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活动有效性分析与思考

来源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lacapta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质量单位的教学,由于受教具、学具的限制,教师又嫌麻烦,所以教学时往往会忽略质量单位的充分感知,而加强进率的换算,于是学生在填写质量单位时,往往瞎猜。总之,笔者感觉学生对质量单位的认识总是那么模糊,几乎完全处于一种死记硬背的机械记忆状态之中。另外,对质量单位虽然学生在生活中都直接或间接地接触过,但它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观察得到,所以物体的质量观念相对于他们来说几乎是一片空白。怎样才能从抽象到具体,加深学生对物体质量单位的认识与体验呢?
  下面是“认识千克”中1千克概念建立的过程。
  1)掂一掂1千克物品。1千克究竟有多重呢?请小朋友拿出自己准备的1千克物品掂一掂。
  2)称一称1千克花生。介绍弹簧秤,示范称1千克花生。
  3)称一称1千克大米。明确要求:一个负责倒,一个负责称,一个负责看刻度,一个负责装口袋。
  【小组活动】
  交流:你们组正好称的是1千克大米吗?为什么称得这么快?有什么好办法吗?
  小结:看来在称的过程中要善于观察,善于估计,而且大家分工合作,不要你争我抢,这样才能称得又快又好。
  问:亲手拎过1千克大米了吗?感觉怎么样?再请小朋友轮流拎一拎,感受一下1千克。 你感觉1千克怎么样?
  4)装苹果比赛。明确要求:小组成员估计1千克苹果会有几个?拎一拎。
  【小组活动】
  称一称。小结:像苹果这样有时不能正好称到1千克,我们就说大约1千克。
  汇报:几个苹果大约1千克?为什么个数不同?
  小结:苹果有大有小,四五个苹果大约1千克。(板书:四五个苹果)
  5)猜1千克鸡蛋的个数。
  问:四五个苹果大约1千克,鸡蛋呢?猜一猜,几个鸡蛋大约1千克?谁估计得比较合理?为什么?
  小结:猜测要有根据,不能胡乱猜测。
  教师称一称。
  小结:18个鸡蛋大约1千克。(板书)
  总结:刚才我们认识了1千克,用弹簧秤称出正好1千克花生、1千克大米,通过称,知道四五个苹果大约1千克,还知道18个鸡蛋大约1千克。
  反思:学生真正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验下感受1千克的实际重量,通过大量的实践操作,对1千克的质量概念是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深刻。可以说体验1千克的活动准备充分,过程有序,体验具体、扎实、有效。
  1)准备充分。这样的概念课,教师之所以不愿尝试,主要原因是需要深刻的体验,而体验是建立在大量的准备工作上的。从这个片断的过程中可以看出,教师和学生准备了1千克的物品、花生、大米、苹果、鸡蛋、弹簧秤等众多物品,可谓准备相当充分。
  2)活动有序。虽然有这么多的操作活动,但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相当有序。教师通过给合作小组加星和扣星的方式来对每个小组的活动进行及时准确的评价。三年级的学生在巨大的物质鼓励下(每一小组准备的苹果等课后奖励给有星的学生)和加星的荣誉下,显得有序,精力相当集中。
  3)体验具体。在此过程中,学生的体验是全面而深入的。
  体验活动是充分了,但都有效吗?细细想来,还有一些疑惑。
  1)让学生体验这么多1千克物品有必要吗?平时,要让教师准备这么多物品上一节课,显然是不现实的,无论从财力还是人力上投入这么多上一堂课,在现实中是很难做到的。就是大家都觉得很好,也是很不愿意复制的。要让学生充分体验,又不至于准备那么多物品,那到底让学生体验哪些1千克的物品才合适?
