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一次徐汉棠在路上走,一个同村老匠人跟他说:谢谢你啊,你让我去年赚了十几万。
最近关于紫砂的新闻比较雷人,先是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栏目曝光了九阳等品牌紫砂煲的生产黑幕,称紫砂煲产品中的所谓“天然紫砂”基本都是以普通陶土为原料,用化工制剂进行增色制造而成。人吃了这种“紫砂煲”炖出来的汤,可能致病。一言既出,各地大卖场马上将伪劣紫砂煲撤下来。接下来由紫砂煲波及紫砂壶,央视又披露:市场上充斥着用化工原料调色的“化工壶”,还有人利用职称弄虚作假,制作“代工壶”。
据记者调查,由于当地政府实施了“禁矿令”,宜兴原矿紫砂越来越少,于是一些炼泥厂开始掺杂使假,大量使用浙江、安徽等外地矿料或者普通陶土,通过添加化工原料或陶瓷色料进行调色,加工生产所谓的原矿紫砂泥。记者称,调查还发现“人为添加的钡、锰、钴、铬等几种重金属元素”。
这样的紫砂壶,谁还敢再用呢?
在央视的猛烈炮轰下,宜兴紫砂壶艺人也作出对应,但声音如蚊子叫,广大群众听不到。比如宜兴有紫砂艺人称:丁蜀镇黄龙山深藏的紫砂矿是最好,现在也开采殆尽,这话没错。但周边还有原矿啊,还在开采使用嘛。再说黄龙山的矿空了,并不等于所有原矿都用空了。事实上,很多紫砂艺人还藏有几十年前的泥料。紫砂泥料不像面粉,藏的时间久了会发霉出虫,它是越久藏越好。
随着民间收藏的兴起和喝茶人的“品位”提高,近年来,宜兴紫砂壶的价格越来越高,连以前喝惯“香片”“高末”而被南人嘲笑的北京人也用上了价格不菲的紫砂壶。此外,拍卖行里惊槌响处,也不排除有炒作的因素。但无论如何,紫砂壶并非一无是处,真正的紫砂壶还是可以泡茶来喝的,想玩,也可以玩出包浆来。
那么紫砂壶一点问题也没有吗?倒也不是,问题很多,央视记者也不一定全搞明白。据本人在宜兴多次的调查,加上对紫砂壶的20多年使用经验,可以这么梳理一下:
用原矿做的壶是有的,但价格较贵,在丁蜀镇尹家村里,凡卖到300元以下的紫砂壶,就可能掺假。因为泥料就要卖到300-500元一公斤,一公斤泥料只够做三四把壶,成本放在这里。卖便宜了,他喝西北风去?南京路、城隍庙里就有紫砂壶,15元、20元的满街扔,肯定不正宗啊。泡茶后半天变馊,而且表面只有皮鞋油,没有自然形成的包浆。而正宗紫砂壶,茶汤隔三五日照样碧清,甚至散发幽幽香味。至于人为添加重金属元素,我想这个金属元素也不是为紫砂煲必需添加的,主要还是为了满足感官指标。
代工问题也很严重,大师级工艺师做一把壶卖10万、20万,来不及出货;或者屁股坐不定,而求购者踏破门槛。大款扔了钱就走人,这种事我也见多了。为解决供需矛盾,大师就可能请徒子徒孙代工,然后钤上自己的章。东西也不错,一般人看不出来。紫砂壶不像油画(当然油画国画也有代笔),紫砂壶的可复制性更大,一个熟练工干个五六年,就可以在江湖上混了。在宜兴有至少七八万的外来民工在做壶,手艺差一点的做商品货,日子肯定比富士康的员工好过;手艺好的就被私人作坊招至麾下,关在小屋子里代工。
紫砂壶的版权问题也一直困扰着所有艺人,可以说,版权意识在宜兴一向是很薄弱的。过去陈曼生创制十八式,没有版权这一说,别人仿到三分像就是高手了。改革开放后顾景舟、蒋蓉等大师创制的式样,大家都可仿照,也没人管。现在一样,有一次徐汉棠在路上走,一个同村老匠人跟他说:谢谢你啊,你让我去年赚了十几万。弄得徐汉棠哭笑不得,原来他就靠仿徐汉棠作品赚钱。我也见过,徐汉棠款的壶竟然卖60元,不少人买去送领导,领导肯定看不出来。
还有一个问题也值得引起警惕,价格虚高了。大师的一把壶卖到100多万,已经不算新闻了。上世纪80年代末台湾商贩到大陆来恶炒紫砂壶的教训还是应该记取的,一旦砸在手里,20年也翻不了身呢。
眼下急需解决的是,对紫砂含量的检测应该有个标准,金属含量其实并不可怕,矿泉水里也有金属和微量元素,关键是那个量。紫砂泥里允许不允许添加增色剂,添加量是多少,也应该有个行业标准。
最近关于紫砂的新闻比较雷人,先是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栏目曝光了九阳等品牌紫砂煲的生产黑幕,称紫砂煲产品中的所谓“天然紫砂”基本都是以普通陶土为原料,用化工制剂进行增色制造而成。人吃了这种“紫砂煲”炖出来的汤,可能致病。一言既出,各地大卖场马上将伪劣紫砂煲撤下来。接下来由紫砂煲波及紫砂壶,央视又披露:市场上充斥着用化工原料调色的“化工壶”,还有人利用职称弄虚作假,制作“代工壶”。
据记者调查,由于当地政府实施了“禁矿令”,宜兴原矿紫砂越来越少,于是一些炼泥厂开始掺杂使假,大量使用浙江、安徽等外地矿料或者普通陶土,通过添加化工原料或陶瓷色料进行调色,加工生产所谓的原矿紫砂泥。记者称,调查还发现“人为添加的钡、锰、钴、铬等几种重金属元素”。
这样的紫砂壶,谁还敢再用呢?
