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哲理思辨中启迪学生的智慧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na1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单元教材解读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安排了《寓言两则》《争论的故事》《剪枝的学问》三篇课文,还有一次习作和一道练习。本组课文形式多样, 有寓言故事, 也有生活中发生的真实故事,它们有一个共同点: 都是用具体的事情来说明一个道理, 所说明的道理, 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丰富学生的思想方法,在哲理思辨中启迪学生的智慧。这类课文的教学,有利于为学生打下母语的基础,接受优秀民族文化传统的熏陶,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教学本组课文时,教师要深入研读教材,把握课文蕴含的哲理,引领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
  一要明确本单元教材编排的意图和作用。本单元可以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就这一组教材的内容和文体来说,既是对低年级《狐假虎威》《狼和小羊》《狐狸和乌鸦》说理文章的进一步拓展,又为高年级说理文的学习作了一个很好的铺垫,为学生积累更多的自主学习的经验和方法。
  二要把握本单元教材编排的训练体系。统筹安排,因课设练,多次重复,螺旋上升,这是苏教版小语教材的训练体系。本单元除朗读、默读、积累词语和预习课文等常规项目外,主要安排了四个重点:①查字典解释词义;②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句子;③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④领会课文蕴含的哲理。教师要充分把握教材的特点,因课设练,充分发挥教材作为“例子”的作用。比如,《寓言两则》《争论的故事》《剪枝的学问》几篇课文对话多、故事情节强,教材都安排了朗读课文、讲述故事的训练。《寓言两则》选自中国古代传统寓言故事,教材安排了“再找几则其他寓言故事,读一读,讲一讲”的练习。《争论的故事》兄弟俩的语言非常精彩,教材安排了“把人物争论时的不同语气读出来”的练习。《剪枝的学问》笔调轻松活泼,娓娓道来,“我”的感悟写得很含蓄,虽未一语道破,但读者心中自明,教材安排了“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的练习,诸如此类。
  三要挖掘本单元教材蕴含的哲理因素。本单元四篇课文以事喻理,蕴藏着丰富的哲理。这些哲理都蕴含在丰富多彩、生动形象的课文内容里。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结合语言文字揣摩,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明白哲理。
  
  单元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和本单元教材的特点,确立单元教学具体目标(略)。
  学习本单元教材,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在朗读中想象相应的画面,理解叙述顺序,能理解重点词句及摘抄佳句,能复述故事等,让学生在听说读写过程中得到良好的语文素养的培养。教师在备课时,要很好地把握每一篇课文的教学元素,以学定教,进行精心的教学设计。
  单元教学重点
  查字典解释词义;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句子;学习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领会课文蕴含的哲理。
  单元教学难点
  领会课文蕴含的哲理;联系生活实际运用“事中之理”。
  单元教学建议
  一、分析研究,把握本单元教学的基本方法。
  本单元教学的基本步骤为:“初读,了解故事→悟读,研读重点→研读,探明事理→拓展,联系生活。”教学时,关键是要讲清“事”,使学生通过“事”悟出“理”,然后再联系实际,有针对性地延伸拓展。学生在阅读中面临的困难往往是难以弄明“事中之理”,突破难点的方法是在学生真切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品读关键段落及关键词句,启发思考,从而使学生悟出“事中之理”。
  二、以读代讲,引导学生绘声绘色地朗读课文。
  “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如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本单元课文层次清晰,语言流畅,学生一读能懂。教学时,要放手让学生去读、去品、去悟。要做到初读,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再读,理清顺序,概括文意;精读,抓住重点,训练语言;品读,品味词句,领悟哲理;研读,延伸拓展。朗读作为融理解和表达于一体的综合性活动,是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
  《寓言两则》要抓住人物的心理描写和对话描写,让学生在朗读中见其形,入其境;《争论的故事》可从文中的反问句入手,并抓住“争论不休”的声音变化,演绎当时情境;《剪枝的学问》要注意读好“怎么、干吗、啦、呢”等词语,体会人物当时的心情、神情,打开学生情感的闸门。只有深入思考的朗读,才能让学生品出语言文字的味道。
  三、理清文章脉络,引导学生概括课文内容。
  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课文各部分的要点及其联系,在此基础上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一般可采用段意合并、中心句摘录、题目拓展等方法,建议本单元采用段意合并法。比如《鹬蚌相争》,第一节写鹬蚌为什么相争,第二、三节写鹬蚌如何相争,第四节写相争的结果怎样。因而,这一课的主要内容就可概括为:本文通过鹬蚌相争的经过的叙述,告诉人们为人处事要宽容。要求学生概括时尽量用简洁的语言,把课文从厚读薄,在语言实践中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剪枝的学问》是一篇既蕴含了科技性知识、又揭示了一定哲理的小短文。教学《剪枝的学问》,为了让学生整体感知,可抓住题眼设计问题:1.什么叫剪枝?2.王大伯剪掉了什么样的树枝?3.剪掉了一些枝条后桃子长得怎么样?这样三问,学生粗读课文,便能从课文中找到答案,并概括出课文内容:文章记叙了“我”在桃园看剪枝并了解剪枝的原因,启示我们“减少”是为了“增加”,生活处处有学问,我们要做有心人。
