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就要树立大语文观,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创设情境,加强学法指导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动机是激励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心理因素。而学生的学习动机源于心理需要,带有浓厚的情趣性。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创设情境,突出教材内容,把作者笔下的“境”再现出来,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文章中的人与物、情与景,引起学生心灵上的共鸣,产生一种强烈的掌握语言艺术、领会文章意境的欲望,要结合词句优美的课文引导学生多品味,结合意境深远的课文启发学生多想象,结合感情丰富的课文让学生多体验。如教学《荷叶圆圆》一课时,教师扮演荷叶姐姐,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小动物,在“荷叶姐姐”的带领下,一会儿学小水珠躺在荷叶上滚来滚去;一会儿学小蜻蜓站立在荷叶上;一会儿又模仿青蛙蹲在荷叶上“呱呱呱”地唱歌;一会儿学小鱼儿游泳……让学生在快乐的角色体验中,准确理解“躺、立、蹲、游”等词语的意思,感受到荷叶姐姐带给小伙伴们的快乐。
二、品词析句,注重情感体验
教学过程既是一个认知过程,也是一个情感参与的过程。教师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紧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感悟关键词句,在形成良好语感的同时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让学生理解和鉴赏文学作品,在高尚情操的熏陶下发展个性,丰富精神世界。如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时,要让学生对文中的“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这一句话品词析句,理解“鸟的天下”就是鸟的世界,说明西沙群岛的鸟多,进而联系全段内容,从鸟的种类多、鸟蛋多、鸟粪多的特点,深入理解西沙群岛是鸟的世界,在领悟“鸟的天下”的含义的同时,充分体验“鸟的天下”的意境。教学“岛上的英雄儿女日夜守卫着祖国的南大门”这一句话时,先从“南大门”进行品词析句,让学生知道西沙群岛在祖国南端,是中国和世界各国友好交往的要地,是中国的海防前哨,岛上的英雄儿女守卫着祖国的南大门,保卫祖国和人民的安全,是当代最可爱的人,由此激发学生对岛上英雄儿女的敬爱之情;接着,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领悟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使学生由衷地产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收到情理交融、文道结合的教学效果。
三、发展个性,培养思维能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自主参与,积极探索,重视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如在词语的理解和运用中,发展思维的准确性;在修辞手法的运用中,丰富思维的形象性;在阅读的训练中,发展思维的逻辑性;在写作的过程中,发展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如教学《草船借箭》一课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探究:“如果三天之内江面上没有大雾,诸葛亮‘草船借箭’的计划落空,事情的结果会怎样?”让学生根据对问题的看法及对课文中人物的理解,各抒己见。如,“诸葛亮足智多谋,肯定会有化险为夷的计策。”又如,“这样一来,诸葛亮肯定会大难临头,栽在周瑜的手上。”“诸葛亮虽然神机妙算,但也有失算的时候,例如他晚年的几次北伐都以失败告终,所以这一回诸葛亮很可能凶多吉少。”……这样,围绕着对诸葛亮这个人物命运的预测,学生们充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只要言之有据,言之成理,教师就应该肯定,并鼓励学生在课后结合课外阅读,对假设的结局继续探讨,从而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勇于探索的学习精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挖掘内涵,渗透审美教育
美感是人感受到美的事物后,在感情上得到的满足和愉悦。获得美感的过程是审美的过程,也是美的熏陶的过程。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有机地渗透美育,引导学生去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学生初步的审美能力。如教学《游园不值》一课时,教师要让学生熟读课文感知内容,欣赏诗歌的韵律美,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文主题图,形象地感受诗人的高雅和诗境中的红杏、柴扉、苍苔和小路,让学生在想象和品读诗歌的过程中入境融情,感受淡雅、清幽的春景美,并通过“一枝红杏出墙来”的特写镜头去想象“满园春色”的美,使学生在理解古诗的意境中,得到情感上的满足和愉悦。
