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互动磁场,为深刻洞察寓意奠基

来源 :语文天地·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21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寓言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常见体裁,深受小学生的喜爱。阅读教学的中心就在于寓言形象的感知与内在哲理的感悟。而对于以直观形象性思维为主的小学生来说,寓言形象的感知最为根本,是引领学生迈向深刻内涵、体悟内在哲理的通道。笔者即借助《争论的故事》这一典型的寓言文体,谈谈自己的实践与思考。
  一、角色体验,在表演中理解寓言故事
  寓言故事文字有限,篇幅不长,但语言形象生动且具有鲜明的倾向性,要让小学生能够真实感受到故事的趣味和人物形象的可悲、可笑、可怜,还是有一定障碍的。小学生以直观形象性思维为主,喜欢表演是儿童天生的乐趣。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语言中的故事进行角色扮演,强化学生的角色效应,通过心理暗示的方式,引领学生自主、积极地阅读文本,并尝试以角色体验的方式进行探寻与思考,真正地理解故事、感知人物。
  如在教学《争论的故事》伊始环节,教师组织同桌学生自主选择角色,一个扮演哥哥,一个扮演弟弟,以课文中人物的对话为蓝本,深入感知文本的兴趣,从而以合作的方式深入到文本的故事情节之中,揣摩人物言语背后所蕴藏的真意;再以此为基础,教师可以引领学生借助文本中的对话,设置相应的动作与神态,真正地理解故事内容。
  如此借助表演的方式,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就蕴藏在大道无痕的状态中,这种积极的认知体验,深入地探究了文本的丰富内涵,将学生对文本的感知推向了深入。
  二、补充拓展,在推动情节中延续寓言故事
  小学生由于有意注意的能力相对薄弱,有时即使是在角色的浸润与支撑之下,他们对文本持续性的阅读劲头也将难以保障,很容易从文本的情境中脱离出来。如此一来,学生对寓言的学习就会陷入机械认知的泥潭。教师就需要根据寓言故事的具体情节中创设情境,通过想象、猜测的方式推进情节的发展,让每个学生都能从顺应故事发展的轨迹,从而形成真切而深刻的认知体验。
  教学中,教师先引领学生紧扣课题中“争论”这一核心词语,对人物对话时的内容进行揣摩,强化两人之间针锋相对的辩论色彩。学生从“争论不休”中,调整人物对话时的语气语调,生动而形象地再现人物对话时的辩论特点,而在对话互动中更是加快了彼此回应的节奏,形成了“你一言,我一语”的剑拔弩张之感。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重新回到兄弟对话、辩论中,依托已有的故事情节进行拓展想象:这哥俩还有进行怎样的争论,他们还能找出怎样的理由来?从让学生在拓展补充、创编对话的过程中,认为推动故事的发展过程。
  學生在文本的故事中徜徉、在鲜明的人物中体验,为学生真正感知文本、理解故事奠定了基础。
  三、促发想象,在全面再现中复原寓言故事
  文本中的语言文字原本是机械而僵硬的,只要阅读主体将自己原始的经验、意识和认知能力介入到文本之中,才能散发出独特的生命气息和意蕴来。因此,教师要善于引领学生将文本机械的语言进行文字的理解、转化和再现,从而在想象、复原的过程中丰富学生的内心视象。
  如这篇《争论的故事》,学生虽然能够读懂兄弟俩争论的内容,但要真正在思维意识中还原这样的场景,就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意识,才能真正将文字转化为鲜活的视象。在这一板块的教学中,学生借助丰富的联想从人物的“大声辩论”“不以为然”“很不服气”等词语中体验兄弟俩互不相让的逼人气势;学生运用了联想,作者所运用的感叹号、问号等文字及标点,才不会成为可有可无的装饰,才能借助它们将两人辩论的场景修复在学生的思维意识中。正所谓情到深处心境自开,学生以想象的质态深入到文本中国,一句简单的提示语和标点符号,都对学生把握文本细节、再现故事场景起到了重要的支撑性作用。学生在整个过程中读读、演演、想想,故事不再难懂,人物不再陌生,那种无可言语的亲近度成为了学生理解、内化、升华故事的重要资源。
  总而言之,寓言教学的核心任务是借助故事理解蕴藏在故事中的寓意,但寓意的揭示并不能随心所欲,必须要建立在学生深入感知并理解故事的基础上。因此,理解寓意是根本,但洞察故事是基础,教师就应该创设师生双方积极互动的语境磁场,引领学生深入故事、深入文本,在感知语言、开掘内涵、想象复原的过程中,强化对寓言故事的理解,为寓意的揭示奠定基础。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实验小学(225200)
其他文献
汉代《诗》学渊源问题是聚讼千载的公案,素来学界多将之归于荀子,而于孟子的传《诗》之功却鲜有置喙。但是结合最新考古成果、从文化地理角度对影响先秦两汉时期《诗》学发展
作为一门母语学科,语文及其基本素养是学习并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更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非物质因素。所谓语文素养,简单地说,是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学科综合素养。小学教育是人生之旅的奠基工程。对于小学语文而言,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学科基本素养呢?笔者立足于读写教学角度,拟就三个基本环节作如下探析。  一、立足“放手”,努力引领学生走入文本阅读  在小学语文阅读活动中,教师引导孩子围绕文本问题(教师
融贯论是一种为了解决知识辩护的结构问题而提出的和所与论相对应的理论形态。以戴维森为主要代表的融贯论认为世界与信念之间只有因果关联,没有理性关系,世界所属的自然的逻辑
邯郸市国土资源局丛台分局努力贯彻省《国土资源管理系统行政为民十项措施》,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受到了群众的称赞。
培养学生敏锐语言感知和丰富的实践运用能力是语文课程标准的重要内涵,也是学生学习和使用语文的必然需要。語言建构与运用作为语文核心素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所起的基础性配置作用更不可小觑,运用好表达,一方面,能激活学生语文学习运用的主动性和激情,帮助他们深化语言运用意识;另一方面,能让学生在自由交流和主动探知的过程中找到更多运用切入点,满足他们的多元化发展需要。多表达、善表达、真表达,对提高语用实践运用
“可燃冰”是天然气(甲烷类)被包进水分子中,在低温与压力下形成的透明结晶。1立方米“可燃冰”释放出的能量相当于164立方米的天然气。目前公认全球的“可燃冰”总能量是所有
本文提供了使Web页面更易于访问的一些实用技巧,包括适应那些无法使用鼠标或使用鼠标有困难的用户。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小学低年级教学的重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教学效率。”那么如何有效依托情境,促进学生主动识字呢?笔者对此进行了有益的实践和探索。  一、在情境中萌发兴趣  在识字教学的引入环节,教师要依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精心设计情境导入新课。一方面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不易集中,通过情境的设置,能
为了建立务实、高效、廉洁的高素质基层国土资源队伍,自2002年5月成立国土资源局以来,我们坚持从阵地建设、素质建设、制度建设、作风建设等方面入手,大力加强国土资源中心所建
反抽象观念理论是巴克莱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其整个非物质主义哲学体系的基础。该理论否认抽象是人类特有的理性能力,否认抽象观念形成的可能性和存在的必要性,它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