  四、抓住关键词句,引导学生深入细致地理解文本。
  《语文课标》在第二学段阅读教学目标中,特别提出了“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这一教学目标。文中常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词,它们或揭示中心,或蕴涵情感,或概括内容,或暗示思路。备课时,找准这些关键词,就能教活整篇课文。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能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重锤敲打。一是要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课文内容。二是阅读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深入思考,对阅读的内容加以分析和归纳,进一步理清课文的条理和思路。三是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入情入境地读课文,把自己的感情纳入到课文的人物和情节中去。
  《揠苗助长》讲农夫急于求成时,用了许多生动、贴切的词语,先说“他巴望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说明他心情的急切;“天天到田边去看”,反映了他时刻把这件事放在心上,又为他下面采取的行动作了铺垫;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自言自语”,这些词语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他当时急切的心情和焦急的样子。《争论的故事》可以联系上下文让学生理解“不以为然”,教“争论不休”,先分角色练习朗读兄弟俩的对话,再让学生比赛查字典,“休”有哪几种意思,在“争论不休”中应该取哪种解释,学生自然会作出正确的判断。《剪枝的学问》要求学生反复咀嚼“减少是为了增加”这句话,从中悟出“只有去除闲枝废叶,才能留住精华;只有卸去沉重的负担,才能快捷行走”的道理。
  五、积累好词佳句,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主要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理解。继续重视引导学生掌握理解词句的方法,能借助词典理解词语的意义,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析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二是积累。要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朗读、背诵、摘抄等形式,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同时培养对好词佳句的敏感,养成积累词句的习惯。三是运用。要引导学生学习和体会作者遣词造句、表情达意的方法,引导学生在习作中运用。
  从训练角度看,可以体会用词的准确,体会词语表情达意的效果,理解句子的深刻含义等。比如,《剪枝的学问》中有关桃园春景的描写的积累,“我又惊又喜,不禁想起王大伯去年剪枝时说的那番话。噢,‘减少’是为了‘增加’,还真是这么个道理”! 它就像一句名言,学生积累下来,终生受用。再如,练习中有关语言成语的积累,不仅可以丰富他们的语言,而且可以陶冶他们的情操,使他们从中受到启迪,得到教益。
  六、增强生活意识,提高习作教学的实效。
  “写作教学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要“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本单元习作教学继续倡导生活作文的指导思想,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教师要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 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习作八让学生编一个童话故事,使学生知道“养成良好习惯的好处”。这篇习作,强化了作文的实用功能。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编写童话的兴趣, 指导学生认真观察, 引导学生大胆想象, 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 编写童话故事, 把故事内容叙述清楚, 初步学习编写童话的方法。本单元《鹬蚌相争》一文心理和语言的描写,《争论的故事》一文的对话描写,《剪枝的学问》一文哲理的揭示,可以迁移到编写童话故事的过程中。
  1.从生活入手,激发习作兴趣。先让学生观察课本上的图画,并提出要求:看看是谁,在干什么? 想一想这几个小动物这样做好不好? 然后分别说说这几幅图所写的故事。2.鼓励想象,拓宽思路。围绕“讲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这个中心,鼓励学生想象,思考如何帮助小动物们改掉坏习惯。3.分析范文,引导学生掌握方法。范文条理清楚,详略得当,想象丰富,语言具有儿童特点,非常适合学生仿写。教师要让学生的习作流淌出个性化的思想和语言,不断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总之,在本单元教学中,教师要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咀嚼文句,领悟哲理,紧紧抓住课文中“言已尽而意无穷”的语文因素,引导学生反复玩味,激情投入,走进语文这个风光无限的精神家园!
