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群体,为了达到共同的目的互相配合的一种联合行动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是指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并相互进行交流,把小组中的不同思路进行优化整合,把个人独立思考的成果转化为全组共有的成果,以群体智慧来解决问题的一种互助性学习方式。它发挥了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了学生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改变了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的目的。如今,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学生为主体的合作学习方式出现遍地开花的局面,如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等。而善于与人合作,尊重他人,乐于交往等也是《品德与社会》课程的重要教学目标。那么,在品德与社会课中怎样才能使小组合作学习更有效呢?下面我谈谈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体会。
一、建立科学、合理的合作学习小组
分组是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我们应根据学习的内容和目标的不同,安排的小组成员也应该不一样。但是在现行的课堂教学中,我们的合作学习小组形式大都按前后座位四人自然成一小组,而这种座位的编排往往都是按学生的身高进行安排的。这样的学习小组虽然使课堂的操作更简单、方便,但是也存在着自身的缺陷,那就是——可能因人员搭配不合理,不利于学生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效果往往会不尽人意。而我们的课堂教学教师组织小组学习,目的就是为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给学生更多的发挥空间,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与习惯。因此,在构建合作小组时,要注意人员搭配的合理性,达到差异互补,人尽其才。如何才能在组织小组合作中达到理想的效果呢?
在具体的小组编排时,我们可以以学习内容为依据,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甚至是性格、性别等差异进行分组,以四到六人为一个小组,每个小组都适当安排高、中、低三个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这样分组不但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而且为全班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同时,值得注意的是,这个学习小组应该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即是学习小组在合作一段时间后,小组成员可能会因为研究的主题不同而进行相互交换。因此,作为授课教师要细心观察小组合作学习中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状态,适时对学习小学成员进行调整、交换,确保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兴趣。
二、明确小组合作学习成员各自的职责
在日常的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当教师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学习时,同学们就会七嘴八舌地展开热烈讨论的局面,看起来同学们都非常的积极参与讨论,但是这样的讨论是否达到我们想要的目的呢?这主要是缺乏有序的合作机制。那么,怎样才能使我们的小组合作学习有效而有序呢?本人认为,在编制好学习合作小组之后,应根据组内学生的特长、性格,进行合理分工,使小组成员每人都参与,每人都有“活”干。如在组织安全分工时,应当安排组织能力强的同学担任本组小组长,然后再對小组成员进行分工,并组织小组成员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有序开展讨论、探究;安排文笔好的同学担任该小组记录员,有条理地记录同学们的发言,整理发言稿;安排善于表达的同学担任小组发言员,负责发布本组讨论的结果;安排守纪的同学担任小组纪律员,随时提醒小组成员在合作学习过程中不讲学习无关的事情。这样使每小组成员殾能参与小组合作学习,都能感受每份分工的责任与乐趣。当然,教师也要让学生明白,每个学习小组成员职责的分工是变化,成员之间的分工可以轮换。同时,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让各小组成员学会倾听,要合理安排时间,加强合作指导,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和互相补充、更正的时间,使不同层次学生都能得到锻炼,得到发展。
例如,我在上《保护环境》这一课时,在课前,我让学生以自愿组织的小组为单位,对学校附近的桐井河进行调查。在编排好合作学习小组后,发放了调查用表,要求学生从水质情况、受污染原因以及对人们生活的影响等这方面进行调查,调查之后小组成员需要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得出调查结果和建议,并要求品德课上交流汇报。同学听了之后即兴奋,又担心。兴奋的是可以通过自己的方式,自己的眼光,去了解去调查身边的事;担心的是这是第一次尝试,怕做不好。各小组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分析、总结,在课堂上小组成员用自己独特的视角、语言作了精彩的发言。有小组的代表说:“我们负责调查的是水质,我们发现桐井河非常脏,有时黑如墨汁,有时紫褐色,有时淡黄色。看这是我们拍的照片……”“我们调查的是污染源,我们发现桐井片区是工业园区,有些工厂的废水没有经过处理,直接排放到河里,黑乎乎的;还有附近的养猪户,直接排放猪尿猪粪,造成臭气熏天;而河流旁边的茶楼、饭店,直接把生活垃圾、洗餐具水倒到小河里。”“老师,我们第三小组补充一下,不光是茶楼这么做,还有很多居民也是这么做的。”……整节课就在学生热烈而有序地汇报中开展着。
三、合作时机要选择到位
