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心理语境在文学作品中的艺术表现力

来源 :名作欣赏·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rd_1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心理语境作为语言学和心理学的交叉概念,是学术研究领域的一个新的方向,对言语交际也有着重要意义。笔者试图通过明确语境环境下心理语境的定义和内容,同时运用矛盾修饰法心理语境,对文学作品《围城》的语言进行分析,加深读者对心理语境的认识,从而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中心理语境对艺术表现力的推动作用。此外,本文透过对《围城》心理语境营造的探析,建立心理语境与文学的关系,以期为心理语境概念的理解提供新的角度,为《围城》进一步的研究提供新的方向。
  关键词:《围城》 语境与心理语境 文学与心理学 矛盾修饰法
  文学作为语言的高级表现形式,其特点之一就是不断构建某一特定的共知信息背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艺术的创作和表达,这一背景即为语境。因此,近几十年来,语境常被划分为语言和文学方面的概念,语境问题也一直是语言学家探索的重要问题之一。而心理语境作为语言学和心理学的边缘学科概念,也仅在语境研究领域有所涉及,如我国学者王希杰在《修辞学通论》中把语境划分为“四个世界”,即“语言世界”“物理世界”“文化世界”和“心理世界”,提出联想心理和潜意识,对心理语境的研究做了开创性的工作。但王先生仍强调说对心理语境的研究还很不充分,语言学家应该与心理学家一起把心理语境深入研究下去。
  此外,不仅心理语境概念本身相对于语境研究的其他内容来说较为鲜为人知,学术界对《围城》一书中心理语境方面的研究更是鲜少提及。
  《围城》是钱锺书先生唯一的长篇小说,是他在困顿之中“锱铢积累”而成的。对于《围城》的评论赏析,前人大家多集中于其讽刺的语言风格和深刻的社会批判的内涵,而对钱锺书独到敏锐的心理洞察和精心营造的心理语境的剖析则较为少见。
  笔者在论述心理语境相关概念和理论的基础上,以《围城》中方、唐二人的爱情心理为例,对其心理刻画进行探析,以期让读者体会到心理语境对文学作品艺术表达效果的推动作用,从而理解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专家金宏达对《围城》的概括——烛幽索隐,直透心术。
  一、语境与心理语境
  (一)文化语篇中的语境定义
  语境,一般意义上被定义为是语言环境的简称,而英国系统功能学派语言学家弗斯立足于其师马林诺夫斯基提出的“情景语境”概念,把语境定义为“语义分析平面上一套彼此相关的、抽象的概念类别”。笔者认为,弗斯的定义更符合文学作品背景下对语境的研究,其不仅点明了语境与语义的关系,而且通过“平面”展现了语境在话语理解中的模板与基础性作用。更可贵的是,弗斯提出语境需要进行语义的分析,这种分析离不开对社会性与心理性的掌控,而这两者恰好构成了语境系统,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建立了语境与心理的关系。但这种定义主要是从社会功能的角度探讨文化中的语篇和语境的关系,要理解各个语篇之间的差异,还必须从心理语境来把握。
  (二)交际环境下的心理语境
  心理语境指个体在某个场合或情景中的心理反应和心理现象。因为心理语境可以认为是外在的物质世界在认知主体中内在的一种心理表征,因此也可称之为心理背景。
  心理语境包含的内容很多,既有客观的交际者的年龄、性别、身份地位,也有主观的性格、认知、情感、意图、文化教养等。Verschueren曾归纳为“语言使用中激活的心理世界包括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也有学者将其分为认知、情感、意向三个变项。
  从范围上分,心理语境可以分为广义语境和狭义语境两大类。
