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结合?让学生学会表达

来源 :教师·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mgl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 由此可见,读和写是相辅相成的。可是很多老师在指导读写结合的时候,不知道从何下手,那读写结合的最佳切合点在哪里呢?现以《珍珠鸟》教学为例,以示分析:
  1.初步感知,体会言之有序
  新课标重视语言教学,当我们留心于作者“写什么”的时候,也应该追问一声“怎么写”,要审视语言形式。课文第四自然段运用了很多表示时间的词语,有条理地再现了珍珠鸟一步一步信赖作者的过程。
  师:从哪些表示时间的词语,可以看看出珍珠鸟是一步一步信赖我的?自由读课文第四自然段,画出相关词语。
  生:起先、随后、渐渐地、先、然后、再、后来。
  师:有了这些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语,可以看出珍珠鸟对我的信赖是一个怎样的过程?
  生:是一个逐渐变化的过程。
  师:是啊,有了这些表示时间的词,不但可以看出珍珠鸟对我的信赖是个一步步变化的过程,而且使文章显得——
  生:很有条理。
  师:所以我们写文章要言之有序。(板书:言之有序)
  教会孩子运用语言文字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必须引导学生明白表达的方法技巧,他们才会将之迁移运用到写作实践中“反复历练”,才会 “阅读种种书,写作种种文”,从而形成能力。
  2.感受信赖,体会言之有神
  教师要让学生在学习“例子”时掌握语言文字的有关知识,领悟、理解运用语言的规律和方法。所以我们要借助教材这个例子,教学生“怎么写”——教表达、表现的方法,让我们的语文课“文意兼得”。课文第四自然段语言生动、准确,教学中,我以动词为突破口,在文本和形式之间寻求契合点,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珍珠鸟的动作刻画其特征的,从而让学生在习文的过程中,不但发现、感悟“信赖”,并且学会了运用语言。
  出示:起先,这小家伙只在笼子四周活动,随后就在屋里飞来飞去,一会儿落在柜顶上,一会儿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一会儿把灯绳撞得来回晃动。
  师:读这句话,你体会到什么?
  生1:我体会到了珍珠鸟的胆子越来越大了。一开始,它只在笼子四周活动,随后活动范围是整个房间。(师指明该生读出珍珠鸟胆量的变化)
  生2:我体会到这是一只自由自在的鸟儿。(师指明该生读出珍珠鸟的自由)
  生3:它还是一只神气十足的鸟儿。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站在书架上、撞得灯绳来回晃动。
  师:老师把你说的词语中的关键字用红色标了出来,你发现了什么?
  生:这些都是动词。
  师:正是作者运用了这些动词,才会将珍珠鸟写得——
  生:活灵活现。
  师:所以我们写文章要言之有神。(板书:言之有神)
  出示:渐渐地它胆子大了,竟然落到了我的小桌上。它先是离我较远,见我不去伤害它,便一点点挨近,然后蹦到我的杯子上,俯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来瞧瞧我的反应。
  师:自由读,画出珍珠鸟越来越信赖我的词。
  生:挨近、偏过脸、瞧瞧我的反应。
  师:(神秘的语气)这些含有动作的词语,能让我们看到画面,相信吗?(有学生说信,有说不信)
  师:闭上眼睛认真听,想象画面。(师指明一朗读好的同学配乐读这一句)
  生1 :我看到了鸟儿在一点点靠近我。
  生2:我看到了它在喝我的茶,还偏过脸瞧我的反应。
  师:正是作者赋予了珍珠鸟人的动作,我们才会看到画面,有了身临其境般的感觉,这就是——
  生:言之有神。
  从上述片断中,我们能清晰地看到,在教师与学生的对话中学生不仅知道抓住动作来“描写”事物的方法,还对其作用也有了深刻的体会与认识。
  3.语言运用,体会言之有情
  我们还可以从情感的角度入手,以写来促使学生深入领悟、升华文章的情感,同时也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师范读第五自然段)
  白天,它淘气地陪伴着我;傍晚,它就在父母的再三呼唤声中,飞到笼子边,扭动滚圆的身子,挤开那绿叶钻进去。(师故意少读“再三”)
  生:读错了,“再三”没读。
  师:“再三”能不能省?
