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学生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有益补充与延伸, 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拓展学生市场竞争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但在现实情况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可以通过学分制、加大投入经费、完善评价与激励机制等方式来保障第二课堂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大学生;第二课堂;素质教育
一、当前第二课堂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与第一课堂的有机结合。
第二课堂活动内容十分广泛,包括学术科技、文化娱乐、体育活动、社会实践等社会适应性活动。由于第二课堂活动具有学生群众性、时间灵活性、内容丰富性等特点,因此不可避免的存在着盲目性、随意性、主观性强与计划性、稳定性、连续性差等缺点,特别是由于一些院校没能把第二课堂活动列入教学计划,缺少与其他教学工作系统的考虑,使得第二课堂活动往往与第一课堂教学发生时间上的冲突,导致教学与学生工作的矛盾,学生不能合理安排学习与活动的时间,使第二课堂活动受到影响与冲击。
2、第二课堂活动与学生成长的需要不相适应。
教育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培养与发展,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大学生主动参与高等教育,发挥主体作用的意识越来越强。不仅在第一课堂上,学生的参与、师生的互动作用越来越多,而且在第二课堂活动上,大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目前许多高校在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时,存在着许多与学生成长需要不相适应的弊病,也存在着满足不了学生发展需要的问题。如,缺乏活动场所、经费短缺、活动内容不丰富、层次不高、活动多而杂、系统性不强等现象。
3、第二课堂活动缺乏有效的评价机制。
许多高校的第二课堂活动目前还处于一种松散的运行状态,对各种学生组织(含社团)的管理也是松散的。第二课堂活动开展的自由度较大,缺乏系统性、规范性的管理手段与管理机制,目的性、科学性不强,对学生参与活动的效果没有比较与评价,什么样的活动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什么样的学生适合什么样的活动,这些很少有人去思考,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没有跟踪、调查与反馈,即没有建立大学生创新能力的评价机制。
二、大力开展第二课堂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仅靠第一课堂教育是完成不了的,需要通过长期的、大量的第二课堂活动潜移默化地进行培养。第二课堂以其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的形式而对大学生有着极强的吸引力,它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而用全方位、高品位的人文精神文化来鼓舞学生、塑造学生的品德,给学生注入精神和灵魂的力量,从而荡涤个人心扉,陶冶生活情操,使德、智、体、美相互渗透,达到自我完善的目的。
2、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健全学生心理素质
大学生正处于青年时代和身心发育时期,也是树立人生观、世界观的关键时期,他们对新思想、新事物有极大好奇心,接受和吸收也较快,需要大量的、丰富的精神食粮。只要加以正确的引导,通过第二课堂,学生能从实际出发,把丰富多彩的教育内容和多种多样的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一些团体活动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团结协作精神,提高大家的责任心和诚信意识。
3、有利于拓展学生市场竞争能力
近年的高校扩招,学生数量大幅度增加,造成大学生就业压力大。据一项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数据显示,那些在学校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各种协会或在团委、学生会、班级担任各种职务社会活动能力强的同学,更受用人单位欢迎。相反,一些在学校考试成绩虽好,但性格内向、活动能力差的学生,毕业后却在工作中表现不同程度的不适应,竞争力差。第二课堂通过课外实践活动能够实现从传统的专才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4、有利于学生的智能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由于第二课堂活动本身所具有的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学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不受约束,具有相当大的自由度,有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有利于其兴趣的产生和保持。第二课堂活动是按照不同的兴趣目的而开设的,这样使具有相同兴趣、爱好的学生聚集在一起,为其进行较课堂教学更深层次的学习和问题探讨创造了条件。相同兴趣和爱好的学生聚集在一起相互交流,有利于他们之间互相启迪、产生新的思想火花,增进思维的深刻性和敏感性,增强了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保障学生第二课堂活动顺利开展的主要策略
1、注重与第一课堂的结合,制定相关制度
保证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第一课堂是基础,是主渠道,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有益补充与延伸。应在第一课堂开设的课堂基础上,制定第二课堂教学计划,明确第二课堂的目的和要求,确定合适的学分,建立管理班子,并制定相关制度,切实保证质量。国内已有一些高校迈出了改革步伐,把第二课堂活动纳入教学计划,并规定学分修学。
2、实行第二课堂的学分制
将第二课堂纳入相关管理制度中,进行规范化管理,同教学活动相结合,用“学分制”进行规范。开展学生的第二课堂要积极倡导第一课堂以外的“实践与创新”学分制,第二课堂中的社团活动、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与社会公益活动规定相应学分,本着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推动高等学校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广泛、深入开展的精神, 并结合各种奖励措施, 把第二课堂纳入正规教育体系中, 切实保证质量。总之, 积极开展学生第二课堂, 要使之规范化、课堂化, 系统化, 理论化。
3、建立和完善评价与激励机制
就评价体系而言, 建立科学规范的评价体系有助于为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构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值得注意的是, 对创新环节的评价, 要有方向性、可行性和先进性, 不仅要评学生, 更要评教师, 不仅要评结果, 更要评过程。高校还应更多地注重对过程的评价,应该把大学生是否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放在首位, 尤其要注重看学生能否运用所学的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对于结果的评价则应该放在其次的位置考虑。
【参考文献】
[1] 魏保立.大学生第二课堂与科技创新能力培养途径探讨[J].科技信息( 学术研究) , 2007(16).
[2] 陶丽.第二课堂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措施[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2).
[3] 王廷珍.浅谈第二课堂德开发与利用[J].决策探索, 2007(05).
