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动态生成教学的有效性探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s1983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课程的理念下,语文课堂应该改变原来那种机械僵化、线形化的传统语文课堂模式,以学生发展为本,把学生从传统的“被动者”提升到“主动者”的高度,追求一种开放和谐动态生成的新课堂,使知识在对话中生成,在交流中重组,在共享中倍增,让学生在这种语文新课堂中真正焕发出生命的精彩。强调语文课堂的动态生成教学必须是有效的课堂动态生成。那么什么样的课堂独特生成才是有效的呢?《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发展的基础。”确定语文课堂动态生成教学是否有效,应该以学生的语文素养能否获得发展和提高为判断的标准;以是否围绕“语文课程与教学目标”来生成为依据。具体地讲,要做到以下两点:
  一、适当
  所谓“适当”,是指教师对课堂生成的内容价值的判断,即是否值得去生成。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坚决反对两种无价值的课堂生成。
  1.毫无价值的随意生成
  教学指一种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有其教学目标和要求的,课堂动态生成也不是随意的漫无目的的盲目的行为,不能是脚踩西瓜皮——滑哪儿算哪儿,要注重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我曾看过这样一个教学案例:
  一位语文教师在教授《祝福》时讲到了祥林嫂悲剧根源时问学生:“究竟是什么导致了祥林嫂的人生悲剧呢?”当时全部学生都纷纷议论开了,有人说是她婆婆害的,有人说是当时她的命不好,她太迷信,有人说是性格悲剧,还有人说是鲁四老爷一家逼迫的等不同意见,课堂非常活跃。由于是一堂公开课,授课老师看到学生们的答案总是答不到他预设的要点上,便开始给学生引导:“祥林嫂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呢?”学生马上就接上:“她是老六的妻子。”“她是一个悲惨的女人。”“她是封建礼教的牺牲品。”一个学生说“她是一朵苦难的野百合”,这时该教师竟然立刻接续了他的话题,说起了野百合,而令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位教师居然利用教室的多媒体播放了“野百合也有春天”的MV,教室里面一片热闹,本该严肃的话题变成了轻松的音乐会。
  在整个课堂交流互动过程中,看似很热闹、挺充实,但学生有价值的发言没有获得教师的重视,有价值的课堂生成的资源被忽略,而利用教室的多媒体使这堂课达到了“高潮”,可这样的引领,这样的“生成”,实现了什么教学目标、生成了哪些有价值的课堂资源呢?
  2.为了生成而生成的强加生成
  新课程下的语文课堂讲求动态生成的理念已被许多教师所接受并努力地实践着,但是,审视当前的语文课堂,不无忧虑地看到,相当一部分语文教师在实践中还存在认识上、操作上的误区,教师为了生成而生成,从“满堂灌”变成了用学生的嘴说出教师的预设,即教案,课堂生成有其“形”而无其“实”。笔者曾经听过这样一堂语文课:
  一位语文教师讲授《项链》一课分析主人公的形象意义时,让学生讨论“形象有什么意义呢”?学生积极地投入到了小组讨论中,然后一学生说:“这一形象讽刺了玛蒂尔德强烈的虚荣心。”教师引导:“什么样的虚荣心呢?”学生回答:“是女人的虚荣心。”接下来,教师问了这样一个问题:“是哪个阶级的女人呢?”学生沉默了一会儿,似乎是想起了老师的课前介绍,说:“是小资产阶级的女人。”教师此刻才满意地笑了,肯定了学生的答案。
  听完这堂课后,我的感觉很别扭。学生的答案“这一形象讽刺了玛蒂尔德强烈的虚荣心”本应值得肯定,但与教师预设的“标准答案”有所不同,教师依然硬是把自己的预设强加给学生。虚荣心本是人类的一个共性,不为某一个阶级所独有。路瓦栽夫人的虚荣心也是如此,已经超越了她本身所在的阶级,教师为什么偏要引导学生一定说成是小资产阶级的虚荣呢?难道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就没有虚荣心了吗?教师为什么不就学生的答案顺势引导大家对“虚荣心”的正确认识呢?这样可能会生成更有价值的没有预期的精彩。
  二、适度
  所谓“适度”,就是指对课堂生成的容量的控制,即课堂生成内容的多少问题。课堂时间是有限的,适度的生成,可以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生成新的课程资源;但过度的生成,就会造成喧宾夺主,妨碍正常的教学目标实现,难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语文课堂生成的“度”的把握既需要教师的智慧,又需要教师的精巧。在这方面,笔者就有教训。笔者在教授《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一课时,想到这是一篇自读课文,感觉有很多可探讨的东西。课前给学生留了预习作业,让学生做了大量资料查询、研读。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把课堂时间和机会更多地让给学生,抛开传统的语文课的理情节、析环境及品人物的老一套,让学生提出自认为有价值并想弄明白的问题,然后生生、师生交流互动,放开手脚,让学生真正地动起来,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结果,出乎意料地学生们竟然提出了十几个问题,这哪里是一节课所能容纳的呢?充分交流,没有充足的课时;草草结束,又违背了新课程的理念,打消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教学陷入了两难的境况中。初次放开,对学生所提问题没有事先加以甄选,结果课堂充实似乎是充实了,生成是生成了,但一篇自读课文拖了好几节课还没有完全解决。此课堂让我吸取了不小的经验教训,看来课堂生成“度”一定得把握好,生成固然可取,但面面俱到式的无度的生成就真的喧宾夺主,影响了语文课堂教学和学习的质量和效率。
