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成积累习惯提高习作能力

来源 :空中英语教室·科学教育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xiangguc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重视语言积累是《语文课程标准》其中一个重要的指导思想。《语文课程标准》多次提及“语言积累”这个问题。重视语言的积累,这是当前中学语文教学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每位从事语文教学的老师,都应在语文教学实践中重视语言的积累。
  一、语言积累的内涵
  语文课主要担负着积累语言的任务,其中包括语言材料、语言范例、语言知识的积累。语言材料主要是指汉字和词语;语言范例是指好词佳句、名段名篇名作;语言知识是指同语言材料、语言范例的掌握密切相关的字词句篇、语修逻文等知识。语言范例中包含着丰富的语言材料、文化知识和生活经验。因此,语言范例的积累是一种综合性语言积累。
  当我们走进每篇课文的思考练习时,便会发现教材中对语言积累这一要求是体现得相当明确的。对词语的积累,对句子的积累,对段落的积累,还有对相关内容课外知识的积累无一不涉及,但是积累的方式又各不相同;说中积累、读中积累、学中积累、课外阅读中的积累等。只要调动起学生的一切认知因素,就可在无形中让学生积累到非常丰富的内容。例如人教版六册《孔乙已》这篇课文的练习题——词句品味.积累:1、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
  我温了酒,端出去,放在门槛上,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原来他便用手走来的。
  “排”与“摸”能不能互换?揣靡两个动作所隐含的人物神态和心理。2、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已的确死了。
  在这里用语的矛盾反而是准确的。请仔细体会。要求学生仔细品味词语的细微差别,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表达感情的作用。也就是一个积累的过程,而有了这次积累,在今后这些词的运用中就能有很大的帮助。又如朱自清《春》朗读课文,背诵一、二自然段中,很显然就是一个段的积累过程,从而可以让学生很好地积累一些关于描写春景的语段。
   二、语言积累的意义
  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语言积累是形成听说读写能力的基础,丰厚的语言积累必将转化成良好的听说读写能力。《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言积累,这对于改变语文教学的现状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现在,如何通过语言积累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已经成为广大语文教师十分关注的课题,中小学语文教学的面貌开始发生了变化。
  三、语言积累的途径
  学生掌握语言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他们通过听、读,从口头和书面这两条渠道获取新的语言信息,然后加以领悟,储存知识,等到需要时在“取出”,用口头或书面语言进行表达。因此,不断地吸取、不断地积累,是培养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有力保障。
  3.1 课内学习积累。
  课堂教学是语言积累的主渠道。语言积累需要大量阅读,大量阅读需要有一定的阅读能力、浓厚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这一切都要凭借课堂教学来培养。在初中阶段,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文质兼美的课文有一百多篇,这些课文既是语言的范例,又包含着大量的语言材料和语言知识。认真地学好这些课文,会是学生语言积累的坚实基础。叶老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那一篇篇优美的篇章应该成为学生今后性语言积累的蓝本。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求学生理解语言知识,但更要求注重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如课文中的新词、新的句式和课文中精彩的句、段,让学生通过理解、吸收,真正将这些“例子”内化为自己的语言知识。
  3.1.1在理解中积累。
  我们的语文课本是编辑和专家们反复筛选、修改编辑而成的,其中不少课文中的语言文字都值得我们去推敲。
  如《春》这篇课文中,“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这个句子的就值得推敲。在理解“春风图”时,我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让学生讨论:“杨柳风”指什么?“像母亲的手”说明了什么?前后两句有什么联系?学生通过讨论明白了:春风催促杨柳发芽,又是比喻句,写出春风吹在人脸上的感觉!学生读出了喜悦的感情,说明他们通过自己积极的思维活动和口语交际,理解了“杨柳风”,知道了这个比喻句的内涵,已经在不经意间将新知识内化为自己记忆“仓库”中的财富。
  可见课文中的关键词句、重点部分的教学,我们要指导学生咬文嚼字,引导他们细细品味,不仅要给学生搭建积累的桥梁,还要指导学生领会用词的精妙之处,为以后语言文字的准确运用打好基础。
  3.1.2 在朗读中积累。
  读是一个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它要求学生在认知语言文字的基础上,将这些文字形成的词语、短语,有停顿的读出来,而且要求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生能流利地读了,读得让人感动了,读得朗朗上口了,说明学生对文章中的词句已经都理解了,甚至已经体会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了。
