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出在课堂教学中实现有效互动的几点做法: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情感的参与;关爱、激励、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采用多元互动的评价方式,实现有效互动。
【关键词】激发情感培养信心互动评价
新教材是新课程理念的载体,体现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有机统一;由“教本”变为学生的“学本”;由单向接受性学习变为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可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要么是大部分学生索然无味的陪坐,只有少数学生在与文本、与老师进行交流,要么就是热热闹闹的小组合作后,草草收兵,收效甚微。为此,我不断反思我们的课堂教学:怎样才能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让师生互动真正有效?通过不断地听课、学习和课堂实践,我发现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情感的参与;关爱、激励、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采用多元互动的评价方式,能够实现有效互动。这些做法有利于实现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的“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以下是我的几点体会和做法:
一、 激发情感参与,实现有效互动
新课程呼唤充满生命力和创造力的课堂,更加关注学生在课堂上师生互动、自主学习、同伴合作的行为表现、参与热情、情感体验等。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我在听低年级语文课时,深深体会到课文学习最有效的方法是朗读。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如果善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参与,引导学生与已有的知识经验相联系,多多换位思考,把自己想象成文章中的人或物去经历、去体验,那么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就能实现有效互动,取得良好的课堂效果。
例如:在教学《酸的和甜的》一课时,让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角色,自制与课文相关的头饰。第二天,孩子们兴高采烈地戴着各种动物的头饰(小猴、狐狸、松鼠、小兔子)来到学校,虽然还没到上课的时间,但他们已经完全进入状态了。“只有参与才能引起互动”一个小小的头饰,已经让学生参与到了要学的课文中,学生在动手做的过程中,他会细细的读读课文,找到自己最喜爱的动物,用自己的满腔热情,去描绘剪裁,满怀喜悦地戴在头上,憧憬着怎样去表现这个动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这不正是我们所期待的吗?看来,有时教师的一个小小的举措就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真的是一个个充满活力的小生命,拥有无限的潜力和智慧,正等待我们去发掘和启迪。
课堂上,教师把画的几串葡萄贴在黑板上,学生们把课文中的四种动物制作成卡通画,贴在相应的位置。师生开始进入自己的角色了,教师就像一个导演在帮助演员们更好地表现自己,孩子们认真地读着,用自己的心去感受,去捕捉,努力地去表现自己塑造的“小猴子”、“小兔子”、“小松鼠”、“狐狸”,教师启发孩子们用自己的声音、动作、表情去表现动物的特点,采用表演读、师生对读、男女对读、小组合作读等形式,并让学生互相评价。在阵阵读书声中,在句句评价声中,学生们有了进步和感悟,有了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琅琅的读书声贯穿了四十分钟的课堂。学生的阅读能力绝不是老师“讲”出来的,而是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不断“悟”和“练”出来的。
由此可见,珍视“童心世界”的宝贵的课程资源价值,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化选择出发去拓深、拓宽课程的内涵和外延,能够有效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去学习。
二、关爱、激励、培养自信,实现有效互动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自信心就像一个人的耐心、恒心、爱心一样,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它同样需要唤醒与点燃、培养与锻炼、实践与坚持。在课堂上教师应运用多种激励方式点燃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并让它成为一个人可终身受用的能力、品格、素养。
比如:在教《坐井观天》一课时我总是用“OK”、“真棒!”或伸大姆指来响应,即使学生的回答很平常,我也毫不吝啬地给学生以鼓励;当学生不敢表述时,我也会耐心地鼓励说:“相信自己,你能行,你最棒。”被鼓励的学生像汲取了信心和勇气,声音洪亮地说出了自己的看法。最让人感动的是让学生评价自己在本节课的表现时,一位较差的学生这样评价自己:“老师,我觉得这节课的内容有点深,我比较笨,没学会。”我马上提出一个最简单的问题,孩子回答出来了,我高兴地说:“孩子,这就是你的收获,你又进步了,你一定会成为一个聪明的孩子。”他那懊丧的神情不见了,眼中流露出欣喜、自信、感激的神情。我的心被震撼了,这一时刻是孩子生命中的绿洲,这样的语文是有生命的语文。
课后,我首先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我感受颇深。语文教学要使学生个体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老师真诚的赞美、恰当的评价让学生如沐春风,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从而调动自己内在的学习需要,参与到课堂中来。由此可见,课堂上必须要激励学生,强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借助语文教学的吸引力,和教师情感的推动力,激发学生的自动力,才能切实做到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关爱、激励每一个学生,不断地唤醒、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平等对话,不但有言语的沟通,还渗透着心灵的交融,这样的课堂将充满了“人情味”。学生自然乐于回答问题,敢于回答问题,实现了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有效互动。
