展是与别人无关的,从小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是老师义不容辞的职责。分组之后任何一位组内成员都有责任掌握教学内容,只有每位成员的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学生之间才能互相帮助、互相合作,这种合作的意义远远超过了学习本身。另外,小组合作学习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每位学生都有主动学习和创新的机会。在这期间,学生在好胜心及集体荣誉感的驱动下,始终处于主动、积极的心态,使学生由原来的被动听讲变成主动学习、研究,从而有了“我要学”的强烈愿望。由于每个学习小组都有学习成绩较好的同学,这些同学完全可以胜任其他同学的小老师,这样,一方面可以方便学习差的同学问问题,另一方面可以使学习好的同学的能力得到锻炼与提高,又能减轻教师的负担,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深信“兵教兵”的作用不容小觑。小组合作学习给他们提供了独立思考发现和解决问题的空间,更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小组合作学习固然有很多优点,然而在平时实际运用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些问题,如果我们不能及时处理,找出对策,势必影响到教学效果甚至产生负面影响。例如:我们的学生学习能力不均匀,这样,在一个组里学习水平势必参差不齐,学习水平高的学生发言的机会要多,部分学习水平低的学生不敢轻易发表自己的见解,怕出错让同学笑话,长此以往,学生的发展会极不平衡。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如何实施分层教学?这是一个有待探究的问题。由于分组教学广泛流行,被很多教师当成每一节课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无论需要不需要,都要讨论,片面追求热闹的课堂气氛,这样有些不自律的学生借机玩耍,没有养成动脑思考的好习惯,反而学会了起哄。如果这样就违背了分组学习的初衷,分组合作学习就流于形式了。
因此,小组合作学习,既有优点又有不足之处,如何运用这一新兴的学习形式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是教师当前应当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 初中数学 小组合作学习 课前准备 上课过程 实施体会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我校自2010年秋在初中数学科开始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就是以导学案为抓手,落实“先学后教,导练结合”的教学理念,把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学习小组,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努力使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成为自主、合作建构的过程,建立起平等、合作、互利和依存的新型师生关系。下面笔者就所在班级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做法及体会介绍如下。
一、课前准备
1.学习小组的划分组建。以4—6人为一个小组,把全班分成6—7个小组。具体做法:事先对班级同学做较全面的了解,从中挑选出6位数学学习成绩最好的同学,以这6位同学为小组长,再挑选出另6位成绩较好的同学,以这6位同学为副组长,与各小组长组成二人组合,其他同学自由选择组合,但每组人数不超过6人,这样做的目的是保证每个小组学习尽量均衡及每个小组都有带头人;另外,采取由学生自由组合,可保证同一小组成员的和谐相处。各小组的组长、副组长确定后,要对这小组“领导”进行培训,要求他们:(1)自己在小组中要起到龙头榜样作用;(2)大胆开展工作(维持纪律、检查预习作业的完成情况等);(3)对小组成员提出的学习疑难问题要及时帮助解答;(4)使他们认识到在帮助其他同学的过程中自己能力也会得到锻炼和提高。小组成员座位的安排也有讲究,组长、副组长坐对面,成绩差、学习不用功的同学坐在组长、副组长的两旁,这样,便于解答问题和及时督促。
2.自主预习。课后在导学案的引导下阅读教材,完成导学案所要求的学习任务,划出重点及一时不理解的部分,同时试着完成课后练习题,要求直接把答案写在课本上,便于第二天检查。
二、上课过程
1.上课开始10分钟:交流预习结果。这段时间主要是让学生将自己预习的结果在小组里交流,小组长要检查本组同学的预习完成情况,收集学生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并反馈给老师,其他同学可以对练习题答案,可以展示自己在预习中学到了什么,看懂了什么,更主要的是在预习中遇到了什么难题,允许讨论,成绩差的可以向成绩好的同学请教,从而达到发挥小老师的作用,并生成下一步合作探究的问题。而教师可以通过巡回检查发现问题,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利用这段时间,教师把收集到的问题及教师根据教材精选的问题板书在黑板上。
2.合作探究:小组成员群策群力(大约20分钟)。在这段时间,小组同学根据黑板上问题展开讨论、合作探究,对问题有了比较统一的认识后,派一位代表上台板书解答过程,并允许其他同学更正,答对者每题得10分,其他组同学更正正确的也得分。同时为了鼓励成绩差的同学上台展示,回答错的得5分,由科代表记录入小组得分表,一周总结一次,以小组每人平均分为序排出名次,得分高的前三名表扬,得分最后一名的小组,教师要召开本学习小组成员座谈会,帮助分析寻找原因,并给予适当处罚。这样,就把小组合作竞争的机制引进课堂,同一小组同学为了避免最后一名,必须群策群力努力得分,既比速度又要比解题的正确度,达到既集中学生学习注意力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同时,教师要根据学生对问题的回答情况,在学生困惑的时候,适时出手,通过提示、点拨进行指导。这里,教师是组织者,更是引导者。这样的合作探究是学生按照“个体—群体—整体”模式进行的动态学习活动。
3.巩固拓展:与生活实际相联系(10分钟)。这是学生能力进一步提高的过程,教师在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概括,引导学生站在更高的地方把握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对学习内容整体把握的能力。更关键的一点是让学生走进生活实际,从中发现素材,提出并试探着解决相应问题,以此锻炼、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实践方面的能力。
4.当堂小测(5分钟)。根据本节课内容,选择1—2道题目进行小测。通过小测,一方面可以了解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另一方面可以反思本节课中教学方面成功或失误,还可以督促同学上课认真听讲。
三、教学体会
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在有限的时间内,让每个学生都主动参与学习,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得到发展,树立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小组学习最大的优点在于,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使他们学会了与他人合作,具备了合作完成问题的能力。合作是人类相互作用的基本形式,在人的发展中没有一种发展是与别人无关的,从小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是老师义不容辞的职责。分组之后任何一位组内成员都有责任掌握教学内容,只有每位成员的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学生之间才能互相帮助、互相合作,这种合作的意义远远超过了学习本身。另外,小组合作学习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每位学生都有主动学习和创新的机会。在这期间,学生在好胜心及集体荣誉感的驱动下,始终处于主动、积极的心态,使学生由原来的被动听讲变成主动学习、研究,从而有了“我要学”的强烈愿望。由于每个学习小组都有学习成绩较好的同学,这些同学完全可以胜任其他同学的小老师,这样,一方面可以方便学习差的同学问问题,另一方面可以使学习好的同学的能力得到锻炼与提高,又能减轻教师的负担,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深信“兵教兵”的作用不容小觑。小组合作学习给他们提供了独立思考发现和解决问题的空间,更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小组合作学习固然有很多优点,然而在平时实际运用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些问题,如果我们不能及时处理,找出对策,势必影响到教学效果甚至产生负面影响。例如:我们的学生学习能力不均匀,这样,在一个组里学习水平势必参差不齐,学习水平高的学生发言的机会要多,部分学习水平低的学生不敢轻易发表自己的见解,怕出错让同学笑话,长此以往,学生的发展会极不平衡。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如何实施分层教学?这是一个有待探究的问题。由于分组教学广泛流行,被很多教师当成每一节课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无论需要不需要,都要讨论,片面追求热闹的课堂气氛,这样有些不自律的学生借机玩耍,没有养成动脑思考的好习惯,反而学会了起哄。如果这样就违背了分组学习的初衷,分组合作学习就流于形式了。
因此,小组合作学习,既有优点又有不足之处,如何运用这一新兴的学习形式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是教师当前应当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