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开展探究性学习的探索

来源 :科教新报·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libin2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探究性学习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倡的一种重要教学方式,即“学生在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的情景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其特点主要体现在它的开放性、探究性、自主性和实践性,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它有利于克服当前数学教学中注重教师传授而忽视学生发展的弊端,有利于调动学生探究热情,激发求知欲和进取精神,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探究性学习整体水平还不高,部分地区还较薄弱,但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提出,教学改革的深化,近年来全国各地的中考数学试卷中出现了一批探索型试题,特别是近几年,大部分省市的试卷都出现了探究性试题。
  一、创设问题情景,培养学生探究意识
  探究性学习重在过程,重在参与,重在应用,教师对教材进行再创造,创设不同的问题情景,将数学问题设计成学生身边或可解决的实际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在积极主动参与过程中体验“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消除数学神秘感,激励学生养成良好的探究习惯。在教学中主要可用如下几种方式创设问题情景:
  (一)通过“做一做”创设问题情景。
  例如在学习平方差公式时,先让学生做下列题目:
  ①(3x+2)(3x-2)
  ②(1+3a)(1-3a)
  ③(x+2y)(x-2y)
  ④(y+3z)(y-3z)
  然后让学生观察运算结果,从而发现平方差公式,这类问题情境主要是从数学内部知识问题入手,以旧引新。
  (二)从实际问题创设问题情景。
  已知,求证 可设计成如下背景:在某杯糖水中加入一块糖后,糖水的味道有何变化?你能用数学式子表示并证明它吗?
  (三)从数学故事创设问题情景。
  可以利用古今中外的数学历史故事创设问题情景。例如学习“等差数列前n项和”可以拿德国数学家高斯小时候采用首尾2项依次相加求前100项和的故事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创设问题情景,启发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善于提出问题,并让学生自己探究,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以探索者的身份出现,从不同的角度寻找问题解决的最佳方案,这样不仅可以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而且还能给学生带来问题解决的成功,势必激励学生再参与探究的激情和取得成功的信心。
  二、解题教学中引导学生独立探究,培养创新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如果能充分发掘习题的发散性、变通性、深刻性、严谨性启迪并引导学生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变换视角,将对培养创新能力大有裨益。
  (一)探究题目的结论,培养学生创新理念。
  在数学教学中适当引入开放性问题,或只给出条件的题目,引导学生去认真探究结果让学生充分展现自己,更好发挥探索能力。
  (二)探究解题途径,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在解题教学中,特别是在复习课中,要善于引导学生从多侧面,多角度去考察和分析问题,正确理解题意,发觉问题实质,寻找不同的解法,揭示解题规律,进而促进知识之间的渗透和迁移,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探究新颖的解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在解题教学中,引导学生跳出常规解法,通过转换题目结构,变更问题视角,来探求新颖的解法是培养学生破旧创新、提高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四)探究题目的推广,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不但要会解决问题,更要善于发现问题。在解题教学中,当解完一题后,可以引导学生从此题出发探究问题的引申和推广,以获得一系列有创见性的成果,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改变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传统的教学主要是“告诉教育”,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接受性学习。而探究式教学要求学生主动探求知识,主动形成、发展、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并能开展类似与科学研究的活动。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往往习惯告诉学生这样的题应该怎样做,这是单纯的传授知识,学生只是学会了模仿,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在这种过程中我们往往不注意启发学生的思考,忽视解决问题方法的发现过程的启示,忽视探索解决问题方法的传授,致使学生在独立解题时由于不知道思考方法而无从下手,使学生成为消极的结论接受者。
  这样的接受性学习,在教学过程中看起来很顺利,但是,因为没有给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机会,学生就不可能达到对数学知识的深刻理解,也不可能真正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然而,如果用探究性学习就能收到不一样的效果。