在央视的猛烈炮轰下,宜兴紫砂壶艺人也作出对应,但声音如蚊子叫,广大群众听不到。比如宜兴有紫砂艺人称:丁蜀镇黄龙山深藏的紫砂矿是最好,现在也开采殆尽,这话没错。但周边还有原矿啊,还在开采使用嘛。再说黄龙山的矿空了,并不等于所有原矿都用空了。事实上,很多紫砂艺人还藏有几十年前的泥料。紫砂泥料不像面粉,藏的时间久了会发霉出虫,它是越久藏越好。
随着民间收藏的兴起和喝茶人的“品位”提高,近年来,宜兴紫砂壶的价格越来越高,连以前喝惯“香片”“高末”而被南人嘲笑的北京人也用上了价格不菲的紫砂壶。此外,拍卖行里惊槌响处,也不排除有炒作的因素。但无论如何,紫砂壶并非一无是处,真正的紫砂壶还是可以泡茶来喝的,想玩,也可以玩出包浆来。
那么紫砂壶一点问题也没有吗?倒也不是,问题很多,央视记者也不一定全搞明白。据本人在宜兴多次的调查,加上对紫砂壶的20多年使用经验,可以这么梳理一下:
用原矿做的壶是有的,但价格较贵,在丁蜀镇尹家村里,凡卖到300元以下的紫砂壶,就可能掺假。因为泥料就要卖到300-500元一公斤,一公斤泥料只够做三四把壶,成本放在这里。卖便宜了,他喝西北风去?南京路、城隍庙里就有紫砂壶,15元、20元的满街扔,肯定不正宗啊。泡茶后半天变馊,而且表面只有皮鞋油,没有自然形成的包浆。而正宗紫砂壶,茶汤隔三五日照样碧清,甚至散发幽幽香味。至于人为添加重金属元素,我想这个金属元素也不是为紫砂煲必需添加的,主要还是为了满足感官指标。
代工问题也很严重,大师级工艺师做一把壶卖10万、20万,来不及出货;或者屁股坐不定,而求购者踏破门槛。大款扔了钱就走人,这种事我也见多了。为解决供需矛盾,大师就可能请徒子徒孙代工,然后钤上自己的章。东西也不错,一般人看不出来。紫砂壶不像油画(当然油画国画也有代笔),紫砂壶的可复制性更大,一个熟练工干个五六年,就可以在江湖上混了。在宜兴有至少七八万的外来民工在做壶,手艺差一点的做商品货,日子肯定比富士康的员工好过;手艺好的就被私人作坊招至麾下,关在小屋子里代工。
紫砂壶的版权问题也一直困扰着所有艺人,可以说,版权意识在宜兴一向是很薄弱的。过去陈曼生创制十八式,没有版权这一说,别人仿到三分像就是高手了。改革开放后顾景舟、蒋蓉等大师创制的式样,大家都可仿照,也没人管。现在一样,有一次徐汉棠在路上走,一个同村老匠人跟他说:谢谢你啊,你让我去年赚了十几万。弄得徐汉棠哭笑不得,原来他就靠仿徐汉棠作品赚钱。我也见过,徐汉棠款的壶竟然卖60元,不少人买去送领导,领导肯定看不出来。
还有一个问题也值得引起警惕,价格虚高了。大师的一把壶卖到100多万,已经不算新闻了。上世纪80年代末台湾商贩到大陆来恶炒紫砂壶的教训还是应该记取的,一旦砸在手里,20年也翻不了身呢。
眼下急需解决的是,对紫砂含量的检测应该有个标准,金属含量其实并不可怕,矿泉水里也有金属和微量元素,关键是那个量。紫砂泥里允许不允许添加增色剂,添加量是多少,也应该有个行业标准。