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本低年级句子教学“三指向”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h1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句子是文章的基本单位,正确理解句子意思是阅读的基础,也是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主要抓手。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在遵循学生认知规律与语言规律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发现语言规律,迁移运用,在“三个指向”意识下,适切训练,以使学生的句子训练更加扎实、有效。
  一、指向例句
  低年级学生正是学习说话、写话的起始阶段,教材中的句子也呈由短到长、由简到繁的规律分布着,这就为学生的说话、写话提供了范例。因此,要想让学生掌握某个句式,教师就可以以教材中的句子为范例,对学生进行训练,以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如统编本一年级下册《要下雨了》一文中有这样一个句子:“他一边跑一边喊:‘妈妈,妈妈,要下雨了!’”这是一个并列关系的句子,句子中所描写的活动可以同时进行。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反复朗读句子,说说自己有哪些发现,再鼓励学生用“一边……一边……”的句式造句。为了深化学生对例句的认识,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出示句子:“小明一边打球,一边跳高。”这样的句式成立吗?为什么?从而使学生明白“一边……一边……”这个句式主要表示的是两个可以同时进行的、互不影响的行为或者动作。如此教学,促进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
  课文中有许多特殊的句式,有的是并列关系,有的是转折关系,等等。教师要帮助学生发现这些句式的特点,并鼓励学生依此模仿说话、写话,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就能够有效得到提升。
  二、指向规律
  对于学生来说,单个例句的训练只是个例,只是句子训练的一个点,要想让学生“由点到面”地获得对句子的认识,教师还要善于帮助学生探寻出句子的基本规律,使学生能够掌握句式特点,形成语文能力。长此以往,学生运用各种句式进行表达的能力也会得以提升。
  如统编本二年级上册《葡萄沟》一文中有这样的句子:“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麗极了。”在教学时,教师要鼓励学生把句子多读几遍,并找出这个句子主要描写了葡萄沟的哪些特点(葡萄多,一大串一大串,五光十色,美丽极了),然后 ,再让学生找一找句子是怎样围绕这些特点来描写的,最后再引领学生总结出句子的规律(概括—具体—概括)。这样教学,不仅促进了学生对文本内容中句子的理解,而且还有助于学生写话能力的提升。
  教学中,针对句子特点,引领学生探寻句子规律,可以帮助学生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并促进学生语言的发展。
  三、指向练习
  学练结合,学以致用,一直以来都是语文学习的好方法。同样,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理解句子特点,发现句子构成规律,并不意味着学生已经掌握了这种句式的表达形式。要想真正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还要善于引领学生在多样化的练习中学会归纳与概括,以夯实学生的基础,提升能力。
  如统编本二年级上册《曹冲称象》一文第4自然段主要描写了在捞铁牛之前的准备工作。通过反复阅读,在学生明白了这段话主要是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来描写的以后,教师并不能止步于此,而要鼓励学生在掌握句子规律特点的基础上及时进行迁移练习,教师可以让学生以“洗袜子”“扫地”“整理房间”等等为话题进行语言练习。如此教学,学生们对句式特点的掌握也就会更加扎实、牢固。
  在了解句式基本规律的基础上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不仅有助于学生准确把握句式的结构特点,而且还可以真正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
  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句子的训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学生赢在说话、写话的起跑线上,为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奠定基础。
  (作者单位:江西瑞金市武阳镇龙江小学)
  责任编辑 张 艳
其他文献
识字写字是阅读与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教学的重点难点。统编本教材特别重视识字教学,在编排上体现了集中识字与分散识字相结合的方式,识字方法多样,识字文化内涵丰富。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准确把握教材的编排意图,以多元识字为识字方法路径,注重对学生识字兴趣的激发,传统文化的渗透等,以逐步提升学生的识字能力。  一、依托教材,在识字中尝试积累运用  统编本教材特别重视学生语言的发展,鼓励学生从小积累语言,运