其他文献
《爱如茉莉》是苏教版第十册一篇文质兼美的叙事散文,作者用质朴平实的语言记叙了父母之间如茉莉一样平平淡淡却又真真切切的爱。特别是文章第9小节病房中那温馨的一幕特别感人,爸爸紧握的双手、妈妈恬静的微笑、温暖的阳光、淡淡的花香无不浸润着生命的芬芳与光泽,传递着爱的讯息,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学中,可以以此为突破口,引领学生准确把握文章情感的脉搏,深入领悟文章抓住细节、文脉前后相承等表情达意的方法以及
【摘要】英语绘本是一种不同于教材的课外读本,主题丰富,插图生动,情节有趣,内容真实,语言真实。本课的教学目标为学生们能够读出文本中的生词,理解文章意思。为了让学生们能够轻松快乐地完成学习目标,教师需要化繁为简,将难懂的词或句简单化,引领学生逐步理解文章。  【关键词】小学英语绘本 案例分析 有效途径  英语绘本,是指以画为主,附有少量文字的一类书。它不仅可以讲故事、学习知识,还可以帮助儿童建立精神
临近期末,我到一些学校去调研复习的情况,听了一位五年级的语文老师指导学生做阅读理解题。这位老师选择的阅读文章是《“凤辣子”初见林黛玉》(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课文下面设计了七道题,其中一道是关于标点符号的,一道是选择词语,一道是比较异同的,另外四道如下——  1.“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王熙凤这短短的几句话,表面上是称赞
执教三年级下册《认识分数》时,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了这样的情况:  根据分数概念中最核心的、最本质的、最有价值的内容(总数,份数,每份数),我设计了这样的学习活动:把一盘桃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请同学们自己设计盘子中桃子的个数,分一分,写一写。(用画图的方法表示)  下面摘录的是部分学生的作业:  师:谁愿意上来告诉大家你是怎么设计的,怎样分的,分数是多少?  生1:8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创新和创造性是求异思维的冲动和能力的体现。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首先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问题性教学。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意识、问题能力可以说是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基础,创造始于问题。问题能力在于学生,而能不能以问题贯穿教学在于教师。中央教科所袁振国所长在《教育新理念》一书中阐述了“以问题为纽带的教学”,他的理论阐述为我们探
入选理由 十八大对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并作出全面部署,集中反映了党中央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进入人才强国行列,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的坚定信念,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指明了方向。  事件回放 2012年11月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
有效的数学学习离不开必备的学习材料,但这些材料不是随意选择的。有了合适的学习材料,如果不注重呈现方式和有效指导,其作用就会大打折扣。那么该怎样提高学习材料的效度,让学生在充分的学习材料中吸收最大化的数学内容,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呢?  一、选择有效的学习材料为落实目标服务  学习材料的效度决定了落实教学目标的起点和基点。然而我们在选择数学学习材料时往往为了追求新意而脱离学生,偏离教学目标。这样不仅不
现代家禽饲养体系中的一大要素是——光照方案。后备母鸡、产蛋母鸡、种母鸡及肉用仔鸡都有各自不同的需求。首先要了解光照的质量和家禽所见到的,然后选择合适的光源,因为灯泡并不只是用于照明:不同的成本有不同的可选方案,但是收益各不相同。  中图分类号:S816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1-0769(2015)07-0049-03  对任何农场主来说,光照技术的飞速发展不足为奇。几年前,选择一种光源
暨丹麦种猪繁育计划与新型饲料加工工艺交流会  2016年9月10日下午,由四川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邛崃市农业和林业局主办,成都旺江农牧科技有限公司承办的“首届中国西部(旺江)现代化养猪高峰论坛暨丹麦种猪繁育计划与新型饲料加工工艺交流会”,在四川省邛崃市兰庭大酒店隆重召开,来自全国相关院校及企业近200位嘉宾出席了本次会议(图1)。  成都旺江农牧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江腾涛先生以及丹育贸易有限公司C
摘要:实现低碳增长的政策和行动将对每个行业的政策和行动、政策表述、衡量标准、温室气体减排潜力以及政策和行动的成本效益进行介绍。  关键词:低碳发展;规划  中图分类号:X24 文献标识码:A DOI: 10.3969/j.issn1003-8256.2014.04.009  第四部分:实现低碳增长的政策和行动之电力部门的行动  1 目标制定:可再生能源与非化石燃料发电目标与发电配额义务  政策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