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第三届深圳“琵鹭杯”公共艺木优秀作品展暨公共艺木研讨会举行

来源 :雕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nymurd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9年12月19日,2019第三届深圳“琵鹭杯”公共艺术优秀作品展暨公共艺术研讨会在深圳市龙岗区红立方公共艺术馆举行。大赛旨在通过吸引国内外艺术家精英的积极参与,促进公共艺术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并激励艺术创作,从而更加丰富和发展现代城市的公共精神。
  从“艺术介入”切入城市活化
  2019第三届深圳。琵鹭杯”公共艺术优秀作品展通过公共雕塑、建筑景观,公共设施和交互艺术等四个部分对全社会进行作品征集,为文化,艺术介入全域旅游储备具有前瞻性的创研成果。大展由中国文化产业促进会城市雕塑文化委员会、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与创新研究院和《雕塑》杂志社共同主办。深圳市龙岗区文化产业促进中心、中央美术学院中国公共艺术研究中心、深圳市龙岗区南湾街道办,深圳市工艺美术协会、深圳市新空间·公共艺术研究院、深圳广美雕塑壁画艺术股份有限公司承办;以及深圳市龙岗区人才局、182创意设计产业园协办。
  出席本次活动的有深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刘文斌、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中国公共艺术研究中心主任王中、龙岗区副区长黄惠波、亚洲著名雕塑大师松尾光伸、深圳市文联副主席、影视家协会主席李亚威、中国文化产业促进会理事陈新元、龙岗区政协副主席杜楚明、《雕塑》杂志社执行主编范海民、龙岗区城市管理局局长朱玉华、暨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董观志,龙岗区文化产业促进中心主任闵玉辉、龙岗区南湾街道办党工委书记刘渊、中国当代著名雕塑作家、稀奇艺术创始人瞿广慈,《雕塑》杂志主编、四川美术学院教授朱尚熹、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指导委员会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雕塑艺术委员会委员景育民、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杨小彦,以及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龙岗区人才工作局等相关领导。
  本次活动主题为。文化旅游·艺术赋能”,力图以。艺术介入”为切入点,进行城市活化。“琵鹭杯“大展以全域旅游的思维完成城市公共区域的形象升级,希望借此次国际化的公共艺术创作营及公共艺术的在地化征集的举措,会同参赛的艺术家共同打造公共艺术领域的高度与势能。大展将艺术与自然结合、衍生并创新内容,为城市创建新的消费社群。活动必将有力提升市民生活品质和旅游品质,增强城市的艺术性和公共性。
  征集优秀作品发现优秀人才
  据悉,2019第三届深圳“琵鹭杯”系列活动以拉链式的开展,其中主要分为两个大活动节点:一,发起以自主培养人才为主的国际公共艺术创作营,创作营的教师团队是国际公共艺术大师,其培训对象为前两届“琵鹭杯”的公共艺术精英人才、产业联盟人才、研究院理事研究员等;二,举办创新型人才选拔型的“琵鹭杯”公共艺术征集赛,征集优秀作品发现优秀人才。
  据介绍,大展自10月16日通知正式发布开始,截止至11月25日24点,共收到有效投稿作品914组件。现经活动专家评委评审从中选出本次作品展“优秀奖”入选作品30件,此外还根据本次作品征集情况评委会特增设“评委奖”30名。除了获得奖金外,获奖作者还被邀请参加颁奖典礼暨学术论坛,受颁奖杯及荣誉证书。
  本次赛事活动在中国文化产业促进会城市雕塑文化委员会、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的指导下进行,意在对引领南中国公共艺术产业发展,不断注入文化创意与艺术定制设计产业高端资源,助推深圳城市公共文化体系的健康发展。
  “文化旅游·艺术赋能”公共艺术研讨会
  颁奖典礼后,举办了以“文化旅游·艺术赋能”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此次研讨会由《雕塑》杂志社主编、四川美术学院教授朱尚熹和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广州美术学院杨小彦担任学术主持,并邀请每组2名共4名主旨演讲嘉宾对应不同议题做主题演讲,每组4名共8名研讨嘉宾分别对两个研讨议题展开学术研讨。 研讨议题一:公共艺术与交互体验
  学术主持:朱尚熹
  主旨演讲嘉宾:
  景育民(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指导委员会艺术委员会副主任)
  郑靖(中国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副院长)
  研讨嘉宾:
  范海民(《雕塑》杂志执行主编)
  戴耘(西安美术学院雕塑系硕士生导师)
  鲍海宁(鲁迅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
  张树国(著名艺术家,深圳市楠山雕塑院院长)
  景育民——《中国当代动态艺术视界》
  中国的动态艺术会不断地在向纵深发展,同时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地提高,给动态艺术也提供了无限的可能。但是我认为动态艺术的建设与我们的实践都要考虑在地性,例如:这个场所是不是需要动态?我们在未来的创作中不能是为动态而动态,而是应该考虑他的价值,空间意义、场所关系、文化品质等因素,还有要考虑他的原创性,这一点尤为重要。随着我们中国当下的文化复兴,经济建设不断地提升,公共艺术以其独特的方式和应有的价值,改变和提升了城市的文化品质,动态艺术也当然会发挥他应有的作用。
  郑靖——《“光”的艺术性——新型媒介的公共空间实践》
  众所周知,媒介作为一种艺术化的呈现,它和时代的发展有了密切的关系,在不同的时代赋予了艺术更多的语言的可能性,这个恰恰都来自于媒介的发展,这个。媒介”与材料不同,“媒材”和“媒介”是两个概念。特别是现代科技给我们带来很多数字化和程控的方式,让我们得以控制那些之前我们很难去操控和把控的物体以外的媒介。这些媒介有着强烈的动态魅力,这种动态的特征正是它作为媒介不可替代的一种语言,同时呼应着我们这个大的时代背景。我研究的重點媒介是“光”,人类对光其实并不陌生,但是它如何进入到我们艺术创作中?如何去发挥它的艺术性?
