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桃花岭小学“生根阅读课程”的开发与实践已有五年。从课程的萌芽、形成到发展,我和教师团队数度自问,在不断的思索和碰撞中,创立了桃小的“整本书”阅读体系及实施过程“1234”法。“生根阅读”从课题走向课程,树立了“悦读”的校园文化品牌。
为何选择做生根阅读课题
1.对当下阅读教学流派的了解与反思
主题阅读:以“积累、感悟、创新”为形式,由“主题”牵一发而 “动”教材知识与能力体系的“全身”,而串联的“珍珠”,也没有很好解决碎片阅读存在的问题。
海量阅读:更为准确地说是“课内海量阅读”,是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引导下,把课外读物引进课内,使之与语文教材有机融合,引发了社会“语文课能否从教材突围”的争议。
2.新高考改革背景下对阅读的要求
新高考改革方向确定后,有专家总结“得语文者得高考”,语文的广度和难度明显大增,将成为拉开考生档次的分水岭,所有科目都将考验语文水平。孩子在基础教育阶段掌握语文学习体系,对其学习会产生重大影响。桃花岭小学是宜昌市唯一一所湖北省“十佳书香校园”,学校多年来始终坚持推进儿童阅读,通过高质量的阅读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增加学生各学科知识的宽度与广度。
学校在进行生根阅读课程研究初期,试着按年级推荐一系列的书目,有的家庭孩子不需要推荐,能自觉阅读;有的家庭孩子,推荐了等于零,依然不会落实。
基于这些困惑与要求,我们向内发问,怎样才能让推荐的书目有呼有应,怎样解决阅读碎片化的问题,而且还能教给他们必要的阅读方法与策略,于是桃小开启了“整本书”阅读课题的草根研究之旅。
如何讓生根阅读课题转化为课程
2013年春,学校成立了“生根阅读”课题研究团队,经过5年的探索与实践,我们创造了阅读生根课程的“1234”法,即1个行动、2个节日、3个角逐、4种课型。
1个行动:一个行动是指“1变60”的读书行动,它很好地解决了书从哪儿来、时间从哪儿来、教师从哪儿来的问题。
书从哪儿来?通过家委会,每个班共同购置同一本书在阅读课上共读,班级老师精读这一本儿童读物。读完后,与同年级的其他四个班交换,老师随书走班教学。这样一学期下来,学生可以用一本书获得五本书的阅读,六年下来就是60本书。这就是我们的“1变60”的读书行动。目前,学校在教育局及共建单位的帮助下,已有足够的书籍供孩子阅读了。
时间从哪儿来?每周五下午学校专门设立了阅读课。根据文本类型与内容,教师选择60分钟或40分钟的大小课,一学期16至18个课时,进课程进课表。
教师从哪儿来?我们的授课教师以语文教师为主体,其他学科教师和家长、社会文化名人共同参与授课,实行走班制教学。
2个节日:每年桃花盛开时节的桃花诗词节和腊梅飘香时的“腊梅阅读节”。
3个角逐:是指角逐诗词小状元、角逐阅读小博士、角逐妙笔小作家。
4种课型:根据整本书的阅读特点,我们探索出了整本书阅读的基本流程:导读—推进—分享—延伸。同时根据阅读的流程确立了四大课型:导读课、深读课、享读课及延读课。
阅读课程已经研究了五年,我们依然走得艰难且缓慢,还需要进行更深入地研究。学校教师编写《生根大阅读》一书,主要是为了反思与整理。在这样的整理中,我们可以发现问题,寻找新的突破口。
如今,出于课程建设实施的需要与驱动、带动教师自觉阅读的目的,语文课上呈现的不再是一篇篇教材,而是更多与儿童文学的链接,语文课逐步向母语课走近、向儿童走近、向生活和生命走近。同时,教师阅读也是在阅读儿童,儿童观与学生立场都发生了较大变化,所有学科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更多地走向对儿童生命的关怀与体验,逐步地去思索培养人与发展人的正确路径。在阅读课程的推动下,青年教师成长尤为迅速,一批年轻人在课程实验中成为骨干力量,在2018年的现代课堂教学竞赛中,我校多门学科的青年教师代表区参加市级比赛,取得了优异成绩。
如今,阅读把孩子和父母的关系拉得更近。通过亲子阅读的形式,更多的年轻父母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来,陪伴孩子,形成了良好的亲子关系。家长们说,他们通过书找到了与孩子们沟通交流的桥梁。学校里已经有许多家长自发地组织“亲子阅读会”、“朗读者”等活动。