  1.广义的心理语境。广义的心理语境包含社会文化心理和个人主观心理两大部分。心理语境作为心理的上下文,主要具有同一性和多样性两个特点。同一性体现在社会心理因素,即社会政治心理因素和社会文化心理因素,较为宏观。其中,社会文化心理因素涉及民族文化心理、地域文化心理和时代文化心理,在文学作品中,这些文化心理常作为社会背景出现,影响甚至决定着不同人物在性格、阶层、职业、文化教养等方面的差异。而多样性则主要体现在个人心理因素,包括个人文化心理、个人知识积累、艺术修养以及审美经验和情趣等微观因素。这些微观因素通常会塑造出不同人的不同个性,从而产生特殊的心理现象,即个人主观心理。但个人主观心理也会受到场景的转换和语言内语境变化的影响,形成心理语境的交替或转换,如一个人在自己熟悉的人身边活动时会感到放松,而在陌生人较集中的地方会感到局促和紧张。所以心理语境是最为复杂的语境,它和文化语境、场景语境以及语言内语境相互交错着,同时又对其他语境存在深层制约和影响作用。
  2.狭义的心理语境。狭义上的心理语境仅指个人主观心理语境,研究者多把它置于交际语境或言语交际过程当中。如比利时国际语用学学会秘书Verschueren在其1999年出版的新著Understanding Pragmatics一书中,全面而清晰地阐述了他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酝酿的语言顺应理论,以一种全新的视角来诠释语言的使用,将语境置于更宽泛的框架下进行分析。顺应论中的语境关系分为交际语境和语言语境。交际语境包括交际双方及其心理世界、社交世界和物理世界;心理世界主要涉及交际双方的性格、情感、信念、意图等心理因素。说话者的语言选择正是顺应自己的和听话人的心理世界的一个动态过程。因此,文学作品中的心理活动描写常和语言描写紧密相关。
  (三)文学作品环境中的心理语境
  心理语境在不同的学科领域有不同的侧重内容,为了更加具体地分析心理语境在文学作品语言环境下释放出的艺术效果,笔者在这里选取心理语境中具有代表性的矛盾修饰法心理语境进行探究分析,以期达到最形象生动的探析效果。
  矛盾修饰法心理语境就是通过说话者和受话者在心理语境上达成的某种默契来领会其中特殊的深刻含义和对立的美感,是心理语境在文学创作中的重要表现。钱锺书先生曾将矛盾修饰法翻译为“冤亲词”,旨在用最对立的立场强调最亲密的关系。
  矛盾修饰法心理语境中的“矛盾”主要由说话者发出,表现为语句字面达意上的矛盾和说话内容与内心感受的矛盾,这样就不可避免地会打破常规的语言习惯和自然的思维逻辑。为了达到这样的效果,说话者就会有意地先营造一种模糊的语言环境,即进行心理语境的预设。语言具有预设性,预设的信息可以存在于任何语言中,换句话说,预设就是一种选择,说话者可以选择将某些信息设定为双方共享的已知信息,也可以选择对某些信息不进行表述或进行部分表述。在这个言语交际过程中,受话者需要通过说话人在明示行为中所展示的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对其预设的心理语境进行推理,寻找其中的关联。这个过程是对几个连续的矛盾修饰法的语境假设进行不断的选择、调整和顺应的过程,其结果是矛盾心理语境在推理过程中获得了协调。在文学作品中,这种协调不一定都由交际的双方获得,更常见的是在作者充分展现矛盾的推理过程后,由读者获得心理语境的协调,从而大大加强了其艺术效果的表达。
其他文献
摘要:70后作家弋舟将现代城市生活作为自己文本世界的构筑中心,以同时代者感同身受的细腻、敏感体察着城市现代化进程中的生存难题,在“矜重与诚恳”的美学诉求下,强化对所在现实的体认与关注。作品中呈现着城市文明生活对人的规约与异化,将短篇小说剖析人物精神世界的特质与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以绵密而悠长的笔法给予城市生存者以心灵的慰藉与轻抚。  关键词:弋舟 城市 日常生活 逃逸  弋舟的作品中一直存在着“反
摘 要:张承志的小说《黑骏马》以民歌“黑骏马”为线索,讲述了一个爱情故事。本文通过对小说中对立和非对立因素的梳理和研究,发现了另一个潜在文本,即草原习性和现代文明的对立互渗贯穿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心理过程,影响着人们的喜怒哀乐,而草原习性自身的痼疾和现代文明自身的局限又加剧着各种矛盾的发生和发展。这些因素也是主人公白音宝力格和索米娅爱情悲剧的共谋,而这一切的深处则是小说对草原习性和现代文明做出的双向