  以光介入公共艺术,是我们一路所完成的一个使命或者是方向,也可能是我们未来值得探讨的一些方式。需要如何做?第一,我们要从物理的空间走向人文的场所。第二,从原来的架上单体走向系统工程。第三,从雕塑美学到空间诗学。   研讨议题二:公共艺术与全域旅游
  学术主持:杨小彦
  主旨演讲嘉宾:
  王中(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中国公共艺术研究中心主任)
  董观志(暨南大学旅游规划设计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中国新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
  研讨嘉宾:
  瞿广慈(中国当代著名艺术家、稀奇艺术x Q ART创始人)
  马浚诚(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副院长)
  陆志成(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建筑环境艺术研究所所长、教授)
  蔺宝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王中——《艺术创造文化城市》
  我们现在看到的像深圳这样一个现代化的都市,应该是人类精神的回归,是人类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的终极目标。我们提出60%的公共艺术计划,另外40%则一定要由在地传承,包括地貌、人甚至自然中的风、雨等等这些来发酵完成的,当然也包括艺术都市的行动方案:论坛、艺术双年展、艺术大道、艺术街区,包括博物馆、艺术产业的聚集等等。
  现在全球都有《艺术都市法案》的实施,中国不管从国家级还是城市级都没有公共艺术的立法,我们希望未来可以创造一个全球第一个艺术都市立法的城市,我们也希望通过“艺术都市”的营造,为人类未来的发展能贡献一点属于中国的智慧。
  董观志——《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
  我们每个人都在文化中生活,因为所有的文化相对人类而言是一个环境,环境是人类在活动过程中所创造出来的,也是精神世界存在的一种意象,这种意象我们称之为文化,这种文化每个人的理解,所处的环境不一样,导致我们在做选择时,更多地都可能是顺其潮流,换句话说便是适合于潮流。刚刚提到了千年遗产城市、文化城市,实际上都是在讲社会潮流,这种潮流是一种梦想,是我们的艺术家、文人们所追求的一种理想。追求理想时也有现实,雕塑就是把我们的思想凝固下来后,能让更多人去分享我们的思想,分享我们艺术家的洞见和艺术家的震撼。
  文化本质上是人类的创造,很多问题大家也都在寻找过程中,实际上每个人、每一个群体都在寻找存在的根本意义,这种意义就是艺术家、哲学家、科学家和工程师们都在用自己的逻辑和模式去表达我们对于自己存在的一种认识,当然这种认识将超越我们个体、超越我们的群体,甚至是超越我们的时代。
  从理念到长期长效系统运营
  本届研讨会主题为“文化旅游·艺术赋能”,以文化导向的城市发展思路,聚焦。软城市”的建设与发展,通過创新型人才选拔的“琵鹭杯”公共艺术征集赛,深入探讨用艺术思维和城市设计为城市重新赋能的可能性,优化城市公共空间品质,彰显城市品格,活跃城市人文氛围,培育创新动力,创造永续的经济社会价值和文化遗产;以创新,特色、与时俱进的面貌塑造深圳特有的文化标杆,塑造活力、科技,艺术的城市新形象,吸引和推动深圳及周边城市的全域旅游,为深圳打造一个具有国际性视野的文化品牌活动。
  参与大展研讨会的专家们认为,城市全域旅游再振兴,从理念与文化建设到长期长效系统运营,需要政府、艺术家,企业、社会等多方资源共同参与,携手共进。“艺术介入”只是作为撬动全域旅游的一个支点,更多的需要系统规划,长效运作,而不是盲目模仿,千篇一律。为积极提升旅游服务品质,营造良好的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氛围,“琵鹭杯”活动的建设将会是公共艺术咨询的窗口,为全域旅游创建提升软实力。
  活动承办方之一的深圳市新空间公共艺术研究院为中国公共艺术行业搭建一个南中国国际学术交流的平台,一年一度的深圳“琵鹭杯”公共艺术优秀作品展暨公共艺术研讨会,势必成为深圳享誉国内外的文化盛事,对公共艺术行业会产生深远的影响。通过这样的活动,吸引着国际国内高层次文化创意人才共襄公共艺术发展大计,让深圳成为中国公共艺术走向国际的行业风向标。
  2019第三届“琵鹭杯”公共艺术优秀作品展暨公共艺术研讨会圆满结束了,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公共艺术为媒,以艺术介入、活化城市、探索深圳城市化进程新的基因,第三届“琵鹭杯”集结国内外优秀公共艺术作品和领域专家,依托软城市概念和软城市的产业联盟,激活城市品格,培育创新动力,助力深圳创意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的发展。正如王中教授所言,在国家高度重视文化精神软实力的建设中,相信只有各方胸怀大局、齐心努力,公共艺术和创新人才的汇聚,必将成为深圳城市的发展和城市文化品位的提升,产生巨龙腾飞的作用。
其他文献
摘 要: 对教育与生命本源性的关联的认识,可以从教育源于生命、教育循于生命、教育达于生命进行分析,以加深教育工作者对教育、生命本源性的理解,加强对生命的敬畏和关怀之情,使学校认识到教育的根本是通过适当而全面的教育切入点,遵循生命规律或特点,力求生命在教育中获得最大的发展与延伸。  关键词: 生命本源性 教育源于生命 教育循于生命 教育达于生命    “21世纪的哲学将把人类的生命,尤其是它在当代活