作为品德与社会课堂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需要教师选对合作学习时机,教师要引导到位。否则,没有目的的开展将合作学习,并不是真正意义的合作学习,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是费时、低效的。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等,适时、适当次数地开展学生合作学习,而且合作必须建立在学生个体需要的基础之上。只有有交流的需要,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开展的合作学习才是有价值、有成效的。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在备课时不仅要吃透教材,而且还要了解学生,对要解决的问题有一个评估,哪些问题学生能自己解决,哪些问题学生需要合作探究,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小组合作探究。同时,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有明确的合作目的,不要单为了有合作的形式而合作,而我们设计的问题也要具有探究性,这样才可以激发学生合作的欲望,达到合作探究的目的。与此同时,我们还可以在课前的调查及课后的延伸中适当地安排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四、创设民主氛围,培养学生良好合作学习习惯 小组合作学习,应该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探讨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深入地交流、探究,从而解决问题,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方法。但是,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习惯是取得成功的保障。在目前的品德课堂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当老师提出问题,宣布小组讨论时,我们的学生会争先恐后地抢说,要么没有“听众”——你说你的,我说我的,要么只有个别同学“一枝独秀” 侃侃而谈,其余同学一声不吭,一幅与己无关的样子,大家在热闹中草草结束所谓的“合作学习”,以致小组合作学习结束后,没有一个有代表性的观点。对此,怎样才能培养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呢?培养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首先要培养思考的习惯。
合作学习不仅自己动脑筋,而且还要和大家一块解决问题,这样学生不仅会在自己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参与小组学习,并且还能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留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时间,在合作学习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充裕的合作学习时间,让学生在充分的探究、讨论、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第二,教师应营造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合作学习,思维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激发了学生思考的欲望。第三要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大胆发言的习惯。对于平时沉默寡言的同学,教师要善于用激励性的语言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给他们自信,如常对他们说“你很棒”“你一定行”“老师相信你能自己解决”,渐渐地他们就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当然还要培养他们学会认真倾听他人的发言的习惯。
五、采用科学合理的小组合作评价
评价机制是开展小组合作的指挥棒,是提高课堂效率、引导小组合作发展方向最有效的手段。一般情况下,小组合作学习结束后,常常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全班性的汇报交流,但很多时候,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常常停留在对个别交流学生的评价上,而忽略了对这些学生所在小组的集体评价。我觉得教师一要加强对学生和小组的评价,通过教师具有鼓励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全面性的评价引导学生的发展。二是要加强组内评价,通过组员的力量引导本组成员扬长避短,争取进步。三是要加强组与组之间的互评,通过竞争效应引导小组的发展。四是进行班级评价。从班级的高度,由教师和班委参与,以表格打分的形式,对各组的表现进行评价,并每天公布。努力形成师生评价、生生评价、组组评价、班级评价、学校评价;口頭评价与标准评价相结合的综合科学的评价体系,以促进小组合作的高效持续发展。
总之,在实施小组合作教学过程中,从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增强和对解答问题的准确率来看,学习的兴趣和学习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确实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它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促使智力的开发,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建立科学、合理的合作学习小组
分组是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我们应根据学习的内容和目标的不同,安排的小组成员也应该不一样。但是在现行的课堂教学中,我们的合作学习小组形式大都按前后座位四人自然成一小组,而这种座位的编排往往都是按学生的身高进行安排的。这样的学习小组虽然使课堂的操作更简单、方便,但是也存在着自身的缺陷,那就是——可能因人员搭配不合理,不利于学生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效果往往会不尽人意。而我们的课堂教学教师组织小组学习,目的就是为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给学生更多的发挥空间,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与习惯。因此,在构建合作小组时,要注意人员搭配的合理性,达到差异互补,人尽其才。如何才能在组织小组合作中达到理想的效果呢?