目前,我们即将通过网上阅读平台实现亲子阅读与评价,构建起一个校内课堂阅读、家庭亲子阅读、网络伴读分享的学习社区,并不断地扩大阅读的时空,进而实现全民阅读。
无论是桃小的学生、教师还是家长,因为生根阅读,我们加速成长的步伐;因为生根阅读,我们遇见更好的自己。
怎样使阅读生根课程提升学校文化
桃花岭小学前两任校长,诗人、作家徐虹兰和林玲,赋予了学校师生诗书气质,成就了学校诗词文化特色。
2012年,我来到诗韵流淌的桃花岭,中文系专业的我对学校有种莫名的亲近感,在诗词文化传承中,很快有了新的创意。“角逐诗词小状元”品牌通过中央文明网向全国推介;舞蹈《诗韵》入选全国优秀国学教育文艺作品;韩佳辰同学获得首届全国国学达人小学组冠军等。在掌声中,我开始理性思考:诗词在学生成长中的力量还是过于微弱与局限,作为校长,我有责任不断寻找甚至创造学校发展的新引擎。而此时,由新闻出版总署和中央电视台倾力打造的特别节目——《2012书香中国》,让我激动不已,一颗“生根阅读”的种子在心中萌生,打造“书香桃小”的使命感油然而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所学校可以什么都没有,只要有了为教师和学生精神成长而提供的图书,那就是学校了。”在影响儿童内在阅读动机中,“接近书籍的机会”和“自主选择书籍的权利”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桃小校园里一草一木都是画,一砖一瓦皆有情,校园处处有阅读的基因。
教育里最关键、最重要的基石就是阅读。“生根阅读”从校内阅读走向家庭阅读,从课题走向课程,课程的创新与实践形成了浓浓的“悦读”文化,并且毫不保留在兄弟学校进行推广。我们在“悦读”文化的浸润下,不断扩大视野,丰富办学的内涵和外延,成为了全国体育联盟学校、全国足球特色学校、市研学旅行课题组成员单位,形成了“静能读书 动能健美”“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的精神气质,彰显着“人人都是舞台主角,人人都能绽放如花”的学校文化特质。
(作者单位:宜昌市桃花岭小学)
为何选择做生根阅读课题
1.对当下阅读教学流派的了解与反思
主题阅读:以“积累、感悟、创新”为形式,由“主题”牵一发而 “动”教材知识与能力体系的“全身”,而串联的“珍珠”,也没有很好解决碎片阅读存在的问题。
海量阅读:更为准确地说是“课内海量阅读”,是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引导下,把课外读物引进课内,使之与语文教材有机融合,引发了社会“语文课能否从教材突围”的争议。
2.新高考改革背景下对阅读的要求
新高考改革方向确定后,有专家总结“得语文者得高考”,语文的广度和难度明显大增,将成为拉开考生档次的分水岭,所有科目都将考验语文水平。孩子在基础教育阶段掌握语文学习体系,对其学习会产生重大影响。桃花岭小学是宜昌市唯一一所湖北省“十佳书香校园”,学校多年来始终坚持推进儿童阅读,通过高质量的阅读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增加学生各学科知识的宽度与广度。
学校在进行生根阅读课程研究初期,试着按年级推荐一系列的书目,有的家庭孩子不需要推荐,能自觉阅读;有的家庭孩子,推荐了等于零,依然不会落实。
基于这些困惑与要求,我们向内发问,怎样才能让推荐的书目有呼有应,怎样解决阅读碎片化的问题,而且还能教给他们必要的阅读方法与策略,于是桃小开启了“整本书”阅读课题的草根研究之旅。
如何讓生根阅读课题转化为课程
2013年春,学校成立了“生根阅读”课题研究团队,经过5年的探索与实践,我们创造了阅读生根课程的“1234”法,即1个行动、2个节日、3个角逐、4种课型。
1个行动:一个行动是指“1变60”的读书行动,它很好地解决了书从哪儿来、时间从哪儿来、教师从哪儿来的问题。
书从哪儿来?通过家委会,每个班共同购置同一本书在阅读课上共读,班级老师精读这一本儿童读物。读完后,与同年级的其他四个班交换,老师随书走班教学。这样一学期下来,学生可以用一本书获得五本书的阅读,六年下来就是60本书。这就是我们的“1变60”的读书行动。目前,学校在教育局及共建单位的帮助下,已有足够的书籍供孩子阅读了。