其他文献
交际能力是个人能力的形式之一,而交际能力的体现又以口语交际的形式为主.在现代社会生活与工作中,交际能力所占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因而对口语交际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在
期刊
采用前期修订的中学生职业价值观量表,对上海和山东两地中学生(按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分类)进行职业价值观调研.研究发现:上海和山东两地中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总体上比较一致,
摘 要: 随着国家经济文化的快速进步与发展,教育与文化领域逐渐被人们重视。高中时期作为学生重点培养的阶段,通过相关教学培养其各项能力成为教学任务的重点之一。本文通过对高中语文诗词欣赏的简单分析,进一步讨论了其教学对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关键词: 高中语文 诗词欣赏教学 创造性思维  在我国悠久的文化历史长河中,诗词占有重要的地位,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也是教育的关键性任务之一。诗词欣赏不仅是对学生道德精
摘 要: 教师要适应教育的发展和变革,就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教师应该转变教育观念、不断学习,强化反思意识,注重课后反思,注重实践,不断改进,实现自己的专业成长。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反思 实践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教学也是如此,我冒昧地改为“教而不思则罔,思而不教则殆”。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我深有体会,在教学过程中教
摘 要: 朗读,尤其是范读、齐读、个别读、分角色读、反复读等多种有效的朗读方式,能在很大程度上引导学生通过想象、移情等多种心理因素的碰撞、交融感受文本更深刻的内涵。在语文学习中,在文本的解读中,朗读,必不可缺。  关键词: 文本解读 朗读 作用  文本解读,是阅读主体通过对文本的感知、理解、评价进而产生感受、体验和理解并形成对文本的材料的价值取向的一个过程。语文教材中的文章,文质兼美,意蕴深远。无
目的:   近期的研究显示PAD14抗体与类风湿关节炎关系密切,在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作为类风湿关节炎特异性标志物可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辅助诊断。   本
一、现状分析  阅读是语文素养的最重要途径。语文学习是一项循序渐进的、厚积薄发的积累过程,长久的、多方的阅读是知识累积方法。当前,初中生知识面狭窄、伪阅读现象尤为突出。更多学生的阅读仅局限于课内,造成课外文本解读公式化、套路化,写作素材单调干瘪,作文思维单一片面,进而产生的连锁反应就是影响高中语文学习。  1.急功近利。在应试教育当道的今天,分数才是王道的观念充斥很多人的思想,学生变得急功近利,对
近年来,随着传统教育模式中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对中学教育进行新课程改革刻不容缓。教育公平性一直以来都受到各界质疑,实验班、尖子班对学生进行一定等级界定,将对普通班学生
摘 要: 在新课程改革实施的今天,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尤为重要,本文从层次、活动、感悟、想象、方案等方面谈谈对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培养的看法。  关键词: 新课改 语文教学 创造思维能力 培养方法  现代中学生语文学习是否顺利,与他们是否具备独立的思维能力、思维的合理性、灵活性、深刻性等思维素质有密切关系。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把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作为着眼点,对改变单纯传授知识的传统教育
在职业教育大发展背景下,从政策倡导到成为评估办学质量指标,“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成长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对“双师型”教师群体的身份认同进行抽样调查,发现高职教师对“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