在具体的小组编排时,我们可以以学习内容为依据,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甚至是性格、性别等差异进行分组,以四到六人为一个小组,每个小组都适当安排高、中、低三个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这样分组不但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而且为全班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同时,值得注意的是,这个学习小组应该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即是学习小组在合作一段时间后,小组成员可能会因为研究的主题不同而进行相互交换。因此,作为授课教师要细心观察小组合作学习中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状态,适时对学习小学成员进行调整、交换,确保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兴趣。
二、明确小组合作学习成员各自的职责
在日常的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当教师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学习时,同学们就会七嘴八舌地展开热烈讨论的局面,看起来同学们都非常的积极参与讨论,但是这样的讨论是否达到我们想要的目的呢?这主要是缺乏有序的合作机制。那么,怎样才能使我们的小组合作学习有效而有序呢?本人认为,在编制好学习合作小组之后,应根据组内学生的特长、性格,进行合理分工,使小组成员每人都参与,每人都有“活”干。如在组织安全分工时,应当安排组织能力强的同学担任本组小组长,然后再對小组成员进行分工,并组织小组成员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有序开展讨论、探究;安排文笔好的同学担任该小组记录员,有条理地记录同学们的发言,整理发言稿;安排善于表达的同学担任小组发言员,负责发布本组讨论的结果;安排守纪的同学担任小组纪律员,随时提醒小组成员在合作学习过程中不讲学习无关的事情。这样使每小组成员殾能参与小组合作学习,都能感受每份分工的责任与乐趣。当然,教师也要让学生明白,每个学习小组成员职责的分工是变化,成员之间的分工可以轮换。同时,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让各小组成员学会倾听,要合理安排时间,加强合作指导,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和互相补充、更正的时间,使不同层次学生都能得到锻炼,得到发展。
例如,我在上《保护环境》这一课时,在课前,我让学生以自愿组织的小组为单位,对学校附近的桐井河进行调查。在编排好合作学习小组后,发放了调查用表,要求学生从水质情况、受污染原因以及对人们生活的影响等这方面进行调查,调查之后小组成员需要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得出调查结果和建议,并要求品德课上交流汇报。同学听了之后即兴奋,又担心。兴奋的是可以通过自己的方式,自己的眼光,去了解去调查身边的事;担心的是这是第一次尝试,怕做不好。各小组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分析、总结,在课堂上小组成员用自己独特的视角、语言作了精彩的发言。有小组的代表说:“我们负责调查的是水质,我们发现桐井河非常脏,有时黑如墨汁,有时紫褐色,有时淡黄色。看这是我们拍的照片……”“我们调查的是污染源,我们发现桐井片区是工业园区,有些工厂的废水没有经过处理,直接排放到河里,黑乎乎的;还有附近的养猪户,直接排放猪尿猪粪,造成臭气熏天;而河流旁边的茶楼、饭店,直接把生活垃圾、洗餐具水倒到小河里。”“老师,我们第三小组补充一下,不光是茶楼这么做,还有很多居民也是这么做的。”……整节课就在学生热烈而有序地汇报中开展着。
三、合作时机要选择到位
作为品德与社会课堂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需要教师选对合作学习时机,教师要引导到位。否则,没有目的的开展将合作学习,并不是真正意义的合作学习,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是费时、低效的。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等,适时、适当次数地开展学生合作学习,而且合作必须建立在学生个体需要的基础之上。只有有交流的需要,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开展的合作学习才是有价值、有成效的。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在备课时不仅要吃透教材,而且还要了解学生,对要解决的问题有一个评估,哪些问题学生能自己解决,哪些问题学生需要合作探究,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小组合作探究。同时,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有明确的合作目的,不要单为了有合作的形式而合作,而我们设计的问题也要具有探究性,这样才可以激发学生合作的欲望,达到合作探究的目的。与此同时,我们还可以在课前的调查及课后的延伸中适当地安排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四、创设民主氛围,培养学生良好合作学习习惯 小组合作学习,应该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探讨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深入地交流、探究,从而解决问题,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方法。但是,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习惯是取得成功的保障。在目前的品德课堂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当老师提出问题,宣布小组讨论时,我们的学生会争先恐后地抢说,要么没有“听众”——你说你的,我说我的,要么只有个别同学“一枝独秀” 侃侃而谈,其余同学一声不吭,一幅与己无关的样子,大家在热闹中草草结束所谓的“合作学习”,以致小组合作学习结束后,没有一个有代表性的观点。对此,怎样才能培养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呢?培养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首先要培养思考的习惯。
合作学习不仅自己动脑筋,而且还要和大家一块解决问题,这样学生不仅会在自己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参与小组学习,并且还能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留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时间,在合作学习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充裕的合作学习时间,让学生在充分的探究、讨论、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第二,教师应营造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合作学习,思维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激发了学生思考的欲望。第三要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大胆发言的习惯。对于平时沉默寡言的同学,教师要善于用激励性的语言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给他们自信,如常对他们说“你很棒”“你一定行”“老师相信你能自己解决”,渐渐地他们就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当然还要培养他们学会认真倾听他人的发言的习惯。
五、采用科学合理的小组合作评价
评价机制是开展小组合作的指挥棒,是提高课堂效率、引导小组合作发展方向最有效的手段。一般情况下,小组合作学习结束后,常常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全班性的汇报交流,但很多时候,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常常停留在对个别交流学生的评价上,而忽略了对这些学生所在小组的集体评价。我觉得教师一要加强对学生和小组的评价,通过教师具有鼓励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全面性的评价引导学生的发展。二是要加强组内评价,通过组员的力量引导本组成员扬长避短,争取进步。三是要加强组与组之间的互评,通过竞争效应引导小组的发展。四是进行班级评价。从班级的高度,由教师和班委参与,以表格打分的形式,对各组的表现进行评价,并每天公布。努力形成师生评价、生生评价、组组评价、班级评价、学校评价;口頭评价与标准评价相结合的综合科学的评价体系,以促进小组合作的高效持续发展。
总之,在实施小组合作教学过程中,从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增强和对解答问题的准确率来看,学习的兴趣和学习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确实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它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促使智力的开发,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