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首先对文化语境进行了解释,其次在肯定文化和语言相互影响的前提下,结合旅游英语的特点,从口语语篇和书面语篇两个方面探讨了文化语境对旅游英语教学的重要影响。
[关键词]文化语境;文化特征;旅游英语教学
1 引言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国际旅游业的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亚太地区跃居世界第二,欧洲、亚太地区和美洲三足鼎立的局势真正确立。更值得注意的是,全球旅游发展的亮点在东方,而中国是东亚旅游的领军者。因此,中国旅游的发展举世瞩目,“中国现象”成为近两年来的重要话题,中国旅游业也将面临着重大变革。在这种新机遇、新挑战下,为了满足旅游市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知识、素质和能力的要求,很多高校都在进行旅游英语课程设置及改进教学效果的探讨。
2 文化语境的涵义
语言界语境最早始于伦敦功能学派创始人马林诺夫斯基对语境的定义,他认为语境可分为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文化语境是研究语言使用和功能的重要语言学范畴之一,有时也被称作非语言性语境。它指的是那些对语意有着制约作用的语言之外的因素,包括使用语言的具体情景(话题、时间、地点、场合、对象)、话语使用者的主观因素(心理、情感、性格、意图)以及宏观的社会背景(时代、阶级、民族、政治、文化、经济)等多种因素。它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社会历史发展中所形成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没有语境,词就没有意义”(Malinowski,1993)。在所有的翻译过程中,语境是凌驾于一切的因素,而且是优先于任何的理论、规则或是基本意义的(Newmark,1981)。由于不同民族所处的地理、人文历史和文化环境不同,各民族的人们对外部世界反映产生的印象和概念也会产生差异。不同民族文化背景使人们对事物产生不同的认知概念,因而产生了包含不同文化意义的语词和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因素不断渗透到语言的各个环节。具体地讲,它制约着人们传递信息的语义和交流方式的总体效果,从而对语言起着解释和说明的作用,所以对于文化语境的探究是语言学习不可分离的重要组成部分。
3 旅游英语的文化特征
旅游英语除了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专业性以及综合性等特征外,还具有丰富的文化特征。我国旅游机构抽样调查显示,26%的外国游客来中国旅游的目的是欣赏历史古迹,56%的游客是为了体验异域文化中的生活方式和风土人情。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历史事件常常浓缩为经典成语。所以对于将来毕业后可能从事导游和译员的学生来说,只有对历史典故深刻理解和认识,才能给游客准确地表述出来,让游客真正体验文化和历史的深邃。如苏东坡在一巨石上手书“云外流春”四个大字,翻译成英语为:A rock is engraved with four big Chi-nese characters Yun Wai Liu Chun(Beyond clouds flows spring)hand-written hy Su Dongpo(1037-1127),the most versatile poet of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增加解释后,不但使外国游人知道苏东坡是何许人也,也使其更能理解中国文化的来龙去脉。这些音译加解释既使国外游客能轻松地了解中国文化信息,又增加了游客的旅游兴趣。
在宣传风俗习惯、民族风情时更需要多加解释。如傣族的泼水节如果只译作Water-Sprinkling Festival,就会使外国游客感觉这是一个相互泼水的节日,至于这个节日的由来和意义并不了解。若在Water—Sprinkling Festival后加注一些解释,如a big festival for the Dai nationality to wish everyone happiness by splashing water to one another,就可以使外国游客更深刻地理解中国风俗文化的内涵。
另外,我国还有许多非常有代表性的旅游景点,也常常让游客流连忘返。如湖南省著名的桃花源。曾因东晋诗人陶渊明一篇脍炙人口的《桃花源记》扬名天下,而中国人心中所提及的桃花源代表的是一个与世无争、生活祥和快乐的境地,译员和导游应把该名译为“Chinese Paradise”,因为Paradise一词在英文中是“伊甸园”,也是西方人梦想中的人间天堂。如果译员能这样传神的翻译,就能把我国民间带有浓厚的民俗风情的文化特色向游客活灵活现地展示出来。由此可见,我们要特别注重旅游英语在实际中的文化差异,让游客了解各个景点中所孕育的文化内涵。
4 文化语境在旅游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由于旅游英语具有丰富的文化特征,所以教师们已经意识到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文化和语言技能结合起来。以提高旅游英语的教学效果。接下来,本文将从文化语境对旅游英语口语以及旅游英语语篇两个方面的影响来谈谈文化语境在旅游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4.1 文化语境对旅游英语口语的制约功能。语言所承载的文化就是语言本身,这是因为一个民族的思维方式、潜意识中所固定下来的思维定势都语言本身表达出来。如果语言学习者理解其他人使用的文化规则,就能够用所学语言达到令人满意的交流。反之,就易于陷入窘境,甚至导致交际失败。这并不意味着学习者将被吸收到所学文化中去,而是要求他们必须在所涉及的两种文化中找到他们自己的第三个位置(Kramsh,1993)。首先,英汉两种语言可能在某一话语中存在完全的一致,这在语言教学中被称为“正面传递”。比如说,当一个旅行社工作人员看到一位客人时,会询问客人有什么需求,而在英语中也有同样的形式,如:"What can I do for you,sir?“其次,也存在一种语言文化中的礼仪话语可能不被另一种语言文化所了解的情况,这在语言学中被称之为“负面传递”。比如,一位导游员在酒店门口看到一位客人在往外走,就会自然地问:“您到哪儿去?”这是汉语中很常用的一种打招呼的方式,然而若问一位英美客人“Where are you going?'’,他们会认为这是干涉他的私事。可见,非常简单的话语实际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并受到这种文化语境的制约。所以在旅游英语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有意识的让学生了解文化语境对口语的制约功能,从而更好的进行交流。