  2)教师的指导过于细化,在这里有必要吗?这样的实践活动使得学生总是在经历所谓的有效的探索和实践,却很少体验和经历失败,所以也谈不上探索经验的积累和探索技能的形成。在小组学习时,教师也帮助学生作了细致的分工,每个学生都有明确的任务、具体的事情可操作,但总使人想到工厂的流水线生产,学生在整个实践活动中只完成其中的一个动作,没有很好地整体感受。
  但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如果不进行细致辅导和分工,学生手忙脚乱,又会导致小组学习、探究学习流于形式。教师经常会陷入两难的境地。所以学生在进行操作活动或小组学习时,教师的辅导要把握一个“度”的问题。这个“度”如何把握?
  3)速度快就说明体验深刻吗?在教学中,教师用加☆的方式来评价学生是否能在活动中最快完成教师的操作要求。有的小组迅速把1千克大米在每人手中转了一圈,学生是操作了过程,但没有切实感悟到1千克有多重,这样的体验是浅层次的、无效的,这样的评价方式也是不妥的。另外,有些小组很快称出1千克大米的质量并轮流掂一掂,教师问:为什么称这么快?有什么好的方法吗?其实,为什么不问问那些慢的学生,为什么这么慢呢?对于1千克的感觉,有些快的学生是与生俱来的感觉,而有些学生是经历复杂的活动感知的。相比较而言,慢的学生所遇到的问题更具有代表性,慢的学生的体验也更深刻。
  在小学数学阶段,类似这样注重体验、需要操作的课还是挺多的。平时这样的操作活动,如何才更有效呢?
  1)科学选择操作活动的内容。操作活动的实效性首先建立在对内容选择的基础之上。教材上安排很多操作的活动内容,这些内容构成操作活动的主体。操作活动内容的选择要注意3点。一是注重趣味性。二是把握适度性。适度一方面指适量,一节课中操作并不是越多越好;另一方面指适度,操作难度不能超过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探究能力,太容易又不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三是体现取舍性。教材上安排的操作活动内容要根据学生需要进行选择,对学生有自身需求的操作活动要精心组织。
  2)准确把握动手操作的时机。提出明确的操作要求是操作活动高效率的基础,但仅仅提出明确的操作要求,就以为可以开始操作活动了,那这样的观念显然是有问题的。不仅要提出明确的操作要求,更重要的是选择适当的时机让学生直接开展操作活动,适当的时机是指认知的生长处,应用的发展处,思维的偏差处,在此基础上也可以进行操作的示范、讲解,让学生进行模仿,如此操作往往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3)提供充足的操作活动的时空。在很多课堂不难发现,学生用于操作的时间可多可少,教师往往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教学时间来判断是否要停止操作,而不是了解学生是否经历了有效的操作过程。实际上,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具体时间长短要根据操作目标和内容难度而定)。动手操作是“数学化”的操作,而非程序操作,操作的目的是进行数学思考,促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因此,不能让动手操作过程完全代替数学思维过程,而应该把操作作为一种辅助手段,数学思考才是数学活动的本质。
  4)教师在学生操作活动中的角色定位。教师是操作活动的组织者。在学生活动之前,教师要做好有关组织工作,提出明确的操作要求。也可以组织学生通过猜想、验证等活动,提出探究的问题。教师是操作活动的引导者。在操作过程中,教师给予恰如其分的点拨,注意到位而不越位。尤其要抓住分歧和错误进行有效引导。教师还是操作活动的参与者。
  5)重视操作后的交流与内化。语言是思维的外壳。人们借助语言把获得的感觉、表象等加以概括,形成概念、判断,经过推理,通过语言表达来调整自己的思维。因此,为了促进操作和思维,必须充分地让学生把操作的过程和结果表达出来。学生通过互相倾听,发现他人操作、思维过程中的闪光点与存在的问题,相互借鉴。
  动手操作是学生认识活动的基础,对理解知识、发展思维、培养能力、形成积极的学习情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要使操作活动有效,就要关注活动内容和时机的选择、操作活动时空的把握、教师角色的定位、操作后的交流与内化。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星辰实验学校)
其他文献
“师德,是教师素质的灵魂;师爱,又是师德的灵魂。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不留痕迹的爱,我希望自己能够达到这个境界。”这是全国优秀教师张思明关于教育的一句名言,体现了教育工作必须用一颗爱心去做。  随着社会的发展,随着教育教学的改革,人们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教师的言行举止。据报道,在某个学校,有个学生上课时违反纪律,该课教师就把他抱进垃圾桶,以此作为批评。家长对此极其不满,结果那位教师被辞退。看到这
摘要 针对中学数学的教学目标和规律,分析目前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课程整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讨论多媒体课件应用于中学数学课程的作用和意义,并以“旅游中的数学”为例,介绍多媒体课件在培养中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中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得出研究结论:多媒体课件能为中学数学教学创设有意义的问题情境,有助于培养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协作意识。  关键词 多媒体课件;中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多媒体教学设计
