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全国“两会”是一年一度的重大政治事件,是时政新闻报道的年度大戏,也是检验主流媒体创新能力、媒体融合水平的比武场和竞技台。2021年全国“两会”报道中,中央及地方主流媒体亮点迭出,显示媒体融合已经进入深水区,可以称之为媒体融合2.0,并表现出四个明显的特征:一是从传统报道形态“嫁接”新技术的部分融合,到“5G+4K/8K+AI”的全面融合;二是融媒体新产品争奇斗艳,内容分发的社交化和平台化持续推进;三是传播创新从中央媒体向各地方主流媒体扩散;四是工作室制度等新的体制机制创新持续发力国际传播竞技场。
关键词:全国两会 媒体融合 时政新闻 5G
全国两会是中国时政新闻报道的年度大戏,也是检验主流媒体创新能力、媒体融合水平的竞技台。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中央及地方主流媒体做了一系列新的探索,在5G体现出四个特征:一,从传统报道形态“嫁接”新技术的部分融合,到“5G+4K/8K+AI”的全面融合;二,融媒体新产品迭出,内容分发的社交化和平台化持续推进;三,传播创新从中央媒体向各地方主流媒体扩散;四,工作室制度等新的体制机制创新持续发力国际传播。这显示出时政新闻已经进入媒体融合2.0时代,以下分别从技术、内容和国际传播维度进行探讨。
1 科技赋能、全媒呈现:两会报道的技术创新
科技创新是媒体融合的主要推手,近年来H5、虚拟现实(VR)、短视频、Vlog等技术创新被陆续用于全国两会报道。“5G+4K/8K+AI”在2021年更多地融为一体,产生全新的报道形态,而不是传统报道形态上进行新技术的“嫁接”。中央媒体探索的技术,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地方主流媒体所采用,创新的扩散效应明显。
首先,5G成为全面铺开的基础设施,两会所有会场、驻地等核心地点实现5G网络全覆盖,出现了5G短信、5G即拍即传等应用。疫情影响下的2020年,两会会期和现场报道被压缩[2],让2021年两会报道的技术竞争更加激烈。如新华网开发的5G即拍即传,记者将现场照片通过5G网络自动回传到采编系统,从拍摄到入库仅需5秒。5G直播背包内置设备主机、音视频处理终端、远程通讯服务器和一些软件系统,搭配一台外接摄像机就可完成直播的采集、处理、传输等整套流程。中国移动与新华网联合推出“新华网两会5G消息模拟体验”,公众在线实时查看两会热点调查、两会现场新闻,也可在线预约收看两会直播、定制专属两会日历。
更为重要的是,5G为4K/8K、AI等提供强有力的传输支持。“两会”期间5G SA商用核心网首次应用于媒体报道,保证了人民大会堂的实时画面以8K超高清画质不间断回传,观众能以裸眼3D效果融入会议进程。AI的应用也日趋成熟,带来更多沉浸式报道。以下简要整理部分代表性AI报道。
4K/8K超高清技术也有新的突破。两会期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将8K超高清电视试验播出信号传输至梅地亚两会新闻中心以及部分两会代表驻地,播出总台首次8K春晚、首部8K纪录片《美丽中国说》等超高清科研成果,委员通道直播报道也首次全程提供4K公共信号。这标志着从新闻现场的转播系统制作到总台信号分发,时政新闻全流程进入4K时代。“5G+4K/8K+AI”的深度融合已经不是创新个案,所产生的全新新闻产品是2021年全国两会报道的最大亮点之一。央视网联合科大讯飞推出《AI助手带你走进部长通道》,AI融合两会大屏直播视频、VR视频、语音、文字等多模态话语,以真人形象作为模本,把部长通道的答记者问转化成网友与部长的一对一互动,将两会部长通道的现场搬进手机,其营造的场景感是以往难以达到的。
新华社新媒体中心推出“5G+8K+新立方演播室”,采用实时8K信号画面直传+3D建模的方式,设置虚拟的万人大礼堂场景或其他立体场景,所实现的5G沉浸式多站点跨屏访谈属于全球首创。这一产品邀请北京朝阳医院医生陶勇、网络主播李佳琦等12位嘉宾一起,与网友和大会现场同步听取《政府工作报告》,与委员代表异地同屏进行无延迟对话。这突破空间壁垒的阻碍,营造了沉浸式场景。
中央媒体的创新探索正越来越多地被地方媒体所使用北京日报《2021全国两会直通车》专题中设“AR看两会”板块,其视频为记者现场通过AR眼镜拍摄。黑龙江广播电视台使用“5G+MR”技术在北京代表驻地搭建虚拟演播室。这些产品展现了在成本控制的条件下,新技术的广阔应用空间,也说明中央媒体的探索存在溢出效果,为全国范围内的媒体融合提供了示范。
主流媒体不仅探索这些技术创新,而且与社交媒体平台协同合作,通过PC端、APP端、微博微信端及知乎、今日头条、百度百家、抖音、快手等,进行矩阵式传播。同时也进行“线上+线下”的推广,如央视网打造了“大屏+小屏”,在国家图书馆、中央党校、教育部等党政机关所在地,以及京港地铁相关线路通道、站厅、站台、换乘通道、列车车厢的超1万块屏幕上推出H5作品。
总之,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主流媒体,都致力于在两会报道中通过技术创新提升沉浸感、互动感。网民、观众的现场感、参与感越强,便越愿意去了解两会信息。
2 数据可视、信息相关:两会报道的内容创新
2021年全国两会报道在内容上出现了大范围数据可视化、短视频与Vlog全面渗透、创意设计丰富(动画、条漫、说唱等)的特点。这些内容创新以直观方式传递政策信息,降低了的接受门槛,强化相关性,扩大了互联网上的细分受众。
首先是数据可视化表达,两会期间的可视化内容已经成为多年以来的应用热点[2],这在2021年被延续下来。如光明网《数说政府工作报告》系列,制作形成前端交互型、程序语言型等类型,并在数据分析中增加移动场景。澎湃新闻则在数据新闻产品中纳入历史维度,整理改革开放以来44份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常青词汇、喇叭形词语、关键词对比、新词等。
其次是短视频和Vlog,这类内容实现了生活世界的深度媒介化,观众看到豐富的现实场景,从而产生参与感和体验感。两会期间主流媒体创作了大量短视频,如人民网《百秒说两会》,采用“主持人脱口秀+记者现场评述”的模式;新京报联合快手平台,推出“向下一个五年冲鸭”的系列短视频等。因此,更生活化的话语形态的融媒体语境中,这些新闻内容正努力融合政治话语框架与民众话语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