  如在教学《春》的第四段时,我就让学生读一读、品一品,体会春草春花的生机与活力。我抓住“粉妆玉砌”“毛茸茸”“亮晶晶”“蓬松松”“沉甸甸”“簌簌”等词,先让学生去掉这些词读一读,在把词填进去读一读,比较有什么不同。然后在学生有所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作者看到大雪时的情景和惊喜的感情读出来。学生有了领悟的前提,感受到了春景的美好,体会到了作者此刻无比的惊喜,所以朗读时真情流露,读得很美。
  理解了,读美了,说明学生对课文中的语言文字已经有了辨别、理解的能力了。这时,只要我们给学生创造反复朗读的时机,学生一定会把这段文字熟记在心,将这段优美的描写“记录”下来。
  3.1.3在口语交际中积累。
  在语文教学中,创设多种口语交际的情境,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语言运用的有效途径。作为教师,我们就得充分利用教材,结合教材的特点设计一些与课文情境相结合的有意义的交际实践,便于学生通过口语交际的实践活动,真实地积累鲜活的语言文字。如给课文加结尾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学生只有在整体感知课文后才能给课文加结尾,进行这方面的说话训练是开发学生智力的重要途径。在教学《那树》一文后,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个问题。在完成课文主体教学“那是一棵坚韧顽强的树,无私奉献的树,豁达宽容的树,富有爱心的树”,提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主题后。设计了一个插曲,“想象拓展,蚂蚁与大概告别时,它们会相互倾诉些什么?”小组讨论,用笔书写,十分钟左右,有孩子写出了下列动情的语言:“大概妈妈,我们相信,爱是永恒的,您给了我们温馨的家园,安逸的生活,假如有来生!我们还会在您身上安家!”另一孩子写道:“大树老哥,今天你搬家了,我们将天各一方,我常痴痴地想,每个人来到这世界都能给自己的生命一个承诺,让所有的生灵都长命百岁!让所有的生命在自然规律中花开花落……”显然这些描写,倾注了孩子们真挚的情感,超越在了蚂蚁和大树之上,这些鲜活的语言,来自于课堂,来自于孩子心灵深处。
  给课文加结尾,要理解,要想象,也要拓展性思维,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清一——定思维条理的条件下,灵活地运用文章内、外积累的文字进行口语训练,质量高,效果好,是语言积累的再创造。
  3.2课外阅读积累。
  课后丰富的阅读也是促进学生积累语言知识的一个有效途径,所以我们要给学生丰富的课外阅读的空间,帮助学生扩大知识面,让他们在了解世界、提高认识的同时积累丰富的词汇。
  课后的阅读空间是丰富的、精彩的,可是学生阅读的效果差距很大。为了提高学生阅读的效果,我专门给学生设计了读书笔记摘录本,让学生把课外书中看到的好词新词,好句新句摘录下来,并谢谢自己的感受或看法。由于学生认识层次的不同,理解水平也不一样,语文能力的差异也很大,所以摘录的内容也各不相同。但是通过这样的积累实践,他们又一次掌握了新的知识,又一次丰富自己的“知识宝库”。
  为了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和积极性,我们定期进行评比,并开展了丰富的课外活动:①制作荐书卡。让学生互相推荐自己看到的好书,并在荐书卡上写上书的主要内容,供大家参考;②“课前演讲”,让学生说说自己在课外看到的精彩内容,并说说自己的看法;③“和诗人交朋友”。
  让学生将自己在课后读到的古诗介绍给到家,想大家介绍诗人的有关知识……
  学生在阅读中得到了乐趣,尝到了甜头,阅读的情趣高涨,每次课间活动总能听到学生在谈论书中的精彩细节,一篇篇优美的习作也随之产生。
   示范和让人无法是从的专业术语,这对于极具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学生来说,是不能调动其内因而主动学习的。在《教学与发展》中作者有这样的断言: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就能发挥高度的有效的作用。而“快乐教学”恰好应对了这种教学思想,它将某些抽象、生硬、难以理解的运动技能分解后融解于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的情景中。如教学“立定跳远”这一教材时,教师通过精心的组织与构思引导学生想象青蛙的跳跃动作,在以“青蛙捉害虫”开展运动技能教学,其间在辅以针对起跳角太低或太高的情景设问:“害虫在禾苗的最低处和最高处,我们怎样才能捉到它”?结合教学的对象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在通过创编故事与创设适宜的教学情景,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立定跳远”运动技能的教学工作,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使学生能联系生活实际,自主积极地参与到有趣的练习中,从而保证了掌握运动技能初学过程的顺利入门,为提高与完善阶段打下良好的心理情感迁移基础。这也正体现了快乐体育的趣味性原则与情景性原则对掌握运动技能初学阶段的帮助与促进作用。
  五 、正确处理“快乐教学”与掌握运动技能的关系
  快乐教学是在不否定运动手段意义的基础上,更加重视学生在从事学习过程中,充分体验到充分运动、明白道理、掌握提高运动技能与他人和睦相处的多种乐趣,从而让学生认识并热爱这项运动。掌握运动技能只是快乐体育中的一部分,它与快乐体育有着相交与互补的多重关系。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不能只强调运动技能的掌握而忽视了快乐体育的多功能性,也不能单注重快乐教学一方面的育人性,而应该以辨证的思维方式去处理好二者的关系,正确应用快乐教学模式,促进与加快运动技能的掌握。
  因此,在体育教学活动结构的教育思想中,快乐教学更富有教育哲学的深刻内涵,更能体现多元文化时代的教育精神,同时也更能反映出学生的学习需求与生理、心理需要。从认识传统的养生文化理解,快乐教学更多了游戏的内涵,也更加丰富了民间传统体育。从学校教育的文化层次讲,快乐教学与掌握运动技能的艺术性处理与教学安排,不仅仅是增强了体育学科的教育作用,其“快乐”的文化层次提升与学生文化水平的同步提高,无疑是体育教学的科学性体现,是体育教学真正立足于学校体育和终身体育的体现,这也应当成为体育教师评价自己教学能力,自觉努力的方向。
