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西兰O—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课程框架在健康、归属感、贡献、交流和探索五大领域提出具体的课程目标,在实施建议中强调保障婴幼儿的基本权利,发挥教师的专业性,合理组织一日生活,构建适宜的身心环境,倡导形成式的评价方式。借鉴新西兰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课程框架的经验,我国在构建0~3岁婴幼儿托育服务体系时应当以学习品质与能力的培养为目标,尊重婴幼儿自主探索的权利,发挥教师与环境的支持作用,以期更好地促进0~3岁婴幼儿的发展。
【关键词】0~3岁婴幼儿;新西兰;早期教育课程框架;启示
【中图分类号】G6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604(2019)11-0051-05
研究证实,儿童早期是生长与发育的关键时期,婴幼儿期是大脑成熟的关键阶段,这时的早期经验与接受的适当刺激有利于促进其身心发展。[1]新西兰十分重视0~3岁婴幼儿的早期教育,于1996年颁布了全国性儿童早期教育课程文件——《新西兰早期教育课程框架》,提出了针对O~5岁儿童的保教一体化的课程模式,并于2017年进行了二次修订。《新西兰早期教育课程框架》包含O~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的相关内容,涉及课程目标、实施建议、评价方式等部分,为新西兰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提供了方向性指导。[2-4]本文拟介绍新西兰O~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课程框架的相关内容,为我国0—3岁婴幼儿托育服务体系的构建提供参考。
一、新西兰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课程框架的课程目标
《新西兰早期教育课程框架》将婴幼儿的成长划分为三个时期,分别是婴儿期(出生至18个月)、学步期(1至3岁)和幼儿期(2岁半至入小学前)。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课程框架包含健康( wellbeing)、归属感(belonging)、贡献(contribu-tion)、交流(communication)和探索(exploration)五大学习和发展领域,重点支持0~3岁婴幼儿发展他们作为学习者所需的能力。五大领域下又划分了课程目标与相对应的学习成果及表现,为教师及家长提供了教育的方向与重点。[5]
1.健康
健康领域强调了婴幼儿享有健康生活、远离危险的权利,要求教师为婴幼儿提供温暖、连续的照顾,并关注婴幼儿身心健康的各个方面,如饮食的安全与营养等。教师还应当为婴幼儿创设安全、稳定和有及时反馈的环境,支持婴幼儿发展自我价值感及认同感,提升情绪调节和自我控制的能力。
健康领域包含三条课程目标,分别指向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安全方面。相对应的,学习成果涉及三種能力的发展,即照顾自己身体健康的能力,管理表达自己情感与需求的能力以及保证自身安全、远离危险的能力。此外,健康领域还列举了一系列婴幼儿的进步表现,如能理解自己的身体,能理解健康的生活,能有意识地对自己与他人的健康负责等。
2.归属感
归属感是指婴幼儿知道自己的归属,能意识到自己与他人或与周围环境间的联系。归属感的建立有利于帮助婴幼儿自信地尝试并体验新的经历。归属感领域要求婴幼儿所处的保教环境应当体现安全性、尊重性与多样性,使得在其中的婴幼儿能感受到尊重与被尊重,为婴幼儿的多样性提供发展空间。此外,婴幼儿的家庭也同样受到重视,家庭成员应当积极参与婴幼儿的课程建设。
归属感领域包含四条课程目标,分别是建立和延伸与家庭及环境的联系,明确归属之地,了解并习惯日常习俗与常规活动,了解可被接受的行为界限。相对应的,学习成果涉及四种能力的发展,即与周围建立联系的能力,照顾所属地的意识与能力,理解常规并能接受改变的能力和尊重教师、规则及他人权利的能力。
