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堂练习既是学科教学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又是一个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渠道。一份好的练习设计不仅有助于教学效果的强化,而且有助于三维目标的达成。当堂练习对于师生双方都起着反馈信息的作用,教师可以把课堂上反馈的学习缺陷及时总结、及时矫正,并及时改进自己的教学。但长期以来,当堂练习的设计是一个被忽视且少有研究的课题。我在近几年的历史教学中,对当堂练习的设计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与尝试,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和成绩。下面结合自己实践中的做法,谈几点浅显的认识,供大家一起探讨。
我认为,好的当堂练习设计要具有以下特性:
1)重点突出,具有基础性;2)突破难点,具有针对性;
3)纵横联系,具有综合性;4)激活思维,具有开放性。
5)循序渐进,具有层次性;6)扩展延伸,具有应用性;
7)动手实践,具有发展性;8)新颖有趣,具有激励性。
要符合以下要求:
真(务实求真 因材施教);精(精选习题 宁缺毋滥)
新(独特新颖 生动有趣);活(灵活多变 拓展深化)
下面我将结合教学中运用的有关例题,从历史新课程的三维目标_____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目标的达成对当堂练习的设计加以说明。
一、从“知识与能力目标”的达成谈当堂练习的设计
此目标的达成可分为两步:
1.A级基础训练
此目标主要是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面向全体学生,以偏下题为主。题目主要是基本的内容、技能和情感要求。侧重于识记以及简单的知识迁移。一般以选择题、填空题、表格、识图等为多。形式力求灵活而新颖,以引发所有学生的兴趣。
例题一:罗马城内有架“圣梯”,凡人只要爬上去便可赎罪。一天,有人爬到中间,又突然退了下来,旁人问其原因。他说:“只要心中有信仰,就能赎罪,不必在乎表面的礼仪”。这个人是:
A马丁.路德B克伦威尔C亨利八世D加尔文
例题二:1912年1月11日,《民立报》提出:“天下兴亡,匹妇有责”,一字之差,表明:(1)中华民国提倡女权;(2)提倡男女平等;(3)提倡女子积极参加国家建设;(4)性别歧视消失
A.(1)(2)(3)B.(2)(3)(4)C.(1)(3)(4)D.(1)(2)(4)
此两题形式浅显有趣,很容易吸引学生,使他们一看到题目就有完成它的欲望。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说的就是兴趣的重要性。同时,也体现了“基本练习,要突出实效性”的教学策略。
2.B级能力训练
主要是能力要求,侧重于方法、思维、判断、归纳、分析、评价等,题型一般以问答、材料、评判为主。主要表现为落实重要的知识点或线,以中等难度为主,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应做到以下几点:
1.注重主干知识和主干知识的应用;
2.注重现实立意;
3.强调社会热点与书本知识的有机结合;
4.重视运用反映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新材料、新情境”,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5.突出历史学科的特点;
6.培养学生的时序思维能力和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理解和诠释历史的能力;
7.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发现和认识历史的能力。
例题三: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19世纪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受的耻辱性的失败,迫使中国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全球通史》问:
1.你认為材料中所说的使中国人受到巨大刺激的“19世纪三次灾难性的战争”指的是哪三次战争?
2.文中所说的中国人民“反入侵”的斗争又有哪些?
3.针对发生在19世纪的这种入侵和反入侵的斗争,你有什么感想和看法?
