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乐技能提高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一直是个难题,快快乐乐地歌唱、聆听后,由于种种原因,学生走出音乐课堂后,就把音乐书本一丢,再也不会去翻看和练习,没有再练习的学习,再快乐也是低效学习,能力是不可能提高的。音乐技能是表达音乐感受最好的途径,没有了技能提高,小学阶段的音乐学习也只是低效学习。如何在目前普遍对音乐练习不重视的情况下,找到提高学生音乐技能的有效途径?我的思考和方法有三——课堂教学中的有效练习、提供展示平台的辅助、提供好合适作品的配合。
一、小学阶段学生音乐技能现状分析
1.毕业后音乐能力分析
在了解中我们发现,小学毕业后,很多学生对于所学习的歌唱作品忘记颇多,就算勉强能记忆几首,大多也是歌唱音不准,更别谈有歌唱情绪的表达。如果有个别唱得好的,也是因为个人兴趣爱好正在于此,这只是音乐能力表现的一个方面,另外具体表现在识谱视唱,旋律音准,聆听理解上的问题,小学阶段音乐学习结束后,很多学生的音乐认知表达能力普遍很弱,除个别学生不能学习的特殊原因,普遍存在节拍的乐感不足,曲谱视唱能力较弱,歌唱旋律模仿记忆能力不强等现象。
2.课堂教学手段分析
课程改革后,音乐课的教学手段较以前的固定模式有了一定的变化,但是这个变化却是一边倒的。以前的教学是应试思维模式,纯属技术练习,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机械地一遍遍做视唱、抄写,不管喜不喜欢,是否有音乐能力和天赋。一刀切式的练习,把本该有趣的音乐学习变得枯燥乏味。教育改革的这些年来,从单纯的技术教学到今天方式多样的教学手段下,却没有一种系统情趣练习的模式和方法,在训练中不是太枯燥,就是太专业,或是零散的游戏组合,没有可持续发展内容的支持,有些学习还是不适合学生的心理发展需要,如要求学生在老师强制牵引下听出乐器演奏的细微变化等,这样的要求连音乐老师也很难达到,却要求学生在短短的40分钟内完成。在调查中还发现,新课程改革后的无序、模仿来的游戏成了有些老师一学期主要的上课内容,由于内容没有吃透,老师模仿得累,学生学得糊涂,不知道音乐课到底要学什么,提高什么能力。
3.影响音乐学习技能提高的认知
音乐老师普遍认为,音乐学习技能的提高困难太大,技术要求太高,一遍遍的练习,学生不喜欢,有情趣的游戏活动孩子们喜欢,但没有系统性。在学生心目中,学习音乐是冲着兴趣来的,有兴趣就多学一些,没兴趣就应付一下,没有学好也不会被家长责骂;学科老师和家长则认为,音乐课就是唱歌,会不会唱歌对今后人生不会有什么影响,这些认知直接影响了学生音乐技术能力的提高。
音乐学习的重要性我们姑且不去讨论,怎样才能既不影响学生日常的学科学习,又能在快乐练习中提高音乐表达的技能?怎样才能在技能提高的同时,也相辅相成地提高音乐学习的兴趣?笔者结合日常教学工作,找到了一些节约时间,提高情趣的练习时间点及辅助提高音乐学习兴趣的方法。
二、持久的节拍律动练习
我们知道,音乐之所以动人,是因为音乐里面蕴含了非常美妙动听的节拍规律,很多时候,即使没有音高表达的音乐,在一些有规律的节拍节奏律动中,也能使人热血沸腾,高兴起来。作为感受和掌握音乐能力的基本要素之一,节拍律动非常重要,这样的节拍律动,占用练习的时间短,情趣性却很强,且效果明显。
1.听音乐进教室的节拍律动练习
