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引导归纳”到“讲究逻辑”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y869830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堂提问是教师在组织、引领和实施教学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教学行为。有效的课堂提问不仅能诱发学生思考,调节学生的思维节奏,还能促进教师去了解学生,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语文教师可以设计判断型提问、论证型提问、说明型提问、指向型提问,通过提问促使课堂教学走向高效。
  [关键词]课堂提问;设计;引导归纳;讲究逻辑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9068( 2020) 22-0061-02
  课堂教学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这一点来看,提问就是语文教学不断前行的“催化剂”。要想让学生在语文课堂学习中能够学有所获,教师就要想方设法地通过课堂提问来实现教学目标。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来设计更加科学的课堂提问。
  一、判断型提问,引导归纳
  提问的种类有很多,其中有一种提问叫作判断型提问,以“哪些是、什么是、是什么”等判断性词语为主要特征。在回答这些问题的时候,需要学生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加上自己的理解,然后通过归纳和总结,得到正确的答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果语文教师能够善用判断型提问,那么,不仅能使学生的判断能力得到提高,而且有助于学生归纳能力的提升,而教师也可以利用判断型提问来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例如,在《惊弓之鸟》这一课的教学中,就可利用判断型提问来考查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如:“在学习了课文第九自然段之后,大家能否说一下更赢看到大雁之后做出了什么判断?大家可以思索一下更赢所说的话,这里面有哪些话说的是更赢眼中所见的内容,哪些是他耳中所听到的内容?这个自然段主要说的是什么内容?”学生只有在阅读并了解了相关内容后才能对这些问题做出正确回答。有的学生用“飞得慢”来对更赢看到的内容进行总结,以“叫得惨”来归纳更赢听到的内容,并得出结论:“这是一只被箭所伤的孤雁,它十分痛苦。”为了让学生对更赢这一人物形象有更好的理解,教师还可以继续提问:“更赢是什么人?他有什么本事?”
  归纳和总结的能力对于小学生来说十分重要,在课文教学中发掘此类问题,不仅能够让学生在总结中充分理解课文内容,更能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学习走向深入。
  二、论证型提问,发展思维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论证型提问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提问方式。不过,论证型提问与判断型提问不同的是,它需要以学生对某一事物的原因进行分析和探究为基础,且要通过论述来证明。论证型提问往往以“为什么”为问题的特征,它更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对于论证型提问,有的并不能直接在课文中找到答案,而是需要学生通过深入思考才能做出正确回答。例如,在《西门豹》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邺这个地方为什么会越来越穷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学生需要探究文中老大爷的话,从“年年闹旱灾”等句子中可以得出“天灾”这样的原因,而从巫婆逼着大家给河伯办喜事,造成有女兒的人家都逃亡到外地,致使邺这个地方人口越来越少的现实则可以看出“人祸”这样的原因。教师也可以围绕着西门豹这个主要人物来提问:“西门豹是课文的主角,他做了一些事情,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大家关注一下西门豹对巫婆说的话,他为什么要这么说?西门豹的态度看上去十分客气,可是西门豹不是对他们的行为深恶痛绝吗?又为什么要如此客气呢?”经过这一连串问题的激发,学生就能体会到西门豹的言外之意,从而对他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学而不思则罔。”教师可以针对课文的特点挑选一些学生容易产生误解、困惑的内容进行提问,促使学生对课文质疑,并在自行论证、寻找答案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说明型提问,讲究逻辑
  所谓说明型提问,是指要求学生运用描述性语言来回答的提问,是以“怎样、如何”等词语为特征的提问。学生要回答好说明型提问,往往需要对自己的回答进行整理,使得答案更有条理性。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些课文具有说明文的特点,适用于说明型提问。例如,在《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这样提问:“西沙群岛是我国的海防前哨,作者对它充满了感情,文章用‘富饶’来形容西沙群岛,那它又是怎样描写西沙群岛的富饶的呢?”问题一出,学生很快就找到了“珊瑚、龙虾、鱼、贝壳、鸟”等。教师接着又提问:“作者是通过怎样的顺序来描写西沙群岛的?”经过思考后,学生不难发现,作者是按照由“海底的生物”到“海水中的鱼类”,再到“西沙群岛本身”,从“海滩”到“岛上的树林”这样的顺序进行描写的。
  小学生普遍理性思维能力较弱,说明型提问可以让他们更好地把握文本本质,找到回答问题的规律,理解并列、递进等理性说明的方法。
  四、指向型提问,开放探究
  指向型提问是指教师提出的问题对学生具有一定的指向性,通过这样的指向可以引领学生进行开放式探究。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例如,在《圆明园的毁灭》一课的教学中,当学生自由阅读课文后,教师提出了这样几个问题:“课文是怎样介绍圆明园的毁灭的?先写了什么?后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这一系列问题都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和探究,学生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语文课堂上设计开放性问题还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那么,什么是开放性问题呢?其一,体现在答案的灵活性上。开放性问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回答只要有理有据即可,允许学生对同一问题拥有不同的看法。其二,体现在思维的多向性上。赞可夫说过:“在教学中,让学生既能坚持从一个角度看问题,又能在必要时改变看问题的角度,或者同时从几个角度来看,培养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如在《桥》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中,在回顾课文,简要说学习收获时,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通过《桥》的学习,我学到了 _____ 。”这个句式,旨在引导学生对每篇课文学习的过程与方法、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行自我归纳,同时也训练学生用严谨、规范的语言来表达,进一步开展语言实践。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由此可见提问的重要性。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判断型提问、论证型提问、说明型提问和指向型提问来引导学生归纳,发展学生的思维,这样就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王崧舟,王崧舟教学思想与经典课堂——诗意语文[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5.
