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想象点燃神话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rry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语文课堂不仅仅是教课文,课文只是课堂教学的载体,关键在于关注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语文素养的提升。学以致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是每个语文教师都需要努力的目标。
  [关键词]女娲补天 想象 自主 语文素养 神话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6-070
  《女娲补天》这篇课文选自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是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讲的是古时候女娲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们,冒着生命危险补天的故事。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对于不同的文章体裁,提出了不同的教学目标。而《女娲补天》这个非常典型的神话故事,神话意味浓厚,如何上出神话的感觉,是我教学第一课时思考的核心问题。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想象感受天塌下来的可怕场景,从而感知神话故事的神奇,初步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丰富想象力。也就是说,这节课的教学用想象点燃神话,用想象放飞课堂。
  一、从想象开端,探讨了解神话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可以说,一堂课如果能在开头就吸引学生,那这堂课必定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为了从一开始就让学生进入神话的意境中,在《女娲补天》的教学中,我出示学生熟悉的神话故事的图片进行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有的知识。再接下去的环节中,更是引导学生观察、想象,感受神话人物的神奇、情节的神奇。教学如下:
  师:这张图片讲的是什么?
  生1:女娲造人。
  师:你们看过这个故事吗?你们觉得这个故事哪里最神奇?
  生2:女娲用黄泥捏人,吹一口气人就活了,柳枝一甩就创造出了大批的人……
  师:仔细观察图片,你觉得女娲哪里和我们不一样?
  生3:她有一条蛇一样的尾巴。
  师:是啊,她人头蛇身,神通广大,一日七十化,每天至少能创造出七十样东西。这是多么奇妙,多少厉害啊!
  ……
  上述教学,从《女娲造人》自然地导入到《女娲补天》,过渡自然生动。此外,通过《女娲造人》这个故事,学生能更好地感受神话情节、人物的奇妙,对神话有一个更为整体的、清晰的认识。课堂教学中,营造这样的阅读神话的氛围,激发了学生学习神话的兴趣。
  二、用想象贯穿,理解神话起因
  莎士比亚说:“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赞科夫说:“对所学知识内容的兴趣可以成为学习动机。”而听故事,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不断深入探究的欲望。我在教学中通过两个符合学生学习心理的过渡语,很好地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
  师:故事的开始要从盘古开辟天地说起,那时大地上并没有人类,是女娲照着自己的样子用黄泥捏出了人。自从女娲创造了人类,大地上到处是欢歌笑语,人们一直过着快乐幸福的生活。
  ……
  师:这样的生活多么幸福快乐啊!不知道过了多少年,突然有一天,一切都变了。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打了起来,他们一直从天上打到地下,闹得天翻地覆。结果祝融打胜了,失败的共工不服,一怒之下,把撑天的柱子——不周山撞倒了。
  ……
  上述教学,通过两个过渡语,不仅交代了女娲补天的背景,更为课堂营造出了神话的氛围,让学生充分想象,不断深入品味神话的意境。
  三、以想象扩展,图片课文重难点
  马克思曾说“想象是促进人类发展的伟大天赋”,而儿童的想象更是无穷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大胆想象、勇于表达,用想象构建神话的课堂。《女娲补天》第一课时的教学重、难点是感受天塌下来的可怕场景,于是我通过激发学生的想象,来解决教学重点和突破教学难点的。
  1.想象“燃烧、围困、挣扎”
  师:是啊,这些词语能看出人们的处境艰难,特别是燃烧、围困、挣扎这三个词语。
  师:这三个词语有什么共同点?
  师:看到燃烧、围困、挣扎,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生答略)
  师:下面听老师范读,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
  师:自己再来读一读,联系这些字的偏旁,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请同学们边读边想象。
  2.想象“水深火热”
  师:女娲不禁惊呼:“天哪,太可怕了!” 请你发挥想象,按照填空写一写。
  出示:山冈上燃烧着熊熊大火, ;田野里到处是洪水 。许多人被火围困在山顶上,许多人在水里挣扎。
  师:“人们被火围困,人们在水里挣扎”,你们能用什么四字词语来形容人类的处境?