一般进课堂惯例是在铃声响后让学生排队安静进教室,或让学生踏着音乐节拍进课堂,不管何种方式,都是以进教室做好课前准备和组织工作为主要目的,然后问好上课。教师可设计进教室5分钟的节拍律动练习。例:稳定节拍2/4拍的练习,学生听音乐进课堂,在进来那一刻就进入音乐环境,省去了平时说教型的常规纪律训练,在音乐感召下,迅速调整,从日常状态转变到音乐学习状态。在设计“我和大家”或“我和你的”音乐互动内容环节中,不需要语言,只有音乐、节奏、律动,在四小节二拍子的节拍律动中,尽量遵循“跳一跳摘到梨”的心理需要,根据每个班级实际水平,加入 X X X —的节奏或d r m s l ,运用多种音乐技巧,可以有很多种变化和传递,除了培养学生乐感,歌唱音准能力,还可以有很多其他能力方面的培养,例如瞬间规律记忆能力,仔细辨别聆听能力等,在亦歌亦舞律动中释放了身心,提高了身体协调能力,提升了内心愉悦感,随着练习量增大,内容加深,音乐表达技能也能随之加强。
2.课堂教学进行中节拍律动练习
奥尔夫的音乐教育理念认为:表达思想和情绪,是人类的本能欲望,通过语言、歌唱(含乐器演奏)、舞蹈等形式自然地流露,自古如此。出于本能的唱、奏、舞蹈是符合人的天性的,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没有担心“学不会”而挨训或丢面子的精神负担,因而都会得到各种不同程度的满足感。
根据这样的理念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动中循序渐进、自然地从陌生到熟悉到熟练,巧动思考,从作品中找寻练习的方式。如二年级的《大海》:从感知大海波浪绵绵的三拍子律动、旋律音高走向认知记忆、歌词聆听记忆、音乐乐感感受,视唱音准多维度进入设计,打击乐器与节拍、空间方位表演律动和三拍子基本拍表现、柯尔文手势与旋律模唱等练习,在动感式的学习和形式多样的练习中,了解音乐,逐渐提高基本音乐技能,用以支撑完成音乐情感的表达,把这样的教学指导思想贯穿在日常教学内容中,把音乐学习落到实处。
3.结束时节拍律动出教室练习
教学结束后,大家习惯性的做法往往也是整理好书本就说再见,学生按次序走出教室,在这个点,可以设计一个音乐活动,时间在两分钟左右,可以是歌唱音色和音准的练习,也可以是乐感律动的练习或情趣律动的练习,让学生带着音乐和期盼走出教室,既为下节音乐课作铺垫,又可以增强学生音乐能力。如我设计的“和小音乐符说再见”节拍律动,X XX XXX XX— X X X X XX X X—单音再见,根据学生模仿水平,做音程增加节拍节奏练习说再见,成为每节课的结束习惯,无形中加强音乐能力的练习,这样的练习学生练得开心也不累。 三个环节环环相扣,每节课小步子的(下转第33页)(上接第31页)行进,在练习的积累中提高学生音乐表达的技能,难度不大,学生容易接受,效果明显。另外,三个练习时间点的应用和习惯培养,使练习成为了可能,在今后学生节拍律动从二拍子能力提高后,也可以跟进式设计继续提高的内容,例三拍子的节拍律动,四拍子的节拍律动,课堂中节拍律动练习,既活动了身体,也提高了学生乐感和表达音乐的兴趣。
三、多种展示平台的跟进
提供多种展示平台,建立因展示平台而求学的需要,然后因需要再及时提供音乐表达技能的学习,是提高技能练习的另一种途径。
我们知道,在肯定和表扬下,能激发更强的求知欲望,成人如此,孩子更是如此。
1.班级小舞台设定
班级小舞台设定,迎合了部分已经对孩子教育有新认识的家长的需要,而舞台表演中建立表扬和肯定的惯性思维,更是激发孩子表演欲望的好方法,每次表演,必定得到老师最中肯的评价和奖励,有时候是一朵鲜花,有时候是一颗甜甜的糖果,有时候则是孩子一件喜欢的小礼物,设定中,期中是小舞台初演,老师随意邀请孩子们上前表演,可以是独唱,也可以是节拍律动等,根据平时上课的内容,老师有计划的发挥,在肯定和表扬中激发孩子们练习的积极性。期末是学期音乐技能测试,测试定位不是会唱一部作品,而是能唱一部作品,在语言导向中始终围绕的是一个“能”字,让学生学习意识从单一的作品掌握,建立到用“能”去掌握表达作品的概念。
2.学校大舞台支持
