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农村小学生普遍存在怕写作文,厌写作文,写作成为小学生一个沉重的负担。如何改变这一种现象,让学生对作文产生兴趣,想写作文,我总结了一些教学作文的经验。
关键词:立足生活;下水文;积极评价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見闻、体验和想法。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然而,长期以来,在从事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我发现学生怕写作文,厌写作文,总感到不知要写什么,怎么写。怎样改变学生这种一提到作文就面如土色的现象,使学生逐渐对作文产生兴趣,想写作文,最后喜欢写作文呢?下面结合我多年来从事作文教学的一些经验,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
一、 立足农村生活,打开写作源泉
农村学生害怕写作文的原因,我认为是不知道写什么,怎么写,无话可写。虽然,农村学生比不上城市的学生见识广,阅读的书籍更是匮乏,但农村学生也有优势:接触的新鲜事物多,可写的事情就多。农村有农村的特色,农村也有一个广阔的天地:有青山绿水、蓝天白云、有汹涌澎湃的大海、有郁郁葱葱的森林……春天,我们可以到野外感受冰雪融化,小草吐绿的生机勃勃的景象;夏天,我们可以在茂密的树林里,寻找避暑的好去处;秋天,我们到田野里看到丰收的场景,和农民伯伯一起感受丰收的喜悦;冬天,我们可以在冰天雪地里堆雪人、打雪仗、滚雪球……这些都可以成为学生写作的素材。作为教师,我们要带领学生走近自然,亲近自然,注重语文与生活的结合。“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这双眼睛要靠老师的塑造,教给他们观察的方法、培养他们观察的兴趣、养成认真观察的良好习惯,适时写写观察日记。
二、 结合阅读教学,锻炼写作能力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写作和阅读密切相关,相辅相成。只有通过大量的阅读,学生才能积累更多的好词、佳句,为写作打下基础,也是学生认识生活的一种方法、一种途径。语文课本中的文章是学生体验生活的好内容,是学生积累语言不可缺少的好材料。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课本资源,鼓励学生多读多写,搭建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桥梁。
(一) 仿写课文
课文就是学生学习写作的最好样板,教师进行阅读教学时,要有意识地参透仿写课文的思想。如《穷人》一课运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把桑娜矛盾的心理刻画得淋漓尽致。《一面》通过对鲁迅先生的六次外貌描写,刻画了一位身体瘦弱却很有精神的、勇于向黑恶势力作斗争的斗士的形象。这些文章都是写人作文的典范,讲读课文时,我们可以让学生模仿这些描写人物的方法,刻画人物形象,反映人物特点。又如,在学生学习《我爱故乡的杨梅》一文后,我让学生以《我爱故乡的荔枝》为题写作文。由于学生生长的地方正是荔枝之乡,通过观察,学生就能模仿课文生动地写出荔枝枝叶的形状,写出荔枝在各个季节的生长情况,还能重点写出果实的形状、颜色、滋味,还能写出人们在收获荔枝时的喜悦心情。这样一篇有血有肉的作文就跃然纸上,学生尝试到写作的乐趣,自己动笔的劲头就大了。
(二) 扩写课文
《少年闰土》这篇课文讲述了闰土“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猹”“看跳鱼儿”等四件事,这些事情都是农村特有的,为学生所熟悉的。讲读课文时,我让学生说说“在我们农村除了这些事,还有哪些好玩的?”说到好玩的,同学们一下子就来了兴趣,七嘴八舌地说开了:有的说“钓鱼”、有的说“捣鸟窝”、有的说“捕蝉”……我顺势引导,让同学们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件事,说说自己是怎样做的,有什么收获,结合自己的感受写下来。
(三) 续写课文
学生学习了《穷人》一课后,都被桑娜和渔夫那种宁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崇高品德所感动,更关心他们接下来的日子该怎么过。我就让学生根据课文的结尾,发挥合理的想象,续写一篇记叙文。由于学生受到渔夫和桑娜美好心灵的感染,写出来的文章也就有真情实感。由课文中遥不可及的人物联系到自己,学生写作的兴趣大增,一篇篇想象丰富,饱含真情实感的作文就从学生的笔下诞生了……
三、 坚持写下水文,提升写作水平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的角色是组织者和引导者。”在作文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如撰写下水文。教师的下水文,对学生的习作指导有更直接的作用。一方面,教师最了解自己的学生,知道学生在习作方面的欠缺以及存在的困难,写出来的作文更有的放矢;另一方面,对学生来说,由于教师在学生心目中产生的凝聚力,自己老师的作文他们会更感兴趣,更具有真实感和亲近感,从而更自觉地去学习和模仿。如,写作《我最敬佩的一个人》,我刻画了一位勇于向学生承认错误的老师的形象,一改往日学生写老师时必写“认真批改作业”“带病坚持上课”等“常规事件”,使学生感到耳目一新:原来老师值得尊敬的不只是工作方面的勤勤恳恳,还有人格的魅力。这样的文章能发散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在作文选材上更大胆,不落俗套。
四、 积极作文评价,激发写作动力
《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因此,在批改作文时,教师要多发现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一个典型的事例、一个精彩的句段、甚至一个使用得当的词语都要做出积极、肯定的评价,在总批中多使用“会更好”“继续努力”等鼓励性语言,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良言一句三冬暖”,老师的肯定和赞扬能拉近师生距离。很多学生会因为喜欢某位老师而喜欢该教师所任教的学科,当学生喜欢上写作文时,我们的作文教学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农村作文教学任重道远,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教师要努力耕耘,不断探索,及时总结经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不断地把农村作文教学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严凤珍.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3,(8).
[2]雷静.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中的探究式学习[J].新课程·小学,2013,(4).