3.贡献
贡献领域主要描述了婴幼儿的贡献意识与能力,要求教师为每个婴幼儿提供公平参与的机会,且基于婴幼儿的自身能力去发展他们各自的优势活动或兴趣爱好。婴幼儿应与教师和其他婴幼儿建立互惠的合作关系,这样有利于婴幼儿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同情心,学会寻求帮助和帮助他人,学会参与讨论并表达自己的想法。婴幼儿还应当学习与他人合作,以此培养分享、团结和互惠的精神。
贡献领域包含三条课程目标,分别是平等的学习机会、个性化的发展与合作式学习。相对应的,学习成果包括能平等待人并能邀请他人参与游戏,对自己的学习能力有所了解,能充分发展自己的社交技能。
4.交流
在交流领域,婴幼儿被认为是高效的交流者,其交流表达的形式不仅仅限于语言,也包含了符号、图像、舞蹈、戏剧、音乐和运动等。婴幼儿的主要任务是提高语言能力和理解能力。他们通过学习以不同的方式接受别人的观念并传达自己的想法,进而提升象征、抽象、想象和创造的能力。教师应当为婴幼儿提供有意义的语言环境,并且鼓励婴幼儿使用口头和非口头的方式进行交流。
交流领域包含三条课程目标,分别是发展非言语与言语的交流能力,增加对不同文化的了解,培养多样化的表达方式。具体的学习成果包括能使用肢体语言表达自我、理解他人并能在不同环境下使用口头语言进行表达,喜欢听故事、复述故事、改编故事及认识书面符号和数学符号的意义与概念,能利用不同材料和方式表达自我。
5.探索
探索领域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婴幼儿不断探索,学会学习,尊重并理解世界;主要方式是游戏,在游戏中引导婴幼儿通过动手做、提出问题、与他人互动和假设并验证事物运行的规律等方式探索周围世界和自身,并在探索过程中培养对周围环境的正确态度。
首先,游戏的价值被充分肯定,婴幼儿的探索应当以游戏活动为主要方式。其次,强调婴幼儿要在游戏中通过对自己身体的控制来建立自信心。再次,应当培养婴幼儿的探索、思考和推理能力。最后,应当引导婴幼儿对自然、社会和物质世界产生一定的理解,并据此架构自己的价值观念。探索领域的学习成果包括能参与游戏、想象、创造和实验活动,能自信地移动身体并能挑战其他肢体动作,能运用多种策略推理并解决问题,能通过生成和完善自我价值观来再次理解周围世界。
【关键词】0~3岁婴幼儿;新西兰;早期教育课程框架;启示
【中图分类号】G6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604(2019)11-0051-05
研究证实,儿童早期是生长与发育的关键时期,婴幼儿期是大脑成熟的关键阶段,这时的早期经验与接受的适当刺激有利于促进其身心发展。[1]新西兰十分重视0~3岁婴幼儿的早期教育,于1996年颁布了全国性儿童早期教育课程文件——《新西兰早期教育课程框架》,提出了针对O~5岁儿童的保教一体化的课程模式,并于2017年进行了二次修订。《新西兰早期教育课程框架》包含O~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的相关内容,涉及课程目标、实施建议、评价方式等部分,为新西兰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提供了方向性指导。[2-4]本文拟介绍新西兰O~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课程框架的相关内容,为我国0—3岁婴幼儿托育服务体系的构建提供参考。
一、新西兰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课程框架的课程目标
《新西兰早期教育课程框架》将婴幼儿的成长划分为三个时期,分别是婴儿期(出生至18个月)、学步期(1至3岁)和幼儿期(2岁半至入小学前)。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课程框架包含健康( wellbeing)、归属感(belonging)、贡献(contribu-tion)、交流(communication)和探索(exploration)五大学习和发展领域,重点支持0~3岁婴幼儿发展他们作为学习者所需的能力。五大领域下又划分了课程目标与相对应的学习成果及表现,为教师及家长提供了教育的方向与重点。[5]