2008年江苏高考历史卷开拓新思路,运用新情境,体现了课程改革在评价方面的要求,实现了新课改实施后江苏高考命题的转型,较之前几年的历史试题,2008年无疑获得了很大成功,其精彩之处,直逼沪粤,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点:    一、整卷以目标立意,考查全面    过去的高考命题先是以知识立意,后是以能力立意,课程改革实行后,提出了目标立意的方向,即全面考查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摘要: 中学语文课本从《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元曲乃至明清时期的诗词中撷取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成为中学生一笔宝贵的财富。然而时空的差距,使当代中学生在学习古诗文时遇到了一道障碍。教学中,如何冲破这道障碍,掀起盖在古诗文上面的这层神秘的面纱,初步培养学生诵读古典诗词的兴趣,是摆在我们中学语文教师面前的一项任务。教学时,本文作者采用“诵读·讲解·鉴赏”创新教学相结合的方法,收到点滴成效,
摘要: 遏制隐性辍学,首先要把教育观统一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教育观上来,要把学生当成人,而不是“物”;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满足社会对教育的多样化需求;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都要成为教育内容;要坚持自我教育为主的教育模式;要树立平等的教师观和学生观,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和学生关系。其次要改革教育结构,改革招生考试制度,改革课程设置,改革政府教育考核制度。最后,法制要提供更有利
摘要: 本文从分析我国大学生、农民工的就业形势出发,提出了促进我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的措施及改革思路。  关键词: 就业形势应对措施改革思考    温家宝总理在200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千方百计地促进就业,并把高校毕业生和农民工两大就业主体摆在首位,强调两大就业主体对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性,这样便突出了当前就业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和农民工的出路问题,是国家实现“保增长,促和谐”
写作能力是一项重要的语文素养。而习作教学长期以来少、慢、差、费的状况一直是困扰语文教育整体质量止步不前的顽疾。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作了些探讨,拟在小学生习作现状分析的基础上(见论文《小学生常见习作痼疾归因》),结合多年的习作教学心得,结合钻研的一些理论和名家教育思想,谈习作教学中的五点做法和设想。    一、超前准备,反复体验    每写一篇作文,特别是单元要求中的习作,教师都应提前把习作内容布
摘要: 本文作者采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对NBA与CBA的人力制衡制度进行了分析与讨论。指出了我国CBA与美国NBA的差异,为我国篮球运动的发展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 NBA CBA 人力制衡 差异 比较研究    1946年成立的NBA是美国四大体育联盟中最为年轻的一个。从成立之日起,NBA便以“世界最高水平的篮球比赛”作为构造品牌竞争力的核心出发点。60余年中,用前30多年做联赛水平的培养
摘要: 文章从教师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要注重地理教学的情感化、教学过程的互动化、新课教学的情境化、教学过程的地图化、学业评价的能力化等五个方面对提高教学效率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初中地理教学“注重五化”教学效率    长期以来,由于受学校应试教育思想和社会重学轻能思潮的双重影响,中学地理教育没有摆在应有的位置,只是将地理教学作为一般性课程来对待,导致地理教学水平和学习效率始终处在低下状态。有的学生
超声诊断学是临床医学、声学和电子计算机学科之间的交叉学科,强调的是实时、连续、多切面及动态观察疾病的超声影像学改变,与其他医学学科相比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本教研室从2004年起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实践证明,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教学方式,具有很强的真实感和表现力,对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了很好的教学
[摘 要]兴起于西方发达国家的“新公共管理”运动及其间产生的新公共管理理论对各个国家的政府改革有很大的影响。“新公共管理”作为一种新的管理学内容,在各方面尚存在着较大的开发潜力。因此,系统总结“新公共管理”改革的内容,与我国行政改革相结合而分析,对我国的政府再造有着重大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新公共管理;政府再造  [中图分类号]D0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234(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