[4] 刘大允.基于优化第二课堂活动设计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07(3).
【关键词】大学生;第二课堂;素质教育
一、当前第二课堂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与第一课堂的有机结合。
第二课堂活动内容十分广泛,包括学术科技、文化娱乐、体育活动、社会实践等社会适应性活动。由于第二课堂活动具有学生群众性、时间灵活性、内容丰富性等特点,因此不可避免的存在着盲目性、随意性、主观性强与计划性、稳定性、连续性差等缺点,特别是由于一些院校没能把第二课堂活动列入教学计划,缺少与其他教学工作系统的考虑,使得第二课堂活动往往与第一课堂教学发生时间上的冲突,导致教学与学生工作的矛盾,学生不能合理安排学习与活动的时间,使第二课堂活动受到影响与冲击。
2、第二课堂活动与学生成长的需要不相适应。
教育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培养与发展,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大学生主动参与高等教育,发挥主体作用的意识越来越强。不仅在第一课堂上,学生的参与、师生的互动作用越来越多,而且在第二课堂活动上,大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目前许多高校在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时,存在着许多与学生成长需要不相适应的弊病,也存在着满足不了学生发展需要的问题。如,缺乏活动场所、经费短缺、活动内容不丰富、层次不高、活动多而杂、系统性不强等现象。
3、第二课堂活动缺乏有效的评价机制。
许多高校的第二课堂活动目前还处于一种松散的运行状态,对各种学生组织(含社团)的管理也是松散的。第二课堂活动开展的自由度较大,缺乏系统性、规范性的管理手段与管理机制,目的性、科学性不强,对学生参与活动的效果没有比较与评价,什么样的活动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什么样的学生适合什么样的活动,这些很少有人去思考,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没有跟踪、调查与反馈,即没有建立大学生创新能力的评价机制。
二、大力开展第二课堂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仅靠第一课堂教育是完成不了的,需要通过长期的、大量的第二课堂活动潜移默化地进行培养。第二课堂以其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的形式而对大学生有着极强的吸引力,它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而用全方位、高品位的人文精神文化来鼓舞学生、塑造学生的品德,给学生注入精神和灵魂的力量,从而荡涤个人心扉,陶冶生活情操,使德、智、体、美相互渗透,达到自我完善的目的。
2、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健全学生心理素质
大学生正处于青年时代和身心发育时期,也是树立人生观、世界观的关键时期,他们对新思想、新事物有极大好奇心,接受和吸收也较快,需要大量的、丰富的精神食粮。只要加以正确的引导,通过第二课堂,学生能从实际出发,把丰富多彩的教育内容和多种多样的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一些团体活动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团结协作精神,提高大家的责任心和诚信意识。
3、有利于拓展学生市场竞争能力
近年的高校扩招,学生数量大幅度增加,造成大学生就业压力大。据一项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数据显示,那些在学校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各种协会或在团委、学生会、班级担任各种职务社会活动能力强的同学,更受用人单位欢迎。相反,一些在学校考试成绩虽好,但性格内向、活动能力差的学生,毕业后却在工作中表现不同程度的不适应,竞争力差。第二课堂通过课外实践活动能够实现从传统的专才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4、有利于学生的智能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由于第二课堂活动本身所具有的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学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不受约束,具有相当大的自由度,有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有利于其兴趣的产生和保持。第二课堂活动是按照不同的兴趣目的而开设的,这样使具有相同兴趣、爱好的学生聚集在一起,为其进行较课堂教学更深层次的学习和问题探讨创造了条件。相同兴趣和爱好的学生聚集在一起相互交流,有利于他们之间互相启迪、产生新的思想火花,增进思维的深刻性和敏感性,增强了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保障学生第二课堂活动顺利开展的主要策略
1、注重与第一课堂的结合,制定相关制度
保证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第一课堂是基础,是主渠道,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有益补充与延伸。应在第一课堂开设的课堂基础上,制定第二课堂教学计划,明确第二课堂的目的和要求,确定合适的学分,建立管理班子,并制定相关制度,切实保证质量。国内已有一些高校迈出了改革步伐,把第二课堂活动纳入教学计划,并规定学分修学。
2、实行第二课堂的学分制
将第二课堂纳入相关管理制度中,进行规范化管理,同教学活动相结合,用“学分制”进行规范。开展学生的第二课堂要积极倡导第一课堂以外的“实践与创新”学分制,第二课堂中的社团活动、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与社会公益活动规定相应学分,本着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推动高等学校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广泛、深入开展的精神, 并结合各种奖励措施, 把第二课堂纳入正规教育体系中, 切实保证质量。总之, 积极开展学生第二课堂, 要使之规范化、课堂化, 系统化, 理论化。
3、建立和完善评价与激励机制
就评价体系而言, 建立科学规范的评价体系有助于为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构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值得注意的是, 对创新环节的评价, 要有方向性、可行性和先进性, 不仅要评学生, 更要评教师, 不仅要评结果, 更要评过程。高校还应更多地注重对过程的评价,应该把大学生是否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放在首位, 尤其要注重看学生能否运用所学的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对于结果的评价则应该放在其次的位置考虑。
【参考文献】
[1] 魏保立.大学生第二课堂与科技创新能力培养途径探讨[J].科技信息( 学术研究) , 2007(16).
[2] 陶丽.第二课堂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措施[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2).
[3] 王廷珍.浅谈第二课堂德开发与利用[J].决策探索, 2007(05).
[4] 刘大允.基于优化第二课堂活动设计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