此题注重了对主干知识的训练,它的设计主要是运用聚合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让学生对知识进行归纳整合,并从中找出共性的、规律性的东西,更好的理解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做出评价。也体现了“综合练习,要突出灵活性”的教学策略。
二、从“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达成谈当堂练习的设计
新课程极力倡导学生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通过自己在学习全过程中“行走”而获得发展。体现在当堂练习之中,具体表现为创设材料情境,使学生把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培养历史学习的学科能力。
例题四:“当年分田做主人,今岁分田奔小康。”对联中的两次“分田”分别指的是:()
A.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社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
C.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农业合作社和人民公社化
例题五:1873年的一天,侍奉日本天皇的宫女例行给天皇梳理头发时吃惊地发现,天皇已将自己的长发剪掉。这件事主要反映了天皇决心:()
A.革除封建礼仪 B.废除封建身份制度
C.带动文明开化 D.进行政治体制改革
这两道题的设计,首先创设了轻松、愉悦的问题情境,立意别致,很好地体现了由生活到历史,再由历史到现实,以史为鉴,学以致用的初中历史课改方向。既符合了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又激发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审题、思考、作答中既可以感受到史学的丰富多彩、博大精深,又可以感受到史由证来、论从史出的史学原则。
三、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达成谈当堂练习的设计
历史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如热爱祖国以及由此升华的自豪感、责任感和人生理想;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精神和真善美的人生境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健全人格;宽广的国际视野、文明进步和开放意识等等。在有关练习的设计上,要重视材料的选择和情景设置,要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贯通古今,关联中外”的思路,要关注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做到以史为鉴。
例题六: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19年5月9日,清华大学的师生在焚烧日货;
材料二:“中日关系有很多话要说,但概括起来就是一句话:中日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我们党的十二大强调这已点,说明是中国长期的国策”—邓小平论中日关系。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清华大学的师生反日情绪高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结合具体史实加以说明。
2.结合材料二以及最近发生的“钓鱼岛事件”,谈谈你对中日关系的看法。
此题基于材料情境来设问,依托历史,并联系到了社会的热点问题、焦点问题,学生通过解读材料、获取信息来作答。材料以及设问的历史感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指向也一目了然,同时也体现了新课程倡导的自主性和多维开放性。
综上所述,我认为:
1.高质量的当堂练习设计,一定要做到:
(1)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热情;
(2)具有思辨性和发散性;
(3)问题的难度最好控制在“跳跳就能摘到果子”上。
2.要符合以下原则:
(1)突出重点原则(2)趣味性原则
(3)启发性原则(4)有效性原则
3.要诀:新知识及时练;易混淆知识对比练;相关知识结合练;主要知识加强练。
4.练习题目的设计要以记忆、理解、拓展层次的题目为主,要把握重“质”少“量”,求“异”略“同”的原则,能够使学生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事倍功半的训练效果,要从根本上杜绝过偏、过深、过久的题目。
做到以上几点,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整理知识的能力就会在练习中不断地得到提高,这样的当堂练习才会是有效、高效的。
我认为,好的当堂练习设计要具有以下特性:
1)重点突出,具有基础性;2)突破难点,具有针对性;
3)纵横联系,具有综合性;4)激活思维,具有开放性。
5)循序渐进,具有层次性;6)扩展延伸,具有应用性;
7)动手实践,具有发展性;8)新颖有趣,具有激励性。
要符合以下要求:
真(务实求真 因材施教);精(精选习题 宁缺毋滥)
新(独特新颖 生动有趣);活(灵活多变 拓展深化)
下面我将结合教学中运用的有关例题,从历史新课程的三维目标_____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目标的达成对当堂练习的设计加以说明。
一、从“知识与能力目标”的达成谈当堂练习的设计
此目标的达成可分为两步:
1.A级基础训练
此目标主要是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面向全体学生,以偏下题为主。题目主要是基本的内容、技能和情感要求。侧重于识记以及简单的知识迁移。一般以选择题、填空题、表格、识图等为多。形式力求灵活而新颖,以引发所有学生的兴趣。
例题一:罗马城内有架“圣梯”,凡人只要爬上去便可赎罪。一天,有人爬到中间,又突然退了下来,旁人问其原因。他说:“只要心中有信仰,就能赎罪,不必在乎表面的礼仪”。这个人是:
A马丁.路德B克伦威尔C亨利八世D加尔文
例题二:1912年1月11日,《民立报》提出:“天下兴亡,匹妇有责”,一字之差,表明:(1)中华民国提倡女权;(2)提倡男女平等;(3)提倡女子积极参加国家建设;(4)性别歧视消失
A.(1)(2)(3)B.(2)(3)(4)C.(1)(3)(4)D.(1)(2)(4)
此两题形式浅显有趣,很容易吸引学生,使他们一看到题目就有完成它的欲望。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说的就是兴趣的重要性。同时,也体现了“基本练习,要突出实效性”的教学策略。
2.B级能力训练
主要是能力要求,侧重于方法、思维、判断、归纳、分析、评价等,题型一般以问答、材料、评判为主。主要表现为落实重要的知识点或线,以中等难度为主,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应做到以下几点:
1.注重主干知识和主干知识的应用;
2.注重现实立意;
3.强调社会热点与书本知识的有机结合;
4.重视运用反映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新材料、新情境”,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5.突出历史学科的特点;
6.培养学生的时序思维能力和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理解和诠释历史的能力;
7.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发现和认识历史的能力。
例题三: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19世纪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受的耻辱性的失败,迫使中国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全球通史》问:
1.你认為材料中所说的使中国人受到巨大刺激的“19世纪三次灾难性的战争”指的是哪三次战争?