学校在每学期给予两次舞台展示的机会,元旦小展示,六一大展示,这次学校在元旦设计的小展示是“班班有歌声”,难度不大,只要快乐歌唱即可,给每个孩子有上舞台展示自我的机会,这也符合我们学校“行知”办学文化理念。六一则结合音乐舞蹈话剧等多种形式,给孩子们提供了更广阔的展示舞台。
这些平台的设计,充分考虑到今天对孩子们多元智能培养,既提高了孩子们音乐练习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勇敢展示自己风采的行知少年。
四、适合学生作品的确定
1.适合学生能力范围内的作品
一般人接受学习难度的度是需要看到通过努力后达到的近期效果,孩子尤其如此,唯有这样才能鼓励孩子继续努力练习,所以在需要孩子表达作品的选择上一定要有合适的度。难度大的作品不妨作为欣赏的内容,期许今后完成的心,这个度的把握,除了根据年龄阶段的需要,还要和实际接受水平两方面的结合。例四年级有个歌唱作品《小孩世界》,附点节奏、十六分节奏加不同节奏的两声部,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来说,难度确实有些大了,面对过大的难度,在作品掌握上,我就选择了作为欣赏和期许,在多种技术手段帮助下反复聆听后,激发孩子们喜欢的情感后,期许到四年级下半学期再唱,因为合唱队里有很多四年级音乐技能突出的孩子,所以合唱队先唱,让这些孩子回班级展示,增加普通班级对于作品掌握的向往之心,更有利于加强孩子们练习音乐技能的动力。
2.选择富有情趣而优美的作品
如果让孩子练习技能的,必定是孩子们喜欢的优美作品,充分地考虑孩子们情趣的需要,因为喜欢而进行的练习,有更多练习的动力,在动力叠加的基础上提高学生音乐技能,必是事半功倍的。
提高贵在坚持,教育学生如此,老师也是如此,以上是一段时间探索坚持后的几点做法和思考。我们的教育之路走到了今天,确实有很多内容需要修改的,改革贵在学习、探索,奥尔夫、柯达依等优秀的音乐教育思想给我们提供了很多科学的方法,将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学习和探索,希望能够寻求到更多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音乐学习方法。?
一、小学阶段学生音乐技能现状分析
1.毕业后音乐能力分析
在了解中我们发现,小学毕业后,很多学生对于所学习的歌唱作品忘记颇多,就算勉强能记忆几首,大多也是歌唱音不准,更别谈有歌唱情绪的表达。如果有个别唱得好的,也是因为个人兴趣爱好正在于此,这只是音乐能力表现的一个方面,另外具体表现在识谱视唱,旋律音准,聆听理解上的问题,小学阶段音乐学习结束后,很多学生的音乐认知表达能力普遍很弱,除个别学生不能学习的特殊原因,普遍存在节拍的乐感不足,曲谱视唱能力较弱,歌唱旋律模仿记忆能力不强等现象。
2.课堂教学手段分析
课程改革后,音乐课的教学手段较以前的固定模式有了一定的变化,但是这个变化却是一边倒的。以前的教学是应试思维模式,纯属技术练习,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机械地一遍遍做视唱、抄写,不管喜不喜欢,是否有音乐能力和天赋。一刀切式的练习,把本该有趣的音乐学习变得枯燥乏味。教育改革的这些年来,从单纯的技术教学到今天方式多样的教学手段下,却没有一种系统情趣练习的模式和方法,在训练中不是太枯燥,就是太专业,或是零散的游戏组合,没有可持续发展内容的支持,有些学习还是不适合学生的心理发展需要,如要求学生在老师强制牵引下听出乐器演奏的细微变化等,这样的要求连音乐老师也很难达到,却要求学生在短短的40分钟内完成。在调查中还发现,新课程改革后的无序、模仿来的游戏成了有些老师一学期主要的上课内容,由于内容没有吃透,老师模仿得累,学生学得糊涂,不知道音乐课到底要学什么,提高什么能力。