4.2 文化语境与旅游英语语篇的解释功能。语篇是语言的具体使用单位,它与文化背景的密切关系构成其文化语境。具有特定文化背景的语篇是由一定的语篇模式体现出来的。在语篇形成过程中,语篇的生产者通常根据自己不同的交际目的来建构符合语篇交际的语篇模式,以达到成功交际的目的。在英语语篇中往往孕育着英语文化的修辞规约,反映出英语文化知识的一部分。
研究显示。读者的背景知识对于一篇书面语篇的理解和记忆有一定的影响,并且读者具有所读作品的文化背景知识越丰富,他就越易于理解该作品,这就是文化语境的解释功能所起的作用。例如,学生在读到“to meet one′s Waterloo”(遭遇滑铁卢),如果他了解十九世纪拿破仑在比利时小城滑铁卢惨败一事,并能联想到汉语中“败走麦城”即古时三国的蜀国名将关羽被打败退兵麦城一事,那么就容易理解多了。两个语词分别来源于不同的历史事件,但喻义相同,都是指惨遭失败。因此对含有这类词语的语篇,需要了解各民族历史文化才能使译文更具文化个性。所以,在旅游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不断的引导学生关注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才能帮助学生在将来的工作中正确得体地使用英语。
事实证明文化是语言使用中各个方面的基础,因而它成为语言教学中所有环节的中心点。作为语言教师我们必须在课堂中确认并讲清语言和文化的这种不可分离的关系。
5 结语
本文结合旅游英语的特点论述了文化语境在旅游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文化教学是旅游英语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必须学会在特定的文化语境中教授英语,在教学中使学生领会并掌握英汉两种语言使用上的差异。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增强英语语用能力,使学生能够真正适应社会的需要。
参考文献
[1]Kramsch,Claire,Context and Culture in Language Teaching[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3
[2]ForMer,R.Linguistic Criticism[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6
[3]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 出版社,1989,(1)
[4]裴文,现代英语语境学[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0,
[5]马瑛,旅游英语教学改革探析[J],成都大学学报。2007,(5)
[6]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关键词]文化语境;文化特征;旅游英语教学
1 引言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国际旅游业的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亚太地区跃居世界第二,欧洲、亚太地区和美洲三足鼎立的局势真正确立。更值得注意的是,全球旅游发展的亮点在东方,而中国是东亚旅游的领军者。因此,中国旅游的发展举世瞩目,“中国现象”成为近两年来的重要话题,中国旅游业也将面临着重大变革。在这种新机遇、新挑战下,为了满足旅游市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知识、素质和能力的要求,很多高校都在进行旅游英语课程设置及改进教学效果的探讨。
2 文化语境的涵义
语言界语境最早始于伦敦功能学派创始人马林诺夫斯基对语境的定义,他认为语境可分为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文化语境是研究语言使用和功能的重要语言学范畴之一,有时也被称作非语言性语境。它指的是那些对语意有着制约作用的语言之外的因素,包括使用语言的具体情景(话题、时间、地点、场合、对象)、话语使用者的主观因素(心理、情感、性格、意图)以及宏观的社会背景(时代、阶级、民族、政治、文化、经济)等多种因素。它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社会历史发展中所形成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没有语境,词就没有意义”(Malinowski,1993)。在所有的翻译过程中,语境是凌驾于一切的因素,而且是优先于任何的理论、规则或是基本意义的(Newmark,1981)。由于不同民族所处的地理、人文历史和文化环境不同,各民族的人们对外部世界反映产生的印象和概念也会产生差异。不同民族文化背景使人们对事物产生不同的认知概念,因而产生了包含不同文化意义的语词和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因素不断渗透到语言的各个环节。具体地讲,它制约着人们传递信息的语义和交流方式的总体效果,从而对语言起着解释和说明的作用,所以对于文化语境的探究是语言学习不可分离的重要组成部分。
3 旅游英语的文化特征
旅游英语除了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专业性以及综合性等特征外,还具有丰富的文化特征。我国旅游机构抽样调查显示,26%的外国游客来中国旅游的目的是欣赏历史古迹,56%的游客是为了体验异域文化中的生活方式和风土人情。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历史事件常常浓缩为经典成语。所以对于将来毕业后可能从事导游和译员的学生来说,只有对历史典故深刻理解和认识,才能给游客准确地表述出来,让游客真正体验文化和历史的深邃。如苏东坡在一巨石上手书“云外流春”四个大字,翻译成英语为:A rock is engraved with four big Chi-nese characters Yun Wai Liu Chun(Beyond clouds flows spring)hand-written hy Su Dongpo(1037-1127),the most versatile poet of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增加解释后,不但使外国游人知道苏东坡是何许人也,也使其更能理解中国文化的来龙去脉。这些音译加解释既使国外游客能轻松地了解中国文化信息,又增加了游客的旅游兴趣。