1.健康
健康领域强调了婴幼儿享有健康生活、远离危险的权利,要求教师为婴幼儿提供温暖、连续的照顾,并关注婴幼儿身心健康的各个方面,如饮食的安全与营养等。教师还应当为婴幼儿创设安全、稳定和有及时反馈的环境,支持婴幼儿发展自我价值感及认同感,提升情绪调节和自我控制的能力。
健康领域包含三条课程目标,分别指向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安全方面。相对应的,学习成果涉及三種能力的发展,即照顾自己身体健康的能力,管理表达自己情感与需求的能力以及保证自身安全、远离危险的能力。此外,健康领域还列举了一系列婴幼儿的进步表现,如能理解自己的身体,能理解健康的生活,能有意识地对自己与他人的健康负责等。
2.归属感
归属感是指婴幼儿知道自己的归属,能意识到自己与他人或与周围环境间的联系。归属感的建立有利于帮助婴幼儿自信地尝试并体验新的经历。归属感领域要求婴幼儿所处的保教环境应当体现安全性、尊重性与多样性,使得在其中的婴幼儿能感受到尊重与被尊重,为婴幼儿的多样性提供发展空间。此外,婴幼儿的家庭也同样受到重视,家庭成员应当积极参与婴幼儿的课程建设。
归属感领域包含四条课程目标,分别是建立和延伸与家庭及环境的联系,明确归属之地,了解并习惯日常习俗与常规活动,了解可被接受的行为界限。相对应的,学习成果涉及四种能力的发展,即与周围建立联系的能力,照顾所属地的意识与能力,理解常规并能接受改变的能力和尊重教师、规则及他人权利的能力。
3.贡献
贡献领域主要描述了婴幼儿的贡献意识与能力,要求教师为每个婴幼儿提供公平参与的机会,且基于婴幼儿的自身能力去发展他们各自的优势活动或兴趣爱好。婴幼儿应与教师和其他婴幼儿建立互惠的合作关系,这样有利于婴幼儿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同情心,学会寻求帮助和帮助他人,学会参与讨论并表达自己的想法。婴幼儿还应当学习与他人合作,以此培养分享、团结和互惠的精神。
贡献领域包含三条课程目标,分别是平等的学习机会、个性化的发展与合作式学习。相对应的,学习成果包括能平等待人并能邀请他人参与游戏,对自己的学习能力有所了解,能充分发展自己的社交技能。
4.交流
在交流领域,婴幼儿被认为是高效的交流者,其交流表达的形式不仅仅限于语言,也包含了符号、图像、舞蹈、戏剧、音乐和运动等。婴幼儿的主要任务是提高语言能力和理解能力。他们通过学习以不同的方式接受别人的观念并传达自己的想法,进而提升象征、抽象、想象和创造的能力。教师应当为婴幼儿提供有意义的语言环境,并且鼓励婴幼儿使用口头和非口头的方式进行交流。
交流领域包含三条课程目标,分别是发展非言语与言语的交流能力,增加对不同文化的了解,培养多样化的表达方式。具体的学习成果包括能使用肢体语言表达自我、理解他人并能在不同环境下使用口头语言进行表达,喜欢听故事、复述故事、改编故事及认识书面符号和数学符号的意义与概念,能利用不同材料和方式表达自我。
5.探索
探索领域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婴幼儿不断探索,学会学习,尊重并理解世界;主要方式是游戏,在游戏中引导婴幼儿通过动手做、提出问题、与他人互动和假设并验证事物运行的规律等方式探索周围世界和自身,并在探索过程中培养对周围环境的正确态度。
首先,游戏的价值被充分肯定,婴幼儿的探索应当以游戏活动为主要方式。其次,强调婴幼儿要在游戏中通过对自己身体的控制来建立自信心。再次,应当培养婴幼儿的探索、思考和推理能力。最后,应当引导婴幼儿对自然、社会和物质世界产生一定的理解,并据此架构自己的价值观念。探索领域的学习成果包括能参与游戏、想象、创造和实验活动,能自信地移动身体并能挑战其他肢体动作,能运用多种策略推理并解决问题,能通过生成和完善自我价值观来再次理解周围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