  生:不能,因为“再三”表示珍珠鸟父母呼唤了一遍又一遍。
  生:我写毛笔字时,它双脚跳到砚台里,又跳到我的大字本上,我的作品被弄得一塌糊涂,我只好帮它洗脚。
  ……
  师:小鸟如此淘气,可在作者的眼里,它就像一个顽皮的孩子。他笔下的鸟儿是那样的栩栩如生、惹人喜爱,这一切都是因为作者对它的——
  生:喜爱之情。
  师:所以我们写作文要言之有情。(板书:言之有情)
  由此可见,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文本,抓住阅读与写作的“切合点”,引导学生把阅读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作文中去,形成一定的认知结构和能力结构,才能在潜移默化中慢慢学会怎样写及如何写的方法,才能让学生学会表达,构建真正高效的课堂。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陈俊学校)
其他文献
为了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学校提出以育人为核心,以养成教育为主线,以《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抓手,对学生的养成教育坚持从理论上进行指导、从思想上进行启迪、从情感上进行交流、从行为上进行约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健康的生活习惯和文明的行为习惯。下面我就开展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几方面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开展养成教育的工作现状  叶圣陶先生
许多老师都深有体会,初中生体育学习激情严重不足。对于这样的现状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其中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受应试教育影响,部分学生对于体育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导致其学习激情不高。另一方面,一些教师在体育教学中不注重自身能力的提高,在营造和谐师生关系、优化教学手段与过程等方面创新不足,降低了体育教学的吸引力。作为新时期的初中体育教师,应当能够深入分析问题原因所在,采取有效手段激发
鲁迅,覆盖整个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巨大身影,他影响了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整体品格;利用手中的如椽大笔,鲁迅,他在最黑暗的日子里孤军奋战,在最血腥的日子里大声痛斥,在最恐怖的日子里摇旗呐喊,面对明枪暗箭,他毫不在意,面对白色恐怖,他谈笑自若。鲁迅高扛着反帝、反封建的大旗,创作了无数永不磨灭的文化精品。这个大无畏的文化英雄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整体走向和内在精神品格,在这些作品中,鲁迅的投枪
一、2013年新课标卷Ⅱ高考试卷分析  (1)2013年新课标卷Ⅱ高考试卷结构。今年甘肃省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与往年不同,使用的是新课标卷Ⅱ。其中地理部分组卷形式有很大变化,试题分为必做和选做两大块,必答部分有选择题11道(44分);非选择题36题(22分)、37题(24分),(共46分);选做题在选修模块旅游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环境保护中任选一题作答(10分)  (2)2013年试题考点分布。
摘?要: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有效教学模式。该文在探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特点的基础上,以高中生物《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一节为例,介绍了笔者设计的该教学模式的教学过程,并就此提出了几点思考。  关键词:高中生物;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一、问题的提出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提出了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
三维目标是新课程改革中的一大亮点,教育界对它的评价很高。它使教学目标成为教学全过程的控制者,在陈述方面,由过去的教师中心——“教师教”,教授中心——“为了教”,教科书中心——“教教科书”,课堂讲授中心“千篇一律的教”,转变为现在的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行为主体是学,行为动词明确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然而,也有人认为三维目标太虚,任务太多,实际教学中很难落实,所以,它只是新课改中理论上的亮点。在这里,就
摘要:本文以《原始凭证的审核》课堂教学为例,通过介绍课堂教学的设计思路、教学过程、引入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后的思考,就如何运用信息化手段提高会计课堂的吸引力,如何改进会计信息化教学中的不足进行讨论,并提出了可操作性强的对策建议,真正实现“翻转会计课堂”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原始凭证的审核;教学质量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信息化手段在给我们的社会、生活带来深刻变革的同时也毫无例外
摘 要:理想的劳技课堂是学生诗意栖居的寓所,也是学生生命成长的精神家园。在《兰花种植》这一项目教学中,简单实用的种植技术,通过同学们标新立异的创造才能,打破了传统的学习模式,突破了习惯性的思维方法。整个教学过程也由此焕发出勃勃生机,充溢了耐人寻味的无穷魅力,也使它成为我的一个美好愿望与追求。  关键词:兰花;劳技课堂;绿色;灵性  一、种植兰花—同学们的共同选择  花卉栽培是学校根据地方经济发展的
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即提高培养人才对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适应程度与办学总目标的符合程度。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既有赖于办学条件的改善,也有赖于教学改革的深化。海南大学三亚学院(以下简称“三亚学院”)自2005年成立以来,始终围绕人才培养这一办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以社会和市场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进行了一系列教育教学改革。    一、以市场为导向,准确把握人才培养定位与
摘要:承担新一轮课改工作的教师必须站在时代的角度,把握课改跳动的脉搏,以更新观念为前提,以转变教学行为为突破口,以探索教学的最佳途径为目标,与时俱进,大胆改革,与学生在教改的舞台上争相展示自我,张扬个性,在探索和实践中与学生共同成长。  关键词:课改;理念;实践;评价;反思    陶行之先生说过:“要想学生学好,必须先生教好,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的确,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