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重点段教学,点亮阅读课堂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ying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今教育背景下,短时高效已然成为阅读教学的总体追求。在课堂教学中,面面俱到的阅读方法已经不能胜任高效教学的要求,因此,教师要善于从文本内容出发,抓住重点段落教学。所谓“重点段”,一般来说是指文本中最能表达文章主旨或者文本语言特色的段落,它与作者的写作目的紧密相连,也是阅读教学中的关键点与突破点。
  一、抓住重点段,理解课文内容
  课文中重点段落内的关键词一般有着揭示段意、概括写作主旨、暗示作者写作思路等方面的特点。在教学时,教师可以抓住关键词反复打磨,使学生能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据言得意,以言悟情,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如在教学《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一课的第4自然段时,教师可以抓住关键词“枝干粗壮、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四季常青、蓬蓬勃勃”等展开教学,让学生仔细品读感悟,把握樟树的特点。在他们理解了樟树特点的基础上,教师再让学生思考这些特点与宋庆龄之间有什么共同点。如此教学,从课文的重点段落入手,向周围发散,抓住了解读课文的突破口,起到了贯通全文的作用。
  在阅读教学中,从课文的重点段落入手,让学生抓住关键词品析感受,不仅能帮助学生丰富词语,理解句子的内涵,还可以使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学习文本表达的秘妙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起到深化学生阅读效果的目的。
  二、抓住重点段,实现高效阅读
  教材中许多课文的重点段一般是由总起段、过渡段、中心段等组成,在整个教学中可以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可以从这些重点段落入手,引导学生体味感悟这些段落中蕴含的深意和语言表达方面具有的特点,以提升阅读教学质量。
  如《黄山奇松》一文主要讲了黄山松树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与赞美。在这篇课文中,第2自然段是重点段,详细介绍了黄山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三大名松的姿态。在教学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直接从课文的第2自然段入手,让学生思考作者是采取什么样的构段方式对三大名松进行描写的,在描写黄山的松树时主要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这样描写的好处是什么。如此教学,從课文的重点段落入手,抓住了教学的重点,起到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在阅读教学中,有些课文的重点段落也是教学的重点难点所在,因此,抓住了课文的重点段,也就抓住了教学的关键,直奔中心,能起到省时高效的阅读效果。
  三、抓住重点段,感悟课文内涵
  文学作品中的重点段在文章的内容与结构上一般有着上下勾连、贯通全文的作用。因此,在教学的时候,教师就要善于从重点段入手,有效突破,以帮助学生感悟文本内涵。
  如《槐乡五月》一文最后一段中的“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这段话,不仅点明了作者的写作主旨,还是文章的总结段,也是文章的中心。在课堂教学中,从这段话入手展开教学,不仅可以辐射全篇,还可以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一个很好的理解与把握。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先浏览课文,然后说说课文哪些地方体现了“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哪些地方体现了“五月是槐乡孩子的季节”。如此教学,把全文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起到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在阅读教学中,对于能够凸显文章中心、辐射全文内容的段落来说,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找出这些重点段落,从而通览全文,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教学效果。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仔细寻找挖掘文本的重点段落,及时有效地切入,以起到通览全文,提升学生阅读水平的目的。
  (作者单位:江苏泰州市海陵区大浦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 刘 妍