课堂拓展旨在扩大学习的范围,在补充的资源中丰富课堂教学的内涵,提高课堂阅读的质量,培养学生探究阅读的能力,增加思维的广度和深度。课堂拓展的要素是指拓展的指向是什么,是课堂拓展是否有效的重要指标。那么,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拓展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主要抓住了三个着力点。现以统编本二年级下册《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为例,具体谈谈课堂拓展的做法。  一、课堂拓展要重视阅读期待  阅读期待是指学生对所要阅读内
不会预习就不会学习。教师上课需要备课,提前准备。对当前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课堂教学,也要指导学生做好预习工作。识字是阅读的基础,第一学段识字教学更是阅读教学的重点,加强识字的预习指导,不仅有助于提高识字教学效率,还能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激发他们自主学习、自主识字的兴趣。笔者结合第一学段的识字教学规律谈谈识字教学的预习方法。  一、第一学段识字教学规律  识字教学较为枯燥。如果直接让学生认读生
任何一篇文章都是作者内在情感的集中反映,是作者基于对客观事物的认知,在遇到特殊情况下内在心境的文字表达。刘勰曾经说过:“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因此,教师要善于为学生搭建与文本、作者进行深入对话的通道,让学生借助语言文字和所运用的写作方法,揣摩作者的内在情感。笔者以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史铁生写的《那个星期天》为例,谈谈自己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一、基于情节发展,梳理情感呈现的主线
“一边读一边预测”就是指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依据阅读内容和自己的生活经验、知识背景对故事后面的内容进行推测,并验证自己推测结果的过程。为什么要让学生学习“一边读一边预测”的阅读策略呢?一是因为“一边读一边预测”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给学生带来阅读乐趣;二是因为让学生“一边读一边预测”,可以激发学生思考,让他们带着思考去预测故事的发展;三是可以使学生的创作思维得到有效培养。那么,在教学中,如何才能充
统编本一年级上、下册安排了集中识字,其中有来自于古代的蒙学教材,有中国传统的字谜识字,还有的揭示汉字造字规律……均采用韵文的形式,朗朗上口,学生在诵读中就能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意蕴,选文不管是在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渗透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因子。因此,我们的识字教学不能“為识字而识字”,应进行适当的文化观照,让识字教学丰厚起来。  一、图画—文字,追溯“形意”合体  汉字的“形”不是一个简单、生硬的符号,如
课标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统编本教材从一年级上册开始均安排有“快乐读书吧”板块,旨在提升学生阅读质量,让学生亲近经典,走进经典。纵观教材“快乐读书吧”可以看出,其编排有以下特点:(1)推荐书目种类齐全,既有文学类,又有科普类,如四年级下册的“快乐读书吧”是以苏联作家米·伊林的《十万个为什么》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感知、理解、评价、鉴赏等都与思维有着直接的关系,发展学生思维可以使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得到提升。在教学中,按照双线目标和课堂教学设计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是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但许多教师经常会忽视对学生思维的培养,这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那么,在教学中,教师该怎样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才更有效呢?  一、在理解词语中发展学生思维  正确理解词语是学生阅读和写作的基础。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从这些教学建议看,学生仅仅阅读教科书显然是达不到课标中要求的阅读量的。为此,作为一种全新的阅读模式,群文阅读随着课改的深入应运而生。  群文阅读是群文阅读教学的简称,是最近两年在我国悄然兴起的一种阅读教
统编本二年级的课后练习题中有让学生讲故事的要求。这些要求多数是以语文要素的形式提出的,充分彰显了编者对学生讲故事的重视。那么,对低年级学生来说,为什么要进行讲故事训练?教师应如何引导学生讲好故事呢?  一、低年级讲故事训练的必要性  要想把讲故事的教学目标真正落到实处,明确讲故事的意义与必要性非常重要。  1.明确“讲”的本质  在以往的教学中,许多教师都对讲故事存在误解,认为讲故事不过是对课文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