在宣传风俗习惯、民族风情时更需要多加解释。如傣族的泼水节如果只译作Water-Sprinkling Festival,就会使外国游客感觉这是一个相互泼水的节日,至于这个节日的由来和意义并不了解。若在Water—Sprinkling Festival后加注一些解释,如a big festival for the Dai nationality to wish everyone happiness by splashing water to one another,就可以使外国游客更深刻地理解中国风俗文化的内涵。
另外,我国还有许多非常有代表性的旅游景点,也常常让游客流连忘返。如湖南省著名的桃花源。曾因东晋诗人陶渊明一篇脍炙人口的《桃花源记》扬名天下,而中国人心中所提及的桃花源代表的是一个与世无争、生活祥和快乐的境地,译员和导游应把该名译为“Chinese Paradise”,因为Paradise一词在英文中是“伊甸园”,也是西方人梦想中的人间天堂。如果译员能这样传神的翻译,就能把我国民间带有浓厚的民俗风情的文化特色向游客活灵活现地展示出来。由此可见,我们要特别注重旅游英语在实际中的文化差异,让游客了解各个景点中所孕育的文化内涵。
4 文化语境在旅游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由于旅游英语具有丰富的文化特征,所以教师们已经意识到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文化和语言技能结合起来。以提高旅游英语的教学效果。接下来,本文将从文化语境对旅游英语口语以及旅游英语语篇两个方面的影响来谈谈文化语境在旅游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4.1 文化语境对旅游英语口语的制约功能。语言所承载的文化就是语言本身,这是因为一个民族的思维方式、潜意识中所固定下来的思维定势都语言本身表达出来。如果语言学习者理解其他人使用的文化规则,就能够用所学语言达到令人满意的交流。反之,就易于陷入窘境,甚至导致交际失败。这并不意味着学习者将被吸收到所学文化中去,而是要求他们必须在所涉及的两种文化中找到他们自己的第三个位置(Kramsh,1993)。首先,英汉两种语言可能在某一话语中存在完全的一致,这在语言教学中被称为“正面传递”。比如说,当一个旅行社工作人员看到一位客人时,会询问客人有什么需求,而在英语中也有同样的形式,如:"What can I do for you,sir?“其次,也存在一种语言文化中的礼仪话语可能不被另一种语言文化所了解的情况,这在语言学中被称之为“负面传递”。比如,一位导游员在酒店门口看到一位客人在往外走,就会自然地问:“您到哪儿去?”这是汉语中很常用的一种打招呼的方式,然而若问一位英美客人“Where are you going?'’,他们会认为这是干涉他的私事。可见,非常简单的话语实际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并受到这种文化语境的制约。所以在旅游英语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有意识的让学生了解文化语境对口语的制约功能,从而更好的进行交流。
4.2 文化语境与旅游英语语篇的解释功能。语篇是语言的具体使用单位,它与文化背景的密切关系构成其文化语境。具有特定文化背景的语篇是由一定的语篇模式体现出来的。在语篇形成过程中,语篇的生产者通常根据自己不同的交际目的来建构符合语篇交际的语篇模式,以达到成功交际的目的。在英语语篇中往往孕育着英语文化的修辞规约,反映出英语文化知识的一部分。
研究显示。读者的背景知识对于一篇书面语篇的理解和记忆有一定的影响,并且读者具有所读作品的文化背景知识越丰富,他就越易于理解该作品,这就是文化语境的解释功能所起的作用。例如,学生在读到“to meet one′s Waterloo”(遭遇滑铁卢),如果他了解十九世纪拿破仑在比利时小城滑铁卢惨败一事,并能联想到汉语中“败走麦城”即古时三国的蜀国名将关羽被打败退兵麦城一事,那么就容易理解多了。两个语词分别来源于不同的历史事件,但喻义相同,都是指惨遭失败。因此对含有这类词语的语篇,需要了解各民族历史文化才能使译文更具文化个性。所以,在旅游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不断的引导学生关注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才能帮助学生在将来的工作中正确得体地使用英语。
事实证明文化是语言使用中各个方面的基础,因而它成为语言教学中所有环节的中心点。作为语言教师我们必须在课堂中确认并讲清语言和文化的这种不可分离的关系。
5 结语
本文结合旅游英语的特点论述了文化语境在旅游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文化教学是旅游英语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必须学会在特定的文化语境中教授英语,在教学中使学生领会并掌握英汉两种语言使用上的差异。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增强英语语用能力,使学生能够真正适应社会的需要。
参考文献
[1]Kramsch,Claire,Context and Culture in Language Teaching[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3
[2]ForMer,R.Linguistic Criticism[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6
[3]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 出版社,1989,(1)
[4]裴文,现代英语语境学[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0,
[5]马瑛,旅游英语教学改革探析[J],成都大学学报。2007,(5)
[6]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