  ……
  通过抓住“燃烧”“围困”“挣扎”“水深火热”这些词语,引导学生想象画面,体会当时天塌下来后的可怕场景,让学生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丰富想象力。只要引导得好,学生不仅能有许多出乎意料的想象,更会有感同身受的体会。
  神话故事的教学不应刨根问底,不应字字斟酌,而在于体会神话的根——神奇。在教学中,让学生沉浸在神话的氛围中,学生才能感受到古代劳动人民的丰富想象力,从而达到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灿烂文化与优秀文化传统的目的。课堂教学中,在想象中感受神话的美,在想象中感受神话的神,更是让学生体会到神话的魅力,懂得学以致用。而语用不仅仅是直接的语用,如在《女娲补天》第一课时的教学中有说话训练——想象当时“欢歌笑语”的场面;小练笔中有描绘人们处在“水深火热”的画面。同时,也有积累的语用,如燃烧、挣扎、围困等,积累同偏旁的词语;“黑黑的大窟窿”“一道道深沟”“山冈上燃烧着熊熊大火”等好词好句的积累。另外,还有深层次的语用,如小古文“人头蛇身,神通广大,一日七十化”的接触,在学生心中种下了一棵神话的种子,撒下了一颗古文学习的种子,待到以后发芽、开花、结果。
  总之,语文课堂不仅仅是教课文,课文只是课堂的载体,关键在于关注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语文素养的提升。学以致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我想这是每个语文教师都需要努力的目标。
  (特约编辑 木 清)
其他文献
著名作家叶圣陶曾说:“单靠翻字典是无法确实了解一个字或词的真实含义与情味的,必须在生活中时刻注意,才能得到真实的情感体验,对语言文字才会有更加丰富、更加正确的理解,换句话说,就是对语言文字有更加灵敏的感觉,而我们将这一感觉称为‘语感’。”语感是引导学生把握语言文字的一种能力,也是借语言文字进入文本的能力。目前,随着新课标的颁布,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开始着重对学生的语感展开培养,虽已取得较大的突破,但是
[摘 要]《爱如茉莉》简洁、含蓄,读之使人顿觉一股清新、芬芳之气迎面扑来。全文以父母之间平淡无奇却又真真切切的相亲相爱为内容,以“我”对茉莉花前后不同的感受为线索,对父母病房中情景的剖析,形成了绝妙的构思,引人入胜,也令我们对“真爱”有新的感悟。  [关键词]真爱 细节 词句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7-067  《爱如茉莉
[摘要]语文要素是统编语文教材的一大亮点与特色,在关于“运用学到的词语把想象的内容写下来”这一语文要素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从创设情境入手,让学生们借助词语想象画面,再把自己想到的写下来,以降低学生的写话难度,提升写话质量。  [关键词]语文要素;低年级写话;想象;统编教材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0)01-0079-01  统编语
[摘要]课堂提问是教师在组织、引领和实施教学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教学行为。有效的课堂提问不仅能诱发学生思考,调节学生的思维节奏,还能促进教师去了解学生,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语文教师可以设计判断型提问、论证型提问、说明型提问、指向型提问,通过提问促使课堂教学走向高效。  [关键词]课堂提问;设计;引导归纳;讲究逻辑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
品读在当今的阅读领域中备受青睐。比如,易中天在“百家讲坛”中品《三国演义》就品出了一阵名著阅读的热潮。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也应该引导学生带着欣赏的眼光津津有味地读,带着丰富的情感细细品味文本中的语言,从而获得对文本中的语言文字的深刻领悟,并能积累运用。  一、走进课文,品读字句之美妙  语文教学是颇具艺术张力的教育工作,语文课的目的就是要引导学生走进课文,在文学的天堂里对文本中的语言加以赏析、品
[摘要]鲁迅是我国文化的象征之一。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是“走进鲁迅”单元,这是教材唯一的以人物为主题组织的单元教学这一单元,教师要读懂编者意图,理解语文要素和人文主题的编排逻辑,把握单元整体的内在联系;同时,要做文本和学生知音,从普通读者的视角、教师的语文视角和学生的学情视角解读文本,建构适合学生阅读学习的单元内容。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适合单元特点、符合学生心理的教学方案,引导学生一步步走进
[摘要]统编教材中选编的文言文承载着丰富的美学元素,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教学时,教师要以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学习起点,基于学情设计教学,帮助学生夯实基础知识,掌握阅读方法,领悟文言文蕴含的道理,从而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基于学情;品味内涵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摘 要]提问不仅是学生阅读思考的体现,更是一种阅读策略。教学《蝙蝠与雷达》一文,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体会教材以随文批注的形式出示的问题,让学生获得启发,学会发散思维,掌握从课文内容提问、结合写作方式提问和联系生活经验提问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  [关键词]提问策略;发散思维;多角度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19-
作文是一种展示生命、反映生活、与人交流、引发感想的活动。在写作指导中,我们要引导学生体验生活,观察事物,从生活中收集素材并真实地记录,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这样日积月累,学生的写作必能焕发光彩。  以前的作文教学,我常常这样按部就班地进行:第一步,审题,即思考本次作文要写什么;第二步,指导学生选择写作材料;第三步,指导学生组织材料。这样讲下去,我自己提不起兴致,学生们也毫无兴趣,无话可说,写作时敷衍
[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日记最贴近学生实际,学生更易于动笔,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己的童年生活。然而,事实是教师评价单一,儿童对日记缺少兴趣,笔者通过研究特级教师的习作教学,采用对话式、涂鸦式、点赞式、“微”式评语等多元化评语,为儿童写作开创一条畅通无阻的言语通道,教师与儿童一起直抵写作的幸福彼岸。  [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