通过一学期的实践摸索,我发现激励方式可以灵活运用,诸如:眼神赞许、颔首、伸大拇指、微笑、抚摸学生的头等动作,也可用“你真行”、“真棒”、“好样的”等语言,还可以用评选“小能手”、“表现奖”、“创新奖”等。此外,在对课文人物的性格方面的评价可以采取学生畅所欲言的方式上课,只要学生言之有理就行,板书也可以没有固定的模式,在课堂上尽量用学生说出的词语和句子作为板书……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真诚地鼓励每一个学生的每一点进步,树立其自信心,增强学习的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精神状态积极饱满,才能在课堂中,充分参与自读、思考、质疑、认识、练习等独立活动,让学习活动成为“多向”的信息交流,从而师生双方在教学过程中借助同对方的交往而不断地自我建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
三、采用多元互动的评价方式,实现有效互动
在课堂教学中,为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应采用多元参与的互动评价,使学生在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得到全面发展。
比如:在执教《酸的和甜的》一课时,在指名初读后,可让学生当小老师评一评他读得怎么样,你想怎样读。在范读、赛读时,可以师生互相评价:教师评价学生,学生也可以来评价老师。在小组互读时,可以让其他同学评价他们小组合作得怎样。在本课结束时,还可以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自我反思:“你认为这节课自己或别人的表现怎么样?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并让学生评出本课的“小能手”、“表现奖”、“创新奖”等。
在老师和同学一次次地评价中,他们能互相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在老师和同学的一次次鼓励中,他们可以互相有了进步和感悟。孩子们从自己情感的投入中,发现了自我,找到了自我,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从感悟故事中感悟了生活,明白了做什么事都要亲自去尝试,不能光听别人说的道理。
课堂教学蕴含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发挥,学生才能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劳动才会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上师生才会全身心投入,才会感受课堂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
让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用感情去灌溉,去融合,创设更多的有效互动方式,教给学生有生命的语文,让学生主动地去学习,实现教学效率的高效化。
【关键词】激发情感培养信心互动评价
新教材是新课程理念的载体,体现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有机统一;由“教本”变为学生的“学本”;由单向接受性学习变为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可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要么是大部分学生索然无味的陪坐,只有少数学生在与文本、与老师进行交流,要么就是热热闹闹的小组合作后,草草收兵,收效甚微。为此,我不断反思我们的课堂教学:怎样才能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让师生互动真正有效?通过不断地听课、学习和课堂实践,我发现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情感的参与;关爱、激励、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采用多元互动的评价方式,能够实现有效互动。这些做法有利于实现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的“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以下是我的几点体会和做法:
一、 激发情感参与,实现有效互动
新课程呼唤充满生命力和创造力的课堂,更加关注学生在课堂上师生互动、自主学习、同伴合作的行为表现、参与热情、情感体验等。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我在听低年级语文课时,深深体会到课文学习最有效的方法是朗读。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如果善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参与,引导学生与已有的知识经验相联系,多多换位思考,把自己想象成文章中的人或物去经历、去体验,那么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就能实现有效互动,取得良好的课堂效果。
例如:在教学《酸的和甜的》一课时,让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角色,自制与课文相关的头饰。第二天,孩子们兴高采烈地戴着各种动物的头饰(小猴、狐狸、松鼠、小兔子)来到学校,虽然还没到上课的时间,但他们已经完全进入状态了。“只有参与才能引起互动”一个小小的头饰,已经让学生参与到了要学的课文中,学生在动手做的过程中,他会细细的读读课文,找到自己最喜爱的动物,用自己的满腔热情,去描绘剪裁,满怀喜悦地戴在头上,憧憬着怎样去表现这个动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这不正是我们所期待的吗?看来,有时教师的一个小小的举措就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真的是一个个充满活力的小生命,拥有无限的潜力和智慧,正等待我们去发掘和启迪。