时间从哪儿来?每周五下午学校专门设立了阅读课。根据文本类型与内容,教师选择60分钟或40分钟的大小课,一学期16至18个课时,进课程进课表。
教师从哪儿来?我们的授课教师以语文教师为主体,其他学科教师和家长、社会文化名人共同参与授课,实行走班制教学。
2个节日:每年桃花盛开时节的桃花诗词节和腊梅飘香时的“腊梅阅读节”。
3个角逐:是指角逐诗词小状元、角逐阅读小博士、角逐妙笔小作家。
4种课型:根据整本书的阅读特点,我们探索出了整本书阅读的基本流程:导读—推进—分享—延伸。同时根据阅读的流程确立了四大课型:导读课、深读课、享读课及延读课。
阅读课程已经研究了五年,我们依然走得艰难且缓慢,还需要进行更深入地研究。学校教师编写《生根大阅读》一书,主要是为了反思与整理。在这样的整理中,我们可以发现问题,寻找新的突破口。
如今,出于课程建设实施的需要与驱动、带动教师自觉阅读的目的,语文课上呈现的不再是一篇篇教材,而是更多与儿童文学的链接,语文课逐步向母语课走近、向儿童走近、向生活和生命走近。同时,教师阅读也是在阅读儿童,儿童观与学生立场都发生了较大变化,所有学科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更多地走向对儿童生命的关怀与体验,逐步地去思索培养人与发展人的正确路径。在阅读课程的推动下,青年教师成长尤为迅速,一批年轻人在课程实验中成为骨干力量,在2018年的现代课堂教学竞赛中,我校多门学科的青年教师代表区参加市级比赛,取得了优异成绩。
如今,阅读把孩子和父母的关系拉得更近。通过亲子阅读的形式,更多的年轻父母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来,陪伴孩子,形成了良好的亲子关系。家长们说,他们通过书找到了与孩子们沟通交流的桥梁。学校里已经有许多家长自发地组织“亲子阅读会”、“朗读者”等活动。
目前,我们即将通过网上阅读平台实现亲子阅读与评价,构建起一个校内课堂阅读、家庭亲子阅读、网络伴读分享的学习社区,并不断地扩大阅读的时空,进而实现全民阅读。
无论是桃小的学生、教师还是家长,因为生根阅读,我们加速成长的步伐;因为生根阅读,我们遇见更好的自己。
怎样使阅读生根课程提升学校文化
桃花岭小学前两任校长,诗人、作家徐虹兰和林玲,赋予了学校师生诗书气质,成就了学校诗词文化特色。
2012年,我来到诗韵流淌的桃花岭,中文系专业的我对学校有种莫名的亲近感,在诗词文化传承中,很快有了新的创意。“角逐诗词小状元”品牌通过中央文明网向全国推介;舞蹈《诗韵》入选全国优秀国学教育文艺作品;韩佳辰同学获得首届全国国学达人小学组冠军等。在掌声中,我开始理性思考:诗词在学生成长中的力量还是过于微弱与局限,作为校长,我有责任不断寻找甚至创造学校发展的新引擎。而此时,由新闻出版总署和中央电视台倾力打造的特别节目——《2012书香中国》,让我激动不已,一颗“生根阅读”的种子在心中萌生,打造“书香桃小”的使命感油然而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所学校可以什么都没有,只要有了为教师和学生精神成长而提供的图书,那就是学校了。”在影响儿童内在阅读动机中,“接近书籍的机会”和“自主选择书籍的权利”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桃小校园里一草一木都是画,一砖一瓦皆有情,校园处处有阅读的基因。
教育里最关键、最重要的基石就是阅读。“生根阅读”从校内阅读走向家庭阅读,从课题走向课程,课程的创新与实践形成了浓浓的“悦读”文化,并且毫不保留在兄弟学校进行推广。我们在“悦读”文化的浸润下,不断扩大视野,丰富办学的内涵和外延,成为了全国体育联盟学校、全国足球特色学校、市研学旅行课题组成员单位,形成了“静能读书 动能健美”“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的精神气质,彰显着“人人都是舞台主角,人人都能绽放如花”的学校文化特质。
(作者单位:宜昌市桃花岭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