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三作文教学侧重作文技法的指导,学生素材积累被动,导致作文训练高耗低能。作者针对高三作文现状,结合教学实践,开掘高三作文的源头活水,旨在增强学生作文的信心,培养学生作文的兴趣,化被动积累素材为主动积累。
关键词: 高三作文教学 素材积累 自信心 作文兴趣
高三作文现状堪忧,教师煞费苦心,典范文章条分缕析,从标题抢眼到虎头豹尾,从谋篇布局到行文结构,从素材积累到事例剪裁,从论证方法到分析说理,作文技法反复指导,最终只能收获一片荒芜。
鲁迅先生说:“我手写我口。”只追求文法的作文指导模式,再努力地总分总,也总是有硬拼的痕迹,为分论而分论,有形无神,完全违背先生的初衷。如何改变这一尴尬的局面呢?我想,朱熹“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所言不差,我们应该努力开掘源头活水,不仅追求作文的技法,更追求作文的热情。
一、素材积累,化被动为主动
高三语文教师想来都有这样的体验,自己精挑细选的热点时事素材、经典作文素材、焦点人物素材等,一份份,一张张,费尽苦心,但学生并没有如教师预期的将教师的辛苦努力化为作文上新颖动人的素材,作文素材最终变成废纸一堆。教师苦恼乃至愤恨,“恨其不争”,不懂珍惜自己辛辛苦苦的劳动成果。学生面对指责,倍感委屈:那是一堆离他们太远,毫无触感的纸张罢了,多看几遍也与自己正在写的作文联系不上。这里凸显了被动接受的弊端,正如“牛不喝水强按头”,效果定然不佳。因此,教师应该引发关注,变被动接受为主动积累。
怎么变被动接受为主动积累呢?或许可以利用课前5分钟。
课前5分钟,不是放任自流、随意处之的形式化的5分钟,而是老师费尽心思、充分准备、应景而设的5分钟。如,为准备一周热点议,我关注新闻,关注微博,关注《老梁观世界》、《壹周立波秀》、《郎咸平说》、《财经朗眼》等谈话类节目,以便确定好的议题,以期师生评点的角度可以高一些,视角可以新一点,引发学生的关注。
5分钟,教师最好预设好,可以是佳作欣赏时间,师生共读一精悍简短之美文,如海子、席慕容、汪国真等现当代诗人的诗歌,如《平视》、《放弃是朵美丽的花》、《简单》等现当代美文,佳作之妙思美语,可潜移默化为学生笔下的文字和心中的认识;可以是一周热点议,针对时下的热点时事、焦点人物,师生交流评点,可谓“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引发学生自然关注:也可以是网络流行语品读时段,网络流行语新颖别致,表达奇特精妙,思维精灵古怪,总能第一时间冲击到学生的心灵,如“握不住的沙,干脆扬了它”、“宁愿胖得精致,也不愿瘦得雷同”、“如果你看到面前的阴影,别怕,那是因为你的背后有阳光”等,学生们因为喜欢而热爱,因为热爱而牢记,语言、思考自会出新出彩;还可以是名家论坛时段,如此等等,内容多种多样。
当然,也可以穿插以学生为主体的海阔天空时段,但教师应发挥正面的引导作用,进行有价值的探讨,而非无价值的闲唠嗑,否则,5分钟就变成教师磨时间的无聊5分钟,进而引起惜时如金的高三学生的怨言。
课前5分钟,若能持之以恒,高三学生虽在重重压力下,却仍坚持阅读,放眼世界,则积淀日渐深厚,于人、于事、于世界自然可以有较热情的关注、较深入的思考、较深刻的认识。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于人、于事、于世有关注、有感触、有思考,下笔自然有灵性,文章自然有深度,材料自然广博新颖。如此的作文素材积累方式,着眼激起学生的主动关注及积累兴趣,比之“牛不喝水强按头式”的作文素材积累方式,可谓化被动为主动,化腐朽为神奇。
二、巧用分数,保护写作兴趣
整个高三,大考小考不断,每次考试,必有作文写作。70分作文,占高考总分的半壁江山,但高三语文教师的成绩登记本,却不一定都详尽地记载下学生每次作文的得分情况。关注分数的高三语文教师不一定都用心研究过学生的作文分数。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习成绩自然会提高。却不曾逆向思维,成绩如果总是原地踏步甚而次次倒退,于学习兴趣会是多深的伤害。鲜红的成绩最终伤害的是孩子的自信心,自信心受伤的学生在学科上没有获得努力后有所收获的成就感,怎么可能单靠意念支撑起他对学科的兴趣。
