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古城“浮世绘”

来源 :西藏人文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xpe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特别是近代以来的100年间,西藏人仿佛突然间很有了些绘制民俗、建筑图谱和城市地图的“雅兴”。如今,其中的不少作品被西藏自治区档案馆历史档案部门收藏。
  这是2011年11月号《西藏档案》杂志刊登的一张“拉萨古城手绘图”。
  我们把放大的地图印件展示给拉萨市政协常委、西藏大学客座教授甲日巴·洛桑朗杰先生看。
  甲日巴·洛桑朗杰是位治学严谨的学者和拉萨近现代历史的见证者。翻检地图,他很快便做出了自己的理解,认为这是约创作于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叶反映拉萨老城面貌的“浮世绘”。
  对于自己的判断,他是这样说的:我对它的断代主要基于几个方面的考量:第一,我在一幅八世达赖喇嘛时期绘制的唐卡上看到过跟这一样的地图,可视为同一作品的印刷件(尚待进一步考证)。
  第二,在这幅绘制非常详尽的地图上没有标出1916建造的拉萨门孜康(藏医院)建筑,那个位置当时还是一片树林和沼泽地(即所谓色穷当惹)。
  第三,辛亥革命期间西藏发生川军哗变,丹结林寺支持川军对付噶厦,川军撤退后丹结林寺被毁,这个时间比门孜康建造时间还早,但地图上却清晰地出现丹结林寺完整建筑,说明地图绘制年代远早于辛亥革命。
  第四,从制作手法上讲,这是比较典型的藏族传统绘画方式,没有明显外来影响的痕迹,所用图注也是藏文。
  综合几个因素,他认为地图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八世达赖喇嘛执政时期的经典作品。
  仔细研究,这幅手绘地图比例关系得当、立体透视处理准确,几乎是面面俱到、不厌其烦地再现了当时拉萨几乎所有重要建筑的形制、朝向和周遭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和研究价值。
  二在先生家中我们展开地图一一识读。先生说,看,这是门仲桥。门仲桥是当时的一个地标性建筑,位于拉萨古城东北角,即现在的市人民医院到八郎学街路口。但下面的流水不是拉萨河的支流,当时,拉萨城东北郊区加荣地方有很多农田,修了一条水渠,很多人到那儿洗衣服、戏水。拉萨周边小水塘、小泉眼特别多,这些水流汇入门仲桥下,汇集沿途脏水、生活用水流到丹结林寺附近一处叫“丹结林当惹”的水塘。
  拉萨城北即扎基林卡、雄卡林卡附近也有一条小河流经小昭寺多桑巴石桥汇入“丹结林当惹”。现城关区“影剧院”那边也是一片沼泽地。冲赛康附近还有“色穷当惹”(小湿地),城市污水从宇拓桥下流过。这些在地图上均有记载。
  洛桑朗杰先生特别告诉我们说,门仲桥名头响,它是出拉萨城东的门户,实际上桥身没有多大,地图上标的是两眼桥孔,我记得是三眼桥孔,这可能是后来维修加固的结果。每个桥孔可能有两三米长,上面覆盖着长石板,桥头圆形柱子上雕刻着花纹。小的简易桥在地图上还有十几处。
  另外,地图上城市四方数得着的大门有十多处,据甲日巴·洛桑朗杰介绍,大门中比较大、历史较长的是鲁固大门。
  还需要提起的是,地图上我们在八廓街西北角原驻藏大臣衙门前看到两重带有内地汉族风格的牌楼式金顶大门,显示出拉萨是多种文明、汉藏文化交融汇聚的地方。这两座大门后来不知何时被拆毁,只是现在的人不知道罢了。
  笔者听一些藏族老人说起拉萨曾有不连贯的城墙,这个在地图中部分得到证实,即:鲁固坝子到城市东南拉萨河岸一带可明显见到有连贯的深颜色墙体。如上所述,“鲁固大门”至今仍然是拉萨老人经常提到的古代地名。
  三“何止今日,拉萨八廓街在当时就是西藏最重要的商业文化中心。”据甲日巴先生介绍,八廓北街现夏帽噶布一带过去多为尼泊尔商人,售卖糖果、(化学)染料、佛像、玻璃、毛料、布料等。东街以克什米尔穆斯林商人为多,出售帽子、南亚化妆品、皮革类制品等。