2.文中所说的中国人民“反入侵”的斗争又有哪些?
3.针对发生在19世纪的这种入侵和反入侵的斗争,你有什么感想和看法?
此题注重了对主干知识的训练,它的设计主要是运用聚合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让学生对知识进行归纳整合,并从中找出共性的、规律性的东西,更好的理解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做出评价。也体现了“综合练习,要突出灵活性”的教学策略。
二、从“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达成谈当堂练习的设计
新课程极力倡导学生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通过自己在学习全过程中“行走”而获得发展。体现在当堂练习之中,具体表现为创设材料情境,使学生把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培养历史学习的学科能力。
例题四:“当年分田做主人,今岁分田奔小康。”对联中的两次“分田”分别指的是:()
A.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社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
C.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农业合作社和人民公社化
例题五:1873年的一天,侍奉日本天皇的宫女例行给天皇梳理头发时吃惊地发现,天皇已将自己的长发剪掉。这件事主要反映了天皇决心:()
A.革除封建礼仪 B.废除封建身份制度
C.带动文明开化 D.进行政治体制改革
这两道题的设计,首先创设了轻松、愉悦的问题情境,立意别致,很好地体现了由生活到历史,再由历史到现实,以史为鉴,学以致用的初中历史课改方向。既符合了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又激发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审题、思考、作答中既可以感受到史学的丰富多彩、博大精深,又可以感受到史由证来、论从史出的史学原则。
三、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达成谈当堂练习的设计
历史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如热爱祖国以及由此升华的自豪感、责任感和人生理想;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精神和真善美的人生境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健全人格;宽广的国际视野、文明进步和开放意识等等。在有关练习的设计上,要重视材料的选择和情景设置,要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贯通古今,关联中外”的思路,要关注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做到以史为鉴。
例题六: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19年5月9日,清华大学的师生在焚烧日货;
材料二:“中日关系有很多话要说,但概括起来就是一句话:中日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我们党的十二大强调这已点,说明是中国长期的国策”—邓小平论中日关系。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清华大学的师生反日情绪高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结合具体史实加以说明。
2.结合材料二以及最近发生的“钓鱼岛事件”,谈谈你对中日关系的看法。
此题基于材料情境来设问,依托历史,并联系到了社会的热点问题、焦点问题,学生通过解读材料、获取信息来作答。材料以及设问的历史感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指向也一目了然,同时也体现了新课程倡导的自主性和多维开放性。
综上所述,我认为:
1.高质量的当堂练习设计,一定要做到:
(1)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热情;
(2)具有思辨性和发散性;
(3)问题的难度最好控制在“跳跳就能摘到果子”上。
2.要符合以下原则:
(1)突出重点原则(2)趣味性原则
(3)启发性原则(4)有效性原则
3.要诀:新知识及时练;易混淆知识对比练;相关知识结合练;主要知识加强练。
4.练习题目的设计要以记忆、理解、拓展层次的题目为主,要把握重“质”少“量”,求“异”略“同”的原则,能够使学生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事倍功半的训练效果,要从根本上杜绝过偏、过深、过久的题目。
做到以上几点,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整理知识的能力就会在练习中不断地得到提高,这样的当堂练习才会是有效、高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