写作亦如此。一个学生,如果每篇作文总是45~47分,怎能希望他热爱写作?一个学生,如果连续三次作文被判离题,则很难想象他对作文的恐惧。教师一挥而就的分数,是学生用以裁定自己写作水平的标尺。每一篇作文,学生普遍费尽心神,而较低的分数,学生的努力不能得到肯定。缺乏成就感的学生,写作热情很快就会消磨殆尽,为考试而作文,甚而无力作文。
我曾有过许多这样的学生。如学生静的作文一直45~47分,某篇作文稍有一丝亮点,我给她打了个53分,面批时努力点评其亮点,如某事例分析角度特别,如此等等。面批后学生静主动修改了作文,我不吝惜地给了修改后的作文58分。学生静从58分中更觉希望,用心谋篇布局,精心积累素材,作文虽没有多少才气,但有某些令我眼前一下的亮点,作文上了一个层次。
“分分分,学生的命根”,此语,别只做笑谈,或许可称之为血泪。分数于教师也许只是一个数字,于学生就真的是命根,至少是学科学习的命根,作文写作的命根。
我特别提醒,高三学年的语文成绩登记本一定要有学生作文成绩的如实记录,包括平时作文和考场作文。而高三的语文教师应养成研究成绩本的习惯,从成绩的变动中把握师生交往忽略的信息,更好地有针对性地教学。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必要时甚至巧用手中红笔,不惜分数造假,不显山、不露水地适当上浮分数。那上浮或者虚假的分数,护住的也许就是学生学科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学生作文的兴趣和热情。
三、善加表扬,浇灌写作热情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言一声暑天寒”。喜欢表扬,是人之共性。对枯燥的学习、升学的压力下的高三学生而言,表扬一定如酷暑里的凉风,特别受用。会表扬的高三语文教师一定可以让学生爱上写作、乐意写作。
作文评改,应以肯定为主。当然,肯定绝不是为表扬而表扬,讲些不着边际的俗话、套话。表扬应发自内心,表扬的内容应针对作文本身,具体可感,真正给予学生作文的成就感。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先要有一颗包容的心、欣赏的心,如此,能尽可能多地读出学生稚嫩作文的亮点,真心地表扬。树立起学生作文的信心,激发学生作文的热情,
会表扬的老师,除了肯定性的批语、面批时的表扬外,更会在公开场合不吝表扬,以添其自豪感、自信心。如学生晴文笔很好,高一高二时读其周记就是一种享受,但高二开始的议论文写作水平一直平平,高三年某次材料作文写作,我大胆地给了她的议论文《无知者无畏》60分,印发给任教班级,并在任教班级组织学生研读其作文,肯定其立论角度之新颖,材料运用之广博,如此等等,大加赞誉之词。后来,更把此作文刊登于校报上,与全校师生见面。学生晴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自信,作文热情空前高涨,以前的积淀借着现在的自信与用心,从此议论文写作立于不败之地。
会表扬的老师还会搭建更多的让学生展示作文才华的平台。学生作文化作铅字的文章,是一种无声的肯定与赞赏,是一种难言的幸福与喜悦。我们尝试创建了面向整个高中部的“柳韵”半月刊,搭建了“我文我秀”的作文平台,让学生们用手中的笔,雕刻生活、雕刻时光,让倏忽而逝的青春在这一方舞台留下印痕。学生们都期待自己的文字出现在“柳韵”上,作文的热情自不待言。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用心的高三语文老师细心滋养学生作文的自信心,以此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用心的高三语文老师会尝试各种办法,着力激发学生作文的热情。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作文真正的源头活水。