  [2]钱静,构建小学语文课堂问题设计有效性的师源性成因[J].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2013.
  (责编 刘宇帆)
其他文献
[摘要]读写结合是新课标极力倡导的一种教学理念,也是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提升的基础。统编语文三年级教材在編排上,在语文要素以及人文主题方面都为学生的读写结合提供了必要的支架。课堂教学时,教师要能够依托教材,认真揣摩编者意图,并关注文本的前后勾连,确立读写训练目标,引领学生进行读写结合,从而帮助学生实现阅读与习作的双赢。  [关键词]阅读教学;读写结合;依托文本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
[摘 要]问题教学不应仅停留于教师提问这个层面,而要更加关注如何引导学生提问。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实际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学生自读文本后,在文本的重难点处,在全文讲解结束时,通过提示法、鼓励法、竞争法、示例法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从而提升教学实效。  [关键词]语文教学;问题意识;学生提问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
[摘 要]为了更加体系化、序列化地展开习作教学,统编版教材除了在每个单元紧扣语文要素设置了相应的习作练习之外,还在每册设置了专门的习作单元,以独特的编排用意、聚焦的目标定位和丰富的价值资源,为学生表达能力的发展助力。教师需要在准确把握编者意图的基础上,整体解读、板块落实、科学实施。教学中,教师应基于整体视角,在架构设置中板块推进;凸显范例价值,在揣摩解读中学习观察;推进读写结合,在迁移运用中优化表
[摘 要]古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重要的一部分,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古诗的含义是古诗教学一直研讨的话题。将古诗教学与写作结合起来进行分析,提取古诗的要素,合理想象,挖掘古诗的内涵,可以提高学生对古诗的理解能力。  [关键词]古诗教学 写作 想象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19-084  每一首古诗都是作者在当时的背景下记录的事。让学生
[摘 要]苏教版六下《半截蜡烛》主要讲述了伯诺德夫人一家三口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保护情报与德国军官斗智斗勇的故事。但由于时代背景与当下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去甚远,学生内在体验未必深刻,而教学中若能围绕着伯诺德夫人一家三口与敌人周旋的“借口”作为切入点展开教学,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提出要读懂教材,在“借口”中理解意蕴;读透教材,在“借口”中体悟技法;读活文本,在“借口”中洞察历练,从而起到牵一
[摘 要]语文课堂要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和个性体验,使学生从思想精神上得以发展和提高,实现知识和能力的不断“生长”。教师要为学生搭建语言训练的平台,做好阅读方法的指导,并借助情境引领,激发学生的激情和灵感,让学生在阅读感悟时有章可循。  [关键词]小学语文;以人为本;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28-0083-01  
[摘 要]读书交流是整本书阅读的重要环节,能让学生产生思想的交流、情感的碰撞,同时能点燃学生深入阅读探究的热情。“沈石溪动物小说”读书交流会,以学生为主体,引导他们链接作者阅历、点击动物经历、述说精彩片段、放眼动物世界,使他们感受到阅读的快乐。这样,由一本书向多本书拓展,使学生在互动交流中形成对动物立体式、全方位的认识,获得思想认识的提高。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读书交流会;动物小说  [中图分
著名作家叶圣陶曾说:“单靠翻字典是无法确实了解一个字或词的真实含义与情味的,必须在生活中时刻注意,才能得到真实的情感体验,对语言文字才会有更加丰富、更加正确的理解,换句话说,就是对语言文字有更加灵敏的感觉,而我们将这一感觉称为‘语感’。”语感是引导学生把握语言文字的一种能力,也是借语言文字进入文本的能力。目前,随着新课标的颁布,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开始着重对学生的语感展开培养,虽已取得较大的突破,但是
[摘 要]《爱如茉莉》简洁、含蓄,读之使人顿觉一股清新、芬芳之气迎面扑来。全文以父母之间平淡无奇却又真真切切的相亲相爱为内容,以“我”对茉莉花前后不同的感受为线索,对父母病房中情景的剖析,形成了绝妙的构思,引人入胜,也令我们对“真爱”有新的感悟。  [关键词]真爱 细节 词句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7-067  《爱如茉莉
[摘要]语文要素是统编语文教材的一大亮点与特色,在关于“运用学到的词语把想象的内容写下来”这一语文要素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从创设情境入手,让学生们借助词语想象画面,再把自己想到的写下来,以降低学生的写话难度,提升写话质量。  [关键词]语文要素;低年级写话;想象;统编教材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0)01-0079-01  统编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