摘要 甘肃地处西北贫困地区,经济基础薄弱,科教事业发展缓慢。尽管受许多条件的制约,近年来,教育技术也有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在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教育媒体配备等方面投入大量资金,并已取得初步的成果。通过研究发现,现代教育技术在甘肃省农村中小学应用中存在很多问题,针对目前现状,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 农村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教育媒体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
小课题研究就是降低教育科研重心,以校为本,以教师为研究主体,开展基于问题解决的课题研究。小课题研究既顺应当前教育科研工作的发展形势,又能满足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基本要求。永流中学的小课题研究是基于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主要解决教学中存在的现实问题,构建高效的理想课堂、提升课堂教学的品质和效益的一种创新式研究模式,其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明确小课题研究的规划    为避免小课题研究的盲目性,最大程度
设施    作为21世纪学习模式的基本组成部分,系统和完备的基础设施配置,可以为每个学生、教师以及为我国教育体系随时随地提供学习所需要的资源。  概括而言,基础设施配置应着力于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学习模式,应涵盖人、过程、学习资源和政策。这种模式包含不断改进的宽带连接、服务器、软件、管理系统和管理工具。这种基础设施建设是一项长远的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协同努力。  目前,尽管我们在教育进程的各方面都已经采
中共中央宣传部下发的《六个“为什么”》一书,以鲜明的观点、深入的分析、生动的事例、透彻的说理,全面准确地阐述了我们党和国家应当坚持的指导思想、发展道路、政治制度、政党制度、经济制度、发展方向等六个方面的重大问题,这些问题既是关系国家发展前途命运的根本性问题,也是非常重要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更是引领我国教育装备行业科学发展的重大问题。  一、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  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
简要回顾    教学仪器研究所的前身是教学仪器研究室,始建于1964年,中断于“文化大革命”。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教学仪器事业得到了恢复和发展,教学仪器研究所也获得了重生。  教学仪器研究所作为教育部直属事业单位,主要从事教学仪器设备(含标本、模型等形象化教学手段)的研究开发和理论研究,承担着教学仪器标准化、质量检测、技术咨询、人员培训等工作,为提高我国教学实验技术水平和装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是高等教育从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迈进的重要措施,是现代化建设和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必然结果。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高职院校一部分是由原来的专科院校重组改建而来,一部分是由数所中专学校或成人高校合并升格而来,其思想观念、制度环境、体制结构、办学机制和培养模式等还不能很好地适应转型发展时期社会的需要,
1 案例  课题:青岛版科学教学用书四年级下册第23课——四季交替。  对比观察:针对农村学生天体模拟实验切入点的改革。  镜头一  本节课设计之初的天体模拟实验是这样进行的:准备手电筒、地球仪为主的实验器材。请学生自己结合原有经验或大胆猜测进行科学实验并细心观察从而得出结论。本意是想减少对学生的束缚,让他们自由发挥,结果却适得其反。  实验过程中,学生显得很茫然,随意性大,注意力始终不能集中到所
2000年以来,威海市环翠区以实施教育均衡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区域教育现代化为目标,从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教育资源、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进行了区域教育均衡发展之路的积极探索与实践。目前,环翠区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良好格局开始出现。    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战略思想的提出    威海市环翠区是威海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设区20多年来,环翠区借助改革开放政策,发挥自身区位优势,国民经济连续保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