关键词: 高三作文教学 素材积累 自信心 作文兴趣
高三作文现状堪忧,教师煞费苦心,典范文章条分缕析,从标题抢眼到虎头豹尾,从谋篇布局到行文结构,从素材积累到事例剪裁,从论证方法到分析说理,作文技法反复指导,最终只能收获一片荒芜。
鲁迅先生说:“我手写我口。”只追求文法的作文指导模式,再努力地总分总,也总是有硬拼的痕迹,为分论而分论,有形无神,完全违背先生的初衷。如何改变这一尴尬的局面呢?我想,朱熹“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所言不差,我们应该努力开掘源头活水,不仅追求作文的技法,更追求作文的热情。
一、素材积累,化被动为主动
高三语文教师想来都有这样的体验,自己精挑细选的热点时事素材、经典作文素材、焦点人物素材等,一份份,一张张,费尽苦心,但学生并没有如教师预期的将教师的辛苦努力化为作文上新颖动人的素材,作文素材最终变成废纸一堆。教师苦恼乃至愤恨,“恨其不争”,不懂珍惜自己辛辛苦苦的劳动成果。学生面对指责,倍感委屈:那是一堆离他们太远,毫无触感的纸张罢了,多看几遍也与自己正在写的作文联系不上。这里凸显了被动接受的弊端,正如“牛不喝水强按头”,效果定然不佳。因此,教师应该引发关注,变被动接受为主动积累。
怎么变被动接受为主动积累呢?或许可以利用课前5分钟。
课前5分钟,不是放任自流、随意处之的形式化的5分钟,而是老师费尽心思、充分准备、应景而设的5分钟。如,为准备一周热点议,我关注新闻,关注微博,关注《老梁观世界》、《壹周立波秀》、《郎咸平说》、《财经朗眼》等谈话类节目,以便确定好的议题,以期师生评点的角度可以高一些,视角可以新一点,引发学生的关注。
5分钟,教师最好预设好,可以是佳作欣赏时间,师生共读一精悍简短之美文,如海子、席慕容、汪国真等现当代诗人的诗歌,如《平视》、《放弃是朵美丽的花》、《简单》等现当代美文,佳作之妙思美语,可潜移默化为学生笔下的文字和心中的认识;可以是一周热点议,针对时下的热点时事、焦点人物,师生交流评点,可谓“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引发学生自然关注:也可以是网络流行语品读时段,网络流行语新颖别致,表达奇特精妙,思维精灵古怪,总能第一时间冲击到学生的心灵,如“握不住的沙,干脆扬了它”、“宁愿胖得精致,也不愿瘦得雷同”、“如果你看到面前的阴影,别怕,那是因为你的背后有阳光”等,学生们因为喜欢而热爱,因为热爱而牢记,语言、思考自会出新出彩;还可以是名家论坛时段,如此等等,内容多种多样。
当然,也可以穿插以学生为主体的海阔天空时段,但教师应发挥正面的引导作用,进行有价值的探讨,而非无价值的闲唠嗑,否则,5分钟就变成教师磨时间的无聊5分钟,进而引起惜时如金的高三学生的怨言。
课前5分钟,若能持之以恒,高三学生虽在重重压力下,却仍坚持阅读,放眼世界,则积淀日渐深厚,于人、于事、于世界自然可以有较热情的关注、较深入的思考、较深刻的认识。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于人、于事、于世有关注、有感触、有思考,下笔自然有灵性,文章自然有深度,材料自然广博新颖。如此的作文素材积累方式,着眼激起学生的主动关注及积累兴趣,比之“牛不喝水强按头式”的作文素材积累方式,可谓化被动为主动,化腐朽为神奇。
二、巧用分数,保护写作兴趣
整个高三,大考小考不断,每次考试,必有作文写作。70分作文,占高考总分的半壁江山,但高三语文教师的成绩登记本,却不一定都详尽地记载下学生每次作文的得分情况。关注分数的高三语文教师不一定都用心研究过学生的作文分数。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习成绩自然会提高。却不曾逆向思维,成绩如果总是原地踏步甚而次次倒退,于学习兴趣会是多深的伤害。鲜红的成绩最终伤害的是孩子的自信心,自信心受伤的学生在学科上没有获得努力后有所收获的成就感,怎么可能单靠意念支撑起他对学科的兴趣。