3.影响音乐学习技能提高的认知
音乐老师普遍认为,音乐学习技能的提高困难太大,技术要求太高,一遍遍的练习,学生不喜欢,有情趣的游戏活动孩子们喜欢,但没有系统性。在学生心目中,学习音乐是冲着兴趣来的,有兴趣就多学一些,没兴趣就应付一下,没有学好也不会被家长责骂;学科老师和家长则认为,音乐课就是唱歌,会不会唱歌对今后人生不会有什么影响,这些认知直接影响了学生音乐技术能力的提高。
音乐学习的重要性我们姑且不去讨论,怎样才能既不影响学生日常的学科学习,又能在快乐练习中提高音乐表达的技能?怎样才能在技能提高的同时,也相辅相成地提高音乐学习的兴趣?笔者结合日常教学工作,找到了一些节约时间,提高情趣的练习时间点及辅助提高音乐学习兴趣的方法。
二、持久的节拍律动练习
我们知道,音乐之所以动人,是因为音乐里面蕴含了非常美妙动听的节拍规律,很多时候,即使没有音高表达的音乐,在一些有规律的节拍节奏律动中,也能使人热血沸腾,高兴起来。作为感受和掌握音乐能力的基本要素之一,节拍律动非常重要,这样的节拍律动,占用练习的时间短,情趣性却很强,且效果明显。
1.听音乐进教室的节拍律动练习
一般进课堂惯例是在铃声响后让学生排队安静进教室,或让学生踏着音乐节拍进课堂,不管何种方式,都是以进教室做好课前准备和组织工作为主要目的,然后问好上课。教师可设计进教室5分钟的节拍律动练习。例:稳定节拍2/4拍的练习,学生听音乐进课堂,在进来那一刻就进入音乐环境,省去了平时说教型的常规纪律训练,在音乐感召下,迅速调整,从日常状态转变到音乐学习状态。在设计“我和大家”或“我和你的”音乐互动内容环节中,不需要语言,只有音乐、节奏、律动,在四小节二拍子的节拍律动中,尽量遵循“跳一跳摘到梨”的心理需要,根据每个班级实际水平,加入 X X X —的节奏或d r m s l ,运用多种音乐技巧,可以有很多种变化和传递,除了培养学生乐感,歌唱音准能力,还可以有很多其他能力方面的培养,例如瞬间规律记忆能力,仔细辨别聆听能力等,在亦歌亦舞律动中释放了身心,提高了身体协调能力,提升了内心愉悦感,随着练习量增大,内容加深,音乐表达技能也能随之加强。
2.课堂教学进行中节拍律动练习
奥尔夫的音乐教育理念认为:表达思想和情绪,是人类的本能欲望,通过语言、歌唱(含乐器演奏)、舞蹈等形式自然地流露,自古如此。出于本能的唱、奏、舞蹈是符合人的天性的,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没有担心“学不会”而挨训或丢面子的精神负担,因而都会得到各种不同程度的满足感。
根据这样的理念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动中循序渐进、自然地从陌生到熟悉到熟练,巧动思考,从作品中找寻练习的方式。如二年级的《大海》:从感知大海波浪绵绵的三拍子律动、旋律音高走向认知记忆、歌词聆听记忆、音乐乐感感受,视唱音准多维度进入设计,打击乐器与节拍、空间方位表演律动和三拍子基本拍表现、柯尔文手势与旋律模唱等练习,在动感式的学习和形式多样的练习中,了解音乐,逐渐提高基本音乐技能,用以支撑完成音乐情感的表达,把这样的教学指导思想贯穿在日常教学内容中,把音乐学习落到实处。
3.结束时节拍律动出教室练习
教学结束后,大家习惯性的做法往往也是整理好书本就说再见,学生按次序走出教室,在这个点,可以设计一个音乐活动,时间在两分钟左右,可以是歌唱音色和音准的练习,也可以是乐感律动的练习或情趣律动的练习,让学生带着音乐和期盼走出教室,既为下节音乐课作铺垫,又可以增强学生音乐能力。如我设计的“和小音乐符说再见”节拍律动,X XX XXX XX— X X X X XX X X—单音再见,根据学生模仿水平,做音程增加节拍节奏练习说再见,成为每节课的结束习惯,无形中加强音乐能力的练习,这样的练习学生练得开心也不累。 三个环节环环相扣,每节课小步子的(下转第33页)(上接第31页)行进,在练习的积累中提高学生音乐表达的技能,难度不大,学生容易接受,效果明显。另外,三个练习时间点的应用和习惯培养,使练习成为了可能,在今后学生节拍律动从二拍子能力提高后,也可以跟进式设计继续提高的内容,例三拍子的节拍律动,四拍子的节拍律动,课堂中节拍律动练习,既活动了身体,也提高了学生乐感和表达音乐的兴趣。