  街南和街东有北京商号等汉族店铺和饭馆,时称“果果啦”(即汉语哥哥之意),他们主要卖瓷器、绸子、锦缎、海干菜、鱼翅、鱼肚、虾米(洛桑朗杰先生说西藏人过去是有吃“虫子”的历史的,藏语叫“放桌子”,为所谓汉餐十八盘,但不吃蛙类。上世纪40年代达扎摄政时期以奢侈浪费为由禁止了一段时间,因此,肉丸子、碱面条等藏餐在此期间得到较大的发展)。
  而八廓南街是藏商的集中地,从内地进货的藏商卖醋酱油等,从印度进货的藏商卖丝线、印度毛料、葡萄等干果。
  西街唐柳处有位叫“阿妈波觉”的老太太卖藏纸、墨水等文具,拉萨的小学生家长都去那儿采买“文房四宝”。拉萨本地商人在这一带卖各种土产植物染料、炒菜锅和炒青稞锅等,以及鞍具、卡垫、栽绒藏被等。
  八廓以东翁堆星卡街区每天凌晨天蒙蒙亮前有个“鬼市”,匆匆开张,匆匆结束,非常拥挤,卖死人的东西或来路不明的货物,价格低廉。
  八朗学一带基本是康巴茶商。夏扎府邸附近有很多乞丐专事修补陶器等活路。
  热木齐一带当时叫作“撒康雄”,意思是饭馆一条街。
  鲁布地方有菜地和养猪场。
  吉日为皮匠街之意。钦古为蒙古人支毡帐居住之意。
  根据先生回忆,当时,拉萨古城环境卫生条件差,上述丹杰林当惹湿地实为城市露天下水道,妇女出门需备两双靴子,一为水靴一为干靴,因为到处是污水塘无处下脚。
  洛桑朗杰先生还说,八廓北街嘎喜果林塔现嘛尼拉康所在地过去是拉萨市政机构浪子夏列孔的刑场,有些罪行轻微的犯人在示众挨打后即可先行回家,但一般是慌不择路地进入旁边的寺庙供佛念经以祛除监狱生活的“晦气”。因此他们中流传着这样一个歌谣:“我的颜面发烫,屁股蛋也发烫;比起屁股蛋来,丢失颜面的痛苦更让我无地自容。”当时,小偷强盗挨皮鞭没有人看,怕被他“乱咬”。有些属于第三者插足类的人犯由于害臊,他会想方设法贿赂行刑人,求其在没有人看的地方行刑。
  出嘎喜果林向北的小巷里当时有很多糌粑面零售店和地摊儿,通往冲赛康坝子。当时有些生活非常贫困的人只买够一天吃的糌粑。
  说到冲赛康,说到糌粑店,不能不说说吉苏先生的故事,他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拉萨城里的落魄贵族。他虽有为官的名分,生活却极其俭朴;他家徒四壁,但却饱读诗书,才华横溢,是一位具有平民性格和叛逆精神的幽默大师。据说他居住的小小居室是按照西藏比丘僧舍的内部规格布置的(西藏过去有一种说法:真正潜心修行的僧人家中往往仅置炉灶和茶壶,主人临终时一蹬腿,把这仅有的家什也踢翻了,寓意“无常”与“寂灭”)。吉苏啦也是这样,虽然生活穷困,为了钻研学问而不问俗务,然而这一点都不妨碍他拥有一颗智慧而快乐的心。
  正是由于他专事学问,不务俗事,导致家贫,每天早晨买糌粑充饥被人耻笑,他就在脑袋上挂串核桃,在好事者面前昂首挺胸、招摇过市,意思是叫人少管闲事、好自为之,在市场上引发哄堂大笑。
  最后,洛桑朗杰先生给我讲起地图上出现的一个陌生名词——热觉林卡,意思是牛角林卡。他说,过去拉萨这样的建筑不少,这是因为拉萨市场屠宰户留下的大量牛羊角被穷苦人家拿去用作建房、起墙的材料,有些看菜地、守青稞田的穷人也喜欢用现成的牛羊角覆盖屋顶,在阳光下闪闪发亮,成为一景。先生记得大约是西藏和平解放前后拉萨曾建造一家胶水厂,人们把这些牛羊角拆下来熬成胶水供应市场,曾经的热角林卡就这样从拉萨地图中销声匿迹了。
其他文献
九月的勒布沟,是独美一隅的天珠。9月28到30日,以“诗与远方,相约错那”为主题的2018仓央嘉措诗歌文化旅游节(以下简称“文化节”)在这里举行,来自西藏自治区内外的众多游客、嘉宾和当地各族干部群众欢聚一堂,共赏勒布沟旖旎的自然风光,感受浓郁的门巴民俗文化。  本届为期三天的文化节由中共错那县委、错那县人民政府主办,西藏玛吉阿米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承办。内容涵盖了开幕式文艺演出、招商推介会、非遗展
作者吴微生活照  20世纪50年代初,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曾经逃荒避战背井离乡的人都忙着赶回家乡投入建设。然而却有这样一群人,远离家乡,千里行军去到祖国边陲的西藏。当年他们进藏有一条政策:“进军西藏,不吃地方”。高寒、缺氧,加上补给严重不足,此“三重山”给“老西藏”们的行军带来巨大的考验。在体力严重透支、营养不良的情况下,他们是如何做到在种种自然灾害中死里逃生,千里行军的?他们用“特别能吃苦