中考中什么病句题考得最多呢?分析近年来的,特别是今年(2016年)的中考病句真题,我们有一个惊人的发现,这就是“动词缺宾语”的病句考得是最多最多的。  你不信么?那好,我们先来盘点盘点今年的病句题看看。  (1)有关领导在会议上明确要求,各部门必须尽快提高传染病防控工作。  (2016·天津市第3题A项)  (2)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型犯罪手段,公民个体也应该具有一定的信息安全防范。  (2016·福
摘要:古村落的保护应当是一个需要社会各界参与的工程,基于古村落的安防产品设计也随之萌生。安防产品不能是纯粹的艺术品,在设计时要考虑实用性、可行性和可靠性。本文以徽州古村落为设计环境,进行了环境分析和元素提取,不仅考虑了产品外观与环境的适应,而且提出了全新的使用方式,为现代设计寻找新的灵感和学习方向。  关键词:古村落 安防产品设计 古村落摄像头设计  一、古村落环境  古村落及传统村落,是指建造时
摘 要:袁犀是现实主义作家。伪满洲国时期,他发表了大量描写社会底层生活的小说,他关注底层写作的风格一直延续到1942年。1942年,由于叛徒出卖袁犀被捕入狱并经历了残酷的刑罚,不久被保释出狱。从此袁犀的文学创作焦点转向了知识青年的生活状态,他陆续创作了长篇小说《贝壳》《面纱》,并从不同角度对知识青年们的生活状态进行描写。青年们混乱的、醉生梦死的生活状态,不仅仅是社会个案,而是整个社会的真实写照——
摘 要:郁达夫《春风沉醉的晚上》与太宰治《人间失格》中的男性主人公对环境的抵抗,也就是对环境的自我塑造方式的抵抗,使其从公共领域退缩到隶属于女性的私人领域,进而质疑了过去的两性关系以及建立在此两性关系上的男性自我确认方式。与此相应,男性主人公通过对自我身体的感知去寻求自我主体性的建立。郁达夫和太宰治的作品暗示了东亚传统价值观念的解体、某种新的参照体系的萌芽,以及在此参照系下萌生的“我”的挣扎。  
摘 要:《第九个寡妇》以书写女性在历史中的生命经验来实现对特殊历史时期中女性的生存状态的阐释,以女性的视角看待女性,看待男性,看待历史,体现了女性作为历史缺席者对革命的反思。  关键词:严歌苓 《第九个寡妇》 女性主义  严歌苓虽然从未打起女性主义的大旗进行写作,但她在接受访问时,直言自己喜欢写女性,认为男性没什么可写。{1}围绕着这样的创作观,一系列丰满生动的女性形象在她的笔下应运而生。严歌苓在
摘 要:文艺作品中的民俗呈现,赋予作品新的审美形态与解读视角。本文拟以叶广芩的《采桑子》为例,从多姿民俗生活相的展现,还原老北京清朝贵胄的民俗生活,以及民俗观念熏染下个体精神气质的养成。以“京戏”这一地方艺术为个案,分析金家人在时代变幻期的真实生存境遇。最后,结合作家的个人经历,探究叶广芩以民俗入文学的创作动因,揭示作者的生命感怀与人文意识。  关键词:文艺民俗学 民俗生活相 民俗力量 民俗入文学
摘 要:《面纱》是英国作家毛姆重要的长篇小说之一。本文采用女性主义批评理论的方法,对该作品中的主人公凯蒂个人历程的三个阶段所表现出来的“恶魔”“天使”及“完美女性”形象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凯蒂形象的变化,论述她作为女性的主体意识是如何一步步摆脱男性主义的桎梏,开始觉醒。  关键词:《面纱》 女性主义 恶魔 天使 完美女性  W.S.毛姆(1874—1965)是一位雅俗共赏的英国作家。从1897年发表
乡友宁志荣先生的《薛传》终于将要出版发行了,这个“怀胎”将近两年的“孩子”我是望眼欲穿地期待着。它不仅是我们家乡里望或者万荣的一件文化雅事,更是山西文坛的一件盛事,因为它是被列入山西作协百位历史文化名人出版工程计划的一件大事。我知道“怀胎”的艰辛和不易。因此她的“出生”就赋予了更加特殊的意义。  作者用串珍珠以成珠宝项链的手法,以薛各个时期的诗词、楹联以及理学思想为珠,手持金丝,辛勤撺掇,完整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