三、多种展示平台的跟进
提供多种展示平台,建立因展示平台而求学的需要,然后因需要再及时提供音乐表达技能的学习,是提高技能练习的另一种途径。
我们知道,在肯定和表扬下,能激发更强的求知欲望,成人如此,孩子更是如此。
1.班级小舞台设定
班级小舞台设定,迎合了部分已经对孩子教育有新认识的家长的需要,而舞台表演中建立表扬和肯定的惯性思维,更是激发孩子表演欲望的好方法,每次表演,必定得到老师最中肯的评价和奖励,有时候是一朵鲜花,有时候是一颗甜甜的糖果,有时候则是孩子一件喜欢的小礼物,设定中,期中是小舞台初演,老师随意邀请孩子们上前表演,可以是独唱,也可以是节拍律动等,根据平时上课的内容,老师有计划的发挥,在肯定和表扬中激发孩子们练习的积极性。期末是学期音乐技能测试,测试定位不是会唱一部作品,而是能唱一部作品,在语言导向中始终围绕的是一个“能”字,让学生学习意识从单一的作品掌握,建立到用“能”去掌握表达作品的概念。
2.学校大舞台支持
学校在每学期给予两次舞台展示的机会,元旦小展示,六一大展示,这次学校在元旦设计的小展示是“班班有歌声”,难度不大,只要快乐歌唱即可,给每个孩子有上舞台展示自我的机会,这也符合我们学校“行知”办学文化理念。六一则结合音乐舞蹈话剧等多种形式,给孩子们提供了更广阔的展示舞台。
这些平台的设计,充分考虑到今天对孩子们多元智能培养,既提高了孩子们音乐练习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勇敢展示自己风采的行知少年。
四、适合学生作品的确定
1.适合学生能力范围内的作品
一般人接受学习难度的度是需要看到通过努力后达到的近期效果,孩子尤其如此,唯有这样才能鼓励孩子继续努力练习,所以在需要孩子表达作品的选择上一定要有合适的度。难度大的作品不妨作为欣赏的内容,期许今后完成的心,这个度的把握,除了根据年龄阶段的需要,还要和实际接受水平两方面的结合。例四年级有个歌唱作品《小孩世界》,附点节奏、十六分节奏加不同节奏的两声部,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来说,难度确实有些大了,面对过大的难度,在作品掌握上,我就选择了作为欣赏和期许,在多种技术手段帮助下反复聆听后,激发孩子们喜欢的情感后,期许到四年级下半学期再唱,因为合唱队里有很多四年级音乐技能突出的孩子,所以合唱队先唱,让这些孩子回班级展示,增加普通班级对于作品掌握的向往之心,更有利于加强孩子们练习音乐技能的动力。
2.选择富有情趣而优美的作品
如果让孩子练习技能的,必定是孩子们喜欢的优美作品,充分地考虑孩子们情趣的需要,因为喜欢而进行的练习,有更多练习的动力,在动力叠加的基础上提高学生音乐技能,必是事半功倍的。
提高贵在坚持,教育学生如此,老师也是如此,以上是一段时间探索坚持后的几点做法和思考。我们的教育之路走到了今天,确实有很多内容需要修改的,改革贵在学习、探索,奥尔夫、柯达依等优秀的音乐教育思想给我们提供了很多科学的方法,将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学习和探索,希望能够寻求到更多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音乐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