作者简介:
徐绿林,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漳州市诏安县上营小学。
关键词:立足生活;下水文;积极评价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見闻、体验和想法。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然而,长期以来,在从事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我发现学生怕写作文,厌写作文,总感到不知要写什么,怎么写。怎样改变学生这种一提到作文就面如土色的现象,使学生逐渐对作文产生兴趣,想写作文,最后喜欢写作文呢?下面结合我多年来从事作文教学的一些经验,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
一、 立足农村生活,打开写作源泉
农村学生害怕写作文的原因,我认为是不知道写什么,怎么写,无话可写。虽然,农村学生比不上城市的学生见识广,阅读的书籍更是匮乏,但农村学生也有优势:接触的新鲜事物多,可写的事情就多。农村有农村的特色,农村也有一个广阔的天地:有青山绿水、蓝天白云、有汹涌澎湃的大海、有郁郁葱葱的森林……春天,我们可以到野外感受冰雪融化,小草吐绿的生机勃勃的景象;夏天,我们可以在茂密的树林里,寻找避暑的好去处;秋天,我们到田野里看到丰收的场景,和农民伯伯一起感受丰收的喜悦;冬天,我们可以在冰天雪地里堆雪人、打雪仗、滚雪球……这些都可以成为学生写作的素材。作为教师,我们要带领学生走近自然,亲近自然,注重语文与生活的结合。“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这双眼睛要靠老师的塑造,教给他们观察的方法、培养他们观察的兴趣、养成认真观察的良好习惯,适时写写观察日记。
二、 结合阅读教学,锻炼写作能力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写作和阅读密切相关,相辅相成。只有通过大量的阅读,学生才能积累更多的好词、佳句,为写作打下基础,也是学生认识生活的一种方法、一种途径。语文课本中的文章是学生体验生活的好内容,是学生积累语言不可缺少的好材料。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课本资源,鼓励学生多读多写,搭建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桥梁。
(一) 仿写课文
课文就是学生学习写作的最好样板,教师进行阅读教学时,要有意识地参透仿写课文的思想。如《穷人》一课运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把桑娜矛盾的心理刻画得淋漓尽致。《一面》通过对鲁迅先生的六次外貌描写,刻画了一位身体瘦弱却很有精神的、勇于向黑恶势力作斗争的斗士的形象。这些文章都是写人作文的典范,讲读课文时,我们可以让学生模仿这些描写人物的方法,刻画人物形象,反映人物特点。又如,在学生学习《我爱故乡的杨梅》一文后,我让学生以《我爱故乡的荔枝》为题写作文。由于学生生长的地方正是荔枝之乡,通过观察,学生就能模仿课文生动地写出荔枝枝叶的形状,写出荔枝在各个季节的生长情况,还能重点写出果实的形状、颜色、滋味,还能写出人们在收获荔枝时的喜悦心情。这样一篇有血有肉的作文就跃然纸上,学生尝试到写作的乐趣,自己动笔的劲头就大了。
(二) 扩写课文
《少年闰土》这篇课文讲述了闰土“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猹”“看跳鱼儿”等四件事,这些事情都是农村特有的,为学生所熟悉的。讲读课文时,我让学生说说“在我们农村除了这些事,还有哪些好玩的?”说到好玩的,同学们一下子就来了兴趣,七嘴八舌地说开了:有的说“钓鱼”、有的说“捣鸟窝”、有的说“捕蝉”……我顺势引导,让同学们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件事,说说自己是怎样做的,有什么收获,结合自己的感受写下来。
(三) 续写课文
学生学习了《穷人》一课后,都被桑娜和渔夫那种宁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崇高品德所感动,更关心他们接下来的日子该怎么过。我就让学生根据课文的结尾,发挥合理的想象,续写一篇记叙文。由于学生受到渔夫和桑娜美好心灵的感染,写出来的文章也就有真情实感。由课文中遥不可及的人物联系到自己,学生写作的兴趣大增,一篇篇想象丰富,饱含真情实感的作文就从学生的笔下诞生了……
三、 坚持写下水文,提升写作水平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的角色是组织者和引导者。”在作文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如撰写下水文。教师的下水文,对学生的习作指导有更直接的作用。一方面,教师最了解自己的学生,知道学生在习作方面的欠缺以及存在的困难,写出来的作文更有的放矢;另一方面,对学生来说,由于教师在学生心目中产生的凝聚力,自己老师的作文他们会更感兴趣,更具有真实感和亲近感,从而更自觉地去学习和模仿。如,写作《我最敬佩的一个人》,我刻画了一位勇于向学生承认错误的老师的形象,一改往日学生写老师时必写“认真批改作业”“带病坚持上课”等“常规事件”,使学生感到耳目一新:原来老师值得尊敬的不只是工作方面的勤勤恳恳,还有人格的魅力。这样的文章能发散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在作文选材上更大胆,不落俗套。
四、 积极作文评价,激发写作动力
《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因此,在批改作文时,教师要多发现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一个典型的事例、一个精彩的句段、甚至一个使用得当的词语都要做出积极、肯定的评价,在总批中多使用“会更好”“继续努力”等鼓励性语言,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良言一句三冬暖”,老师的肯定和赞扬能拉近师生距离。很多学生会因为喜欢某位老师而喜欢该教师所任教的学科,当学生喜欢上写作文时,我们的作文教学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农村作文教学任重道远,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教师要努力耕耘,不断探索,及时总结经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不断地把农村作文教学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严凤珍.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3,(8).
[2]雷静.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中的探究式学习[J].新课程·小学,2013,(4).
作者简介:
徐绿林,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漳州市诏安县上营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