课堂上,教师把画的几串葡萄贴在黑板上,学生们把课文中的四种动物制作成卡通画,贴在相应的位置。师生开始进入自己的角色了,教师就像一个导演在帮助演员们更好地表现自己,孩子们认真地读着,用自己的心去感受,去捕捉,努力地去表现自己塑造的“小猴子”、“小兔子”、“小松鼠”、“狐狸”,教师启发孩子们用自己的声音、动作、表情去表现动物的特点,采用表演读、师生对读、男女对读、小组合作读等形式,并让学生互相评价。在阵阵读书声中,在句句评价声中,学生们有了进步和感悟,有了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琅琅的读书声贯穿了四十分钟的课堂。学生的阅读能力绝不是老师“讲”出来的,而是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不断“悟”和“练”出来的。
由此可见,珍视“童心世界”的宝贵的课程资源价值,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化选择出发去拓深、拓宽课程的内涵和外延,能够有效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去学习。
二、关爱、激励、培养自信,实现有效互动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自信心就像一个人的耐心、恒心、爱心一样,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它同样需要唤醒与点燃、培养与锻炼、实践与坚持。在课堂上教师应运用多种激励方式点燃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并让它成为一个人可终身受用的能力、品格、素养。
比如:在教《坐井观天》一课时我总是用“OK”、“真棒!”或伸大姆指来响应,即使学生的回答很平常,我也毫不吝啬地给学生以鼓励;当学生不敢表述时,我也会耐心地鼓励说:“相信自己,你能行,你最棒。”被鼓励的学生像汲取了信心和勇气,声音洪亮地说出了自己的看法。最让人感动的是让学生评价自己在本节课的表现时,一位较差的学生这样评价自己:“老师,我觉得这节课的内容有点深,我比较笨,没学会。”我马上提出一个最简单的问题,孩子回答出来了,我高兴地说:“孩子,这就是你的收获,你又进步了,你一定会成为一个聪明的孩子。”他那懊丧的神情不见了,眼中流露出欣喜、自信、感激的神情。我的心被震撼了,这一时刻是孩子生命中的绿洲,这样的语文是有生命的语文。
课后,我首先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我感受颇深。语文教学要使学生个体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老师真诚的赞美、恰当的评价让学生如沐春风,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从而调动自己内在的学习需要,参与到课堂中来。由此可见,课堂上必须要激励学生,强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借助语文教学的吸引力,和教师情感的推动力,激发学生的自动力,才能切实做到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关爱、激励每一个学生,不断地唤醒、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平等对话,不但有言语的沟通,还渗透着心灵的交融,这样的课堂将充满了“人情味”。学生自然乐于回答问题,敢于回答问题,实现了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有效互动。
通过一学期的实践摸索,我发现激励方式可以灵活运用,诸如:眼神赞许、颔首、伸大拇指、微笑、抚摸学生的头等动作,也可用“你真行”、“真棒”、“好样的”等语言,还可以用评选“小能手”、“表现奖”、“创新奖”等。此外,在对课文人物的性格方面的评价可以采取学生畅所欲言的方式上课,只要学生言之有理就行,板书也可以没有固定的模式,在课堂上尽量用学生说出的词语和句子作为板书……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真诚地鼓励每一个学生的每一点进步,树立其自信心,增强学习的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精神状态积极饱满,才能在课堂中,充分参与自读、思考、质疑、认识、练习等独立活动,让学习活动成为“多向”的信息交流,从而师生双方在教学过程中借助同对方的交往而不断地自我建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
三、采用多元互动的评价方式,实现有效互动
在课堂教学中,为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应采用多元参与的互动评价,使学生在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得到全面发展。
比如:在执教《酸的和甜的》一课时,在指名初读后,可让学生当小老师评一评他读得怎么样,你想怎样读。在范读、赛读时,可以师生互相评价:教师评价学生,学生也可以来评价老师。在小组互读时,可以让其他同学评价他们小组合作得怎样。在本课结束时,还可以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自我反思:“你认为这节课自己或别人的表现怎么样?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并让学生评出本课的“小能手”、“表现奖”、“创新奖”等。
在老师和同学一次次地评价中,他们能互相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在老师和同学的一次次鼓励中,他们可以互相有了进步和感悟。孩子们从自己情感的投入中,发现了自我,找到了自我,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从感悟故事中感悟了生活,明白了做什么事都要亲自去尝试,不能光听别人说的道理。
课堂教学蕴含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发挥,学生才能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劳动才会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上师生才会全身心投入,才会感受课堂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
让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用感情去灌溉,去融合,创设更多的有效互动方式,教给学生有生命的语文,让学生主动地去学习,实现教学效率的高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