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认为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在小学这个基础教育阶段必须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设法点燃学生心中的创新火花,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们成为学习的主体,成为创新的主人。
一、引导
在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敢于发表独立的见解,不谋求唯一正确的答案,求同辨异。课上,我总是给学生留出“时间空白”。积极为学生提供讨论学习的机会,努力形成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思维互动,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这些意见对于每一个学生都是一种信息刺激,如被理解就会被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里,于是新信息与旧信息融合,或与其他种种信息融合,便会产生一些新意的观点,或者在新信息的刺激下,通过联想作用激活另一个有价值的新观念的萌发,这种新观点便是学生自己的独立见解,是求同辨异中创造性的结果。
如:在教学课文读物《大宝的耳朵》这一课时,学生读完文章后,大家都哈哈大笑。赵杰同学却问:“小牛为什么向大宝跑去?”听他这么一问,其他的同学笑得更厉害了,有个聪明的小朋友起身指着插图向他解释:“你看,大宝的耳朵里不是长草了吗?”赵杰却反驳:“你看,路边不是还有那么多嫩草吗?牛儿为啥偏要吃大宝耳朵里的草。”这是大家都被问愣了。于是,我就组织学生就这个问题展开自由讨论,随后让孩子们说出自己的不同认识:“可能牛儿看见人耳朵长草更奇怪了,有了兴趣,想去尝尝看。”有的说:“大宝捂着耳朵拼命逃,牛儿看见了,也跟着跑起来了。”又有个孩子说:“我知道斗牛时,牛儿受到刺激后,也会很来劲的。”这时班长起来说:“我觉得赵子杰的观察很仔细,我们应该向他学习。”通过训练,学生能做到吸收信息、独立思考、扩散思维、产生新知。教师引导学生不满足于唯一的答案,在分析比较中创造性的获取知识。
又如:在教学《吃山顶上的草》这一课时,当学生读到:“羊爬呀爬,他更累了,更爬不动了。”多数学生读的很重很响,突出羊已经很累了。这时我又问:“还可以怎么读?”一名学生思考后,大胆的举手说:“我来试试看。”于是,我请他读,他就又慢又轻的读了起来,我故作惊讶的问他为什么。他说:“因为这时的羊已经很累了,他不可能很有力气了,所以我们要轻轻地、慢慢地读。”这是我观察到其他同学也有恍然大悟之感,于是我大力表扬了这位同学并顺势告诉小朋友有时要重音轻读的道理。
二、启发
教师要培养学生纵串横联,立体思考,从事物的方方面面的联系上去发现问题和发现与问题相关的各种关系,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办法。如:在叫课外阅读《小马长大了》这一课时,以课题为切入点,直入中心问:“你们从什么地方看出小马长大了?”小朋友从课文中找出因为小马学会了跑路,学会了爬山,学会了拉车。然后我引导学生联上带下继续深入,立体思考:“还可以从什么地方看出小马长大了呢?”于是,小朋友往下进一步体会到,小马学会了做事,它愿意帮妈妈做事,更愿意为大家做事,所以老马说他是个好孩子,长大了。学到这里小马长大了的真正内涵已在小朋友的头脑里形成。
为了让学生联系生活,进一步体会长大的内涵,第一,我组织学生说说自己可以帮助妈妈做哪些事?第二,组织学生们说说在生活中还有哪些事可以证明一个人已经长大了。这样学生通过立体思考,发散思维,多层次,多角度,多侧面的分析判断,从纵横的比较中深刻领会到长大的涵义。学生不仅受到了异中求同、同中求异的训练,而且经过教师立体思考的引导,学生懂得了方方面面存在着内在联系,并从事物的联系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经过纵横比较形成知识体系,学生创新意识得到增强。
三、推陈出新
引导学生摆脱思维定势,倡导变向思维。变向思维是打破常规的思维,它有利于创造新思维、新理论。如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改变顺序式教学,引导学生在一篇文章中选择不同的切入点进行变序学习;还可以在理解文章时采取与语文学习法“相差甚远”的绘画、测量、计算等方法辅助学习,让学生认识到尽管最终所学到的知识一样,由于学习方法的新颖多样,学习效果也不同。
如:在教学《小小的船》时,在学生能熟读并能背诵课文的同时,把课文编成歌曲,配上美妙的音乐让孩子们吟唱,在听觉上和心灵上得到美的享受,并加强了对课文的理解。再进一步让小朋友们拿出彩笔与画纸,一边配乐吟唱,一边凭着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把课文中所表达的意境画在纸上。于是“弯弯的月儿”、“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更有效朋友让可爱的小脸跃然纸上,这样一堂语文课把诗歌、音乐、书画与一体,绝对是一种美的熏陶,运用这样的学习方法,学生感到新鲜而有趣,一节课便轻轻松松的学下来了,学生的思维活动始终处于兴奋活跃中,不仅敏捷而且深刻。
四、乐于想象创造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可见,培养学生能够创造性地学习,发展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善于创造尤为重要。在教学中,教师要经常的指导学生进行想象创造的训练,从而点燃学生的创新之火,指导学生创造性的学习。
如:课外读物《捉老鼠》短文叙述了大花和小花两只小猫为了争谁去捉老鼠让老鼠逃脱的故事。短文中对大花、小花作了大量的描写,但对老鼠却没作交代,于是我抓住这一空白,启发小朋友站在老鼠的角度,创造想象:“谁能结合当时的情景想象出老鼠是怎样想的?”学生们兴趣盎然,有的说:“老鼠想:吵吧,吵吧,吵得越激烈越好,我好偷点油。”有的说:“老鼠想:这可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我得赶快溜。”有的说:“不要停,继续吵,不然我可逃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迸发出来,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学生在丰富的想象中进行着创造性思维。
又如:学完《吃山顶上的草》一文后,我让学生表演课本剧,允许他们大胆的想象,创造性的续编故事进行表演。学生编出了《羊吃到了草》、《山顶上羊与小鸟的对话》等一系列富有想象的故事。
有了这些练习,学生能够插上想象的翅膀,产生新奇大胆的设想,发散思维得到训练,想象能力逐步提高,为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