其他文献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习语言,一定要让“词语深入儿童的精神生活里”,“使词在儿童的头脑和心灵里成为一种积极的力量”,“成为他们意识中带有深刻内涵的东西”。感悟文本内涵的基础就是要先感悟语言,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因此,在进行课外阅读时学生只有走进文本的语言,感悟语言的魅力,才能实现与文本的对话,达到心灵的沟通。  一、疏通字意,整体感悟  学生进行阅读时,要通过理解每一个词、每一句话的意思,才有可能
统编本教材从三年级开始,每册都设计了阅读策略单元。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作为策略单元的开篇,其教学的实施具有重要的价值。教材选编了《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小狗学叫》三篇课文,其中,第一篇精读课文《总也倒不了的老屋》集中呈现了阅读预测的基本方法,渗透的是概念性的、陈述性知识,那后面两篇略读课文的预测,我们应该如何教学呢?笔者实施关联性的教学,依循教材中的阅读提示,以《胡萝卜先生的长胡
比较阅读,指将若干有共同特点的文章或同一文章的不同部分放在一起进行比较阅读,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探究相关知识点。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专题化的比较阅读方法,打破一课一设计的教学方式,将课内外的文章进行整合,让学生针对主题、体裁、词句、结构等不同的专题进行比较阅读,以此来提升学生的阅读效率。  一、关注主题,梳理文本联系  专题化比较阅读可以将相同主题的文章整合在一起。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提醒学生
习作难教,习作难写,一直是困扰语文教学的难题。综观学生习作的现状,虽然能够较完整地写出一件事的经过,但语言贫乏,内容空洞,缺乏细致入微、生动灵活的描写。如何有效地改变这一现状,是每一位教师面临的难题。学生的课内时间有限,过分强调整篇习作的构思,会让他们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由此,我想到了片段习作教学。  片段习作以训练学生某一种单项能力为主要目的,最突出的特点是篇幅短小,训练目的明确,易于教师指
统编本教材从三年级开始独立设置阅读策略单元,其中第四单元的阅读策略是预测。什么是预测呢?预测主要是指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一边阅读一边根据文本中显示的信息,对故事的情节发展、结局、人物命运等方面预先作出假设,并在阅读过程中结合文本内容对自己预测的结果进行验证的一种方法。那么,在阅读策略单元,如何就预测策略展开教学呢?  一、借助课文旁批,辅助学生预测  随文旁批是统编本教材的一大特色,这一编排形式不仅为
写话是二年级教学的重要内容,为什么要从二年级开始进行写话训练呢?首先是基于学生阅读量与识字量的考虑,因为对一年级学生来说,整个学年要求学生会写的只有300个字,这个阶段的学生阅读量少,词汇积累不多。其次,是跟学生的语言发展特点有关,这个阶段的学生基本上已经具有了基本的语言交际能力。因此,从二年级上学期开始进行写话训练是从认知到语言规律的最佳选择。课标对低年级写话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对写话有兴趣……
统编本教材从三年级开始编排阅读策略单元,成为其一大亮点。编者在三年级上册用一个单元让学生集中学习“预测”阅读策略,穿插一系列阅读活动,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引导学生学用阅读策略。“预测”阅读策略是全新的话题吗?肯定不是,教师一直在用。当教育部教材编写组将其与“提问”“提高阅读的速度”“有目的地阅读”组成基本阅读策略编入统编本教材后,其地位骤然提升。  全国小语会理事长陈先云指出,要加强“六个意
“觀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这是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对于第二学段的习作教学提出的要求。那么,如何在学生习作中落实这一要求呢?依托文本教材,注重主题积累,是提升学生习作能力的主要途径。结合统编本教材特点,笔者以第二学段学生需要积累的内容为例谈谈教学体会。  一、观察主题  统编本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习作内容
语境是读者理解语言文字必不可少的语言环境。着眼于语境的意义、功能和思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再现文本情景,丰富词语含义,让学生掌握文本理解的语境化策略。通过语境,架设文本、学生和作者之间的桥梁,实现文本本真意义与学生理解主观意义的视界融合。同样一句话、同样一个标点符号,放置于不同语境下,就具有不同意义。语境是破译文本中语言文字的密码。  一、关注语境意义,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  单个语言文字
所谓悟读,就是理解性阅读,是对文本展开的探究性学习,是读者充分理解文本引申义,体会作者情感的一种阅读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加强情感诵读、角色演读、语言赏读、拓展阅读等,为学生营造悟读氛围,让学生产生悟读思维,提升学生的悟读能力,为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奠定基础。  一、情感诵读,营造学生悟读氛围  诵读是实现悟读的重要途径。所谓诵读,未必要声音洪亮,而应急缓有致,多种感官参与,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