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产妇在分娩后需要卧床休息,尤其是剖宫产的产妇,其身体普遍比顺产的产妇更虚弱一些。许多剖宫产的产妇在术后都会因为切口处太过疼痛而拒绝翻身,增加了发生压疮的风险。本文重点介绍剖宫产术后发生压疮的原因以及护理措施。
压疮又称为褥疮、压力性溃疡,即因压力没有解除而导致皮下组织以及皮肤的损伤,由于局部组织长期受压造成缺血、缺氧以及营养不良,导致组织溃烂坏死。压疮多表现为局部皮肤发红,严重者可形成深达肌肉或骨骼的深洞。因此,长期卧床、坐轮椅的人群也是压疮的高危人群。
根据受压点以及卧位的不同,发生压疮的位置也会有所不同。通常来说,肌肉层较薄、缺乏脂肪组织保护的部位,经常受压的骨突处以及无肌肉包裹的部位最容易发生压疮。临床上95%的压疮发生在下半身的骨隆突处,其中股骨大转子、骶尾部、足跟、外踝以及坐骨结节处是发生压疮最多的部位。一般来说,患者创面周围伴有热、肿、红以及痛等局部炎症,还伴有恶臭、化脓的症状即可被认定为局部感染,如果除以上情况外还伴有发热,则说明其具有全身反应。
(一)Ⅰ期
此期患者的骨突处会出现压红,且在去除压力半小时后发红不退,皮肤完整。此期患者可通过给受压处减压、翻身的手段防止压疮向更严重的程度发展。
(二)Ⅱ期
此期患者的皮肤会出现水泡或破损。患者可通过保护创面,保持皮肤的清洁以及给受压处减压等方式避免感染。
(三)Ⅲ期
此期患者皮肤的脂肪层已受损。患者要注意保护创面,给受压的部位减压,定期给伤口换药并定期定时去医院就诊。
(四)Ⅳ期
此期患者不仅皮肤破损,还会出现组织坏死或损害到肌腱、肌肉以及骨骼组织。此时期治疗较为困难,患者不仅要增加翻身的次数,进行减压措施,也要定期换药,定期定时到医院就诊。
剖宫产术后发生压疮的原因多是由于手术切囗位置低、切口疼痛而导致翻身次数较少或不翻身。另外,妊娠合并症多、腹带材质不透气、腹带位置在容易发生压疮的臀部以及骶尾、阴道出血造成局部潮湿、营养摄入不足等因素都有可能增加剖宫产术后产妇发生压疮的风险。
(一)每两个小时更换一次体位
产妇在术后躺着时至少应该每两个小时更换一次体位。另外,摩擦会磨去表层的皮肤并损伤到皮下的血管,因此,在更换体位时,产妇不要拖、拉身子,尽量完全抬空避免产生摩擦使皮肤受损。
(二)适度抬高床头
产妇在术后可以适度抬高床头,但要注意床头的角度不要超过30度。床头过高,产妇容易下滑,产生摩擦而损伤皮肤,从而发生压疮。
(三)保持皮肤的清洁和干燥
护理人员应保持产妇皮肤的清洁和干燥,及时使用湿巾纸、柔软的棉布等不容易损伤皮肤的工具清洗产妇被汗液弄湿的皮肤,必要时,还可以用擦洗的方式清洁产妇的皮肤。清洁皮肤的次数不要太过频繁,不要用力过度,也不要用酒精或热水擦拭皮肤。护理人员要保持产妇床铺的平整、清洁以及干燥,注意产妇的保暖。
(四)使用工具
护理人员应多使用翻身垫、软枕、泡沫垫、三角垫、水垫、气垫或其他减压的垫子来支托产妇,减轻压力,避免其皮肤长期受压。液体敷料、水胶体敷料或泡沫敷料也能减轻压力,减少摩擦,促进产妇局部的血液循环,加强皮肤营养,保护脆弱皮肤。环形的垫子会使皮肤周边的组织血供减少,导致组织肿胀而引起压疮,因此护理人员要避免使用环形的气圈类工具。
(五)观察皮肤
护理人员每天至少观察一次产妇的皮肤,并重点保护易发生褥疮的部位。比如,产妇在侧卧位时,要使用翻身垫防护,避免直接卧在骨突处。护理人员也可使用软枕保持产妇两腿的踝关节和膝关节不互相接触,使用脚圈或软枕悬空产妇足跟,防止足跟受压等。
(六)增进全身营养
平衡饮食,避免产妇营养不良。护理人员可让产妇多吃一些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瘦肉、蛋以及奶等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以及足量的米、面等碳水化合物可以保持皮肤的健康,促进机体康复,增强产妇对抗有害因素的能力。补充产妇营养要先咨询医生。