其他文献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如何去理解“体验”,实施“体验”,进而使我们的语文教学获得实质性突破,不仅十分必要,而且是十分迫切的。为了实现这一理念,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做了许多尝试,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文学习中产生具体深切的体验,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 体验; 学生; 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应尊重学生
【摘要】信息技术课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等方面与其它学科相比,都具有鲜明的特点,它是一门融知识性、趣味性和技能性于一体的学科,并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个性、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要真正上好还有许多值得思考、探索的问题。一节课内要使学生尽可能学到更多的知识,且操作熟练,需要教师花费一番心血,才能寻找使每节课达到最佳效果的有效途径,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摘要】本文先分析了目前中专生的现状,在此基础上,从四个角度指出了中专班主任工作的难点,最后就如何做好中专班主任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班主任要有责任心、爱心和耐心;(二)开好每一节班会课,提高学生的纪律意识和安全观念;(三)设立各种兴趣小组,开展一些有益的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四)抓好“两头”,带“中间”,发挥班干的作用;(五)建立一套完善的班级管理制度,做好班主任日常管理工作;(六)班主任
“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这是很多语文教师都明白的道理。参加工作以来,我一直在教学一线从事语文教学工作,也曾听过无数堂课,接触过许多语文教师,与他们交流过、探讨过,认为现今的语文教学仍然存在一种现象: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死记硬背,无灵活之法。如此这般做法,要提高职业学校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实在是难之又难。因此,探索教学方法,创新教育理念,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我认为必须屏弃陈旧的传统教学方
【摘 要】众所周知,各学科知识之间都是一个有具有严密逻辑的整体,化学也不例外,搞好初中高中化学各方面的衔接,对高中化学有效教学可谓举足轻重。  【关键词】目标差异; 知识衔接 ;教学法衔接    人生的学习经历可分为几个关键阶段,其中高一阶段,是处于初、高中学习的一个重要过渡阶段,进入高中学习阶段后若教师在教学中仍然沿用初中的教学方法,就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而在高中化学教学起始阶段,若处理不好
学生对学习有无兴趣,既是反映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教师教学成败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增 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成为众多教 师不懈追求、不断探索的重要课题。笔者浅谈几点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增强课堂教学效果的体会。    一、科学导入,激发兴趣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每节课能否都有个好的开头,直接关系到这节课的成败。教师必须依据教
最近,美国管理协会的专家在分析我国企业目前的管理状况时指出:中国企业在管理上普遍存在两个缺陷,第一个就是预算管理,大多数中国企业不懂得如何进行预算,更未能利用预算管理为企业创造价值。面对在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国企业必须面对和解决:预算有效性问题;“自上而下”的战略规划、业务计划缺失问题;业务规划与预算编制过程中部门间的沟通问题;业务人员普遍的财务意识、观念、常识、技能问题等等。而且,我们容易看到
2006年12月11日,是中国加入WTO后五年保护期结束之时,中国金融业全面对外开放。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的颁
【摘要】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回顾物理学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可以看出物理实验自始至终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无论是经典物理学的建立和发展,还是现代物理学的进展都与物理实验息息相关。在初中的各门基础课程中,物理课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方面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实验在物理教学中更是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加强实验教学,提高物理教学效果和开发学生创造能力,在加强素质教育的今天,显得更加突出,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