写作亦如此。一个学生,如果每篇作文总是45~47分,怎能希望他热爱写作?一个学生,如果连续三次作文被判离题,则很难想象他对作文的恐惧。教师一挥而就的分数,是学生用以裁定自己写作水平的标尺。每一篇作文,学生普遍费尽心神,而较低的分数,学生的努力不能得到肯定。缺乏成就感的学生,写作热情很快就会消磨殆尽,为考试而作文,甚而无力作文。
我曾有过许多这样的学生。如学生静的作文一直45~47分,某篇作文稍有一丝亮点,我给她打了个53分,面批时努力点评其亮点,如某事例分析角度特别,如此等等。面批后学生静主动修改了作文,我不吝惜地给了修改后的作文58分。学生静从58分中更觉希望,用心谋篇布局,精心积累素材,作文虽没有多少才气,但有某些令我眼前一下的亮点,作文上了一个层次。
“分分分,学生的命根”,此语,别只做笑谈,或许可称之为血泪。分数于教师也许只是一个数字,于学生就真的是命根,至少是学科学习的命根,作文写作的命根。
我特别提醒,高三学年的语文成绩登记本一定要有学生作文成绩的如实记录,包括平时作文和考场作文。而高三的语文教师应养成研究成绩本的习惯,从成绩的变动中把握师生交往忽略的信息,更好地有针对性地教学。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必要时甚至巧用手中红笔,不惜分数造假,不显山、不露水地适当上浮分数。那上浮或者虚假的分数,护住的也许就是学生学科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学生作文的兴趣和热情。
三、善加表扬,浇灌写作热情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言一声暑天寒”。喜欢表扬,是人之共性。对枯燥的学习、升学的压力下的高三学生而言,表扬一定如酷暑里的凉风,特别受用。会表扬的高三语文教师一定可以让学生爱上写作、乐意写作。
作文评改,应以肯定为主。当然,肯定绝不是为表扬而表扬,讲些不着边际的俗话、套话。表扬应发自内心,表扬的内容应针对作文本身,具体可感,真正给予学生作文的成就感。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先要有一颗包容的心、欣赏的心,如此,能尽可能多地读出学生稚嫩作文的亮点,真心地表扬。树立起学生作文的信心,激发学生作文的热情,
会表扬的老师,除了肯定性的批语、面批时的表扬外,更会在公开场合不吝表扬,以添其自豪感、自信心。如学生晴文笔很好,高一高二时读其周记就是一种享受,但高二开始的议论文写作水平一直平平,高三年某次材料作文写作,我大胆地给了她的议论文《无知者无畏》60分,印发给任教班级,并在任教班级组织学生研读其作文,肯定其立论角度之新颖,材料运用之广博,如此等等,大加赞誉之词。后来,更把此作文刊登于校报上,与全校师生见面。学生晴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自信,作文热情空前高涨,以前的积淀借着现在的自信与用心,从此议论文写作立于不败之地。
会表扬的老师还会搭建更多的让学生展示作文才华的平台。学生作文化作铅字的文章,是一种无声的肯定与赞赏,是一种难言的幸福与喜悦。我们尝试创建了面向整个高中部的“柳韵”半月刊,搭建了“我文我秀”的作文平台,让学生们用手中的笔,雕刻生活、雕刻时光,让倏忽而逝的青春在这一方舞台留下印痕。学生们都期待自己的文字出现在“柳韵”上,作文的热情自不待言。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用心的高三语文老师细心滋养学生作文的自信心,以此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用心的高三语文老师会尝试各种办法,着力激发学生作文的热情。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作文真正的源头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