以上就是关于剖宫产术后发生压疮的原因以及护理和预防措施,笔者希望每位产妇都能在產后好好爱惜自己的身体,远离压疮。
什么是压疮
压疮又称为褥疮、压力性溃疡,即因压力没有解除而导致皮下组织以及皮肤的损伤,由于局部组织长期受压造成缺血、缺氧以及营养不良,导致组织溃烂坏死。压疮多表现为局部皮肤发红,严重者可形成深达肌肉或骨骼的深洞。因此,长期卧床、坐轮椅的人群也是压疮的高危人群。
根据受压点以及卧位的不同,发生压疮的位置也会有所不同。通常来说,肌肉层较薄、缺乏脂肪组织保护的部位,经常受压的骨突处以及无肌肉包裹的部位最容易发生压疮。临床上95%的压疮发生在下半身的骨隆突处,其中股骨大转子、骶尾部、足跟、外踝以及坐骨结节处是发生压疮最多的部位。一般来说,患者创面周围伴有热、肿、红以及痛等局部炎症,还伴有恶臭、化脓的症状即可被认定为局部感染,如果除以上情况外还伴有发热,则说明其具有全身反应。
不同时期压疮的表现和护理
(一)Ⅰ期
此期患者的骨突处会出现压红,且在去除压力半小时后发红不退,皮肤完整。此期患者可通过给受压处减压、翻身的手段防止压疮向更严重的程度发展。
(二)Ⅱ期
此期患者的皮肤会出现水泡或破损。患者可通过保护创面,保持皮肤的清洁以及给受压处减压等方式避免感染。
(三)Ⅲ期
此期患者皮肤的脂肪层已受损。患者要注意保护创面,给受压的部位减压,定期给伤口换药并定期定时去医院就诊。
(四)Ⅳ期
此期患者不仅皮肤破损,还会出现组织坏死或损害到肌腱、肌肉以及骨骼组织。此时期治疗较为困难,患者不仅要增加翻身的次数,进行减压措施,也要定期换药,定期定时到医院就诊。
剖宫产术后发生压疮的原因
剖宫产术后发生压疮的原因多是由于手术切囗位置低、切口疼痛而导致翻身次数较少或不翻身。另外,妊娠合并症多、腹带材质不透气、腹带位置在容易发生压疮的臀部以及骶尾、阴道出血造成局部潮湿、营养摄入不足等因素都有可能增加剖宫产术后产妇发生压疮的风险。
剖宫产术后压疮的预防
(一)每两个小时更换一次体位
产妇在术后躺着时至少应该每两个小时更换一次体位。另外,摩擦会磨去表层的皮肤并损伤到皮下的血管,因此,在更换体位时,产妇不要拖、拉身子,尽量完全抬空避免产生摩擦使皮肤受损。
(二)适度抬高床头
产妇在术后可以适度抬高床头,但要注意床头的角度不要超过30度。床头过高,产妇容易下滑,产生摩擦而损伤皮肤,从而发生压疮。
(三)保持皮肤的清洁和干燥
护理人员应保持产妇皮肤的清洁和干燥,及时使用湿巾纸、柔软的棉布等不容易损伤皮肤的工具清洗产妇被汗液弄湿的皮肤,必要时,还可以用擦洗的方式清洁产妇的皮肤。清洁皮肤的次数不要太过频繁,不要用力过度,也不要用酒精或热水擦拭皮肤。护理人员要保持产妇床铺的平整、清洁以及干燥,注意产妇的保暖。
(四)使用工具
护理人员应多使用翻身垫、软枕、泡沫垫、三角垫、水垫、气垫或其他减压的垫子来支托产妇,减轻压力,避免其皮肤长期受压。液体敷料、水胶体敷料或泡沫敷料也能减轻压力,减少摩擦,促进产妇局部的血液循环,加强皮肤营养,保护脆弱皮肤。环形的垫子会使皮肤周边的组织血供减少,导致组织肿胀而引起压疮,因此护理人员要避免使用环形的气圈类工具。
(五)观察皮肤
护理人员每天至少观察一次产妇的皮肤,并重点保护易发生褥疮的部位。比如,产妇在侧卧位时,要使用翻身垫防护,避免直接卧在骨突处。护理人员也可使用软枕保持产妇两腿的踝关节和膝关节不互相接触,使用脚圈或软枕悬空产妇足跟,防止足跟受压等。
(六)增进全身营养
平衡饮食,避免产妇营养不良。护理人员可让产妇多吃一些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瘦肉、蛋以及奶等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以及足量的米、面等碳水化合物可以保持皮肤的健康,促进机体康复,增强产妇对抗有害因素的能力。补充产妇营养要先咨询医生。
以上就是关于剖宫产术后发生压疮的原因以及护理和预防措施,笔者希望每位产妇都能在產后好好爱惜自己的身体,远离压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