◇责任编辑:王天杰◇
一、创设情境,加强学法指导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动机是激励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心理因素。而学生的学习动机源于心理需要,带有浓厚的情趣性。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创设情境,突出教材内容,把作者笔下的“境”再现出来,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文章中的人与物、情与景,引起学生心灵上的共鸣,产生一种强烈的掌握语言艺术、领会文章意境的欲望,要结合词句优美的课文引导学生多品味,结合意境深远的课文启发学生多想象,结合感情丰富的课文让学生多体验。如教学《荷叶圆圆》一课时,教师扮演荷叶姐姐,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小动物,在“荷叶姐姐”的带领下,一会儿学小水珠躺在荷叶上滚来滚去;一会儿学小蜻蜓站立在荷叶上;一会儿又模仿青蛙蹲在荷叶上“呱呱呱”地唱歌;一会儿学小鱼儿游泳……让学生在快乐的角色体验中,准确理解“躺、立、蹲、游”等词语的意思,感受到荷叶姐姐带给小伙伴们的快乐。
二、品词析句,注重情感体验
教学过程既是一个认知过程,也是一个情感参与的过程。教师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紧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感悟关键词句,在形成良好语感的同时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让学生理解和鉴赏文学作品,在高尚情操的熏陶下发展个性,丰富精神世界。如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时,要让学生对文中的“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这一句话品词析句,理解“鸟的天下”就是鸟的世界,说明西沙群岛的鸟多,进而联系全段内容,从鸟的种类多、鸟蛋多、鸟粪多的特点,深入理解西沙群岛是鸟的世界,在领悟“鸟的天下”的含义的同时,充分体验“鸟的天下”的意境。教学“岛上的英雄儿女日夜守卫着祖国的南大门”这一句话时,先从“南大门”进行品词析句,让学生知道西沙群岛在祖国南端,是中国和世界各国友好交往的要地,是中国的海防前哨,岛上的英雄儿女守卫着祖国的南大门,保卫祖国和人民的安全,是当代最可爱的人,由此激发学生对岛上英雄儿女的敬爱之情;接着,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领悟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使学生由衷地产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收到情理交融、文道结合的教学效果。
三、发展个性,培养思维能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自主参与,积极探索,重视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如在词语的理解和运用中,发展思维的准确性;在修辞手法的运用中,丰富思维的形象性;在阅读的训练中,发展思维的逻辑性;在写作的过程中,发展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如教学《草船借箭》一课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探究:“如果三天之内江面上没有大雾,诸葛亮‘草船借箭’的计划落空,事情的结果会怎样?”让学生根据对问题的看法及对课文中人物的理解,各抒己见。如,“诸葛亮足智多谋,肯定会有化险为夷的计策。”又如,“这样一来,诸葛亮肯定会大难临头,栽在周瑜的手上。”“诸葛亮虽然神机妙算,但也有失算的时候,例如他晚年的几次北伐都以失败告终,所以这一回诸葛亮很可能凶多吉少。”……这样,围绕着对诸葛亮这个人物命运的预测,学生们充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只要言之有据,言之成理,教师就应该肯定,并鼓励学生在课后结合课外阅读,对假设的结局继续探讨,从而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勇于探索的学习精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挖掘内涵,渗透审美教育
美感是人感受到美的事物后,在感情上得到的满足和愉悦。获得美感的过程是审美的过程,也是美的熏陶的过程。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有机地渗透美育,引导学生去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学生初步的审美能力。如教学《游园不值》一课时,教师要让学生熟读课文感知内容,欣赏诗歌的韵律美,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文主题图,形象地感受诗人的高雅和诗境中的红杏、柴扉、苍苔和小路,让学生在想象和品读诗歌的过程中入境融情,感受淡雅、清幽的春景美,并通过“一枝红杏出墙来”的特写镜头去想象“满园春色”的美,使学生在理解古诗的意境中,得到情感上的满足和愉悦。
◇责任编辑:王天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