  当然,强调“探究性学习”并非贬低“接受性学习”的价值,而是认为它是培养学生素质的一种上好途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的知识内容与学生的认知状况,灵活选用各种教学方式。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适应时代发展和要求的全新学习方式。探究性教学是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基础和手段。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使学生在课堂上始终处于积极参与的状态下,学生的各个方面能力都能够得到充分发展,更重要的是学生能从中悟出探究性学习的真谛,从而自然而然以主人翁身份投入数学教学活动中去,对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极为有利。
其他文献
现在大多数学生都不是很喜欢化学这门科目,一想到化学就自然而然的把毒气,污染物这些词联系在一起,特别是上实验课的时候,有些学生都不愿意动手,认为化学品都是有毒的,怕伤手或中毒。为了消除这种现象,笔者觉得有必要在高中化学新课程中渗透绿色化学教育,消除学生的误解。“绿色化学”的口号是2O世纪9O年代美国化学会针对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提出的,它的提出,为化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为化学教育中的环境保护教
期刊
一、初中物理的现状  随着日益普及的大众媒体和迅猛发展的科技,在现代社会,日益增多、增广的教育和自我教育机会和渠道放在学生的面前,由于相对弱化的学校教育功能和家庭教育功能,很大的变化发生了学生的身上,许多新的问题都出现了。  现在,由于社会、家庭以及学校等诸多教育因素环境的影响,许多问题在物理教学中出现(如学生理解难、教学效率低、物理学业成绩低下、学习兴趣下降等),如果长时间解决不了这些问题,必然
期刊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从战略高度上强调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创建先进的文化环境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题中之义,有利于提高全民素质,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发展。大学校园是培养国家建设人才的摇篮,是传承先进
期刊
数学教学分这样几步:先认知概念、公理、定理、公式和法则,再将这些知识隐藏于题目中,让学生找到并加深记忆,最后是这些知识的运用,在运用中去理解。我把数学教学的这样一个过程比作一篇散文,概念、公理、定理、公式和法则,这些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知识是数学的“形”和“壳”,数学的思维、数学的精神、研究方法和着眼点是数学的“神”,是那个“壳”里边孕育的一颗珍珠。散文讲究形神兼备、形散神不散,所以,数学教学也应既注
期刊
学生时代的兴趣,往往对将来的事业有重大价值。尤其是在高中物理中,如果学生对学习物理有浓厚的兴趣,他的物理学习成绩就能稳步提高。从事物理教学已有多年,在这几年的教学生涯中,我感觉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成功的秘诀就是兴趣。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学习高中物理的兴趣呢?我总结这几年的教学经验,认为应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一、教师要给学生留下好的印象  首先,高中物理教师要有幽默的通俗的教学艺术,学生就感觉
期刊
作为物理教师,践行新课程标准,不仅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更应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因此,我认为探究式学习就是一种比较好的教学方法。本文就中学物理教学中实践探究式学习谈点个人的做法和体会。  一、科学划分合作探究小组  根据学生的座位情况,按照就近方便的原则,前后排的四人为一小组;组成四人合作探究小组,组内各同学分工要明确,同时组内角色要周期
期刊
中学阶段,我们应该培养学生怎样的数学能力呢?无疑首先应该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因为中学阶段的数学学习毕竟是将来学习数学,运用数学,以及进行数学创新的基础,也正是基于这一点,我们的传统教学,特别重视数学学习能力的培养,采取的方法是“满堂灌”──让学生多听一点;教出的学生是“记忆型”──学生的大脑都成了知识的仓库。  培养学生的数学探索能力,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它包含了许多方面,以下是我在教学实践
期刊
当我们每上完一个章节的新内容后,总会安排1-2节的习题课,为的就是能使学生对本章内容掌握的更扎实,系统更清晰,这也是我们常说的“温故知新”。或许有许多老师都有同感,习题课要平淡的上是很好上,可是要达到或超过我们所预想的效果就未必是件易事了。所以习题课讲解什么内容,习题如何安排?讲到什么程度?如何一步步分析?讲过以后又如何安排好学生的学习活动,以及让他们及时巩固习题讲解的效果?等等,这些细节都将直接
期刊
新课标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将素质教育的理念体现在课程标准之中。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从而实现向学习方式的转变,发展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一、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智力是人的认识能力的综合,它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等,其中以思维力为核心。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