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常常独立于教学楼顶楼的观景台。
从观景台上向左眺望,鳞次栉比的是小镇上居民高矮不等参差不齐的房屋,几个终日吐着浓烟直冲云霄的烟囱夹杂其间。从观景台上向右眺望,无际的田野下是粉墙红瓦排列整齐高低一致的两层民居住宅。
现在是农历十月初。阳光灿烂的正午,独立于观景台,天空澄澈清明,阳光直直地投影下来,头发暖暖的,脸颊暖暖的,衣服暖暖的,一颗心开始暖融融的,如啄新泥的春燕。低头俯瞰,金灿灿的是盛装的法国梧桐,夺人心魄的金黄的散发着浓浓的秋韵;缕缕炊烟浮起在粉墙红瓦的屋顶,一个草垛堆放在空旷的场院中,草垛旁一头老黄牛正抬头,老牛目光的尽头是一头小牛,小牛正在撒欢,时而扬起前蹄,时而并举后腿。
四堵高墙几乎割断校园与外界的联系,校园坐落在远离市区的偏僻小镇,聚集着五千多人,让其成为闹市。攒动的人头,五颜六色的人是校园每日主流的风景。
校园生活不仅封闭而且忙碌。清晨,霞光星光月光同时辉映的时刻,我已经走进教室;深夜,群星正灿烂,远处常常有一两声犬吠,我还匆匆行走在通往家的小路,想象儿子已经熟睡的面孔。
终日重复着三点一线的生活,月光依然日日皎洁,星空依然日日美丽,只是一颗心常常感觉到死寂般的疲惫。日子的流逝如细腻的沙滑落进漏斗,悄无声息。
古人云,大隐隐于市。喧闹的校园在每日正午时刻是完全属于我自己的,洁净的蓝天、温暖的阳光、偶尔停驻在我身边的小鸟,还有,教室里一群正在静静完成作业的懂事的孩子。
现在是农历十月初,一个温暖的午后,我独自静静的伫立在楼头。久违的幸福的震颤随同温暖的日光缓缓的流过全身。
今年的冬季日日温暖。
我教《我心归去》 璩存峰 李光辉
近日执教苏教版必修教材中的课文《我心归去》。
在教读第5段时,我有两个创造性环节。
一是分析下面这句话,“我坐在柔和的灯雾里,听窗外的海涛和海鸥的鸣叫,想象母亲、妻子、女儿现在熟睡的模样,隔着万里守候她们睡到天明”。这一句是写作者远在万里之遥,夜不能寐,思念家中的亲人,并送去默默的祝福。在此我教给大家一个关于“思念亲人”话题文章的另一种写作手法。那就是在写自己如何思念家中亲人时,不写自己如何思念,而是换个视角,推己及人,写家中亲人如何思念自己。是从古人那里学的。比如白居易的“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就运用了这种写法。作者客走他乡,人在旅途,冬至佳节深夜,不免想起家中的亲人。可是作者没有从自己思家的角度描画,而是写家中亲人此时此刻如何惦记远行的亲人——作者。这种写作角度,更能传达出作者内心孤寂、难耐的无助情感,从而将情感的波涛推向巅峰。希望同学们以后可以借鉴。
二是教读本段最后两句“人们无论走到哪里,都没法不时常感怀身后远远的一片热土,因为那里有他的亲友,至少也有他的过去。时光总是把过去的日子冲洗得熠熠闪光,引人回望”。我说这里实际牵扯到一个美学原理,即“距离产生美”。家有几个兄弟姊妹的同学可以想到,平常你们兄妹们在家常常闹得不可开交,不欢而散。可是一旦离开数日,又非常想念,就是这个道理。
其实在备课时。以上教学环节都根本没有想到过。换句时髦的话,课前预设根本没有这些教学环节与内容。只是因为,课堂气氛营造得较好,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了,他们思维活跃,师生配合默契,于是,我的灵感、知识储备也都被调动了起来,就有了这些宝贵的课堂生成。
如果每一堂语文课都能取得这样的实际效果,不管是对于学生,还是老师,语文教学就被赋予了永久的艺术魅力,语文教学就会重新焕发它的艺术青春。