“左右、左右、左右,大家跟我一起来!”在拉萨一家健身房震耳欲聋的DISCO音乐中,健身教练徐思呐喊着给学员加油,二十名学员鼓足了劲,脚下的动感单车应着鼓点踩得飞快。  冬季的西藏,昼夜温差近20摄氏度,但群众健身的热情没有丝毫冷却。在拉萨的多个小区、昌都的解放广场等地,清晨傍晚都有健身人群的身影。  早晨八时许,拉萨市民拉吉已经在龙王潭公园里开始了每天例行的健身活动。她说:“现在日子好了,我和周围
(导语)  正因为人迹罕至,内转也多了一份神秘。而当我一步步靠近神山,感受他的神奇和博大时,才发现绝对是一场震撼的朝圣之旅。内转路线不仅集中了堪称精华的宗教景观,丰富多变的山川地貌,极富挑战性的攀爬路线,更有触手可及的神山南壁那慑人心魄的威仪。  在塔钦时,我之所以选择了神山冈仁波齐的内转路线,是出于一种非常单纯的想法:努力走近并朝拜神山南壁。从圣湖玛旁雍措远眺冈仁波齐时,神山南壁那个巨大的万字符
红色昌都红色昌都  那是蹉跎岁月激情燃烧的讲述  那是三江儿女向往太阳的征途  时移史定格,昌都战役的胜利,为西藏和平解放奠定了坚实基础。  由此红色昌都的名片积淀厚重而珍贵:1950年10月,随着解放中国大陆的最后一场战役、有着西藏“淮海战役”之称的昌都战役全面胜利,西藏迎来了和平解放的曙光,并因此铸就了西藏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在昌都的丰碑。  作为一道城市地标性景观,作为一张城市文化名片,始于2
千年以降,以拉萨为中心,传统手艺人聚集此地,开枝散叶,遍及藏区,影响内地,形成了底蕴丰厚、品种繁多的工艺传承与活态文化。西藏民族手工艺作为中国传统工艺的一颗明珠,与汉民族及其他兄弟民族相比,在诸多领域尤其是佛文化制品方面一枝独秀,大师云集,杰作层出不穷。  西藏的手工艺历史悠久,制陶、石刻、金属加工的技艺早在吐蕃王朝之前,就已成熟且独具特色。禄东赞代表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向唐太宗李世民请婚时所献的金铜
喜玛拉雅·拉萨酒店雪域真味 闫晗  喜玛拉雅·拉萨酒店(下称喜店)是拉萨老牌酒店,以38.58米的高度雄踞东城,在五楼的观景餐厅享用啤酒烧烤,能看到布达拉宫辉煌的落日与夜景。  喜店专注做藏菜,试图在传统与潮流间找到一个融合点,使用藏地原生食材,用新的烹饪手法诠释藏菜母题。当季菜品主打牦牛肉,无论卖相还是风味,皆厚重有气魄。  黑椒大块牦牛肉一推出就受到热烈欢迎,成为点菜率最高的菜品。鲜嫩牦牛肉切
关于珠峰的命名,国内和国外还是存在争议的。按照国际惯例,比如说对天体小行星的命名,第一位发现者有命名权。珠峰的命名,西方国家和部分亚洲国家习惯性称之为额菲尔士峰或埃佛勒斯峰(Mount Everest),是纪念英国占领尼泊尔之时,负责测量喜马拉雅山脉的英属印度测量局局长乔治·埃佛勒斯(George Everest)。  1865年前,珠峰被西方国家称为十五峰(Peak XV)。关于珠峰的名字文献记
【摘 要】“选题”是教育科研课题研究的起点,但教师在“选题”上还是有着比较大的困难的。教育科研课题研究“选题”需要抓住“应然”与“实然”间的矛盾冲突,明确研究视野;把握“整体”与“局部”间的内在关联,创新研究视角。这样的“选题”不仅有价值,有质量,而且具有清晰的研究视野和创新的研究视角。  【关键词】教育科研;选题  “选题”是教育科研课题研究的起点,反映在课题研究方案(或研究报告)文本中时,以“
“浴兰汤兮沐芳华”——内地百姓习惯以兰草汤药沐浴,祛除暑热毒瘴、预防疾病。而在青藏高原,人们也笃信天上的药师佛用清冽的甘霖,辅以各种药材和花叶沐浴,可预防疫病,有益健康身心。  沿袭“五味甘露浴”传统配方的甘露曲秘,致力于遵照传统,同时依靠现代的科技手段,守护人们的健康生活。采自海拔3500m以上地区的天然藏药材,在防病治病方面表现突出。  “中医讲阴阳平衡,藏医讲究‘隆、赤巴、培根’相互影响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