从观景台上向左眺望,鳞次栉比的是小镇上居民高矮不等参差不齐的房屋,几个终日吐着浓烟直冲云霄的烟囱夹杂其间。从观景台上向右眺望,无际的田野下是粉墙红瓦排列整齐高低一致的两层民居住宅。
现在是农历十月初。阳光灿烂的正午,独立于观景台,天空澄澈清明,阳光直直地投影下来,头发暖暖的,脸颊暖暖的,衣服暖暖的,一颗心开始暖融融的,如啄新泥的春燕。低头俯瞰,金灿灿的是盛装的法国梧桐,夺人心魄的金黄的散发着浓浓的秋韵;缕缕炊烟浮起在粉墙红瓦的屋顶,一个草垛堆放在空旷的场院中,草垛旁一头老黄牛正抬头,老牛目光的尽头是一头小牛,小牛正在撒欢,时而扬起前蹄,时而并举后腿。
四堵高墙几乎割断校园与外界的联系,校园坐落在远离市区的偏僻小镇,聚集着五千多人,让其成为闹市。攒动的人头,五颜六色的人是校园每日主流的风景。
校园生活不仅封闭而且忙碌。清晨,霞光星光月光同时辉映的时刻,我已经走进教室;深夜,群星正灿烂,远处常常有一两声犬吠,我还匆匆行走在通往家的小路,想象儿子已经熟睡的面孔。
终日重复着三点一线的生活,月光依然日日皎洁,星空依然日日美丽,只是一颗心常常感觉到死寂般的疲惫。日子的流逝如细腻的沙滑落进漏斗,悄无声息。
古人云,大隐隐于市。喧闹的校园在每日正午时刻是完全属于我自己的,洁净的蓝天、温暖的阳光、偶尔停驻在我身边的小鸟,还有,教室里一群正在静静完成作业的懂事的孩子。
现在是农历十月初,一个温暖的午后,我独自静静的伫立在楼头。久违的幸福的震颤随同温暖的日光缓缓的流过全身。
今年的冬季日日温暖。
我教《我心归去》 璩存峰 李光辉
近日执教苏教版必修教材中的课文《我心归去》。
在教读第5段时,我有两个创造性环节。
一是分析下面这句话,“我坐在柔和的灯雾里,听窗外的海涛和海鸥的鸣叫,想象母亲、妻子、女儿现在熟睡的模样,隔着万里守候她们睡到天明”。这一句是写作者远在万里之遥,夜不能寐,思念家中的亲人,并送去默默的祝福。在此我教给大家一个关于“思念亲人”话题文章的另一种写作手法。那就是在写自己如何思念家中亲人时,不写自己如何思念,而是换个视角,推己及人,写家中亲人如何思念自己。是从古人那里学的。比如白居易的“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就运用了这种写法。作者客走他乡,人在旅途,冬至佳节深夜,不免想起家中的亲人。可是作者没有从自己思家的角度描画,而是写家中亲人此时此刻如何惦记远行的亲人——作者。这种写作角度,更能传达出作者内心孤寂、难耐的无助情感,从而将情感的波涛推向巅峰。希望同学们以后可以借鉴。
二是教读本段最后两句“人们无论走到哪里,都没法不时常感怀身后远远的一片热土,因为那里有他的亲友,至少也有他的过去。时光总是把过去的日子冲洗得熠熠闪光,引人回望”。我说这里实际牵扯到一个美学原理,即“距离产生美”。家有几个兄弟姊妹的同学可以想到,平常你们兄妹们在家常常闹得不可开交,不欢而散。可是一旦离开数日,又非常想念,就是这个道理。
其实在备课时。以上教学环节都根本没有想到过。换句时髦的话,课前预设根本没有这些教学环节与内容。只是因为,课堂气氛营造得较好,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了,他们思维活跃,师生配合默契,于是,我的灵感、知识储备也都被调动了起来,就有了这些宝贵的课堂生成。
如果每一堂语文课都能取得这样的实际效果,不管是对于学生,还是老师,语文教学就被赋予了永久的艺术魅力,语文教学就会重新焕发它的艺术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